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基于位移的分级消能节点阻尼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位移的分级消能节点阻尼器,该节点阻尼器包括柱连接基座、梁连接基座、剪切板、耗能棒、限位构件和摩擦片,剪切板的下部两侧分别布置有摩擦片、限位构件和梁连接基座以构成一阶阻尼器,限位构件嵌置在梁连接基座上且限位构件的限位环套置摩擦片后插入剪切板的剪切板摩擦定位孔内;剪切板的上部两侧分别布置有柱连接基座且三者之间采用至少一根耗能棒相连接以构成二阶阻尼器。本发明的节点阻尼器通过设置临界位移以应对不同水准的地震作用,在小位移下启动一阶阻尼器以抵抗多遇和设防地震作用,超过临界位移后并联启动二阶阻尼器,以抵抗罕遇甚至极罕遇地震作用;与节点处的梁柱通过锚栓连接,安装简单且占用空间小。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高效节能节水冷却设备设计及性能测试技术
高效节能节水冷却设备设计及性能测试技术(多项专利技术及设计软件著作权)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1-12
利用大鼠实时预警空气毒性技术
呼吸是人类的最基本生理需求。然而,空气污染物的存在往往使这一基本需求难以得到保障。更有甚者,在一些特殊环境场所,空气中可能存在高致病微生物如病毒和细菌、生化毒剂、毒素等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甚至威胁生命。此外,空气中也可能存在一些未知的有毒物质,如不明病原体、化学物质等。目前已有的空气安全预警技术主要针对有限的几种污染物或者有毒物质进行实时监测,无法覆盖包括生物与化学威胁在内的所有潜在威胁。空气中的污染物种类繁多,理论上很难发展一种同时监测上千种污染物的仪器设备。另外,空气毒性安全预警技术需要对空气毒性做出快速响应,以便为采取防御措施争取宝贵的时间。这些要求都是对当前技术的极大挑战,很难实现对空气的综合毒性的实时预警。
北京大学 2021-02-01
余彦
1997.09-2001.07 安徽大学 应用化学 学士学位 2002.09-2006.1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材料学 博士学位 2007.01-2008.12美国佛罗里达国际大学博士后2009.01-2011.01德国马普固体研究所洪堡学者2011.02-2011.12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教授2012.01-至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 论文标题:Graphene-Based Composites as Advanced Electrodes for Energy Storage 论文简介:  石墨烯是一个两维单层石墨片,其表现出许多独特且吸引人的性质,例如,超高导电性,高导热性,高比表面积,稳定的化学性能。这些特性致使石墨烯成为一种构建三维导电网络优良材料,从而能够大幅提高锂离子和钠离子的电极材料的电化学储能性能。然而,由于石墨烯高的比表面积和片层间的强烈疏水作用力,石墨烯极其容易聚集成石墨片,导致对基于石墨烯的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并不令人满意,相比起始电极材料,性能的提升并不显著。另一方面,当前电极材料基于多种储能存储机制,其中某些类型的电极材料对其存在的导电石墨烯网络进一步提出更高其他要求。例如锡基材料,金属氧化物,以及金属硫化物等拥有高理论容量的电极材料,其进行锂化/脱锂化的同时伴随巨大的体积变化,从而破坏了起始构建的石墨烯的网络,导致这些类型的石墨烯基复合材料表现出低的容量释放和差的循环寿命。因此,对于不同储能机制的电极材料,针对性地设计和构筑具有特定纳米结构的石墨烯基复合电极材料非常必要,也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课题。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对于各种不同类型的电极材料,设计和合成料具有不同特征的纳米结构的复合材料。例如,针对基于相转变储钠的NASICON型NaTi2(PO4)3(NTP)和Na3V2(PO4)(NVP)电极材料,我们设计并合成了三维石墨烯网络包裹得NTP纳米粒子的复合材料(0D-NTP(∈)3D-GN)以及石墨烯和无定形碳双层包裹NVP纳米晶复合材料(NVP@C@RGO )。三维石墨烯网络增加了电子/离子传递动力学和提升电极结构稳定性,使得获得的复合电极材料在充放电倍率,长循环寿命以及初始库仑效率方面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针对循环过程中体积变化大的锡基复合电极材料,我们提出和合成出三维(3D)多孔石墨烯网络包裹得锡基纳米粒子复合材料。预存的相互连接的纳米尺寸的孔道为活性材料体积变化提供必要的空间,防止它们在循环的过程中破坏石墨烯网络框架,并允许锂离子通过间隙中的电解质快速地接触到活性材料的表面。其次,导电石墨框架可以阻止纳米颗粒的聚集,促进电子转移,和稳定固态电解质膜(SEI)的形成。因此,所获得的复合材料具有高的可逆容量和杰出的充放电倍率能力,以及超长循环稳定性。针对多硫化合物的溶解导致的容量不稳定的硫电极材料,我们制备出一个具有自支持,分层次纳米结构的石墨烯基多孔碳—硫(GPC-S)薄膜。三维石墨烯网络促进电子和锂离子传输,与此同时石墨烯表面的微孔碳提供了大量的微孔孔道,其不仅可以容纳硫而且能够抑制多聚硫化合物的溶解。因而,所得到的GPC-S膜不仅表现出良好的机械柔韧性,而且在容量释放和容量衰减方面也展示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 中国青年科技奖
