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乡村建筑用经济型砌筑材料
利用大量的建筑垃圾和加气混凝土废料做为原材料,研制了乡村建筑用经济型砌筑材料,并取得了材料产品性能研究及测试、生产设备的研制、试点生产线建设、施工技术规程制定、试点工程的建设等技术成果。应用本技术是实现乡村环保、利废、建筑节能、节土、美观、经济的技术和物质保证。
扬州大学 2021-04-14
科学制定地区及产业循环经济规划
南开大学循环经济研究中心是教育部“985工程”国家级循环经济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 该研究中心从区域、产业、社会、技术、政策、法规、制度等方面对循环经济进行系统、深入地调研,已初步建立了一个涵盖社会经济系统各主要方面的循环经济的理论与实践体系,为循环经济规划编制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南开大学循环经济研究中心是一个文、理、工交叉跨学科的研究机构,整合了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院、经济学院、商学院、法学院相关领域的学术力量对循环经济进行跨学科研究,为循环
南开大学 2021-04-14
经济园林冬季绿肥――鼠茅草栽培利用技术
果园由于肥料特别是氮肥施用量过大,杂草防控任务愈发艰难。 喷洒除草剂每年使用 3-5 次、每次用药量 300-400ml/亩。2-3 年后果树根腐病 变得严重,为此又要大量使用杀菌剂,造成恶性循环。另外,除草剂也对土壤 环境、水体等造成生态破坏。利用自然生草的话,3 年以后主要剩下的是牛筋草、 马塘草等当地恶性杂草,而且一年中要进行 3-5 次割草作业,费工耗力。种植 绿肥不仅可以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与生物学性状,分解后能增加土壤有机质 和植物需要的各种养分,而且可以有效抑制杂草,从而改善生态环境。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1-12
科学制定地区及产业循环经济规划
项目简介: 南开大学循环经济与低碳发展研究中心 (一)机构背景 南开大学创建于 1919 年,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内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之一。近年来,南开大学围绕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国家重大战略,在推进学科建设过程中,注重绿色循环低碳经济与管理研究的文理工交叉特点,形成了文理并重、多学科交叉的循环经济与低碳发展研究平台,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南开大学循环经济与低碳发展研究中心是在国家推动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绿色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国内最早开展循环经济研究与低碳发展的研究基地之一。该基地是通过环境学科、企业管理、环境管理、资源经济学、环境法、公共管理等学科的文理工整合,组建的文、理、工交叉绿色循环低碳多学科创新研究机构,建有国家级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和国内唯一的具有动态全文检索功能的公益性专题网站,在国内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绿色循环经济与低碳发展研究。本中心还获批建设省部级循环经济与低碳发展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研究中心通过发挥南开大学环境、经济、管理学科的管理技术优势,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致力于建设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重要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思想智库;为区域推动全面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决策管理支撑;建设国家绿色循环低碳决策发展与绿色供应链管理技术支撑平台;建立区域、园区、企业绿色供应链产业体系与绿色供应链产品的分析、评价、预测、调控、管理的关键管理技术支撑平台,分析总结区域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道路与绿色供应链创新实践案例与模式的科研平台,开展绿色循环低碳与绿色供应链的国际合作交流。 (二)咨询服务内容 中心主要开展国家和地方、产业园区循环经济研究与规划实施方案编制等咨询服务。包括区域和产业园区能源资源、工业固体废弃物利用分析与评价;区域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设计;省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与实施方案编制;电子产业、汽车工业等制造行业资源循环利用效率分析与技术开发方案等。 中心还开展国家、地方与产业园区应对气候变化与低碳发展研究与规划实施方案编制等咨询服务。包括区域或产业园区能源系统的碳排放水平分析与预测;区域与产业园区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主要工业行业碳排放总量估算与减排潜力分析;电力、钢铁、汽车等行业企业碳排放报告的编制;碳排放权交易与管理体系设计与研究;区域或者产业园区应对气候变化与低碳发展规划与实施方案编制等。中心还开展产业园区绿色供应链体系设计与评价研究与咨询服务工作。包括产业园区绿色供应链规划与实施方案编制研究;绿色供应链产业体系与产品的资源利用效率分析与评价;绿色供应链产业体系与产品的能源高效利用与碳排放水平分析与评价;绿色供应链产业体系的生态环境效应分析与评价;产业园区绿色供应链产业体系与管理体系设计与规划编制;绿色供应链产品标准与评估研究;产业园区绿色供应链产品采购体系与平台建设研究;绿色供应链政策体系研究与设计,区域绿色供应链实践模式与评估研究。 中心还开展国家与地方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研究与咨询服务工作。 (三)工作业绩 研究中心先后承担了循环经济、低碳发展与绿色供应链等国家及地方重要课题 30 余项,直接为国家发改委、国家环保部、天津、山东、云南、广西、吉林等部委与省市等相关领域的决策提供咨询服务。  产业园区低碳发展:我国低碳产业园区建设与发展模式研究,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咨询项目  产业园区循环与低碳发展: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十三五循环经济与低碳发展规划,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咨询课题  产业园区循环与低碳发展:天津临港工业区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实施方案, 国家发改委循环经济示范试点项目  产业园区低碳发展:天津滨海新区推进低碳发展指导意见,天津市滨海新区政府咨询项目  产业园区低碳发展:天津滨海新区应对气候变化,推进低碳发展研究,天津滨海新区发改委咨询项目  产业园区循环发展:天津滨海新区循环经济发展研究,国家级研究课题  产业园区低碳发展:天津滨海新区十二五低碳发展规划,天津滨海新区政府咨询项目  产业园区低碳发展:天津滨海新区低碳产业园区模式研究,天津滨海新区政府咨询项目  产业园区循环发展: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一般工业固废管理联单实验项目评估研究,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咨询项目  产业园区循环发展:天津泰达循环化改造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可行性研究,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咨询项目  产业园区循环与低碳发展:天津空港经济区节能减排与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天津空港经济区管委会咨询项目  产业园区循环发展:天津临港工业区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天津临港经济区管委会咨询项目  产业园区循环发展:天津临港经济区生态造陆的关键技术、评价指标与实施指南研究,天津临港经济区管委会咨询项目  产业园区循环发展:天津临港经济区生态湿地工程项目评估研究,天津临港经济区管委会咨询项目  产业园区循环与低碳发展:天津未来科技城循环低碳发展规划研究,天津市未来科技城管委会咨询项目  产业园区循环与低碳发展:天津市子牙循环经济园区循环经济数据库开发与建设,天津市子牙循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咨询项目  产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关于天津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政策法规问题的研究,提交天津市市委研究室咨询报告  