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强化载氧体氧化再生的化学链燃烧空气反应器
本发明属于流化床和多相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强化载氧体氧化再生的化学链燃烧空气反应器;包括反应室、第一提升管、复合式内构件和第二提升管;所述反应室的侧壁设置给料口,底部设置空气入口;所述反应室和第一提升管之间采用第一渐缩管连接;所述第一提升管与第二提升管之间安装有复合式内构件;所述复合式内构件包括第二渐缩管、环形内构件、导向管、支撑板和倾斜式环形内构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提升管内载氧体径向分布不均、氧化再生效率不高的问题,可以有效延长载氧体的停留时间,提高大粒径载氧体的氧化再生效率,从而提高化学链燃烧效率。
东南大学 2021-04-11
一种新型血红蛋白类携氧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
现有问题:现有的血红蛋白类携氧载体(HBOCs)主要为小分子修饰血红蛋白、交联剂聚合血红蛋白以及包裹血红蛋白。这些HBOCs制品的毒副作用在动物实验和I, II, III期临床试验均有报道。正是基于临床试验中发现的HBOCs引起高血压反应及增加病人心肌梗死的风险,2009年美国FDA拒绝了Northfield公司HBOCs产品(PolyHeme)的上市请求。现有HBOCs制品输注后的毒副反应,主要是由于HBOC中游离或未聚合的血红蛋白,包括氧合或非氧合状态,透过内皮屏障,消耗内皮舒张因子一氧化氮(NO);同时,血红蛋白本身的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的氧自由基造成机体氧化应激反应。 项目的创新性和优越性:? 本项目制备的新型携氧纳米粒子,完全不同于现有HBOCs制品,首先在纳米粒子中包裹一定剂量的抗氧化剂,有效减少输注血红蛋白氧载体后可能产生的氧自由基。然后,通过结合珠蛋白将血红蛋白稳定连接到纳米粒子外膜。结合珠蛋白能与游离血红蛋白结合成稳定的复合物,一方面避免了体内过量的游离血红蛋白出现,减少输注后缩血管效应引起的高血压现象和胃肠道反应;另一方面,结合珠蛋白本身也可作为还原剂,减少血红蛋白引起的氧化应激反应。?该新型携氧纳米粒子体内的代谢方式为纳米粒子崩解后,结合珠蛋白/血红蛋白复合物经网状内皮系统清除,可大大减轻经肾脏排泄可能造成的肾损伤。?现有HBOCs类制品,特别是聚合血红蛋白和包裹血红蛋白,往往包含数量不等的血红蛋白,分子量处于一定范围,而且,还有部分游离血红蛋白或未反应血红蛋白并不能完全清除,这也是产生毒副作用的一大诱因。而本项目的携氧纳米粒子表面带有数量可控的活性官能团,因此,可实现血红蛋白的定点定量结合,得到分子量稳定的终产物。?现有的第三代HBOCs制品,大多用高分子材料将血红蛋白包裹,输注入人体后很难避免“突释”效应,出现大量游离血红蛋白,有可能对机体造成很大的伤害。而本项目所述的新型携氧纳米粒子,血红蛋白与结合珠蛋白形成了稳定的复合物或者血红蛋白与高分子材料牢固结合,即使纳米粒子分解之后,也不会产生大量游离血红蛋白,因此可大大减少相关风险。该新型携氧纳米粒子可以冻干粉末的形式保存,保存期长,稳定性高,运输方便,可满足各种环境下的应急使用和临床常规应用。?使用的高分子载体为聚乙二醇-聚酯类共聚物。聚乙二醇(PEG)由于其本身不带电荷、水溶性、无免疫原性、可以防止材料表面生物污染、减少蛋白质吸附和细菌贴附、并且不易被免疫体系识别等、且它在体内能溶于组织液中,能被机体迅速排出体外而不产生任何毒副作用的特点,是修饰纳米粒子的理想材料。聚乙二醇的存在还可以有效屏蔽人体网状内皮系统对纳米粒子的吞噬和排异,延长粒子在血液中的循环时间。可生物降解且生物相容性良好的聚酯(聚己内酯/聚乳酸,PCL/PLA),无毒无刺激性,已经得到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认证用于人体治疗。
四川大学 2016-04-15
一种钴基过渡金属氧还原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钴基过渡金属氧还原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 应用,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钴盐和含氮有机配体分别加入到乙醇 中,使两者充分反应形成钴络合物溶液;向上述溶液中加入碳材料, 在油浴中回流反应,使钴络合物均匀吸附在碳材料表面;蒸发除去乙 醇,将剩余物质研磨均匀,得到黑色粉末;将该黑色粉末在惰性气体 环境下,在 600~900℃下热处理 0.5~3 小时,即可得到所述钴基过渡 金属氧还原催化剂。该催化剂摒弃了贵金属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环氧衍生精细化学品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开发