余彦 2021-06-23
一种带有诱导结构和刚度梯度的锥形缓冲吸能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有诱导结构和刚度梯度的锥形缓冲吸能装置,属于缓冲吸能技术领域,锥形缓冲吸能装置包括:外层薄壁管、内层薄壁管,所述的外层薄壁管与内层薄壁管同轴,且外层薄壁管比内层薄壁管在轴向方向高15mm;所述的外层薄壁管为圆锥管,内层薄壁管为六边形方锥管;外层薄壁管、内层薄壁管之间由六个连接隔板连接,连接隔板前端为三角形结构,用来设置刚度梯度,以增加碰撞初始阶段,吸能结构的稳定性。本发明设计的锥形管相较于直管在压缩过程中不易发生整体屈曲,同时具备更高强度的抗斜载荷能力。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节水型便器检测系统
本系统采用以工控机为基础的DCS为技术核心,集传感器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PLC水压控制技术、图像分析识别技术为一体的测量方法,实现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建设行业标准CJ164-2002关于《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标准》规定的节水型便器需要进行的3个部分共15个项目的高精度自动检测,包括外观,便器排水量,固体物排放,排水管道输送特性等。该系统实现了测试流程控制,参数采集,过程模拟,数据查询,曲线显示,故障报警,报表打印等功能,友好的人机界面使得检测系统的操作更加快捷,人性化,技术先进新颖。 该系统样机于2006年7月研制完成,已可产品化。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1-04-13
挠曲面太阳能聚光系统
东南大学 2025-02-08
一种汽车馈能式减震器
成果描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馈能式减震器,涉及汽车工程技术领域,它能有效地解决汽车行驶时产生的震动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问题。包括工作缸、一组超越离合器和发电机,工作圆板与下工作缸的上端面固定,工作圆板的上端面设有轴承座;齿轮轴的两端通过双列角接触球轴承固定在轴承座上,超越离合器一和超越离合器二的内圈通过键配合并列连接在齿轮轴的左侧,齿轮一和齿轮二分别与位于在齿轮轴两侧的齿条一和齿条二啮合,齿轮轴的右侧设有与圆锥齿轮二相啮合的圆锥齿轮一;圆锥齿轮二通过键配合与发电机输入轴连接,发电机通过螺钉与工作圆板的下端面固定。主要用于电动汽车的电能补充。市场前景分析:汽车技术领域。与同类成果相比的优势分析:技术先进,性价比较高。
西南交通大学 2021-04-10
一种汽车馈能式减震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馈能式减震器,涉及汽车工程技术领域,它能有效地解决汽车行驶时产生的震动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问题。包括工作缸、一组超越离合器和发电机,工作圆板与下工作缸的上端面固定,工作圆板的上端面设有轴承座;齿轮轴的两端通过双列角接触球轴承固定在轴承座上,超越离合器一和超越离合器二的内圈通过键配合并列连接在齿轮轴的左侧,齿轮一和齿轮二分别与位于在齿轮轴两侧的齿条一和齿条二啮合,齿轮轴的右侧设有与圆锥齿轮二相啮合的圆锥齿轮一;圆锥齿轮二通过键配合与发电机输入轴连接,发电机通过螺钉与工作圆板的下端面固定。主要用于电动汽车的电能补充。
西南交通大学 2018-09-19
太阳能光伏/光热复合热泵综合供能系统
成果来源于承担的国家“863计划”课题。该技术将光伏发电、太阳能集热、热泵供热技术有机结合,研发了一体化的高性能太阳能光伏/集热装置,收集热能的同时有效降低光伏组件温度,光电效率可相对提高10[[%]];基于热泵技术对太阳能、空气热能进行高效捕集与复合利用,为建筑提供全年热水与采暖,能效比达4.0以上。 该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ZL 200810020840.9等多项发明专利),实现了太阳能热电联供及与空气热能的多能互补,应用前景广阔。曾获江苏省技术发明二等奖。
东南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3 14 15
  • ...
  • 999 100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