产业园区循环发展:天津西青汽车工业园区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实施方案,天津西青汽车工业园区管委会咨询项目  产业园区循环发展:天津医疗医药产业园区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实施方案,天津医疗医药产业园区管委会咨询项目  产业园区循环发展:天津风电产业园区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实施方案,天津风电产业园区管委会咨询项目  产业园区循环发展:天津市苗木中心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实施方案,天津市苗木中心咨询项目  产业园区循环发展:白山市经济开发区循环经济试点实施方案,白山开发区管委会咨询方案  绿色供应链:丝绸之路经济带绿色供应链中心建设方案,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课题。  绿色供应链: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及评价指标研究,国家级重大项目子课题  绿色供应链: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中若干重大问题研究,国家级重大课题子课题  绿色供应链:绿色供应链制度体系建设与评估研究,国家级研究项目子课题  绿色供应链:APEC 绿色供应链合作的进展及我国的策略选择,南开大学 APEC 研究咨询项目  绿色供应链:中国绿色供应链实践模式与整体体系研究,南开大学APEC 研究咨询项目  绿色供应链:绿色采购工具的 KPI 的应用模式研究,APEC 绿色供应链合作网络天津示范中心咨询课题  国家生态工业园:天津临港工业区国家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天津临港经济区管委会咨询项目  区域循环经济:物质经济代谢分析与调控管理研究,国家级课题  区域循环经济:十二五时期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政策研究, 国家级课题  区域循环经济: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循环经济深入发展研究, 国家级重大项目  区域循环经济:天津市十二五深入发展循环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政策研究,天津市发改委咨询项目  区域循环经济:十二五循环型企业评价指标体系及示范行动计划研究,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咨询项目  区域循环经济:天津市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城市实施方案, 国家发改委循环经济示范试点项目,  区域循环经济:白山市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城市实施方案, 国家发改委循环经济示范试点项目,  国家碳交易:国家碳排放权交易试点项目:建立天津市碳排放权交易的监管体系,天津市咨询项目  国家碳交易:天津市开展碳交易试点的可行性研究,天津市发改委咨询项目  区域循环与低碳经济:昆明市生态经济规划,昆明市政府咨询项目  国家生态文明:我国生态文明发展战略研究,国家级重大项目  再生资源产业与园区:再生资源国际大循环研究,国家级科技重大攻关项目  再生资源产业与园区:促进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政策研究,教育部课题  再生资源产业与园区:再生资源顶层设计发展体系研究,天津市重大项目  循环与低碳经济:钦州港工业区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广西钦州港工业区管委会咨询项目,  循环与低碳经济: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北部沿海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潍坊市政府咨询项目  循环与低碳经济:北京昌平区循环经济分析与评价,北京市环科院咨询项目  资源能源环境政策:完善重点生态功能区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研究,国家级重点课题  资源能源环境政策:基于空间差异性的环境规制行为影响机制与政策工具研究,国家级研究项目  资源能源环境政策:面向十三五的环境政策评估机制研究,国家十三五环境规划咨询项目 
