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中以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中以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02月27日,注册地位于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张家楼镇画家村路188号,法定代表人为陈明学。经营范围包括农业技术研发、推广;水果、蔬菜种植、销售(不含冷库);水产品养殖、销售;农业机械设备加工、销售;畜禽养殖;销售鲜奶;农业观光旅游;房地产开发;市政工程施工;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
中以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2021-09-01
四川农业大学研究生在自然指数期刊《Inorganic Chemistry》发表封面研究论文
研究利用天然植物多酚化合物木犀草素与微量营养元素金属锰离子成功合成了一种具有类酶活性的材料(Lu-Mn纳米酶),该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安全性,在微酸性条件下(肿瘤微环境)可高效地将H2O2转化为具有肿瘤细胞清除能力的·OH,能够有效杀死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生长,为癌症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
四川农业大学 2025-02-24
区域经济增长与人口结构及变动研究
课题组提出了管理和疏解西城区人口的对策和建议,得到专家和政府相关部门的认可和肯定,研究成果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相关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已被应用于实践。
中央财经大学 2021-02-01
中国区域高分辨率气象驱动数据集
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阳坤教授课题组在《科学数据》(Scientific Data)上发表题为“The first high-resolution meteorological forcing dataset for land process studies over China”的研究成果,发布了过去十年间阳坤团队开发的一套服务于陆面、水文、生态等地表过程模型的中国高时空分辨率气象数据集。该数据采用严格的数据质量控制,统一的站点数据、卫星数据和再分析数据的融合方法,避免了不同学者对同一研究区域气象数据的重复处理。近地面气象数据是地表模型的主要驱动。自2004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发布全球陆面数据同化(GLDAS)气象数据以来,北美、欧洲等区域高分辨率气象驱动数据集也不断涌现。阳坤教授团队自2008年起利用中国气象局数据共享的契机,开始了中国区域高分辨率气象驱动数据集的开发,建立了气象数据的预处理系统和融合系统,完成了首套相对稳定可靠的长时间序列数据产品。该数据集覆盖了中国陆地区域,时间跨度为40年(1979-2018),空间分辨率0.1度,时间分辨率3小时,包括了近地面气温、气压、比湿、全风速、向下短波辐射通量、向下长波辐射通量、降水率等 7 个变量。基于独立站点数据的评估表明,该数据集较国际上广泛使用的 GLDAS 数据集具有更高精度。目前,该中国区域高分辨率气象驱动数据集已发布在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可免费获取。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7-020-0369-y数据网址:https://doi.org/10.11888/AtmosphericPhysics.tpe.249369.file
清华大学 2021-04-10
一种基于区域热度的缓存管理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区域热度的缓存管理方法,通过对数据 块的筛选,只缓存热点数据块,减少了缓存写满后的替换操作,由此 提高缓存命中率、延长 SSD 使用寿命;具体包括:(1)创建哈希表和二 叉树并初始化,记录磁盘区域号、各磁盘区域对应的热度值、两个指 向左右子区域的指针以及子区域的热度值;(2)对于每次读写请求,根 据磁盘区域大小和读写请求数据块对应的地址更新哈希表及二叉树信 息;(3)根据区域热度值筛选出频繁访问的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基于区域变化率的遥感影像接缝线优化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区域变化率的遥感影像接缝线优化方法,包括步骤:计算待优化接缝线涉及的 左、右数字正射影像间重叠区域像素的差值矩阵;分别对待优化接缝线涉及的左、右数字正射影像的重 叠区域进行影像分割,并获得各分割区域的变化率;根据各分割区域的变化率确定待优化接缝线的优选 区域,并根据确定的待优化接缝线的优选区域优化重叠区域像素的差值矩阵;根据优化后的重叠区域像 素的差值矩阵以及待优化接缝线的起点和终点,对待优化接缝线进行优化。本发明适用于数字正
