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高产抗病品种农大 1108
一、品种简介 由组合 “ 5108/Riband// 温麦  6  号 /3/4* 周  13”  采用系谱法经过连续  6 年的北京 - 河北高邑间穿梭育种定向选择育成, 2012 年通过河南省新品种审定。
中国农业大学 2021-04-14
培两优1108
可以量产/n成果简介:培两优1108是一个优质、抗白叶枯病、抗倒伏的两系杂交稻组合,2007年通过湖北省审定。母本是培矮64S、父本是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技术转入IRBB21的Xa21基因的华1108。区域试验产量8.23吨/公顷,与三系对照组合相当。糙米率80.2%,精米率70.1%,整精米率57.0%,垩白率18%,直链淀粉含量21.4%,胶稠度60mm,长宽比3.0。株高110cm,抗倒性强、适合机械收割。全生育期平均142天,在湖北主要作中稻种植。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苗头品种农大 5181
一、品种简介 由组合“农大 3097/轮选 987”于 2010 年育成。冬性,中早熟。幼苗半匍匐,分 蘖力及分蘖成穗率中等。株高 80 厘米左右。穗长方型,长芒、白壳、红粒。穗大 粒多,结实性好。籽粒长圆形,角质,千粒重 47 克左右。综合抗病性好,落黄突出。
中国农业大学 2021-04-14
“农大5号”小型蛋鸡
一、品种简介 农大5号是在原有“农大3号小型蛋鸡配套系”育种素材的基础上,利用新培育的矮小白品系(代号Wb),经过纯系选育、配合力测定筛选杂交组合,培育成功的具有父母代羽色自别、商品代红花羽、生产浅褐壳蛋等特色的三系配套模式的蛋鸡配套系。该配套系的母本是用慢羽洛岛红和和慢羽洛岛白进行杂交组合的模式,最终形成了父母代羽色自别雌雄、商品代通过快慢羽自别雌雄的浅褐壳蛋鸡配套系。终端父本Wb系为矮小型、快羽品系,产白壳蛋。该系已经选育了6个世代,主要特点产蛋
中国农业大学 2021-04-14
特用优质品种农大 3753
一、品种简介由组合“京冬 8 号/黑小麦 76”经系谱法于 2003 年育成。冬性,抗寒性强;幼苗半 匍匐,苗色深绿,长势健壮;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株高 85cm 左右,期叶上冲, 株型紧凑;秆强抗倒,穗密粒多;穗长 方型,长芒、白壳、紫粒;籽粒短圆形, 角质,千粒重 42g 左右;籽粒饱满,商 品性好;中熟,熟相落黄好。
中国农业大学 2021-04-14
两系杂交稻培两优1108
研发阶段/n培两优1108是一个优质、抗白叶枯病、抗倒伏的两系杂交稻组合,2007年通过湖北省审定。母本是培矮64S、父本是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技术转入IRBB21的Xa21基因的华1108。区域试验产量8.23吨/公顷,与三系对照组合相当。糙米率80.2%,精米率70.1%,整精米率57.0%,垩白率18%,直链淀粉含量21.4%,胶稠度60mm,长宽比3.0。株高110cm,抗倒性强、适合机械收割。全生育期平均142天,在湖北主要作中稻种植。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抗倒高产品种农大 399
一、品种简介 利用“滚动式加代回交转育”和“穿梭育种”的策略,采用系谱法结合分子标辅助选择育成,系谱为“Torino/2*2552//9516/3/5*石 4185”。于2012 年 2 月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委员会审定。
中国农业大学 2021-04-14
“渤海红”、“农大黑贝”杂交扇贝
利用从秘鲁引进的紫扇贝与海湾扇贝成功培育出杂交子一代,其个体重比 同期的海湾扇贝提高约 100%,且可养到第二年,体重最大达到 200 多克。将杂青岛农业大学科技成果介绍 2017 -21- 交子一代经多代纯化后育成紫海杂交扇贝-“渤海红”和“农大黑贝”,它比海 湾扇贝体重提高 30-40%,亩产值提高约 130%。另外,用紫扇贝与墨西哥湾扇贝 杂交培育出适合我国南方海域养殖的紫墨杂交扇贝,体重提高 90%以上。紫海杂 交扇贝和紫墨杂交扇贝系列形体美观、个体大、产量高、肉质鲜美、营养丰富、 适应性强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1-12
农大3号小型蛋鸡生态放养技术
一、成果简介 农大3号小型蛋鸡是中国农业大学历经10年培育的蛋鸡品种,是世界上第一个商业化的矮小型蛋鸡配套系。该项目研究1998年经过农业部组织的专家鉴定,1999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3年通过国家审定,2005年获得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一等奖。该品种的特点是体形小,成年体重1.55kg;饲料转化率高,料蛋比2.0~2.1:1,生产鸡蛋的成本比普通高产蛋鸡节省0.6元/kg,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强
中国农业大学 2021-04-14
中农大TMR便携分级筛的应用
一、成果简介 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胜利教授的科研团队在借鉴美国宾州分级筛的基础上,结合中国饲料特点和奶牛养殖状况,在国内率先研制圆形台体结构的中农大TMR便携分级筛(BX-4型),已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发明专利证书(发明名称:便携分级筛及其应用方法,专利号:ZL200610089264.4)和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实用新型名称:便携分级筛,专利号:ZL200620119036.2)。
中国农业大学 2021-04-14
1 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