南开大学 2021-04-13
经济型互动录播教室音频系统
  2015年,深圳台电(TAIDEN)首次将国际先进的数字红外技术引入到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全球首创具有抗干扰能力强、便于管理、音质清晰等特点的数字红外无线教学扩声系统,为教学环境传声系统提供了理想的解决方案。   深圳台电继续创新, 将数字红外音频传输及控制技术、数字信号处理(DSP)技术与阵列麦克风技术集成, 首创TES-5680互动录播教室音频系统。该系统采用数字红外技术拾取老师授课声音,声音拾取达到广播级音质。采用阵列麦克风拾取学生声音,经过高性能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对拾取的音频进行降噪处理(ANC)、回声消除处理(AEC)和声音反馈抑制处理(AFC), 再经过混音之后输入到录播系统(兼容第三方录播设备),将阵列麦克风检测到的声源定位信息传送到云台摄像机可实现发言学生的自动视频跟踪, 同时将老师的声音单独输出至扩声系统进行现场扩声,形成理想的教学录播及扩声系统解决方案。 系统特色 应优质常态化教学录播而生 老师专用数字红外无线音频采集通道 内置阵列麦克风在5-8米半径范围内360°精准拾取学生声音 高性能DSP处理器对拾取音频进行噪声消除(ANC)、回声消除(AEC)和声音反馈抑制(AFC) 师生声音混音比例可调, 输出到录播系统, 完美实现互动教室音频录制 采用先进人工智能技术, 自动识别声音位置, 配合云台摄像机自动追踪发言学生 高品质还原课堂教学声音 老师专用音频采集通道可达广播级音质水平 信噪比高达85 dBA以上 学生麦克风可进行闪避设置, 确保双方麦克风均有声音输入时突显老师授课声音 杜绝射频辐射, 绿色又健康 数字红外音频传输与控制技术(dirATC), 超强抗干扰 扩声系统无射频辐射, 为师生健康护航 双色麦克风指示灯圈 双色麦克风指示灯圈用于显示阵列麦克风处于待机或使用状态 可分12段显示声音方向 系统高度集成, 外形小巧美观 阵列麦克风与数字红外无线扩声系统融为一体 外形小巧, 连线简单, 确保安装环境整洁美观 兼容第三方录播系统   定单信息  TES-5680M 互动录播教室音频系统接收器 TES-5680M…………………………………互动录播教室音频系统接收器(含数字红外接收器,内置阵列麦克风,内置高性能数字信号处理器,可实现ANC、AEC和AGC,支持基于声音定位的视频跟踪)   TES-5680BX 互动录播教室音频系统控制盒 TES-5680BX…………………………………互动录播教室音频系统控制盒(可配2个无线麦克风,1路线路输入,1路线路输出+1路录音输出,支持数字音频输入/输出(micro USB口),内置音频功放,可连接4只音箱)   TES-5681BX 互动录播教室音频系统控制盒 TES-5681BX…………………………………互动录播教室音频系统控制盒(可配2个无线麦克风,1路线路输入,1路线路输出+1路录音输出,支持数字音频输入/输出(micro USB口))   TES-5682 经济型录播教室音频系统 TES-5682……………………………………经济型录播教室音频系统(内置麦克风阵列,内置高性能数字信号处理器,可实现ANC和AGC,USB接口供电及数据传输)
深圳市台电实业有限公司 2021-08-23
经济型原装进口分析天平
产品详细介绍    快速2秒稳定 可拆装大型防静电弧形防风罩 精巧外型设计:198 mm × 294 mm  旋转滑动门设计,宽敞的称量空间  内置校准砝码,自动自校准(HR-AZ)  高清晰背光源液晶显示  14种称重单位,内含一用户自编程的称量单位  GLP/GMP/GCP/ISO格式  ACAI自动计数精度提高功能  百分比功能  自动环境调节功能&保持功能  统计计数功能  带蜂鸣器比较输出  自动开关机功能  下挂钩功能  密度测量功能  内置可充电电池(选配) 外部输入/输出RS-232C接口USB接口(选配)带Win-Plus的以太网接口(选配) 选配件HRA-02 USB接口HRA-08 带Win-Plus的以太网接口HRA-09 可充电电池* 注意:HRA-02,HRA-08以及HRA-09三者不能同时使用。 规格说明  
广州艾安得仪器有限公司 2021-08-23
四川农业大学研究生在自然指数期刊《Inorganic Chemistry》发表封面研究论文
研究利用天然植物多酚化合物木犀草素与微量营养元素金属锰离子成功合成了一种具有类酶活性的材料(Lu-Mn纳米酶),该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安全性,在微酸性条件下(肿瘤微环境)可高效地将H2O2转化为具有肿瘤细胞清除能力的·OH,能够有效杀死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生长,为癌症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
