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干胶法合成钛硅分子筛
钛硅分子筛(TS-1)对于以双氧水为氧化剂的许多低温有机反应,如烯烃环氧化、醇类氧化为醛或酮、芳香族化合物羟基化反应以及环已酮氨肟化反应中都表现出较高的性能,已在苯酚羟基化和环已酮氨肟化工业生产过程中得以应用。目前工业TS-1分子筛合成方法是以四丙基氢氧化铵(TPAOH)为模板剂,使正硅酸乙酯(TEOS)和钛酸酯相继水解,先经水热合成得到初产品,再对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及优化
1、塑料注射成型仿真及优化2、塑料产品工艺分析及模具结构设计,如汽车内外饰件、精密电子产品外 壳等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1-12
分子基光催化产氢器件多相化
在利用太阳能分解水制取氢气的催化剂研究上取得新进展。该研究工作借鉴自然界光合作用,在多个光敏中心多个催化中心产氢器件构筑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其植入到金属有机框架材料中,模拟自然界酶催化环境中质子和电子的传输与转移,在有效规避分子基催化剂稳定性差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光催化产氢性能,为人工模拟光催化剂的设计和构筑提供了新的思路。 人工模拟光合作用,利用太阳能在催化剂作用下分解水制取氢气,是实现将太阳能转化为清洁的化学能,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理想途径。在早期,我校化学学院苏成勇教授和石建英副教授研究团队发展了空间上相互独立、功能上相互等价,集合8个光敏金属有机钌中心和6个催化Pd2+中心于一体的金属-有机分子笼产氢器件[Pd6(RuL3)8]28+(MOC-16),在单一分子笼内构筑出多个相互独立的能量传递和电子转移通道,获得了高达380 μmol h-1的初始产氢速率和635的TON(48h)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6, 7: 13169]。虽然金属有机分子笼提高了分子基催化剂的产氢性能,但光照条件下的稳定性仍然是制约其进一步应用的决定因素。       最近,我校化学学院苏成勇教授和石建英副教授研究团队又基于配位组装策略实现了Au25(SG)18纳米簇在金属有机ZIF-8主体框架内部和外表面的可控组装[Advanced Materials, 2018, 30,1704576]。采用相似策略,他们将MOC-16植入到ZIF-8主体内,进一步将ZIF-8转化为Znx(MeIm)x(CO3)x (CZIF),获得了MOC-16@CZIF催化剂。
中山大学 2021-04-13
揭示膀胱癌淋巴转移关键分子机制
阐明LNMAT1通过诱导CCL2募集TAMs促进膀胱癌淋巴转移的关键分子机制,对于在膀胱癌淋巴转移中潜在治疗靶点的临床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鉴定了调控膀胱癌肿瘤微环境相关的长链非编码RNA LNMAT1。LNMAT1能够促进肿瘤细胞分泌趋化因子CCL2,进而募集TAMs到膀胱癌肿瘤微环境中。被“引诱”而来的TAMs能够分泌参与膀胱癌淋巴管生成过程的VEGF-C,帮助肿瘤细胞发生淋巴转移。由此可见,如果能介导到肿瘤微环境这片“土壤”,干预膀胱癌“帮凶”LNMAT1的表达,将能改变“种子”的生存情况,对抑制膀胱癌的进展、改善患者的生存预后发挥重要价值。林天歆教授团队首次阐明LNMAT1介导肿瘤微环境的重要作用及通过与趋化因子CCL2协同调控TAMs的分子机理,对认识膀胱癌淋巴转移的发生发展的机制有重要意义。
中山大学 2021-04-13
天然高分子基医用植物胶囊(产品)
成果简介:传统胶囊囊壳基本由动物明胶构成,其易失水硬化、吸潮软化,遇醛类易交联,再加上国际穆斯林、犹太教和素食协会等特殊文化人群的抵 制,使植物胶囊成为传统胶囊优选的替代产品。但国产的植物胶囊骨架材料——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性能不达标。本技术解决了植物胶囊专用医药 级 HPMC 研发、应用,及其胶囊母料复配技术与加工成型难题。胶囊的制备 充分利用现有明胶生产设备与条件,在不改动或少改动胶囊加工设备的前提 下,调整溶液浓度、成型工艺,控制烘干温度、风速、时间来调整胶囊的形状、厚度及透明度、脱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4-14
