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大功率 LED 封装及热管理技术
成果的背景及主要用途: 对于大功率白光 LED(半导体发光二极管),由于其工作电流大和工作电压高,在其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热量,在现有的封装技术下,不能提供足够的散热能力来维持极限条件下的可靠运行,大功率 LED 连接成为瓶颈,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方法在于改善芯片级互连材料的散热能力。 技术原理与工艺流程简介: 采用纳米银焊膏的低温烧结技术,利用其纳米银低熔点的性能,使烧结温度降低到 280℃,而烧结后银连接具有高熔点(960℃)、高导电和高导热性能,非常适合高温功率电子器件的长期可靠性运行。以大功率 1W LED 芯片封装为例,测试表明对于三种热界面材料银浆(silverepoxy),锡银铜焊膏(solder paste),和钠米银焊膏(silver paste),由于钠米银焊膏的高导热性,在大电流下发光效率提高 7~10%,说明散热效率提高,有效地降低了结温。目前课题组已完成 25W 的 LED 模块封装。 技术水平及专利与获奖情况: 获发明专利“以纳米银焊膏低温烧结封装连接大功率 LED 的方法”,发明专利 ZL200610014157.5,授权日:2008.11.19。 应用前景分析及效益预测: 此项技术可以用于大功率 LED 芯片的封装,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进一步可以推广到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的封装中。 应用领域:电子封装 技术转化条件: 本项目组在电子器件的热管理方面也具有丰富的经验,可进行电子封装的热分析及热管理设计。 合作方式及条件:根据具体情况面议
天津大学 2021-04-11
交流电机驱动与节能控制技术
1)高性能交流电机(感应电机与永磁同步电机)控制技术,包括矢量控制、直接转矩控制、自适应控制、滑模变结构控制以及非线性解耦控制技术; 2)交流感应电机(笼式异步电机)的变频调速控制技术; 3)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电机),包括表面式(SPMSM)和内埋式永磁同步电机(IPMSM)以及无刷直流电机(BLDC)的高性能转矩、转速和位置控制技术; 4)交流电机的数字化驱动控制器的设计、电机驱动集成模块、嵌入式电机调速与伺服控制器的开发设计和交流电机的无速度传感器控制系统的开发设计。 技术优势: 1)交流电机的新型直接转矩控制方法 作为一种高性能交流电机控制技术,直接转矩控制已应用于许多工业电力传动系统。但该方法在低速轻载时控制精度不高,且存在较大的转矩脉动。课题组针对直接转矩控制存在问题,研究了无差拍直接转矩控制方法,提高直接转矩控制在低速轻载控制性能;提出了抑制直接转矩控制的转矩脉动的有效方法,给出了在逆变器电压/电流输出受限条件下直接转矩控制的实现方案。 2)交流电机的节能与效率优化控制技术 课题组开展了高性能交流电机调速系统的效率最优控制方法的研究。针对交流电机的直接转矩控制和矢量控制系统,研究在全调速范围内(极低速到弱磁升速区域)和不同负载情况下,感应电机的节能运行模式和效率优化控制策略。可有效提高交流电机(感应电机和永磁同步电机,)的综合运行效率。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液压挖掘机节能技术与智能控制
主要从事的是挖掘机的液压阀与挖掘机的非线性控制系统的研究。 主要研究成果:1、攻克了电液比例阀结构设计、制造工艺、精度控制等关键技术,解决了中高端装备中的大流量比例动态控制技术难题。2、研究多路阀阀芯阀体材料和表面质量技术要求,通过调质、沉淀强化热处理、形变压缩技术,获得具有高强度和耐磨性的阀体材料,通过微弧氧化技术、化学复合镀和化学转化膜技术,得到高硬度的阀芯材料。3、分析阀体阀芯在传统表面处理工艺中出现的缺陷和弊端,最终采用激光熔覆的表面改性技术提高阀体阀芯表面性能,解决了高压大流量冲击断裂问题。4、提出了面向多工况的电控液压挖掘机控制策略研究;搭建了基于挖掘机实物和三维建模软件的硬件在环挖掘机试仿真验台。5、实现了自动化挖掘机铲斗位置精确控制,提出了通过使用智能算法优化挖掘机控制器的新的控制方法,通过建立仿真模型和试验证明该控制方法的可行性。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栽培毛木耳的培养料及制备技术
该发明公开了一种栽培毛木耳的培养料配方及制备方法,它由苎麻麻骨、棉籽壳、麸皮、石膏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其步骤:A、装袋灭菌,将培养料组分按比例混匀,添加水量,搅拌,进行分装、封口,冷却至室温;B、接种培养,在接种室超净工作台上用制备好的栽培毛木耳的培养料进行接种培养,将接种好的菌袋放入培养室培养架上,进行暗培养,培养期间保持温度,每天通风,处理染菌的菌棒,喷洒灭虫剂及消毒液;C、出耳管理,整个出耳期要加强保湿,通风,出耳期间采取悬挂式培养管理模式。配方合理,操作方便。减少了环境污染,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栽培效果显著,生长周期非常短,适合广泛种植苎麻的地区的菇农进行栽培种植。 市场预期:具有良好的经济效应与生产价值,适合广泛种植苎麻的地区的菇农进行栽培种植。 转化条件:场地:适合居住在麻园密集区的菇农进行栽培种植。 成果完成时间:2015年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印刷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