武汉大学 2021-04-14
含虚拟惯量新能源并网系统的区域协同控制
成果围绕互联电网中风电、光储的虚拟同步控制技术展开研究,通过量化评估风电、光储虚拟惯量和区域电网惯量,利用功率跟踪优化、变桨减载以及混合储能,提出了风电、光伏并网系统的惯量及一次调频控制策略。在此基础上,分析含虚拟惯量互联区域电网的暂态稳定机理,研究虚拟惯量与阻尼的多区域协同优化方法,使风电、光储设备兼具为频率、阻尼及功角提供暂态稳定的支撑能力。 创新点 发明风电、光储并网系统的虚拟同步耦合控制技术,建立风机、蓄电池及超级电容与系统频率间的虚拟同步耦合关系,提升高比例新能源并网系统的惯量支撑能力;发明多区域风电、光储虚拟惯量的协同控制优化运行系统,在变惯量控制下,分别构建高比例接入风电、光储区域互联电网的等值模型,掌握惯量、频率调整及低频振荡多重控制目标之间的规律,通过多区域协同惯量控制,提高含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获奖情况
华北电力大学 2023-07-19
油田区域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
1 成果简介我国油气田和石油炼化企业普遍存在原油落地污染土壤现象,据统计,我国石油污染土壤面积 500 万公顷。这些土壤不仅不能使农作物很好生长,且代谢产物的毒害作用更是可以通过食物链传递给人类,从而危害人类的健康,极大地影响了我国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2 应用说明从 2001 年开始,清华大学就一直致力于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上基础理论和工程实施方面的研究;筛选出几株高效石油烃降解菌株;开发了细菌-真菌协同强化修复技术;研发出一套高效的实际石油污染场地的生物修复工程实施方案,针对不同类型的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治理展开了基础理论研究,并将修复评估体系延伸到微生态角度,建立其标准。本项技术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9 项。并在中原油田实施了 170m2 的污染土壤生物治理小试和11 亩的实际石油污染土壤的中试的工程实施,使得 19 年寸草不生的污染场地恢复种植能力,种植作物为小麦,修复后耕地所种植的小麦能够正常出苗和生长,其产量达到正常耕地种植水平,并经过国家粮油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两家权威检测机构检测,其品质完全符合国家标准。 该项目专家鉴定意见为:“ 该项目开发的技术属原始性创新,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9 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建议组织好推广应用,深入开展油污土地修复研究”。3 效益分析本项技术可以复耕我国大面积额的石油污染耕地,改善污染耕地的理化性质,从而彻底改变促进我国农业发展,并且解决了污染问题。由于污染造成的耕地污染,石油企业需向当地农民支付每亩每年赔偿金 1300 元。 国际上目前修复成本在 1000~10000$/亩,本项技术的总修复成本在 1500~2050 元/亩, 工程实施开展 3 年内见效,本研究发展的油盐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有很好的经济性。图 1 修复前                                                图 2 修复后
清华大学 2021-04-13
宁夏农业综合开发管理信息系统
为实现自治区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高效管理和科学决策,使农业综合开发管理工作者在研究解决自治区农业综合开发的重大问题、开展农业综合开发的项目的规划与管理时,能够及时全面了解相关的基础地理条件、农业资源环境条件、项目专题资料、工程建设进展等资料信息,并充分利用已有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经验和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等知识体系,需要利用信息技术构建一个能为领导、管理者以及各级业务人员提供农业综合开发信息资源管理、应用、决策规划等辅助支持功能的综合信息系统,即“宁夏农业综合开发管理信息系统”。以实现农业综合开发办对全区农业综合开发信息资源的管理、信息资源的深度应用、决策规划、效果评估、分析预测、汇报演示等核心业务的信息化与智能化管理,并利用该系统实现全区农业综合开发信息资源管理与综合应用的信息化、网络化和可视化。 农发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是以农发信息资源为基础,以农发项目管理、地理信息应用与农发规划决策支持为应用核心,辅以其它相关管理功能和数据的可视化展示、分析挖掘等智能分析处理等功能。