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作物单倍体育种高效技术体系创建
传统玉米纯系的选育,周期长、效率低,是玉米育种过程中的限速步骤和“卡脖子”技术难题,陈绍江教授团队在玉米单倍体育种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及关键技术研发上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解决了这一难题。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成果简介 传统玉米纯系的选育,周期长、效率低,是玉米育种过程中的限速步骤和“卡脖子”技术难题,陈绍江教授团队在玉米单倍体育种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及关键技术研发上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解决了这一难题。 (1)在单倍体诱导的理论层面实现重大突破:发现并成功克隆2个玉米单倍体诱导关键基因ZmPLA1、ZmDMP,并基于诱导基因在国际行率先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小麦、番茄、油菜等双子叶植物单倍体诱导体系,实现了单倍体诱导由二倍体向多倍体、由单子叶向双子叶植物的拓展应用。相关论文在Nature Plants等作物研究领域的顶级期刊发表,在国内外居领先地位。 (2)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瓶颈,创建单倍体育种高效技术体系:针对传统的单倍体诱导效率低、单倍体鉴别不准和加倍困难等关键核心技术瓶颈,创建了基于双诱导基因分子标记的高效辅助选育方法并育成了系列高效单倍体诱导系。单倍体诱导效率由原来的2%提高到15%左右;提出基于籽粒油分的单倍体鉴别技术原理,开辟了精准鉴别的新路径,实现了单倍体的自动化和精准鉴别;创建了基于幼胚组织培养的鉴别和加倍工程化技术、高效芽苗加倍技术,实现纯系全年、工厂化的高通量创制,效率提高5-10倍。基于上述关键技术的集成,成功构建单倍体工程化育种高效技术体系。
中国农业大学 2022-08-15
秸秆焚烧火点遥感监测技术服务
技术简介 针对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战略与山东省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建立多平台高精度全覆盖的卫星遥感火灾监测技术体系,显著提高卫星遥感火灾监测技术水平,成果应用于山东省春秋季秸秆焚烧火点遥感监测工程。 创新点及性能指标 (1)研究Himawari-8、MODIS、FY等系列遥感卫星影像,为火点实时监测提供数据支持; (2)突破火点识别与火点提取关键算法,显著提高秸秆焚烧火点监测精度,为监管部门秸秆焚烧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3)实现卫星实时监测-算法集成-野外核查自动化流程,提高火点监测与监管效率; (4)为秸秆焚烧、森林火灾、草原火灾、工业热源等监测提供技术解决方案。
山东科技大学 2021-05-11
一种秸秆燃烧烟气的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秸秆燃烧烟气的处理装置,包括:用于燃烧秸秆的燃烧炉;用于盛放处理液的反应池;连通燃烧炉和反应池的烟气通道,烟气通道伸入处理液中,烟气通道内安装有负压风机;用于收集反应后烟气的排放管道,排放管道内安装有二次燃烧器。在二次燃烧器的上游,所述排放管道内还安装有CO浓度检测器,CO浓度检测器和二次燃烧器均与控制器相连。利用负压风机将秸秆燃烧烟气通入处理液中,Karrikins化合物被收集起来,NO、NO2、SO2等与处理液反应,获得的反应液用于作物灌根,促进植物生长;对一级处理气进行二次燃烧,获得主要成分是CO2的二级处理气,直接排入温室中,提高CO2浓度,促进植物光合作用效率。
浙江大学 2021-04-11
多级辊压秸秆成型机保压板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级辊压秸秆成型机保压板,属于农业机械秸秆收集压缩成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破碎细小秸秆物料多级平行轴辊压成型机保压装置,多级辊压秸秆成型机保压板是由:保压面、导入面、上圆柱面、下圆柱面、支撑面和卸荷槽组成的一个刚性体。解决了秸秆物料在较小的破碎粒度下压缩成型过程中上、下级压缩辊与保压辊之间漏料问题;实现了秸秆物料在较小的破碎粒度下高密度、连续均匀压缩成型过程中保压功能,在保障秸秆块成型密度条件下,提高了秸秆块密度均匀性;保压板取代保压辊,提高了保压时间。
中国农业大学 2021-04-11
废弃生物质秸秆的微能源回收利用
日前,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肖睿教授领衔的清洁能源团队利用废弃生物质秸秆实现了在空气中高效的净水和产电,实现了废弃生物质的新型高效利用。通过对废弃玉米秸秆进行简单的预处理,实现了玉米秸秆在全湿度环境下从空
东南大学 2021-01-12
