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CRISPR基因编辑PD-1细胞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研究成果
2020年4月27日,我校华西医院胸部肿瘤科卢铀教授团队在Nature Medicine在线发表了题为“Safety and feasibility of CRISPR-edited T cells in patients with refractory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的研究结果,报道了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体外T细胞中编辑PD-1基因,经体外T细胞培养扩增,再输回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受试者,首次证明了该疗法在NSCLC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为华西医院胸部肿瘤科卢铀教授,其他并列第一作者为胸部肿瘤科薛建新研究员、周晓娟主治医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为第一作者单位。 2016年7月,《Nature》杂志率先报道卢铀教授团队计划开展首个CRISPR–Cas9基因编辑人体临床试验,并于2016年10月进行了首例受试者治疗。项目组严格按照临床研究方案计划,随访2年,截止时间为2020年1月31日。该临床试验完成12例三线及以上治疗失败的晚期肺癌患者的基因编辑细胞治疗,入组受试者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无3级及以上细胞治疗相关毒性发生和治疗相关性死亡。在入组的12例受试者中,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7.7周,中位生存时间(OS) 为42.6周。临床评价为疾病稳定(SD)2例中,一例受试者稳定时间近18个月。 该临床试验还重点研究CRISPR基因编辑对T细胞制品的脱靶效应,该团队分别利用二代测序技术(NGS)和全基因组测序技术(WGS)对细胞制品进行脱靶检测。结果显示这种CRISPR基因编辑导致的脱靶效应是低突变频率或不常见的。该临床研究是一项转化性I期临床试验,其成果的发表,为CRISPR基因编辑技术进一步向临床研究转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四川大学 2021-04-11
三轴数控重磨球头立铣刀端刃(数控铣刀)的研究
研发阶段/n数控铣刀内容简介:  球头立铣刀是加工复杂曲面的主要刀具,在模具、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由于其端刃结构复杂,在没有五轴五联动数控工具磨床的单位,其使用只能是一次性的,浪费极大。本项目为降低所需的联动轴数,实现其在三轴联动数控机床上重新修磨,建立了一种基于三轴CNC磨削球头立铣刀端刃的数学模型,其端刃仍具备有利于提高刀具切削性能的"S"型端刃;端刃上的任一点均具有相同的法向前角和等法向后角,符合国标规定。  本项目设计并制造了在三轴联动数控机床上进行端刃重磨的辅助装置;实验证
湖北工业大学 2021-01-12
一种应用于固体燃料燃烧机理研究的可视装置
(专利号:ZL 201410326059.X) 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固体燃料燃烧机理研究的可视装置,属于燃烧实验加热设备领域。本发明中内管与外管之间形成的环形空腔为加热腔,在外管的外周设置有耐火隔热层,耐火隔热层上设置有窥视窗;样品推送装置安装于炉体的第一密封法兰,该样品推送装置用于将固体燃料送入炉体的内部;进排气系统安装于炉体的第一密封法兰和第二密封法兰上,该进排气系统用于调整炉体内部的燃烧气氛及压力;数据采集系统分别与进排气系
安徽工业大学 2021-01-12
涡轮叶栅表面弱化换热机理与气热复合反问题的研究
涡轮叶栅表面弱化换热机理与气热复合反问题的研究建立了叶片气动与传热的多目标优化设计平台。叶栅参数的优化效果优于局 部型线的优化效果,优化叶片表面传热量下降 20%。研究叶片前缘和端壁 3D 造 型与气动优化方法,实现对叶栅前缘边界层分离的推迟,并降低由此引起的壁面 二次流的强度,从而降低了叶栅端壁热负荷 5%~10%。证明“弱化叶栅表面传热” 的新思路是具有理论可行性和工程应用价值的。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1-12
配位聚合物多孔材料在化工吸附分离领域的研究与应用
丁二烯是产量最大的化工产品之一,其生产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能量和有机溶剂对成分复杂的C4烃类混合物进行蒸馏分离。利用多孔材料进行吸附分离是一种潜在的高效分离提纯方法,但分子较小、极性较大的丁二烯容易被吸附,在脱附过程中不但容易被残留的其它C4烃类污染,而且容易受热聚合。我们前期已经发现可以利用合理设计的超微孔亲水多孔材料对C2烃类实现反常的极性选择。针对丁二烯分子柔性显著小于其它链状C4烃类的特点,我们希望能进一步通过特殊的孔道形状控制这些柔性客体分子的构型,利用构型变化的能量差获得反常的吸附选择性和最优的C4烃类吸附分离顺序。形状尺寸合适的离散孔洞最有利于控制柔性客体分子的构型和并反转吸附选择性,而连续的孔道对客体分子的吸附扩散又是必须的。通过模拟计算,发现具有准离散孔洞的柔性多孔材料MAF-23在两种要求中取得平衡,实现了反常而且最优的C4烃类混合物吸附分离顺序。常温常压下将丁二烯、丁烯、异丁烯和丁烷混合物通过MAF-23填充的固定床吸附装置后,吸附最弱的丁二烯最先流出而且纯度很容易达到99.9%,同时可避免常规纯化方法中因加热而产生的丁二烯自聚问题。
中山大学 2021-04-13
3D打印多孔钛合金骨替代材料的结构优化及其机制研究
悬赏金额:12.5万元 发榜企业:广东施泰宝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需求领域:临床医学-基础 3D打印技术 医学材料 生物医用材料 临床医学-外科 产业集群: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集群 技术关键词:3D打印,SLM,多孔钛合金,孔隙结构,骨替代材料