四川农业大学 2025-02-24
山西运城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运城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公立高等农业专科院校。学院属山西省人民政府领导,运城市人民政府管理。 学院位于山西省运城市中心,占地面积976.69亩,其中,校本部47.73亩,第一实习农场928.96亩。学院建筑面积52564平方米,其中教学大楼5050平方米,实验大楼3348.5平方米,图书馆1059平方米,培训楼1300平方米,礼堂餐厅3046平方米,学生公寓6652平方米等。 学院现有教职工191名,专任教师123名,外聘、返聘及兼职教师15名。其中教授职称1名,副教授职称34 名,讲师62名,教师中博士研究生3名,硕士研究生56名。有17名教师先后荣获省市级劳动模范、优秀教师和先进工作者称号,近年来我院教师主持的科研项目有19项,发表科研论文150余篇,编写教材著作20余部。 学院现有在校生2363人。生源以山西省为主,先后在周边8个省区招生。近三年来,毕业生就业率都在90%以上,在全省同类农业院校中就业率排名第一。 目前学院设三系两部:农林与工程系、经贸管理系、信息工程系、基础教学部、思想政治教学部。开设20个专科专业:园艺技术、食品营养与检测、畜牧兽医、农业经济管理、会计、计算机应用技术、市场营销、计算机系统与维护、汽车电子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电子商务、移动互联应用技术、旅游管理、设施农业与装备等。其中,园艺技术与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为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 学院建有标准高、现代化程度高的校内实训室、实习基地34个,校外实训基地21个。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236.48万元。学院拥有教学用计算机553台;语音室、多媒体教室座位482个。图书馆藏书15.69万册,开设了电子阅览室,建成了校园网。学院还有标准化田径运城场、风雨操场,各种体育设施能满足体育教学和师生锻炼的需要。 学院有千亩实习农场,实习农场的分布为无病毒红富士苹果示范园,40亩柿树标本园,30亩园艺实验田,还有供师生科学实验用的大棚油桃、大棚蔬菜、大棚葡萄、温室花卉等。实习农场布局合理、品种齐全、设施配套、全场管灌联网,示范作用强,辐射面积大,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和社会效益。1995年以来,先后在实习农场召开了全省农科教现场会、全省林业现场会、全省农牧学校实习农场现场会。1998年5月全国无病毒红富士苹果运城协作现场会召开时,实习农场是主要参观点,受到与会代表的好评。 山西运城农业技术学院是由1951年建校的山西运城农校发展而来的。建校67年来,学院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以农为主,兼顾社会需求,培养适应农业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生产、管理、建设和服务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运城市、山西省和周边省区新农村建设、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新时代带来新机遇。学院将继续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的管理支持下,同心同德、奋力拼搏、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坚持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在创新中求发展,在发展中创优势,努力提高综合办学实力,实现学院又好又快发展。
山西运城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有机碳肥与农业现代化
