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刘小芳
技术职务:教授 所在系室:能源与动力工程系 通讯地址:安徽马鞍山安徽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 【学术兼职】 全国工业电热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 全国制冷学会高级会员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 【研究领域】 系统节能 燃烧污染物控制
刘小芳 2023-02-21
赵岩
赵岩,男,1979年1月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满族,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九三学社社员,主要从事天然药物有效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工作。
赵岩 2021-06-23
吴广峰
吴广峰, 1970年6月生,二级教授,博士后,化学工程学院院长,教育部先进材料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曾任高分子材料系主任,高分子实验中心主任。
吴广峰 2021-06-23
金峰
金峰,男,1982年出生,博士,副教授。现为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学学科专业教师,农学系主任。联系方式:E-mail:jinfeng@jlau.edu.cn,电话:18943649890
金峰 2021-06-23
吴峰
吴峰教授1998年和2001年在河海大学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2005年获得英国EPSRC全额奖学金资助赴英国留学,并于2009年获得伯明翰大学博士学位。在1998年至今在河海大学工作,2009年晋升为副教授,2010年作为副教授晋升为博士生导师,2011年晋升为教授。现任河海大学能源与电气学院院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 吴峰教授长期从事电力系统建模与控制方面的研究,科研方向始终坚持适应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需求,跟踪研究的前沿、热点问题,开展创新性研究。吴峰教授长期在电力负荷和新能源并网运行领域开展研究工作,针对电力负荷随机、非线性,以及新能源发电系统多时间尺度动态耦合、发电出力随机波动,以及并网变流器控制灵活的特点,系统性地研究了负荷特性建模,以及新能源并网的建模与调控问题。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3/10)、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排名2/10),以及江苏省科学技术二等奖(基础类)1项(排名1/7)。发表论文100余篇,合作出版专著1部,担任《IEEE Access》和《IEEE Open Access Journal of Power and Energy》两本IEEE杂志的Associate Editor,以及IET Energy Systems Integration的Editor Board Member。
吴峰 2023-02-27
陈峰
陈峰 2022-04-19
刘松玉
场地调查 风险评估 修复方案 分析检测 修复验收 1985-1991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学习 获硕士、博士学位 1991-1996 东南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 所长、副教授 1997-2007 东南大学交通学院 副院长、教授,博导 2007-2012 东南大学研究生院 副院长,博导 2012-现在 东南大学城市地下空间研究中心 主任,特聘教授 刘松玉、钱国超、章定文编著,《粉喷桩复合地基理论与工程应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刘松玉等编著,《公路地基处理》(第二版),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 张克恭、刘松玉主编,《土力学》(第三版),中国建工出版社,2010。 刘松玉、蔡国军、童立元,《现代多功能CPTU技术理论与工程应用》,科学出版社,2013。 刘松玉,《新型搅拌桩理论与应用》,东南大学出版社,2014。 章定文、刘松玉、韩文君,《土体气压劈裂原理与工程应用》,科学出版社,2014。 刘松玉,杨泳,杜广印,孙竹萍,朱宜生,徐雄:一种双向搅拌桩机,授权公告日:2010年6月9日,专利号:ZL 2008 1 0019933.X,证书号:第638328号; 刘松玉,杜广印,杨泳,孙竹萍,双向搅拌粉喷桩成桩操作方法,授权公告日:2010年9月1日,专利号:ZL 2008 1 0020800.4,证书号:第668717号;
刘松玉 2021-06-23
刘譞哲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面向服务计算、移动计算等的新型网络系统软件。在ACM/IEEE Transactions和WWW、ICSE、OOPSLA、MobiCom等国际会议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曾获WWW大会最佳论文奖,多次入选IEEE Transactions亮点论文;曾入选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2017年);曾获CCF-IEEE CS“青年科学家奖”(2018年);作为核心完成人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015年)、中国电子学会技术发明特等奖(2017年)和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2018年);曾被评为北京大学“十佳教师”。
刘譞哲 2021-06-23
刘贵斌
姓名:刘贵斌 所在学科:物理学院 职称:副高 科研方向 研究方向为凝聚态理论物理及计算物理。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蒙特卡罗( Monte Carlo)等数值方法,结合紧束缚( TB)和k.p模型以及基于群论的对称性分析等解析方法来研究凝聚态物质的电、光、自旋、能谷、及拓扑相关的新奇物性。目前的研究内容包括低维凝聚态体系的电子结构和物性,以及光子晶体及超材料中的拓扑现象。
刘贵斌 2021-12-31
刘汝涛
刘汝涛,1972年生,中共党员,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山东省中美环境与健康技术合作研究中心主任,第十一届霍英东教育基金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即墨滨海路72号 或 济南市山大南路27号,山东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邮编:250100 电话/传真: 0531-88364868, 13805315917 Email: rutaoliu@sdu.edu.cn 网址:http://www.hjdlx.sdu.edu.cn 学历、学位和授予单位: 1992.9-1996.6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96.9-1999.6毕业于山东大学环境工程系,获理学硕士学位;1999.9-2002.6毕业于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获理学博士学位。 学术任职:全国环境化学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加工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山东)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活性氧生物学效应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毒理学会会员;山东省生态文明研究会理事,山东省环保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济南市环境科学学会常务委员;美国质谱学会成员,纽约自然科学院成员,美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成员,国际生物物理学会成员;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国家留学基金委评审专家,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山东省科技攻关项目评审专家,山东省科技奖励评审专家,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国家科技奖评审专家;2012SESEH国际会议的分会Chair;ACS Nano, Mass Spectrometry Reviewer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等国际著名学术榜刊物的稿件评审员。
刘汝涛 2021-12-31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17 1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