量子点荧光探针快速检测生物活性分子
项目成果/简介:完成人简介:樊君,西北大学教授,西北大学化工学院副院长, 陕西省化工过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指导博、硕士生研究方向包括反应工程、碳一化工、纳米材料、分离工程、精细化工产品开发研究等。成果内容:基于量子点的荧光探针分析对推动即时检测(POCT)技术
西北大学 2021-01-12
氯化废气分子捕获与资源化集成工艺
针对氯化工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有机无机混合废气(主要有氯气、氯化氢、有机化合物等),研发了氯化废气分子捕获技术。该技术实现了吸收和吸附技术的柔性耦合,通过优化捕获的内部结构,采用自主研发的多级多孔填料,增加了物相传动,实现对有机成分的大容量、高选择性地捕集,并通过控制空塔流速与滞留时间保证这一过程的充分与稳定。且同步制得高品质的副产盐酸,饱和后的捕获剂可以再生,实现循环利用。该技术还可直接应用于有回收价值的VOCs的治理。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顽固有毒恶臭气体分子裂解技术
针对现有化工行业高毒性、低阈值VOCs处理方法存在成本高、效率低、安全性差、集成度低等问题,研发了以高压纳秒窄脉冲电源匹配双介质阻挡反应系统、与反应器协同的光催化系统、臭氧氧化催化剂等关键技术为核心的顽固有毒恶臭气体分子裂解装置及集成工艺。本技术是集物理、化学、催化等综合作用于一体,利用瞬间高强能量场,在降解区域产生大量高能电子,与有机物分子发生非弹性碰撞轰击,使得有机物质分子的化学键断裂、分解,经过降解区域的废气再通过耦合的氧化触媒床,协同降解,最终生成无害物,实现了高效低成本地消除恶臭污染。该技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生物可降解高分子合金材料
为挤出和注射开发的改性聚乳酸材料与美国 NatureWorks 公司产品相比,抗冲击强度提升了约 20%;与比利时 Sovey 公司的聚己內酯相比,拉伸强度提高了 50%,并可根据客户需要调节降解速率。
扬州大学 2021-04-14
高分子材料老化快速评价系统
1. 痛点问题 高分子材料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越来越多的高性能、高功能性高分子新材料不断涌现,以及在双碳背景下高分子材料的降解回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都使得寿命可控的高性能材料成为重大需求,同时对材料的老化评价和准确的寿命预测手段有强烈需求。 目前的老化评价方法主要有两种:室外自然老化和实验室加速老化,定期取样测试材料的性能变化。室外自然老化评价结果反映实际使用情况,但周期长达几个月到几年,且受气候条件的影响不可重复。实验室加速老化的周期有所缩短,但通常也需几千小时以上,且由于加速老化设备不能完全模拟实际使用条件,导致评价结果常常与实际使用情况不符。 综上,自然老化的评价周期过长,而加速老化评价不仅评价周期仍然较长,而且结果又常常存疑,严重阻碍了新材料投入应用的进程。 2. 解决方案 针对以上痛点问题,本项成果提出了全新思路,即通过对高分子材料老化早期产生的痕量气相降解产物的高灵敏度检测,来实现对老化的快速评价。并基于此开发了高分子材料老化快速评价系统,可以实现在光照、温度、湿度、氧气等模拟气候条件下老化的快速评价。该系统具有如下特点: 将评价周期从几个月~几年缩短为几个小时,极大地提高了材料评价的效率,对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可以实现多种老化环境因素(光/热/氧/湿)的单独应用或耦合应用,可以适应不同老化条件的评价需求。 样品用量少,mg~g级,对用量极小的功能性新材料(如电子器件中的功能膜等)的稳定性评价具有突出的优点。 合作需求 目前本项目的技术成熟,希望与企业合作,开展如下工作: 1)进行产品的集成和外观设计、针对不同细分应用领域进行系列产品开发,不断开拓市场。 2)承接实验室后续的开发成果,进行产品的升级开发。 3)第三方检测:建立第三方检测平台,对全社会提供老化评价服务。 希望合作企业具有仪器设备的研发和生产能力。所需资金约800-1000万元,产品开发实验室约150-200m2。
清华大学 2022-03-02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0 11 12
  • ...
  • 45 4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