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新型稀土镍基储氢合金(AB5)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小型镍氢电池已产业化、商品化,大容量镍氢电池是当前电动车辆主选动力电池之一。目前国内外生产镍氢电池的负极材料,基本采用混合稀土镍基储氢合金(MmB5, Mm为混合稀土金属,B为Ni、Co、Mn、Al等金属)。 南开大学课题组首次制备了含碱金属锂(Li)新组分储氢合金[MmB5(Li)],提高了电池负极电催化活性和延长电池寿命,并获得中、美、欧发明专利(ZL 92100029.4; US 5,242,656; EP 0554617B1)。同时
南开大学 2021-04-14
钴镍基配位聚合物的构筑及电催化析氢性能研究
配位聚合物是由无机金属中心与桥连的有机配体通过自组装相互连接,形成的一类具有周期性网络结构的晶态多孔材料。 一、项目进展 创意计划阶段 二、负责人及成员 姓名 学院/所学专业 入学/毕业时间 祝涣钧 化学与化工学院应用化学专业 2019年9月至2023年6月 吴凌志 化学与化工学院应用化学专业 2019年9月至2023年6月 郑毅 化学与化工学院应用化学专业 2019年9月至2023年6月 王梓 化学与化工学院应用化学专业 2019年9月至2023年6月 武辰禹 化学与化工学院应用化学专业 2019年9月至2023年6月 三、指导教师 姓名 学院/所学专业 职务/职称 研究方向 覃玲 化学与化工学院 副教授 多功能配位聚合物材料的合成及应用研究 四、项目简介 配位聚合物是由无机金属中心与桥连的有机配体通过自组装相互连接,形成的一类具有周期性网络结构的晶态多孔材料。它具有多样的拓扑结构,并且稀疏多孔,密度较低。这些特点使得它在吸附,催化,储能的各个方面有着优良的效果。 本项目主要目的在于合成钴/镍基配位聚合物,选择合适的有机配体与金属离子钴/镍通过配位键构筑得到钴镍基配位聚合物,利用单晶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等方法对其结构及组成进行表征,或者通过合成和掺杂的方式,调控它的析氢性能,设计出高催化活性和稳定性、低成本的非贵金属催化剂。 项目组成员通过设计选择有机配体与金属离子,通过溶剂热方法合成了多种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并将其热解得到衍生材料。通过线性伏安扫描法等多种实验方法测试了它们的电催化性能,其中化合物Ni-MOF的初始电位为-356mV,Tafel斜率127.3 mV⋅dec-1。Co-MOF通过掺杂Zn2+后,过电位降低到-307 mV,Tafel斜率150.2 mV⋅dec-1。我们还合成了一种对金属离子(Fe3+)与抗生素(加替沙星)有明显检测效果的锌基材料,可作为多功能探针检测水中金属离子和抗生素的残余量。由于化合物没有催化位点,我们通过掺杂钴金属的方式,改善了它的电催化析氢性能,使它具有较低的初始电位(-423 mV)、较低的Tafel效率(101.9 mV⋅dec-1)和较好的循环稳定性。 项目为研究高性能和稳定性的HER电催化剂及金属离子和抗生素荧光探针材料的设计合成提供了可行的思路。
合肥工业大学 2022-07-27
一种测氢用固体电解质管的制备与成形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测氢用固体电解质管的制备与成形方法。该 方法采用 CaCO3、ZrO2、In2O3 原料,按照摩尔比:CaCO3:ZrO2: In2O3=1:0.8~0.95:0.025~0.1 称取出原材料,进行湿磨混料,混 合粉料压制成直径 20~30mm,厚度为2~5mm的圆片在1000~1400℃ 下煅烧得到 CaZr1-xInxO3-α(0.05≤x≤0.2,原子比),再将圆片压碎成 粉末,加入到熔融的石蜡、油酸和蜂蜡混合物中,用电磁搅拌器进行 搅拌,通过热压注方法成形为管状,再在高温下进行排蜡,之后在 1450~1550℃下进行最终的烧结,获得 CaZr1-xInxO3-α(0.05≤x≤0.2) 电解质管。本电解质管表面光滑、结构致密,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 和抗热冲击性能,能够应用于变温环境下的铝、镁合金熔体氢含量的 连续、准确测定。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3
一种绿氢耦合加氢过程在线代理模型辅助多目标优化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绿氢耦合加氢过程在线代理模型辅助多目标优化方法,包括:针对绿氢耦合加氢过程的绿氢‑灰氢混合波动,构建经济与碳减排多目标操作参数优化问题,对操作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获取待优化操作参数及其取值范围;对加氢过程建立第一性原理模型并进行拉丁超立方采样,采用高斯过程回归建立离线代理模型;在混合氢气波动条件下,基于高斯过程生成初始在线代理模型,采用快速非支配排序优化方法求解经济与碳减排多目标优化问题,并通过周期性更新在线代理模型。本发明兼顾了投资成本与碳减排效益,实现了绿氢‑灰氢混合频繁波动下的经济效益与碳减排多目标的平衡优化。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气态烃非催化部分氧化制合成气关键技术及 工业应用