废弃稻麦秸秆、棉秆皮资源化利用
项目采用蒸汽闪爆预处理、碱处理与生物酶等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来处理稻 麦秸秆、棉秆皮等农副产品和废弃物,从中提取新型天然纤维素纤维。已开发出 可用于复合材料工业的稻秆/麦秆纤维、可用于纺织工业的棉秆皮纤维。使用这 些纤维为原料,开发了麦草纤维/聚乳酸复合材料、棉秆皮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 及棉秆皮纤维混纺纱线、棉秆皮纤维过滤材料等小试样品。 2 关键技术 项目突破的关键技术:蒸汽闪爆秸秆关键技术、蒸汽闪爆预处理与碱处理结 合法制备秸秆纤维关键技术、蒸汽闪爆预处理与生物酶结合法制备秸秆纤维关键 技术,以及秸秆纤维生态复合材料制备关键技术。 蒸汽闪爆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制备微米级材料新技术,以处理时间短、 化学品用量少等优点而引起人们的重视。项目根据棉秆皮及其所制备纤维的用途, 深入研究了蒸汽闪爆、蒸汽闪爆预处理与碱处理结合法、蒸汽闪爆预处理与生物 酶结合法对秸秆纤维中纤维素、木质素、半纤维素的分离作用机理并优化分离条 件,研制出适合后续各行业工艺要求的秸秆纤维。项目采用秸秆纤维为增强纤维,294 以聚丙烯、聚乳酸、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等为基体研制出了复合材料。 3 知识产权及项目获奖情况 专利:获得授权专利 3 项,申请发明专利 7 项。 4 项目成熟度 现处于试生产阶段 5 投资期望及应用情况(成果在行业的引领作用,成果在哪些地方推广应用) 欲寻求合作,进行产业化开发
江南大学 2021-04-13
秸秆“肥热联产”近零碳供暖技术
本技术对农林有机固体废物好氧发酵堆肥过程中的潜热与显热均予以回收,大大提高了热回收效率。并开发了适于典型应用场所(温室大棚、禽畜棚舍及农村住宅)的肥热联产热回收装置。 一、项目分类 显著效益成果转化 二、成果简介 有机固废(如秸秆、动物粪便等)好氧发酵堆肥(Composting)是在微生物作用下使有机物矿质化、腐殖化和无害化而变成腐熟肥料的过程。其过程中产生的生物热约为燃烧时热值的1/2~2/3(约相当于0.25-0.35倍同质量标煤),堆内最高温度可达70°C以上。用好氧发酵生物热为建筑、温室大棚及禽畜棚舍等冬季供暖,可视为(近)零碳排放。“肥热联产”是消纳秸秆及动物粪污的一种颇具发展前景的新思路。 本项目对典型的有机固废-秸秆开展了“肥热联产”研究,成果先进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本技术对农林有机固体废物好氧发酵堆肥过程中的潜热与显热均予以回收,大大提高了热回收效率。并开发了适于典型应用场所(温室大棚、禽畜棚舍及农村住宅)的肥热联产热回收装置。 2)本技术实现了静态堆肥,方法简单易行、经济高效。解决了传统堆肥中需要人工或机械“翻堆”的问题,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3)适于典型应用场所的“肥热联产”供暖系统设计方法。秸秆肥热联产的发酵周期、产热率、热回收率、供暖热媒温度等参数都有其独特的规律性。相应供暖系统设计方法异于常规。 4)结合物联网技术与人工智能的秸秆肥热联产供暖系统智慧化调控方法,实现热能生产、供给与需求以及肥料生产所需理化条件的动态最优匹配。 5)技术应用范围广泛、应用形式灵活。可分散式利用,如田间地头、温室大鹏、禽畜圈舍、孤立场站、冰雪旅游景区等;也可集中式利用(大型发酵工厂),为供热厂、工业企业补充廉价热量。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2-08-15
作物生长指标光谱监测与定量诊断技术
该成果突破了作物生长监测、诊断、调控一体化精确化技术,实现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技术升级;并且促进了农学与遥感、信息、工程、物联网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开创了作物精确栽培与智慧农业的新领域;形成了一系列农业信息化自主知识产权成果,提升了农业产业化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同时,培养了一批高素质人才,带动了现代农业相关领域的创新研究与开发应用。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成果简介 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作物生产是我国农业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快速无损地监测作物生长状况,并根据实时监测结果对肥水管理方案进行定量调控,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技术环节。