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西安交大科研团队在液态金属电池储能技术领域取得新进展
液态金属电池是一种电极和电解质全液态运行的新型电池,以液态金属和熔盐分别作为电极和电解质,具有储能成本低、容量易放大、长循环寿命、高功率密度和高安全性的优势,在储能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西安交通大学 2023-02-0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师在因果机器学习领域研究取得进展
为了消除传统图像描述深层模型中图像与文本间的虚假关联,该论文引入因果图外部知识,通过揭示视觉域与语言域混淆机理,在目标检测和描述生成中同时进行因果干预,阻断图像视觉特征与描述文本之间的后门路径。
中国矿业大学 2022-06-01
家具用人工林木材功能性改良新技术
本项目针对人工速生林木材密度小、强度低的特点,研究开发出木材化学改性与干燥一体化工艺技术及装备。本技术能够大幅度提高速生材性能,同时解决了常规木材改性技术中改性剂浸透困难、环保性差,改性材功能单一、尺寸小,无法满足工业生产要求等问题;解决了传统木材改性技术工艺“先干燥-再浸渍处理-再二次干燥”的能耗高的问题。本项目技术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项,已在多家企业应用。
北京林业大学 2021-02-0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展示量子热机优越性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杜江峰、王亚等人在金刚石氮-空位色心体系构建的量子希拉德热机上实验展示了量子关联导致的量子优越性。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2-03-10
化工设备预测性维修规划关键技术的研究
本项目发展了与时间相关的破坏理论,包括与时间相关的损伤理论、与时间相关的断裂理论、以及与时间相关的损伤可靠性理论,建立了高温构件损伤局部化的测量与分析方法,得出了冶金不连续结构、几何不连续结构、温度不均匀结构的损伤规律,由此形成了结构弱点识别技术,并通过与微观组织定量分析手段相结合,有效地解决了高温设备何处修与何时修的问题。同时该项目应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以促进先进的维修规划技术向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渗透。基于C/S与B/S模式相结合的思路,构建以预测为基础的过程设备管理系统,在开发设备维修日常管理系统的同时,将先进的缺陷评定技术作为转化的重点,并建立了高温设备远程寿命评估及监测的模块。该项目总体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许多具体技术是国内外首创的。  本项目的技术成果可应用于化工、石油化工、发电、冶金等工业领域的设备维修规划与失效预防。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进入老化期的工厂(> 100,000 小时)越来越多,保证安全生产和降低维修成本的压力日益增大,另一方面国内高温装备制造商通过采用本项目的技术,可望提高其设备的市场竞争力。72%片碱生产蒸发浓缩装置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4-13
“室温电子还原”技术提取贵金属取得突破性进展
电子、通讯等行业产生大量含有金、银等贵金属的工业废液,但由于其含金、银浓度低、回收困难大等原因,长期以来并没有被有效回收利用。最近,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天津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课题组在这一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他们采用“室温电子还原”技术,成功从含金、银等贵金属的离子溶液中高效、环保、可选择性地制备出“漂浮金膜”、“漂浮银膜”,实现从金属废液中提取贵金属。实验中可8分钟之内从铜、铁、锌、金的混合溶液中回收金离子,回收率高达99.96%。“室温电子还原技术”是在室温条件下电离低压气体,形成大量电子或其
天津大学 2021-04-14
汽车发动机PCM耐久性测试技术与装备
汽车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而汽车电子产业又是汽车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ECU)是汽车电子产品中技术门槛最高的一块,是汽车的神经中枢,其主要功能是接受发动机的节气门、曲轴位置、车速等传感器提供的信号,通过控制策略,经程序计算后,精确控制燃油供给量、点火提前角和怠速空气流量,极大地提高汽车的动力性、燃油经济性、降低尾气排放。由于其工作环境十分恶劣,ECU应该具备“三防”(防震、防水、防尘)能力,抗发动机点火所产生的电磁辐射干扰,还能够承受温度湿度变化和汽车电池电压波动
重庆大学 2021-04-14
化工设备预测性维修规划关键技术研究
