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湿法磷酸净化制工业级和食品级磷酸技术
成果描述:该技术利用湿法磷酸经初步脱除硫酸根、氟硅酸及有机色素后,再用钙盐进一步除去硫酸根,经固液分离后,用水不溶性萃取剂萃取磷酸,经洗涤、深脱硫后,用软水反萃有机相得到净化稀磷酸,稀磷酸再经浓缩得到工业级85 %磷酸,工业级磷酸再经后处理得到食品级85 %磷酸,食品级磷酸再经深度净化可制得电子级磷酸。市场前景分析:工业磷酸可直接用作铝材抛光剂、钢铁防锈剂、磷化剂、金属清洗剂、有机合成催化剂、精密电镀等;食品级磷酸可当作酸性饮料的酸味剂,应用于蔗糖精制;试剂级磷酸作化学试剂及电子行业用;药品级磷酸用于医药品制造;多聚磷酸用于制造聚磷酸盐、有机合成原料、金属表面处理剂,也用作分析试剂。 近五年来,随着我国食品级磷酸装置产能的释放,目前生产能力约250 万吨,生产厂家50 家左右。近几年来,我国已成为国际市场上食品级磷酸净出口国,2008 年以来,每年出口量在47 ~52 万吨。2012 年我国食品级磷酸产量约为105 万吨。预计国内食品级磷酸消费市场需求将以12 %的速度增长。国外食品工业相对成熟,对食品级磷酸的需求将维持在50 万吨左右,预计到2017 年,全国食品级磷酸产量将达到152 万吨,磷酸生产量增长率在5 %左右。与同类成果相比的优势分析:符合工业级磷酸企业标准( Q/HF21- 2004)、热法工业级磷酸国家标准( GB/T2091-1992)、食品级磷酸企业标准( Q/HF22- 2004)、热法食品级磷酸国家标准( GB3149- 1992)。产品利润在1000-1500元/吨P2O5。国际先进。
四川大学 2021-04-10
湿法稀磷酸制全水溶磷酸二氢钾技术
成果描述:用湿法稀磷酸制备磷酸二氢钾技术已完成5000 吨/年中试,现开始设计3万吨装置。湿法磷酸先与氯化钾反应,然后用萃取剂萃取盐酸,有机相经洗涤,用氨反萃得到氯化铵,水相经过滤、浓缩、结晶得到磷酸二氢钾。本技术的P2O5萃取率高,原料酸中80 %的P2O5进入到产品中。自动化程度高、产品质量好、可大规模工业化,适合大型磷肥企业,走肥盐结合道路。市场前景分析:磷酸二氢钾广泛应用于现代化工、农牧业、医药、食品、石油、造纸、日化等行业。目前国内磷酸二氢钾产品的年需求量约在100万吨上下,而出口量约15万吨,总需求量约在110万吨,从2008年至2012年平均23.45 %的高速增长率体现了其巨大市场前景。与同类成果相比的优势分析:产品磷酸二氢钾为无色四方晶体或白色结晶性粉末。KH2PO4含量为92 % - 98 %,相对密度2.338,熔点252.6 °C,易溶于水,1 %的磷酸二氢钾溶液的pH值为4.6。国际先进。
四川大学 2021-04-10
生物质移动式热解制油技术与装备
针对生物质体积密度低、热值低,高值化利用中原料收集和运输成本高的问题,开发了双螺旋移动式热解制油装置系统,将生物质就地转化为高能量密度、易于运输的生物油。该系统包括快速热解、燃烧供能、骤冷和智能化控制等单元,采用自主设计的双螺旋内混热解反应器,利用热解气燃烧供能,通过分段式加热进行反应强化和能量品质优化匹配,实现装置的小型化和紧凑化和移动化。设计的紧凑式装置系统在相同处理量下,体积只有传统设备的1/5,生物油产率高达50[[[[[%]]]]],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制备的生物油品质较好,通过简单提质后可与汽柴油混合使用,有望实现生物质“分散式制油-集中化炼制”模式。
东南大学 2021-04-11
高温煤焦油馏分加氢制清洁燃料油技术