南京农业大学曹卫星教授团队将定量光谱分析方法与作物生理生态原理相结合,通过实施不同生态点、不同品种、不同管理措施下多年的田间试验,构建了作物冠层和叶片水平的反射光谱库,着重解析了不同条件下的作物高光谱响应模式和时空变化规律,提取了作物主要生长指标的特征光谱波段和敏感光谱参数,构建了叶片、冠层、区域等多尺度的作物生长指标光谱监测模型;同时,定量研究了不同产量水平下作物生长指标的动态变化模式,构建了基于产量目标的生长指标适宜时序动态模型,进一步耦合实时苗情信息,综合利用养分平衡原理、氮营养指数法、指标差异度法等,集成建立了多路径的作物生长实时诊断与定量调控技术;将上述监测诊断技术与软硬件工程相结合,研制开发了面向多平台的作物生长监测诊断装置和基于遥感的作物生长监测诊断系统等简便适用的软硬件产品,进而形成了基于反射光谱的作物生长指标快速监测与定量诊断技术体系,实现了作物生长的实时监测、精确诊断和智慧管理。 该成果突破了作物生长监测、诊断、调控一体化精确化技术,实现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技术升级;并且促进了农学与遥感、信息、工程、物联网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开创了作物精确栽培与智慧农业的新领域;形成了一系列农业信息化自主知识产权成果,提升了农业产业化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同时,培养了一批高素质人才,带动了现代农业相关领域的创新研究与开发应用。 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5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登记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160多篇,其中SCI/EI论文60多篇;出版专著1部。成果先后得到国内外专家同行的充分肯定,2011年的成果鉴定认为(罗锡文院士主鉴),该研究整体居国际先进水平。同时作为稻麦精确管理关键技术,入选江苏省主要农作物2014~2015年“四主推”推介名录,团队起草的《稻麦生长指标无损监测诊断技术规程》入选2014年江苏省地方标准项目。技术成果已在江苏、河南、江西、安徽、河北、浙江等水稻和小麦主产区进行了大面积示范应用,表现为明显的节氮和增产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对于推进精确农业和智慧农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南京农业大学 2022-07-25
动物源纤维素分解菌发酵秸秆技术
国内外首次利用动物源纤维素分解菌发酵秸秆和鸡粪,秸秆经 发酵后,能够使 CP 含量提高 318.92%,NDF、ADF 和 CF 含量分别下降 20.89%、 29.94%和 49.07%,各种氨基酸含量提高 100-200%;能够使骨粉、CaHPO4 和 Ca3(PO4)2 溶磷效果分别提高 701.75%、586.03%和 680.73%,使动物体内磷的表青岛农业大学科技成果介绍 2017 -59- 观消化率提高 13.15%。利用该菌株发酵鸡粪,能够使鸡粪中氮、无机磷、有机 质含量分别提高 12.13%、74.7%、15.6%,CF 降低 39.15%,氨气降低 55.12%, 鸡粪大肠杆菌值为 0.05g,寄生虫卵死亡率为 96%;臭度达到 M2 级,符合 NY/T1168 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该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已申请国家专利 (200810086018.2)。 生产条件及经济效益预测:项目适于微生态制剂生产企业,在已有产品和 加工设施的基础上,通过引进发酵菌种和发酵工艺便可以快速生产出发酵制剂 并投放市场,即可获得高额利润。发酵秸秆工艺简单,既适合于规模生产又可 以分散加工,便于广大农村和企业推广应用。采用本项技术可有效利用秸杆资 源,改善环境,防止污染,缓解蛋白资源短缺,达到节约饲料的效果。另外, 该发酵菌还能够使鸡粪中的氮、无机磷、有机质的含量提高,粗纤维和氨气浓 度降低,为鸡粪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减少环境污染提供有效的解决途径。该项目 属于一个投资少见效快的项目。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1
一种农田秸秆资源空间分布估算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农田秸秆资源空间分布估算方法,将传统统计方法与遥感技术相结合,综合利用 统计年鉴和遥感净初级生产力(NPP)数据,对区域内部农田秸秆资源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估算。本发明 充分利用了统计数据在总量计算方面的精确性优势和遥感数据在反映空间分布特征方面的优势,从而能 够更加精确的反映区域内部农田秸秆资源空间分布特征,总体上具有快速简便、低成本的特点。
武汉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9 1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