内容摘要:对植物营养元素碳的定位及其来源的认识偏差,是造成“化学农业”耕作方式缺陷的重要原因。土壤中有机养分的有效物质是植物根系可直接吸收的小分子水溶有机碳。以提供小分子水溶有机碳为目标的有机碳肥,具有广泛的农业功能和环保功能,它将推动农业走上土壤肥力阴阳平衡、作物高产优质和生态改善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 有机碳养分 有机碳肥 阴阳平衡 物质大循环 一、对“碳”认识的偏差造成农业重大损失 肥料总体可分为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两大类,它们互相不能取代,也不能一衰一盛,而应阴阳结合,阴阳平衡,形成土壤和农作物的良好的营养基础,才有农业的繁荣发达。 综观我国肥料行业,化肥品种繁多产能过剩。而有机肥料却成本高、肥效低,农民不爱用。又由于它的标准不科学,还被不法厂商钻空子,粗制滥造,劣质有机肥坑农害民的现象不断发生。农民极难买到优质放心的商品有机肥。本应撑起肥料领域“半边天”的有机肥料逐渐被边缘化。 有机肥料落到今日这种地步,原因何在呢? 首先,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国建设肥料产业时,有机肥料就拜错了师门。我国农业文明延续几千年,这在世界上是罕见的奇迹。几千年农业文明传承的密码是什么?物质循环!有机农业耕作中注重培肥地力,把有机废弃物通过堆肥的方式进行腐解处理然后反哺土地。这个循环中最主要的物质是碳,物质循环也即归碳于土、贮碳于土。我国农村过去几乎家家户户搞“堆肥”。这种堆肥的要点就是半厌氧发酵(不翻堆)和自然堆积焖干。这种“安安静静”的生产工艺既达到有机物料的腐解,又最大限度减少了碳损耗。然而我国商品有机肥的生产技术不采堆肥技术之所长,却采用“轰轰烈烈”的新工艺:又是好氧高温发酵,又是多次翻堆,还有高温烘干,把有机物料中的碳养分大量氧化成二氧化碳排掉。达到了生产“矿化腐殖质”的目的:生产出了一堆“粗、重、慢”的空壳。这里明显有化工工艺的痕迹。 有机肥料现行标准(NY525-2012)规定有机肥料正面的质量技术指标是:“有机质含量(干基计)≥45%”,“总养分(干基计)N+P2O5+K2O≥5%”。内行人都知道,有机物料发酵过程中消耗的就是有机碳,同一批物料发酵后干物质中有机质含量是下降的,那么以“有机质含量”作为质量指标有何意义?而“总养分”指标中,全是无机养分,不见有机养分(水溶有机碳)的影子。 有机肥料不提供有机养分,三十多年农业耕作不重视有机肥,就导致耕地有机质含量连续下跌,农田贫瘠化严重。 为什么会出现长达三十年的“化学农业耕作”?根本原因在于化学植物营养学理论的如下重大错漏。 1、认为植物有机营养仅来源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经叶片吸收和叶绿素光合作用转化,不认为植物根系能直接吸收有机碳养分。这就是植物有机碳来源“一通道说”。实际上存在由根系吸收的第二碳通道。不了解第二碳通道,就不重视给土壤补碳,导致土壤碳贫瘠和农作物缺碳。 2、对植物营养元素碳的定位不准确。植物干物质中碳占35%左右,再加上植物生长过程新陈代谢消耗大量碳,所以植物所需碳总量超过总养分量的50%。而植物各营养元素区划原则是根据植物实际需求量的多、少、微来区分的。碳元素所需总量与其他各“大量元素”不在同一数级上,它在植物物质结构形成过程中起着“组合者”的作用。所以从理论上把碳正名为“基础元素”以区别于大量元素,才有利于正确研究植物营养。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重新检视传统植物营养学的“木桶规则”。当碳(C)“板条”宽度相当于其他十几块“板条”宽度的总和时,还能箍成木桶吗?所谓量变到质变,碳已经不是组成木桶壁的一块板条,而是以碳为阴面,以十几种矿质元素为阳面的阴阳关系,而氢和氧(即H2O)属中性,穿合于阴阳之间,没有它,阴阳不可能结合。这就是土壤肥力阴阳平衡关系。 图1.土壤肥力阴阳平衡动态图 阴盛阳衰(纯有机种植),农作物没有高产;阳盛阴衰(化学农业耕作),农作物也没有高产。只有阴阳平衡且肥水充盈时,农作物才能发挥出最佳生产能力。所以阴阳平衡是大平衡,主平衡,无机元素平衡是小平衡、次平衡。只有阴阳平衡,无机元素平衡才能发挥实际效果。 3、把无机养分“离子说”绝对化,造成对无机养分利用率低的原因的误判。植物在原生态或肥沃的土壤中,无机养分与有机养分以多种形态结合成“有机无机”零电价态被植物根系吸收,有机养分利用率更高。可见无机养分离子态被吸收是在贫瘠土壤中才会出现。同性离子间互相排斥,异性离子结合成水不溶物,化肥利用率就低。另一方面,有机碳和各无机元素是以严格的配比,按植物DNA指令组装到植物细胞的,有机碳养分匮乏,无机养分离子比例过大,就会富余出大量无机离子,游离于植物胞外液中,导致植物对无机养分的需求弱化,这是化肥利用率低的深层次原因,也是农作物低产的根本原因。 4、对土壤中碳养分存在形态的误判。土壤有机质中的有机碳,绝大部分是不溶于水的,它不是真实的碳养分。没能向土壤微生物提供足够的可直接吸收的水溶有机碳肥料,微生物不能正常繁殖才导致土壤板结。对这个问题缺乏清晰的认识,微生物制剂不带有机碳养分,相当于不备军粮的空降兵,这是目前大量微生物制剂施到土壤中效果不佳、秸秆腐熟剂农民不爱用的原因。土壤板结与施用化肥没有太多关联。 以上各点都可以归结为对植物碳养分认识的偏差。这些理论的重大错漏影响我们几十年,造成农业领域的政策、技术、产业和耕作方式等方面都产生大量的失误。耕地普遍缺碳,农作物大面积缺碳病,其造成的损失是难以用数字表达的。