广东施泰宝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2021-11-05
基于GE-OLogit模型的“以地养老”模式参与意愿及模式优化研究
本项目基于湖北省咸宁市农民的实地调研数据,从农民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土地特征和认知特征四个方面选取了18个变量作为自变量,通过Order-logit模型探究影响农民参与以地养老模式意愿的因素。 一、项目进展 创意计划阶段 二、负责人及成员 姓名 学院/所学专业 入学/毕业时间 李炤辰 工商管理学院农林经济管理 2019.9/2023.6 杨力源 工商管理学院农林经济管理 2019.9/2023.6 陈文杰 工商管理学院物流管理 2019.9/2023.6 王子阳 工商管理学院物流管理 2019.9/2023.6 三、指导教师 姓名 学院/所学专业 职务/职称 研究方向 崔许锋 工商管理学院土地资源管理 副教授 土地经济管理与GIS空间分析 四、项目简介 本项目基于湖北省咸宁市农民的实地调研数据,从农民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土地特征和认知特征四个方面选取了18个变量作为自变量,通过Order-logit模型探究影响农民参与以地养老模式意愿的因素。研究发现农民的年龄、务农收入比重、是否购买社会养老保险、承包地数量、宅基地面积、认知水平和风险意识对于参与意愿有显著影响。因此,应当完善农地流转机制、关注养老需求主体、发展农村非农化产业和加强政府政策宣传和支持力度,积极推动以地养老模式发展。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2-08-09
非接触式温度采集的氧气钢瓶充装过程超温预警装置研究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氧气钢瓶充装过程超温预警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数字温度采集装置以及无线接收装置,所述数字温度采集装置安装在待测氧气钢瓶的周围,并对应每个氧气钢瓶储存有该氧气钢瓶的设备编号;所述数字温度采集装置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将温度数据发送至无线接收装置上使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发现氧气钢瓶温度情况,并且事故钢瓶序号实时传输到人手中的显示器上,准确、高效、无需人工,节省人力。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用于复杂环境下的耐久型黏附剂对新冠病毒的捕杀研究
该项目由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教授张天柱研究完成。 本项目将首先利用PDMS和PTFE为基本原料基于静电相互作用制备基本的粘合剂,再利用适当的交联剂进行原位交联进一步提升粘合强度,同时在其中添加具有光催化灭活病毒功能的TiO2 NPs,最终所获得纳米复合材料PDMS/PTFE/TiO2粘附体系,不仅有望在干燥或潮湿的环境中持续有效地粘附2019-nCoV病毒,而且由于TiO2NPs的存在,又进一步在光照下对捕获的2019-nCoV病毒实施杀灭。该粘附体系的操作方便和简单,有效工作时间可长达1年以上,期望能够满快速抑制2019-nCoV传播的迫切需求。该PDMS/PTFE/TiO2黏附剂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涂敷在各种基体的表面,如棉织品、化纤织品、塑料网和金属基材表面等,悬挂于公共场所(火车站、地铁通道、机场、商场等)的适当位置,通过对2019-nCoV病毒的捕杀将能够十分有效地阻止2019-nCoV病毒在空气中的传播。 该项目将显著提高公共出行场所病毒传染的抑制水平,降低医疗资源的消耗,提升我市的公共卫生健康水平。可向湖北省等疫区提供批量供货,从公共卫生预防的角度提供有力保障。同时作为低成本、可长期储存的公共卫生健康保障物资进行战略储备。本项目所产生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必将极大增强我国在公共场所防止病毒扩散的技术实力,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包括人流密集的大型超市、大型医院门诊、大型宾馆、大型食堂餐厅、车站候车室、火车和汽车车厢等都有应用本技术和产品的必要。在每年秋冬之际,进行早期防治,避免疫病大面积传染,维护医护人员、公务人员与广大国民的身体健康,挽回消费行业经营停滞的损失,造福众多的中小企业和千百万家庭,维护城乡居民的安全出行,从而有利于全社会的安定与繁荣。
东南大学 2021-04-11
复杂地质条件下灰岩水害防治方法与关键技术研究
以地下水系统方法为指导,采用信息技术、水文地质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方法,通过理论计算、室内测试与现场试验,系统开展灰岩底板水在不同方案下开采疏放与开采底板破坏模拟,以及突水水源判别与灰岩地下水管理模型研究,从而为承压水的疏水降压、水资源保护提供技术支撑,也为实现深部煤层(如淮南 A 组煤层)安全开采提供科学依据。 (1)通过放水试验查明矿区范围内水文地质条件,综合分析断层导、隔水性及含水层之间水力联系;结合探测成果,利用数值模拟方法,计算疏放含水层参数,为模拟多种方案下承压水防治提供理论与技术依据; (2)采用岩石物理力学实验、岩石质量指标统计、岩石试件和原位波速测试等多种方法,研究了底板岩体结构的差异性,为底板岩层阻隔水能力评价提供依据; (3)建立了水岩耦合数值模型,模拟承压含水层煤层回采过程中底板及灰岩含水层应力场与渗流场变化特征,获得了底板采动效应特征,揭示了工作面底板岩体结构在采动过程中的水压效应对岩体结构破坏作用; (4)建立了承压水下开采的地下水管理模型,以放水量最小为目标,以满足区块安全水压值为约束条件,达到既疏放排水与安全开采,同时又保护地下水资源; (5)建立矿山多水源突水的水质判别模型,实现快速辨别突水的水源问题。
安徽理工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33 134 135
  • ...
  • 193 194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