本项目发展了与时间相关的破坏理论,包括与时间相关的损伤理论、与时间相关的断裂理论、以及与时间相关的损伤可靠性理论,建立了高温构件损伤局部化的测量与分析方法,得出了冶金不连续结构、几何不连续结构、温度不均匀结构的损伤规律,由此形成了结构弱点识别技术,并通过与微观组织定量分析手段相结合,有效地解决了高温设备何处修与何时修的问题。同时该项目应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以促进先进的维修规划技术向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渗透。基于C/S与B/S模式相结合的思路,构建以预测为基础的过程设备管理系统,在开发设备维修日常管理系统的同时,将先进的缺陷评定技术作为转化的重点,并建立了高温设备远程寿命评估及监测的模块。该项目总体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许多具体技术是国内外首创的。 本项目的技术成果可应用于化工、石油化工、发电、冶金等工业领域的设备维修规划与失效预防。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进入老化期的工厂(>100,000小时)越来越多,保证安全生产和降低维修成本的压力日益增大,另一方面国内高温装备制造商通过采用本项目的技术,可望提高其设备的市场竞争力。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功能性醋酸菌/乳酸菌及其发酵调控技术
本项目涉及功能性醋酸菌/乳酸菌及其发酵调控技术,可用于果蔬饮品、酵素、新型调味品的发酵制造。水果、蔬菜等农产品由于其保质期短,运输成本高,较适宜于在原产地或产地附近进行深加工,以延长保质期及产品附加值。发酵类果蔬饮品由于经过微生物处理,在口味、质地以及营养成分等方面均得到了显著改善,其中果蔬类益生菌类发酵饮品,更是得到关注健康的消费人群的青睐。然而目前市场中的发酵果蔬汁类产品,鱼龙混杂,很多产品存在发酵程度不高;高度依赖后调配;微生物混乱及发酵过程控制不科学;食品安全性不能得到保障等问题。 针对这一类型的产品,本项目从发酵菌种、发酵工艺、功能成分分析以及产品标准化等方面系统的进行了研发。 1)丰富的菌种:本课题组拥有近百株背景明确、安全可靠、发酵性能优良 的微生物,形成了完备的酿造用菌种库,包括乳酸菌、醋酸菌、酵母菌、米曲霉等。可以针对不同的发酵原料以及最终产品口感及质构的要求,选择一种益生菌或复合发酵菌种,实现个性化的定制需求。 2)科学工艺:通过科学的发酵工艺及过程控制,实现了乳酸菌等微生物的高密度培养,活菌数可达 100 亿/ml。大幅降低生产成本和周期,混菌发酵可由几个月缩短至 10 天内,乳酸菌发酵缩短至 24 小时内。实现高效的物质转化,总酸可以达到 6%,提高产品品质及生产稳定性。 3)成分分析:建立了完备的发酵产品成分分析技术平台。针对与产品风味、以及肠道调节、增强免疫等健康功能紧密相关的有机酸、短链脂肪酸、多酚、多肽等功能成分进行精确定量分析以及健康功能评价。 4)产品风味: 本课题组研发的果蔬发酵产品口味浓郁、发酵特色明显,无不良异味。避免了发酵后的过度调配及添加剂的使用,即可达到较优的感官要求。符合健康、绿色的现代加工食品的需求。 
江南大学 2021-04-13
β—环糊精选择性合成及母液再利用技术
本项目获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 项目)和国家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 助,并获 2011 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 1、项目简介 利用淀粉作为原料,开发了通过对淀粉进行温和热处理或添加乙醇以提高β2 -环糊精的得率的新方法,操作简单,生产成本较低。由于没有添加有毒害作用 的有机溶剂,环糊精产品不存在有机溶剂残留问题,无应用限制。与传统无溶剂 法先酶解再进行转化的方法相比,淀粉转化率大幅度提高。在此研究基础上,还 开发了与之相配套的环糊精母液综合利用技术,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有利于环 糊精生产企业综合效益的提高。 2、创新要点 (1)通过对淀粉底物进行温和热处理后的β-环糊精转化率可达 48.9%; (2)通过添加乙醇处理后的β-环糊精转化率可达 65.1%; (3)无毒害有机溶剂添加,无需加入有机溶剂去除的工艺; (4)通过对母液进行简单处理后可直接应用于有益物质的包埋,实现了对 母液的高效利用。 3、效益分析 工艺流程简单易行,对设备要求较低,可直接应用于传统β-环糊精的生产工艺,由于采用温和热处理淀粉或添加乙醇溶剂的技术替代了添加甲苯或环己烷 等物质,无需增加有机溶剂去除的工艺,也降低了毒害物质残留的风险。辅以高 效率的母液综合利用技术,显著降低了废液处理的成本,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授权专利: 一种环糊精的生产方法 200810022919.5 一种利用环糊精母液制备丁香油微胶
江南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51 52 53
  • ...
  • 999 100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