我们祖先五千年积累的农业文明遗产将因五十年的“化学农业耕作方式”而耗尽。算起来历史留给我们挽救的时间只剩二十年了。 二、有机碳肥产品的研发 人类在一百七十多年前开始创建化肥工业,解决了向农作物高效富集地提供矿物质养分的技术问题,却至今未能建立高效富集的植物有机质养分的工业化体系。肥料工业的一条腿早已跨进了农业现代化门坎,另一条腿却还拖在小农经济时代。 有机碳肥研发的目标,就是生产富含植物有机养分的肥料。植物有机养分的有效物质是植物根系可直接吸收的小分子水溶有机碳。这种“有机”分子粒径小于800纳米,亲水性,其在水溶液中呈无定形“云团状”,能随水流被吸入口径小得多的植物根毛孔。 利用固液有机废弃物为原料,经微生物发酵或生化裂解,生产出液态有机碳肥和高碳有机肥,再利用这两种基础产品生产其他衍生产品。有机碳肥制造工艺路线图如下: 图2.有机碳肥生产工艺路线 有机碳肥系列产品,都以小分子水溶有机碳为主要有效成份,以保证施用后短期内其所提供的植物有机养分不少于10倍传统有机肥的有机养分。以下是目前有机碳肥各品种的技术指标,其中“EC”即有效碳,指小分子水溶有机质的含碳量。 表1.现有各有机碳肥品种的技术指标及性能特征用全新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严格界定是否合格时,以DLS纳米测粒仪,测出水溶上清液中的分子粒径平均小于650纳米,且该部分在溶液中含碳量与样品总质量之比符合上表为合格。工厂化验室快速测试方法,是将样品水溶上清液通过650纳米滤膜后,测得过滤液中含碳量与样品总质量之比达到上表为合格。 有机碳肥还可以同化肥、微生物制剂复配开发出多款衍生产品,适合一切农作物,可作基肥、追肥、叶面肥和管道输送,因此它是一类市场前景无比广阔的高效绿色环保肥料,其在我国潜在的市场用量每年几千万吨。 三、有机碳肥的功能(8+1) 有机碳肥在农业方面有八大功能,加上其环保贡献,可概括为(8+1): 1、有机碳肥是传统有机肥的升级换代品 有机碳肥“有效碳”6%~15%,其有机肥力是传统有机肥的5~10倍,同功能微生物相匹配使用更能使肥力倍增。每亩每茬用量20~100公斤就见显效,用量相当于有机肥的5%-10%,使用成本300~500元,相当于使用有机肥成本的40%-50%.有机碳肥单位面积用量少、水溶性好,就能象化肥那样方便施用,可上山、可入水。填补传统有机肥难于应用的大量空间。有机碳肥还可管道输送、可滴灌、可进入无土栽培系统,甚至还可用于气雾栽培。所以有机碳肥是信息化时代的精品有机肥。 2有机碳肥是化肥的最佳伴侣 有机碳肥与化肥混合施用与纯化肥对比,在化肥用量不减的情况下,农作物增产30%-100%,有机碳肥与三大化肥配合施用的合理配比如下: EC/W=0.2~0.3 式中:EC为有机碳肥中“有效碳”含碳量; W为(N+P2O5+K2O)总量; 0.2适用于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丰富情况; 0.3适用于土壤有机质匮乏的情况; 复合造粒EC/W值建议用0.25~0.3。 我国多年来有机无机复混肥料推广不开,主要原因是粗重的有机肥与精细的化肥门不当户不对。有机碳肥单位面积用量与化肥相当,混合使用门当户对。“有机碳无机复混”肥料必成未来主流肥料。 3、有机碳肥是微生物肥料的补碳剂 通过施用有机碳肥可以给微生物肥料补碳以提高其有效率。施用有机碳肥后,功能微生物迅速发展成土壤中的优势种群,随着土壤水气热环境改善,土壤生态良性循环产生的生物多样性又进一步推动生物肥力的提高,如此,有机碳肥就帮助微生物肥料发挥出真正威力。 4、有机碳肥是多功能高效土壤调理剂 有机碳肥是有机碳养分富集的有机肥,与普通有机肥相比,它不但用量少,而且它的使用浓度恰与功能微生物的需求相适应,能迅速调动和扩大功能微生物的作用,快速改良土壤。有机碳肥的原材料是有机废弃物,其中的高浓度有机废水保留并浓缩了有机物质中的水溶碳和中微量元素,这更使它兼具补碳与补素(中微量元素)的双重功能,所以有机碳肥是一种高效多功能土壤调理剂。 5、有机碳肥是农作物光合作用增强剂 有机碳养分经由被土壤微生物吸收、被根系吸收和与矿物质养分融合三种直接作用引发土壤生物肥力、物理肥力和化学肥力连环促进的能量传递,这个过程的发展变化导致土壤肥沃和根系发达,肥水供应充足,从而使植物叶片宽厚,叶绿体硕大、叶绿素丰富,植物光合作用效率大大提高,请看以下两组对比图。 图3.有机碳肥对农作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植物体内每日积累的碳水化合物(有机碳养分)越多,其所吸纳的矿物质养分就越多,大体呈正比的关系,所以施用少量有机碳肥,就能使农作物呈现30%甚至100%的增产,就连最难大幅度增产的水稻都能增产30%以上。 6、有机碳肥是农作物防病抗逆机能的促进剂 农作物有机碳养分充足,无机养分配套,土壤三大肥力连环促进,农作物就根深叶茂,对抗病害能力和自我修复能力就增强。土壤肥沃,生物多样性丰富,气场旺盛,土壤中和空气中有益微生物活跃,致病菌难以繁衍,农作物染病的机会就少。所以说有机碳肥是农作物防病抗逆机能的促进剂。 