环氧化合物与脂肪醇开环反应关键技术 开发了活性高选择性好的高氯酸盐固体酸类新型环氧化合物开环反应催化剂体系、连续管式反应器及绿色反应工艺等关键技术,通过催化剂、反应器和原料配比来调控反应选择性,根据市场变化自如调节主副产品比,建立3套万吨级连续管道式二元醇单烷基醚生产装置,实现装置通用化、产品系列化、主副产品综合利用。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成果简介 项目属化学工程精细化学品领域。项目原料环氧化合物主要为环氧乙烷(EO)、环氧丙烷(PO)和环氧氯丙烷(ECH),进行开环加成、直接酯化或闭环反应,制得一系列环氧精细衍生化学品,主导产品包括二元醇单烷基醚、二元醇醚羧酸酯和脂肪族缩水甘油醚等醇醚酯类高级溶剂与环氧树脂活性稀释剂,用途广泛。因原料危险性大、技术含量高、产品品种和品质要求多,高端产品长期依赖进口。通过对其生产关键技术长达20余年的协同创新研究,取得如下自主创新成果: 1、环氧化合物与脂肪醇开环反应关键技术 开发了活性高选择性好的高氯酸盐固体酸类新型环氧化合物开环反应催化剂体系、连续管式反应器及绿色反应工艺等关键技术,通过催化剂、反应器和原料配比来调控反应选择性,根据市场变化自如调节主副产品比,建立3套万吨级连续管道式二元醇单烷基醚生产装置,实现装置通用化、产品系列化、主副产品综合利用。 2、二元醇醚羧酸酯直接酯化法绿色生产新工艺技术 开发了苯并噻唑类离子液体、Ni-Al/离子交换树脂等酯化酸催化剂体系,低毒酯类共沸脱水剂体系,连续固定床预反应串反应精馏酯化工艺。预反应系统提高了反应精馏主反应的效率;催化剂可回收、循环使用,解决了常规中和带来的操作与污染问题;酯类脱水剂低毒、高效、环境友好;GMP自动化无尘包装,产品质量指标达国际电子级要求;建立4套万吨级生产装置,实现清洁生产。 3、氯醇醚高浓度碱闭环制备脂肪族缩水甘油醚清洁生产工艺关键技术 开发了季铵盐型缩水甘油醚阳离子相转移催化剂,催化高浓度NaOH闭环反应,副产固体盐多,并消除了夹带产品问题,通过饱和盐水萃取可低成本精制固体盐;用饱和盐水热泵蒸发析盐,解决高浓度盐水污染问题;建立单、双、多缩水甘油醚等3套万吨级通用型生产装置,产品质量达国际先进水平;生物基、低氯、水溶及高品质产品填补国内空白,建成全球产能最大、品种齐全的脂肪族缩水甘油醚生产基地。 4、副产物的综合利用技术 开发了开环反应副产物的资源化利用技术。二元醇醚副产残液与碱、卤代烷进行williamson醚化反应,制得多乙二醇双醚;丙二醇醚副产残液通过中和、脱色等精制得多丙二醇单醚,用作脱硫脱碳溶剂或制动液原料。 5、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技术 系统开发了脂肪族缩水甘油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固体盐精制得工业盐,用作水泥磨料、制砖防冻剂等;盐水蒸发析盐过程中回收多羟基有机物制备环氧树脂增韧聚酯;减压精馏前馏分精制处理出原料和产品;精馏残液通过环氧基改性后可实现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这些技术开发,解决了废弃物出路问题,实现了清洁生产。
南京林业大学 2022-08-15
一种制备高临界电流密度钇钡铜氧超导薄膜的方法
本新技术成果(ZL200910058055.7)于2012年3月21日授权。
西南交通大学 2016-06-27
氯氧菊酣降解菌 BBCP-07 的菌粉制备及茶园果树应用
茶叶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之一, 也是传统的大宗出口商品。在茶叶种植中,以氯氝菊酣为主
西华大学 2021-04-14
一种同时控制电渣锭氢-氧含量的渣系的制备方法
(专利号:ZL 201510033273.0) 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同时控制电渣锭氢-氧含量的渣系的制备方法,属于电渣重熔渣系技术领域。该渣系成分及重量百分比为:CaF2:43~47%,CaO:18~22%,Al2O3:4~6%,MgO:8~12%,Ce2O3:14~16%,La2O3:4~6%。其制备步骤为:根据制备渣系组分及重量百分比要求按比例配置渣料,渣料为石灰石、白云石、萤石、铝矾土、氧化铈粉末和氧化镧粉末;将混合渣料在1600
安徽工业大学 2021-01-12
技术需求:寻求成熟的双氧水法环氧氯丙烷生产工艺
1、吸附氯乙酸生产过程中副产氯化氢的乙酸、酸酐等杂质,提高氯化氢纯度;降低氯乙酸生产中杂质的含量,水分含量≤0.2%(wt),硫酸根<0.5%(wt),铁含量≤5mg/kg,铅含量≤1mg/kg。2、寻求成熟的双氧水法环氧氯丙烷生产工艺;减少环氧氯丙烷生产工艺副产物,保证环氧氯丙烷成品含量≥99.9%。
德州实华化工有限公司 2021-09-09
一站式心理咨询室设备购 专业心理设备代理