印刷是一种除了水和空气不能作为其应用对象之外,几乎在任何载体上都可以通过印刷技术来实现材料转移的技术。除了应用在传统出版行业的书刊、报纸等纸质承印物上之外,目前在塑料、织物、技术、陶瓷、玻璃等等几乎所有材料上都有了应用。由于印刷工艺的系统性、个性化以及应用性,因此需要针对特定的对象进行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和优化。本团队在印刷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应用中也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可以为企业转型、产品升级换代、新领域开拓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持。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1-12
AR/VR 技术在包装印刷中的应用
作为包装印刷品的增值服务,AR/VR 技术在包装印刷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团队中的教师已经实施了多个 AR/VR 技术应用项目,具备丰富的开发经验和应用经验,可以为包装印刷产品的多媒体发布与应用提供良好的解决方案。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1-12
薄荷醇制备工艺路线关键技术
薄荷醇具有独特的薄荷味及清凉感,并被应用于许多产品中,是世界上销量 最大的香料之一,国内的薄荷醇主要为天然薄荷油,市场对薄荷醇的需求的也越来越大。松节油作为一种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可以提供 C10 分子骨架,具有活泼的化学反应性能,是合成薄荷醇的良好的天然原料。项目获得了薄荷醇合成反应路线中的关键技术,对其合成路线中,得到了以α-蒎烯为起始物,α-蒎烯氧化为马鞭烯酮,热异构为百里酚,再氢化还原得到薄荷醇的最佳催化条件。并对另一合成路线中,得到了以松节油为起始物,由蒎烯氢化还原为蒎烷,再热异构为二氢月桂烯,氧化为香茅醇和香茅醛,关环反应得到异胡薄荷醇提出了新工艺。
江南大学 2021-04-13
天然纤维多维混纺制品加工技术
在特种动物纤维加工方向与企业保持着紧密的合作,与张家港中孚达纺织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立项开发精纺高支牦牛绒、羊绒、驼绒、罗布麻等系列多维混纺纱线及其产品;与江苏苏丝丝绸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立项开发高支紧密纺绢丝系列纱线,极大地提高了特种功能性纤维的利用效率,为企业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增强了其产品的核心市场竞争力。 关键技术 (1)高效分梳技术:实现粗死毛有效去除,提高纤维长度的一致性,突破该类绒纤维不能在精纺梳毛机上精梳制条的技术障碍。 ①适用于动物绒加工的高效去毛、纤维低损的梳绒技术,实现无毛绒条制备采用罗拉预梳机和四台盖板梳理机相结合的分梳工艺流程,经过三级梳理,实现绒纤维含粗含杂率明显降低,粗死毛控制在 3 根以内,无毛绒综合提取率在80%以上;通过降低梳理次数,实现绒纤维低损伤梳理,提高利用效率。 ②可实现动物绒纤维制条的针梳及配套纯纺精梳绒条制备技术,实现精梳绒条制备采用在喂入导条平台方增设主动运动的导条输送带的方法,实现绒条的针梳过程,提高成条质量;采用毛型精梳和针梳工序,成品绒条手排长度提升 5-6mm,突破该类绒纤维不能在精纺梳毛机上精梳制条的技术障碍。 (2)优质精纺细纱生产技术:突破该类动物绒纤维只能混纺或粗纺的技术障碍,实现 60Nm 以上的高支精梳纯纺细纱生产 采用适合绒类精纺细纱生产需求的集聚纺精细化生产装置,实现绒纤维高效集聚;配合吸风系统及配套组件整体优化设计,提高成纱综合质量,降低系统消耗,实现 60Nm 以上高支精梳纯纺细纱的生产,突破该类动物绒纤维只能混纺或粗纺的技术障碍,填补高档动物绒纤维在精梳纱生产的空白。 知识产权及项目获奖情况 获相关授权发明专利 5 件,授权相关实用新型专利 7 件,获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 项目成熟度 已进入到产业化推广阶段。 投资期望及应用情况 通过在特种动物绒的高效梳绒、精梳制条与高支化纺纱环节获得的技术突破,成功开发了系列化的高支纯纺精梳纱的生产,继而带动下游面料和服饰品的开发,获得诸如精梳轻薄牦牛绒西服面料、绒/棉衬衫面料与服装、围巾、披肩等高附加值终端产品,从而对带动上游牧区经济、推动下游面料和服装企业高附加值产品开发具有核心作用,为传统纺织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示范。 
江南大学 2021-04-13
城镇水环境生态治理集成技术及应用
目前我国的城镇水环境普遍存在污染源强高居不下,水体污染严重;自净能 力严重不足;生态环境变差,生态服务功能丧失等问题。本项目由江南大学邹华教授主持完成针对城镇水环境(河流,小型湖泊,景观水体等)的污染和治理现状,研发、集成了以修复受污染水环境的自然生态为目标的综合治理关键技术。 项目通过对城镇水环境的外源污染控制,水质改善和生态重建技术开展研发、集成和应用推广。
江南大学 2021-04-13
环路工艺生产叔胺工程化技术
脂肪叔胺是一类重要的有机中间体,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医药,农业化学 品及表面活性剂制造等工业。叔胺主要用于生产阳离子或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原料。叔胺生产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衍生物,作粘土改性,可应用于工业废水的治理;生产的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衍生物,应用于石油开采中无碱三次采油,附加值高,市场前景更广阔。脂肪醇催化胺化反应生产叔胺是典型的气-液-固三相反应。涉及气液固三相之间的传质过程,对于工业规模反应器的传质效率有较高的要求。传统的搅拌釜式反应器传质效率差,不易工程放大。环路喷射式反应器在强化气液两相或气液固三相之间的传质效率有突出的特点,易于工程放大。
江南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946 947 948
  • ...
  • 999 100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