项目属于化学工艺和能源高效转化利用的交叉领域,先后列入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项 目、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重点攻关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重点攻关项目。气态烃非 催化部分氧化技术可广泛应用于焦炉气、煤层气、天然气、油田气、炼厂气等气态烃化合物制 备合成气,是能源化工领域的核心技术,应用前景广阔。 项目系统研究了气态烃非催化部分氧化技术,主要创新点在于: (1) 基于转化过程为传递控制的原理,创新性地提出了新型气态烃非催化部分氧化烧嘴。 (2) 基于烧嘴与流场匹配的思想,提出了新的转化炉拱顶隔热衬里设置结构型式。 (3) 提出了气态烃非催化部分氧化新的流程组织模式、自动控制及安全联锁保护系统的理 念,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气态烃非催化部分氧化制合成气成套工艺技术。该技术打破了 GE、Shell等跨国公司的垄断,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国际领先。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基于热(冷)喷涂和超高速激光熔覆的精细制造/再制
热喷涂是通过对传统激光熔覆的光学准直、聚焦和整形以及与之配合送粉头的重新设计从而实现均匀薄涂层的高速熔覆技术,目前受到广泛关注。由于兼具热喷涂快速沉积涂层特性以及激光熔覆冶金结合的特点,有望成为规则表面实现替代电镀硬铬的新方法。冷喷涂是利用超音速气流获得高速粒子使其通过固态塑性变形沉积而制备技术的方法。超高速激光熔覆相比于传统激光熔覆,激光能量主要作用粉末,能量分配:基材 20%,粉末 80%,粉末温度高于熔点,修复产品表面粗糙度可小于 20 微米,修复厚度可低至 30 微米。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0
气态烃非催化部分氧化制合成气关键技术及工业应用
项目属于化学工艺和能源高效转化利用的交叉领域,先后列入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项目、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重点攻关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重点攻关项目。气态烃非催化部分氧化技术可广泛应用于焦炉气、煤层气、天然气、油田气、炼厂气等气态烃化合物制备合成气,是能源化工领域的核心技术,应用前景广阔。 项目系统研究了气态烃非催化部分氧化技术,主要创新点在于:(1)基于转化过程为传递控制的原理,创新性地提出了新型气态烃非催化部分氧化烧嘴。(2)基于烧嘴与流场匹配的思想,提出了新的转化炉拱顶隔热衬里设置结构型式。(3)提出了气态烃非催化部分氧化新的流程组织模式、自动控制及安全联锁保护系统的理念,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气态烃非催化部分氧化制合成气成套工艺技术。该技术打破了GE、Shell等跨国公司的垄断,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国际领先。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2-01
钼硫化物碳纳米复合材料电催化析氢催化剂项目
氢能源是高效的绿色能源,如何低廉高效的大规模生产是制约其应用的一个关键因素。近年来,电解水制氢受到学术界广泛关注,寻找廉价高效的非铂电催化剂成为时下研究热点。本项目分别采用辐射法及水热法制备了钼硫化物/碳纳米复合材料,其催化析氢性能优于商用Pt/C(20%Pt)催化剂,而且具有良好的催化稳定性,适合大规模制备。
北京大学 2021-02-01
一种利用酸性离子液体催化制备四氢吡啶衍生物的方法
(专利号:ZL 201510212365.5) 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酸性离子液体催化制备四氢吡啶衍生物的方法,属于有机化工技术领域。该制备反应中芳香胺、芳香醛和乙酰乙酸乙酯的摩尔比为2:2:1,酸性离子液体催化剂的摩尔量是所用乙酰乙酸乙酯的5~8%,反应溶剂乙醇以毫升计的体积量为乙酰乙酸乙酯以毫摩尔计摩尔量的5~7倍,反应压力为一个大气压,回流反应30~45min,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有大量固体析出,碾碎固体,静置,抽滤,所得滤渣乙醇洗涤、真空干燥后得到纯四氢吡啶衍生物。本发明与采用其它催化剂的制备方法相比,具有催化剂催化活性高、可生物降解性好、使用量少以及整个制备过程原料利用率高、操作简单方便等特点,便于工业化大规模生产。  
安徽工业大学 2021-04-11
一系列新型二氢赤霉素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本发明提供一系列新的二氢赤霉素衍生物,其结构式如式Ⅰ所示。R可为:C1‑C6烷基,C3‑C6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上述式Ⅰ所示二氢赤霉素衍生物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以便宜易得的赤霉酸为原料构建二氢赤霉素骨架,得到了一系列二氢赤霉素衍生物,并对这些化合物进行了初步的生测研究,筛选出了一些活性较好的化合物。
中国农业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1 22 23
  • ...
  • 288 289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