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适用于室内空气净化与消毒的新型纳米复合材料
北京工业大学 2021-04-14
低压离子驱动材料及腕式智能监测/给药装置的研发与应用
本项目以医疗服务为目的,基于低压离子驱动材料开发一款腕式智能监测/给药装置,主要面向需要长期用药物的慢性病患者,根据治疗需求连续给药的同时,具有生理健康感应监测的功能。该产品如图1所示,主要由储药盒、微泵器件、生理感应装置、电源、控制和显示/传输系统组成。主要功能如下: 1)根据要求输入给药曲线,控制系统产生数字脉冲电压驱动微泵器件,通过频率和控制单元数目来控制给药速度,这种给药控制方式具有设计简单和结构紧凑的特点。 2)能够实时测量人体脉相、呼吸等节律和血压,作为日常
河海大学 2021-04-14
一种测量钢筋与水泥基复合材料粘结锚固性能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钢筋与水泥基复合材料粘结锚固性能的测定方法,属于建筑结构测定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钢筋脱粘段的设置、2)粘贴应变片、3)位移计的设置、4)试验加载、5)数据处理。传统测法是在吊篮下板下的钢筋处用专用支架布设位移计,通过位移计读数减去钢筋脱粘段变形量来计算加载端滑移量,支架安装繁琐,且位移计读数精度不高,影响加载端钢筋滑移量的
东南大学 2021-04-14
东北师范大学在忆阻材料与器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忆阻器具有运行功耗低、读写速度快、集成密度高等优势,在信息存储、逻辑运算、类脑计算等领域有重要应用,被视为推进信息技术发展的一种变革性技术。
东北师范大学 2022-06-08
一种二硒化钴/碳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硒化钴/碳纳米材料,包括基底、厚度为 1 μm~2μm 的 CoSe2 层以及厚度为 1nm~10nm 的无定形碳层,所述 CoSe2 层生长于所述基底表面,呈现三维片状结构,所述无定形碳层 附着于所述 CoSe2 层表面,且所述 CoSe2 层与所述无定形碳层的质量 比为 90:1~1800:1,所述基底为钛片或钛丝。本发明通过将无定形碳 层附着于 CoSe2 材料表面,从而提高了纳米材料的循环稳定性,从而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天津大学团队发表高水平论文给“多肽仿生材料与应用”画像
“多肽”,这个常出现在药品或者美妆品上的名词,即便对于普通人来说也并不陌生。“多肽”是由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的聚合物,是生命体的基本组成部分。仿生矿化,则是模拟自然界中生物的矿化过程,如骨骼、牙齿、贝壳等的形成,利用生物分子在温和条件下合成无机矿物。
天津大学 2023-03-15
炭基负载α-FeO(OH)土壤与地下水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炭基负载α‑FeO(OH)土壤与地下水污染修复材料和制备方法,将秸秆、凹凸棒土、高岭土、沸石粉在Na6
中国农业大学 2021-04-14
一种丝素蛋白与海洋贻贝粘附蛋白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丝素蛋白与海洋贻贝粘附蛋白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公开了一种丝素蛋白与海洋贻贝粘附蛋白复合的多功能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备步骤为将再生丝素蛋白和一定比例的海洋贻贝粘附蛋白溶解于一定量的有机溶剂中,不断搅拌使其混合均匀,配成一定浓度,即可制得丝素蛋白与海洋贻贝粘附蛋白的混合溶液,一定量的混合溶液制膜或者支架。本发明在整个处理过程中具有耗能低,生物安全性高,价格低廉,操作简单方便,对环境无污染等优势;通过该发明制得的生物丝素与海洋贻贝粘附蛋白复合纳米纤维膜具有较强的力学性能。
浙江大学 2021-04-13
配位聚合物多孔材料在化工吸附分离领域的研究与应用
丁二烯是产量最大的化工产品之一,其生产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能量和有机溶剂对成分复杂的C4烃类混合物进行蒸馏分离。利用多孔材料进行吸附分离是一种潜在的高效分离提纯方法,但分子较小、极性较大的丁二烯容易被吸附,在脱附过程中不但容易被残留的其它C4烃类污染,而且容易受热聚合。我们前期已经发现可以利用合理设计的超微孔亲水多孔材料对C2烃类实现反常的极性选择。针对丁二烯分子柔性显著小于其它链状C4烃类的特点,我们希望能进一步通过特殊的孔道形状控制这些柔性客体分子的构型,利用构型变化的能量差获得反常的吸附选择性和最优的C4烃类吸附分离顺序。形状尺寸合适的离散孔洞最有利于控制柔性客体分子的构型和并反转吸附选择性,而连续的孔道对客体分子的吸附扩散又是必须的。通过模拟计算,发现具有准离散孔洞的柔性多孔材料MAF-23在两种要求中取得平衡,实现了反常而且最优的C4烃类混合物吸附分离顺序。常温常压下将丁二烯、丁烯、异丁烯和丁烷混合物通过MAF-23填充的固定床吸附装置后,吸附最弱的丁二烯最先流出而且纯度很容易达到99.9%,同时可避免常规纯化方法中因加热而产生的丁二烯自聚问题。
中山大学 2021-04-13
核酸单分子荧光图像测序智能检测技术
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张盛副教授团队在已开展的核酸测序方面的专用图像传感元器件关键技术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单分子荧光图像测序的冠状病毒核酸智能检测技术”重大攻关项目研究方案。课题组通过远程网络讨论与协作等多种方式,组织了相关学科的专家多次进行技术研讨,并与深圳市行业内的权威机构合作,在两周内快速进行原理论证,形成技术方案,完成智能检测装置的原型结构设计及前期研究准备工作。 项目致力于开发具有核酸智能检测能力的低成本嵌入式物联网设备,为公共卫生防疫事业提供更加有力、且具备“提前生产、快速部署、分散检测”特点的新型核酸检测的解决方案,有望实现未来冠状病毒传染事件中基因序列的快速发布与潜在感染者的本地化核酸检测能力快速部署,帮助医护人员和民众在家庭或社区对感染或疑似患者进行现场筛查,减少潜在感染者的聚集与交叉感染,快速实现核酸检测层次的确诊检验与病症初筛,助力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领域战略科技力量的提高和储备。
清华大学 2021-04-10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52 53 54
  • ...
  • 614 615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