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有限元分析及试验技术
项目简介运用有限元方法开展汽车及零部件的结构静动态特性研究,可进行的研究有:( 1)结构静态分析;( 2)结构动态分析,包括模态分析、频响分析、谱分析、疲劳分析等;性能指标仿真分析的精度能够满足工程需要所处阶段成熟
江苏大学 2021-04-14
直线感应电机稳态特性分析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线感应电机稳态特性分析方法,包括如下 步骤:(1)建立直线感应电机的一维磁密分布模型;(2)根据一维 磁密分布模型,计算 y 轴磁通密度;(3)利用磁障面特性,由 y 轴磁 通密度得到电场强度;(4)计算正常磁密行波、入端磁密反射波和出 端磁密反射波的幅值的复数形式;(5)计算正常磁密行波阻抗、入端 磁密反射波阻抗和出端磁密反射波阻抗;(6)计算直线感应电机单相 电路的总阻抗;(7)对直线感应电机在不同稳定状态下的性能参数进 行分析。本方法明显降低了直线感应电机电磁特性的分析难度和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多模态医学数据智能分析系统研发
1.痛点问题 在临床医学实践过程中,会产生医学图像、电子病历、生命组学等多种类型的医学数据,这些数据能够从不同角度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刻画。因此实现多模态临床医学数据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分析,有利于推动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助力“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 我国不同地区医疗水平差异较大,医疗资源在空间上分配不均。某些科室如影像科、病理科有较大的医师缺口,供需矛盾突出。这种供需不匹配的问题也造成了医生工作负担加重,患者等待检查结果周期变长等诸多问题。在当前情况下,短期内无法通过培养更多的新医生来缓解医疗资源供需紧张的问题。 为缓解上述问题,目前已有企业推出了基于人工智能的辅助诊疗产品,但这些产品大都针对单一模态的医学数据,无法从整体的视角进行辅助诊断和决策,辅助诊断的准确性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基于以上痛点问题和产业机遇,我们希望通过技术创新,研发出一套有效的多模态医学数据智能分析系统,应用“多模态医学数据+人工智能”的技术模式,缓解当前医疗资源供需紧张的社会问题。 2.解决方案 本项目旨在研发对多模态医学数据进行有效整合分析的人工智能方法。处理的数据类型包括:患者的医学图像、电子病历、生命组学等多种模态的医学数据。针对医学图像数据,构建目标检测与分割、特征提取、相似图片检索等智能化算法;针对电子病历数据,构建分词、医学实体识别和标准化算法;针对生命组学数据,研究基因突变致病性预测的深度学习算法。上述多模态医学数据智能分析技术为基础,研发多模态医学数据智能分析的系列软件产品,为医院提供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等应用产品。 3.合作需求 寻求与医疗机构、医疗设备耗材企业、远程病理运营企业开展相应的合作。
清华大学 2022-10-09
大规模公交拥挤实时分析系统
成果概述: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对来自全市公交车辆的车载视频进行分析,实时计算出这些公交车量的实际承运人数目,提供给上海市公交中心数据分析平台。基于现有公交车载一体机的摄像系统获取的车内运行的实时视频信息,运用物联网通信技术(4G、5G、LORA)汇集来自当前运行的公交车辆的当前视频图片,利用基于GPU云并行计算分析支撑技术,实现了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大规模公交车辆乘客数目状态的实时分析方法,实现了支持上万台公交车辆乘客数目的实时评估的能力,构建了超大规模数据库,对接上海交通数据中心,提供实时的全市公交车辆运行乘客状态的大规模采集分析系统。目前已经在上海逐步展开应用。“公交视频智能分析系统”已经率先在99路成功试点。支持整个上海市约有1万3千余辆公交车,若想在整个大城市推广这一系统,那么至少要实时处理2万至3万个车载摄像头的“海量”信息,利用传统的视频分析技术根本无法实现。陈庆奎教授团队的“视频图像实时分析技术”,该技术曾获得过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10余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项上海技术发明奖。目前,国内包括新华社、文汇、上观、新浪等各大媒体均报导此上海十大惠民应用。 知识产权情况:申请2项发明专利。 技术的成熟度:    陈庆奎教授团队的“视频图像实时分析技术”,该技术曾获得过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10余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项上海技术发明奖。目前,国内包括新华社、文汇、上观、新浪等各大媒体均报导此上海十大惠民应用。 相关技术指标:   支持整个上海市约有1万3千余辆公交车,若想在整个大城市推广这一系统,那么至少要实时处理2万至3万个车载摄像头的“海量”信息,利用传统的视频分析技术根本无法实现。精度达95%。 技术创新点: 1、大规模视频信息汇集系统; 2、公交车辆视频图片预处理系统; 3、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公交车运行乘客数目计算模型; 4、基于多摄像源信息的车辆乘客数目评估系统; 5、基于物联通信的大规模信息汇集系统; 7、基于GPU集群的大规模视频特征计算技术; 8、基于GPU集群的深度神经网络大规模视频特征识别系统; 9、超大规模数据库系统实现。 知识产权情况: 申请2项发明专利。 技术的成熟度:    陈庆奎教授团队的“视频图像实时分析技术”,该技术曾获得过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10余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项上海技术发明奖。目前,国内包括新华社、文汇、上观、新浪等各大媒体均报导此上海十大惠民应用。