7、有机碳肥是激活农作物生产潜力的能源 有机碳肥能激发农作物的生产潜力。一些禾本科作物,例如水稻、小麦,施用有机碳肥后,有效分蘖数能增加30%以上,增产30%以上。对采摘期长的作物,使植株避免早衰、果实更丰满,还能延长採摘期。例如蕃茄、茄子、辣椒、四季豆、黄瓜等增产50%以上。利用“有机碳肥+化肥”技术使青花菜一株采三次花,产值增加150%。这方面更大的经济价值表现在使果树树势壮旺,延长生育树龄,成为接近原生态的“长寿树”。由于有机碳肥助根的“天性”,块根类作物如:红薯、马铃薯、淮山、萝卜、胡萝卜、人参、三七等,使用后块根硕大、风味特佳。 缺碳使许多化肥离子失去了被组合的机会滞留在植物胞外液中,使农产品质量下降口感差。有机碳养分的进入组合了这些垃圾变废为宝,使农产品既高产又优质。例如小番茄甜度提高33%,南方大棚哈密瓜的甜度达到18~19。发现灾害后及时灌施液态有机碳肥,可使农作物在短时间内恢复长势,取得较好收获。施用有机碳肥的豆科作物不倒伏,产量提高30%左右。 西兰花:底肥每亩用复合肥50kg加有机碳菌肥50kg;追肥每亩浇施液态有机碳肥4次共3kg;  玉米:底肥每亩用复合肥40kg加有机碳菌肥40kg;追肥每亩浇施液态有机碳肥3次共3kg。  图4.有机碳肥对农作物的增产增收的促进作用 8、有机碳肥护航土地永续耕作 常态化地开展物质循环,才能培肥地力。过去行之有效的千家万户“积肥”下地的“局部物质循环”已经式微了,土地缺碳、土壤贫瘠,农作物在亚健康中生长。有机碳肥产业就是建立大物质循环的产业。局部碳循环没有了,大量有机废弃物却乱堆乱排,我们顺势而为,建立起以有机碳肥为核心的大的碳循环,就能形成新的培肥地力机制,使土地永续耕作。 9、有机碳肥产业对环境保护的贡献 首先表现在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方面。当有机碳肥年产达到3000万吨时,全国每年可减排COD约400万吨。这是一种有别于传统环保措施的“完全碳回收”措施。请看以下比较图。 图5.有机碳肥处理技术对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 其次表现在对自然环境的改善方面。有机碳肥是高效土壤调理剂。常态化施用有机碳肥,土壤物理结构优化,水气热协调,有机、无机养分均衡,生物多样性丰富,土壤就能恢复生命力,提高自净能力和缓冲调节能力,温室气体排放减少,还给我们一个洁净清纯的大气环境。土壤团粒化,壤土层增厚,持水能力增强,有效缓解雨水对地表的冲刷,既保护了土地,又减少对河流湖泊的污染。有机碳肥与化肥配合使用,能使化肥利用率提高30%-50%,这就相应减少了化肥的挥发和流失,可大大减轻湖泊和近海富营养化的程度。 四、有机碳肥产业展望 有机碳肥不但功能广泛,而且适于解决当前我国农业面临的耕地贫瘠,农作物缺碳,农业环境恶化等紧迫问题。有机碳肥又是以固液有机废弃物为原料,原料来源取之不尽,生产过程耗能低,不产生二次污染,完全能发展成全国性大产业。我国垃圾围城、污水横流的局面,将因有机碳肥产业的兴起而改变。面对着大量有机废弃物,我们顺势而为建立起大物质循环体系,请看以下流程图。 图6.有机碳肥与大物质循环的关系 二十多年来我国耕地有机质含量平均每年下跌0.05个百分点,现在已经跌到2.08%,这种状况不能在短时期内根本扭转,农业现代化就失去土地基础。如何扭转?要使1亩耕地有机质含量提高1个百分点,必须施用8吨传统有机肥。18亿亩耕地必须用144亿吨。全国有机肥厂卯足劲干,需要70年!怎么办?面对悬崖绝壁,我们必须另辟蹊径:找有机碳肥! 有机碳肥产业加上使用有机碳肥技术改造的化肥、有机肥、微生物肥料产业,再加上用有机碳肥技术将大量分散的有机废弃物就地处理成肥料,特别是使用有机碳菌剂快速腐解的秸秆还田技术,形成对我国耕地多渠道多层面的沃土肥田覆盖,就可以化险为夷,使我国大部分耕地有机质含量每5年升1个百分点,10年内便可以使耕地有机质平均含量大于3.5%。达到此局面,在使用等量化肥的情况下,农业将整体增收30%以上。与此同时,我国将因上述措施每年减排COD近千万吨。有机碳肥技术是一项强国富民的创新技术,它将推动农业彻底告别“化学农业耕作”方式,走上土壤肥料阴阳平衡、农作物优质高产、农业环境日益改善的健康发展之路。
清华大学 2021-04-13
农业节水灌溉自动控制系统
用于水资源缺乏的我国华北、西北各省区的节水灌溉自动控制,它有两方面内容,一是控制系统硬件和软件,包括现场监控主机、PC计算机、2个压力传感器、2个水位传感器、5个电流传感器的信号处理器、配电柜。二是控制策略所涉及到的涌泉灌、喷灌管路水力学计算方法。 该控制系统已经成功应用于农业节水示范区山西省平陆县张店,本系统性能稳定可靠,节水节能。可广泛应用于水资源缺乏的我国北方各省区大面积的农田灌溉工程。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2 13 14
  • ...
  • 108 109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