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主要作物种子健康保护及良种包衣增产关键技术
一、成果简介 本成果以传播“种子预防保健,作物安全生产”理念,推动良种包衣技术研究和应用为目标,由中国农业大学等国内多家种衣剂生产企业共同研究,创新研究了种衣剂系列新配方、新剂型和生产新工艺,开发成功系列新产品并产业化,实现了大面积推广应用,获得了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国家“种子工程”,“植保工程”和“粮食工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5个种衣剂新产品获准农药登记,申报专利19项(9项授权),形成了15项技术规程。项目形成的相关技术和产品在国内外种子
中国农业大学 2021-04-14
核酸单分子荧光图像测序智能检测技术
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张盛副教授团队在已开展的核酸测序方面的专用图像传感元器件关键技术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单分子荧光图像测序的冠状病毒核酸智能检测技术”重大攻关项目研究方案。课题组通过远程网络讨论与协作等多种方式,组织了相关学科的专家多次进行技术研讨,并与深圳市行业内的权威机构合作,在两周内快速进行原理论证,形成技术方案,完成智能检测装置的原型结构设计及前期研究准备工作。 项目致力于开发具有核酸智能检测能力的低成本嵌入式物联网设备,为公共卫生防疫事业提供更加有力、且具备“提前生产、快速部署、分散检测”特点的新型核酸检测的解决方案,有望实现未来冠状病毒传染事件中基因序列的快速发布与潜在感染者的本地化核酸检测能力快速部署,帮助医护人员和民众在家庭或社区对感染或疑似患者进行现场筛查,减少潜在感染者的聚集与交叉感染,快速实现核酸检测层次的确诊检验与病症初筛,助力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领域战略科技力量的提高和储备。
清华大学 2021-04-10
一种无线红外遥控光遗传系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线红外遥控光遗传系统。红外发射端包括电源驱动板、红外发射管灯带、信号源以及5V电源;红外接收端包括红外接收管、3.7V锂电池、比较电路和蓝色发光二极管。利用信号源控制电源驱动板的通断控制红外发射管灯带的亮灭,使得红外发射管灯带的亮度基本相同且同步亮灭,红外接收管接收红外发射管灯带红外发射管的红外信号,经比较电路控制蓝色红外二极管的亮灭,蓝色发光二极管的光信号通过光纤导入生物体细胞内,实现有效的光刺激。本实用新型可实现在实验箱内远距离无线操控,体积小,高度集成,结构紧凑,对于信号源的遥控信号准确及时响应,红外遥控范围大,不会影响到小鼠在大范围内的自由活动,有利于进行大型的行为学实验。
浙江大学 2021-04-13
小型摆动筛式薯类作物收获机
该机技术特点是挖掘收获装置采用摆动分离筛结构,减少收获 机结构,保证与手扶拖拉机相配套作业时操作人员便于行走。本发明具有小巧、 行走灵活,耗材量少,收获损失小,作业流畅、工作阻力小,效率高的特点。 适用于丘陵山地的薯类收获。选用手扶拖拉机为配套动力,动力消耗小,便于 在丘陵山地行应用,有效提高薯土分离效果。配套动力 8.8kW;收获幅宽 700mm; 生产率为 0.10 hm2/h; 损失率≤5.0 %;伤薯率≤5.0 %。与国内外同类机具相 比具有挖掘深度调节方便、作业稳定、薯土分离效果好等优点。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1
作物氮素和水分多传感检测系统
项目简介本成果基于作物氮素和水分胁迫时的冠层图像和冠-气温差特征,利用可见光-近红 外多光谱相机、红外温度探测器、辐照度传感器和环境温湿度传感器等多传感器信息, 对冠层特征图像和冠-气温差特征进行提取,结合实时光照和温湿度信息对光强等环境误 差进行修正,可以在自然条件下快速获取作物的氮素和水分信息。该成果处于中试研究 阶段,已经申请了发明专利,发明专利授权号:ZL201010249490.0 。 性能指标 (1)可见光-近红外多光谱图像系统,图像分辨
江苏大学 2021-04-14
一种作物抗倒伏测量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作物抗倒伏测量装置,包括机架,机架上设置有测量组件,测量组件包括动力装置、连接绳、连接绳导向机构、茎秆夹、以及测量传感器,茎秆夹可夹持固定在作物茎秆上,连接绳的两端分别与茎秆夹和动力装置相连,动力装置通过连接绳向作物茎秆输出拉力以拉弯作物茎秆,测量传感器可测量茎秆的拉弯角、作用于茎秆上的拉力角和拉力值,从而对作物进行抗倒伏测量。本实用新型的作物抗倒伏测量装置可实现利用拉力传感器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1-12
基于深度时空分析的综合能源数据挖掘与预测技术