上海理工大学 2023-07-17
热电厂水分析数据采集系统
本系统在国内属首家研制,可推广到所有热电厂,以提高工作质量、工作效率、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1-12
基于视频画面的 AI 自动分析技术
项目背景:随着国家政策的引导,城市的发展,各种建 设工程规模不断扩大,如何搞好现场施工现场管理,降低事 故发生频率,杜绝各种违规操作和不文明施工现象一直是施 工企业、政府管理部门关注的焦点。利用现代科技,AI 识别 技术,优化监控手段,实现对工地现场的各类问题实现实时 的、全过程的、不间断的监管。目前在工地智慧监管方面, 已经实现了对人员安全帽、危险区域的入侵等方面的视频监 控及 AI 分析,但是在对施工周边围挡监控、施工现场地面 硬化监控、施工现场物料堆放覆盖监控、施工现场出入车辆 清洗状况监控,AI 分析系统无法到达准确及有效的分析。需 要通过建立有效的数据模型,应用 AI 分析算法,实现对以 上问题的准确分析。 所需技术需求简要描述:1.AI 人工智能机器视觉分析 “深度学习”技术,实现视频分析、视频编解码等技术。2. 采用深度学习,高效识别准确率超 99.5%,支持目标大小阈 值设定,对光线、极端天气等不同应用场景环境适应性强, 检测速度快,运算成本低。  对技术提供方的要求:1.具有成功的 AI 识别、深度学习 方面的成功案例。2.对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具有深入的研 究。3.技术方案成熟可靠稳定有创新思维,不涉及知识产权 侵犯。 
青岛一凌网集成有限公司 2021-09-09
版云——版面智能分析云服务平台
本软件主要功能是版面对象(文字、表格、公式、图形等)的自动识别,包括版面分割、样式识别、表格识别、公式识别、图形解析、文字识别与元数据抽取等。可用于数字内容制作(如点读书热区检测)、文件格式转换(如PDF到EPub)、表单识别与金融文档处理、数学公式识别与结构化拷贝、题库构建与试题检索、漫画制作与检索等。目前支持图像、PS、PDF、Word、EPub、网页等文件格式,支持图书、论文、证券研究报告、试题、表单类数据等。
北京大学 2021-02-01
承压设备应力分析与损伤技术
承压设备包括锅炉、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结构强度是关键。依据国家相关法规标准要求,结合ANSYS有限元技术,可以进行承压设备的应力分析设计、疲劳设计及优化设计,确保装置的经济性及合理性。同时通过静态应变测试及动态应变测试技术,进行实验应力分析,诊断装置的可靠性。结合装置缺陷动态声发射检测技术,进行装置损伤剩余寿命预测,确保装置安全运行。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TST3000动态信号测试分析系统
产品详细介绍   采用标准便携式进口机箱,全屏蔽机箱结构,有效的提高了现场抗干扰能力;■ 每通道独立24位A/D转换器,确保数字信号更高的量化精度;■ 每通道独立的高性能浮点DSP,构成实时模拟滤波+数字滤波的高性能抗混滤波器;■ 采用DDS高精度频率合成技术,保证了所有通道并行同步采集;■ 采用DMA数据传输技术,保证了数据的实时传输、实时显示、实时分析、实时存盘;■采用Q- FAN智能温度控制系统,最大程度上减少了温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可进行1/4桥(三线制)、半桥、全桥应变应力测量;■ 测量通道类型和数量可定制;所有动态系统扩展功能强大,可方便构成超大规模动态信号测试系统;
江苏泰斯特电子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2021-08-23
ErgoSIM人体振动工效学分析系统
产品详细介绍ErgoSIM人体振动工效学分析系统ErgoSIM人体振动工效学分析系统产品的开发旨在使作业过程中获得人体振动数据并将其与国际工效学标准进行比对分析。人体振动可由操作员作业过程中对工具、器械、装备以及各种车辆的操作产生,由于共振频率具有毁坏性,当传递给操作员的振动量在振幅和时间上增加时,可以产生噪声和疲劳。如果暴露量过大,则会有受伤的风险。在职业安全与健康,职业卫生和职业工效学研究领域,作业过程中装备对身体的振动和手臂的振动都可能造成身体伤害,由于人体作业过程中暴露于电动工具,机械车辆、武器装备的振动有关的危害长期存在。存在较高的安全和健康风险,降低作业效能。ErgoSIM的功能包括能够处理多个部位人体振动传感器,并进行工效学分析,以便进行人因评估和职业工效学评价。全球领先的组织都在使用国际标准对人体振动进行评估。其中包括车辆和工具制造商,政府组织,大学,企业和顾问机构。为了解决这个重要的职业工效学危险区域,国际上已经实施了各种标准。ErgoSIM基于国际标准要求进行研发,可用于手臂或全身振动工效学分析。手臂振动分析Hand-Arm Vibration(HAV)Anaylsis基于针对手臂振动的ISO 5349和ACGIH标准。全身振动分析基于ISO 2631-1、2631-5,BS 6841和ACGIH关于全身振动(WBV)的标准。
北京津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2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37 38 39
  • ...
  • 221 22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