系统主要实现了以下功能:①项目管理:实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申报、审批、上报、实施、验收、监测等环节全流程的数字化、可视化实时动态管理。②地理信息:利用GIS系统,实现对各类基础地理数据和农发专题数据的采集、存储、管理、运算、分析、标准制图输出等功能。③决策辅助:通过对数据的概括、归纳、以及汇总分析,建设决策规划知识库,为决策与规划提供数据、信息、知识等层面的辅助支持。④移动应用:利用GPS的定位、导航和GIS的地图操作功能,对项目现场地物的真实性和相关信息的准确性进行现场调查、记录和实时判断。⑤三维可视化:应用中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和数字高程模型叠加,建立全区数字化三维场景,通过叠加农业综合开发专题信息资料和项目成果,可直观显示项目规划和建设的效果。本系统可用于农业项目管理、地理信息等行业。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1
山西运城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运城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公立高等农业专科院校。学院属山西省人民政府领导,运城市人民政府管理。 学院位于山西省运城市中心,占地面积976.69亩,其中,校本部47.73亩,第一实习农场928.96亩。学院建筑面积52564平方米,其中教学大楼5050平方米,实验大楼3348.5平方米,图书馆1059平方米,培训楼1300平方米,礼堂餐厅3046平方米,学生公寓6652平方米等。 学院现有教职工191名,专任教师123名,外聘、返聘及兼职教师15名。其中教授职称1名,副教授职称34 名,讲师62名,教师中博士研究生3名,硕士研究生56名。有17名教师先后荣获省市级劳动模范、优秀教师和先进工作者称号,近年来我院教师主持的科研项目有19项,发表科研论文150余篇,编写教材著作20余部。 学院现有在校生2363人。生源以山西省为主,先后在周边8个省区招生。近三年来,毕业生就业率都在90%以上,在全省同类农业院校中就业率排名第一。 目前学院设三系两部:农林与工程系、经贸管理系、信息工程系、基础教学部、思想政治教学部。开设20个专科专业:园艺技术、食品营养与检测、畜牧兽医、农业经济管理、会计、计算机应用技术、市场营销、计算机系统与维护、汽车电子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电子商务、移动互联应用技术、旅游管理、设施农业与装备等。其中,园艺技术与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为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 学院建有标准高、现代化程度高的校内实训室、实习基地34个,校外实训基地21个。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236.48万元。学院拥有教学用计算机553台;语音室、多媒体教室座位482个。图书馆藏书15.69万册,开设了电子阅览室,建成了校园网。学院还有标准化田径运城场、风雨操场,各种体育设施能满足体育教学和师生锻炼的需要。 学院有千亩实习农场,实习农场的分布为无病毒红富士苹果示范园,40亩柿树标本园,30亩园艺实验田,还有供师生科学实验用的大棚油桃、大棚蔬菜、大棚葡萄、温室花卉等。实习农场布局合理、品种齐全、设施配套、全场管灌联网,示范作用强,辐射面积大,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和社会效益。1995年以来,先后在实习农场召开了全省农科教现场会、全省林业现场会、全省农牧学校实习农场现场会。1998年5月全国无病毒红富士苹果运城协作现场会召开时,实习农场是主要参观点,受到与会代表的好评。 山西运城农业技术学院是由1951年建校的山西运城农校发展而来的。建校67年来,学院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以农为主,兼顾社会需求,培养适应农业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生产、管理、建设和服务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运城市、山西省和周边省区新农村建设、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新时代带来新机遇。学院将继续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的管理支持下,同心同德、奋力拼搏、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坚持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在创新中求发展,在发展中创优势,努力提高综合办学实力,实现学院又好又快发展。
山西运城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0 11 12
  • ...
  • 28 29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