本成果针对城市水电气热等综合能源数据来源广泛,结构复杂,且与用户、时间、空间信息关系紧密的特点,构建了高性能综合能源数据分析平台,提出了细粒度的能源数据分析理论框架及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智慧城市建设。
南开大学 2021-02-01
化工设备预测性维修规划关键技术的研究
本项目发展了与时间相关的破坏理论,包括与时间相关的损伤理论、与时间相关的断裂理论、以及与时间相关的损伤可靠性理论,建立了高温构件损伤局部化的测量与分析方法,得出了冶金不连续结构、几何不连续结构、温度不均匀结构的损伤规律,由此形成了结构弱点识别技术,并通过与微观组织定量分析手段相结合,有效地解决了高温设备何处修与何时修的问题。同时该项目应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以促进先进的维修规划技术向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渗透。基于C/S与B/S模式相结合的思路,构建以预测为基础的过程设备管理系统,在开发设备维修日常管理系统的同时,将先进的缺陷评定技术作为转化的重点,并建立了高温设备远程寿命评估及监测的模块。该项目总体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许多具体技术是国内外首创的。  本项目的技术成果可应用于化工、石油化工、发电、冶金等工业领域的设备维修规划与失效预防。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进入老化期的工厂(> 100,000 小时)越来越多,保证安全生产和降低维修成本的压力日益增大,另一方面国内高温装备制造商通过采用本项目的技术,可望提高其设备的市场竞争力。72%片碱生产蒸发浓缩装置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4-13
基于深度时空分析的综合能源数据挖掘与预测技术
本成果针对城市水电气热等综合能源数据来源广泛,结构复杂,且与用户、时间、空间信息关系紧密的特点,构建了高性能综合能源数据分析平台,提出了细粒度的能源数据分析理论框架及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智慧城市建设。 项目特色:  统一高效的综合能源数据存储与计算服务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和业务融合;  综合考虑用户的用电行为、用户间关联关系、时间、日期对用户能源需求的影响进行建模;  融合分析用户多类能源的综合用电需求,并采用基于隐变量的聚类算法在隐含用电需求空间中对用户进行聚类。 市场应用前景: 建成统一高效的综合能源数据存储与计算服务平台,实现天津城市电网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采集量测数据的统一存储,提出的多因素能源使用特性细粒度分析框架,精细刻画用户的能源使用特性,比传统方法具有更加丰富的涵义和可解释性。成果有效支撑天津城市电网“十三五”期间的存储需求。为我国智慧城市综合能源数据分析领域的技术进步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南开大学 2021-04-13
化工设备预测性维修规划关键技术研究
本项目发展了与时间相关的破坏理论,包括与时间相关的损伤理论、与时间相关的断裂理论、以及与时间相关的损伤可靠性理论,建立了高温构件损伤局部化的测量与分析方法,得出了冶金不连续结构、几何不连续结构、温度不均匀结构的损伤规律,由此形成了结构弱点识别技术,并通过与微观组织定量分析手段相结合,有效地解决了高温设备何处修与何时修的问题。同时该项目应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以促进先进的维修规划技术向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渗透。基于C/S与B/S模式相结合的思路,构建以预测为基础的过程设备管理系统,在开发设备维修日常管理系统的同时,将先进的缺陷评定技术作为转化的重点,并建立了高温设备远程寿命评估及监测的模块。该项目总体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许多具体技术是国内外首创的。 本项目的技术成果可应用于化工、石油化工、发电、冶金等工业领域的设备维修规划与失效预防。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进入老化期的工厂(>100,000小时)越来越多,保证安全生产和降低维修成本的压力日益增大,另一方面国内高温装备制造商通过采用本项目的技术,可望提高其设备的市场竞争力。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5 6 7
  • ...
  • 719 72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