产品详细介绍     一、产品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学生身心特点变化,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大中小学的重视,国家政策支持,要求各中小学、各大机构配套心理咨询室设备来解决当下所面临的问题,随着社会及教育的发展,学生面临的各方面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表现在了自我认识,人际交往,学习压力,情感调节等各个方面,在建设心理咨询室,创设个体咨询的环境和条件,及时纠正学生的一些心理性行为,对维持学校稳定,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促进良好学习风气的形成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二、心理咨询室建设     响应教育部号召,打造专业心理咨询室,7年专业经验,全面采购支持,专家督导培训,针对不同用户,个性化配置方案,权威机构推荐,专业心理咨询室建设,就找京师心智。 心理咨询室功能室包括:沙盘治疗室、心理测评室、音乐放松室、情绪宣泄室、团体辅导室、接待阅读室等。         三、相关产品     1、心理沙盘     (1)简介:京师心智心理沙盘由北师大专家张日昇亲自带队指导研发,依托荣格的原型理论设计,根据用户需求自主开模设计,满足市场空缺,国家标准尺寸,精选EO级环保木材,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沙具、陈列架、沙箱柜—均属国家专利产品,同时佩带沙盘管理系统,标准化数据分析统计,记录咨询过程,实现了心理健康工作标准化的管理。     (2)组成:沙具、个体沙箱、团体沙箱、沙箱柜、陈列架、海沙、板凳、其他辅助工具。     (3)系列:标准系列、经典系列、普及系列。套装:600-5000套装。     2、心理测评系统     (1)简介:京师心智心理测评系统有北师大测评专家温红博教授指导研发,采用信效度高、专业权威的近200个量表,编纂专业指导报告,开拓危机预警、咨询预约等前言功能,严谨的数据统计与分析,帮助心理健康工作标准化开展,是您值得信赖的测评专家!     (2)版本:心理测评系统6.0、8.0.     (3)型号:综合版、大学版、中学版、小学版、中小学版、医院版、军队版、司法版、企业版、幼儿园、基础版。     3、音乐放松椅     (1)简介:京师心智音乐放松椅由专业音乐治疗专家指导研发,按照人体工程学原理设计、运用前沿的放松技术支持,以音乐治疗、催眠治疗、体感振动、心电反馈、脑电反馈五大核心技术原理构成。通过学习、强化、应激训练等多种训练模式,对压力焦虑管理、快速进入深度放松,达到身心放松治疗。     (2)型号:基础版、标准版、身心能减压舱调养舱、反馈型、减压舱。     4、团体辅导箱     (1)简介:京师心智团体辅导工具箱由国际团体心理治疗师——吴秀碧专家指导,并携手多位拥有丰富团体辅导活动经验的心理专家、心理教师,以多元智能理论共同编制,含4类团体工具箱、9大智能主题、18个辅导主题、216个团体活动,以及专业活动方案。提高团体辅导的能力,解决多类团体之间心理困扰问题,提升个人与团队的的成长。     (2)版本:少年班、青年版、通用版1、通用版2.     5心理自助仪     (1)京师心智心理健康自助仪,以助人为原则,基于助人、自助、互助成长的心理自助服务理念开发,集图文、影像于一体帮助用户自我提升,健康发展。可根据用户自身需求添加所需资料,打造个性化自助系统,做到自助、自主一体化的心理健康仪。     四、其他相关产品       五、品牌优势     1、产品:心理沙盘、心理测评系统、音乐放松系统、团体辅导、心理宣泄设备、心理自助仪、实验仪器,多款配置参数,招投标首选,控标产品,满足代理一站式采购需求。     2、专家:70多位来自高校的教授、一线优秀的心理工作者组成的专家团队; 我们的研发、推广、售中、售后保驾护航;领导认可、用户技能、设备性能同等重要,以专家的身份、专业性,更易获得用户及领导的认可!     3、厂家:完善的厂房,先进的生产设备,实现生产规模化,专注每个细节的精准,为优异的产品质量提供有力的保障,研发的设备先后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专项数十项,享有较高的客户美誉。     4、实力:7年行业经验;70名专家顾问;100名本科以上团队成员!     5、服务:为代理提供心理咨询室设备招标采购方案,支持学校、司法、医院、政府、社区等心理咨询室建设,协助代理售前成交以及售后保障,保障代理项目顺利开展。     六、品牌介绍     七、联系我们   姓名:范香云    电话:13311233616    Q Q:3201453676    座机:010-59201713    单位名称:京师心智(北京)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E-mail :3201453676@qq.com    邮 编:100875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文慧园北路8号庆亚大厦9层。
京师心智(北京)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2021-08-23
揭榜挂帅 创新竞进——《天津海河教育园区揭榜制工作实施办法》政策解读
为进一步深化海河教育园区机制创新,不断创新科技管理组织模式,加快推进产学研用融合,全力打造创新发展聚集区,天津海河教育园区面向全国开展技术供需双侧的揭榜攻关工作,现启动征集2021年度揭榜制项目。
天津科技成果网 2021-11-16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50 51 52
  • ...
  • 674 675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