高温煤焦油是煤焦化过程中得到的一种黑色或黑褐色粘稠状液体,其组分非常复杂,估计上万种,已被鉴定五百多种,并且高温煤焦油是很多稠环化合物和含氧、氮及硫的杂环化合物的重要来源。目前,煤焦油很大一部分作为燃料油直接燃烧,这样既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又会造成环境的污染。高温煤焦油馏分较宽,同时加氢需要按最苛刻的反应条件设计,而按馏分加氢可根据原料中各馏分含量设计反应条件,这样既降低设备的及节省催化剂投资,又能降低过程的能耗。各馏分经过加工可得到萘、α-甲基萘、β-甲基萘、喹啉、异喹啉、吲哚、联苯、苊、芴、蒽、咔唑、芘等多种产品,这些产品都是重要原料,用途广泛。
天津大学 2023-05-10
烟草行业制丝烟气机器视觉检测技术
该检测技术目前主要能力有烟丝宽度检测、烟丝结构检测、烟叶霉变检测、污损图文识别、雾化效果检测、烟气成团性检测等,并且实现了在线检测防潮、多频次、样本复杂等检测难点;解决了目前行业内容人工取样检测效率低下、人工观察不及时、无法实现人工检测等难题,在行业创新性上具有重要意义。
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青岛) 2023-05-16
苦参碱椰子油酸离子液体
由于长期频繁使用高浓度酒精消毒喷剂和酒精凝胶洗手液,不少医护人员的双手出现干燥、起皮、干裂甚至过敏等“酒精手”现象。苦参碱椰子油酸离子液体能被迅速投产并投入一线防疫工作,这得益于课题组长期扎实的研究基础。张嘉恒表示:“该新材料是以中草药苦参的提取物苦参碱为阳离子前驱体,以生物基椰子油脂肪酸为阴离子前驱体,制备而成的在室温下呈液态的离子型化合物。具有抗病毒、抗肿瘤、抗过敏等功效的苦参碱和具有抗菌、保湿作用的椰子油酸‘强强联合’,以其为原料开发的消毒抑菌产品也顺利地通过了微生物挑战性测试。”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04-10
盐地碱蓬精深加工
盐地碱蓬是一种肉质盐生植物,在滨州、东营两地市的黄河三角洲海岸盐 渍区分布广泛,开发潜力十分可观。 (1)碱蓬红色素的提取及应用 以盐地碱蓬为原料,采用微波辅助法提取盐地碱蓬红色素。与传统的浸提青岛农业大学科技成果介绍 2017 -47- 法相比,微波辅助提取色素具有时间短、耗能低、提取率高等优点。该色素可 初步应用于面条、馒头的制作、饮料的开发、香肠制品、酸奶中,是一种优质 天然食物色素原料。 (2)碱蓬超微粉的研发及应用 利用超微粉碎机对干燥后的碱蓬原料进行粉碎,得出最佳的粉碎工艺。根 据前期试制产品情况,不同粒径的碱蓬超微粉应用范围不同,>200 目的碱蓬超 微粉颗粒粒径很小,可以用于添加到面包、果冻、蛋糕、冰激凌等要求口感细 腻的食品中;100-200 目的碱蓬超微粉可以用于碱蓬软糖、冲调性碱蓬粉等食品 中,增加产品营养,改善味道;<100 目的碱蓬超微粉可以用作动物饲料,具有 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促生长的作用。 (3)碱蓬面食开发 以面粉为主要原料,盐地碱蓬浆、汁、粉为添加辅料,研发多种碱蓬面食 产品,包括碱蓬馒头、碱蓬面条、碱蓬面包、碱蓬饼干等。以白面与碱蓬原料 2:1 和面计算,各种面食产品中主要营养物质增加 10%-60%,无机盐增加几倍到 几百倍,除了补充了小麦面粉缺少的氨基酸外,一般氨基酸增加 10%以上,赖氨 酸增加 25%。在生产中也可以用不产生热量的甜味剂代替白砂糖,生产低热量的 碱蓬面食。碱蓬具有抗癌、减肥、降低胆固醇等作用,使碱蓬面食适合各年龄 段的人群食用。 (4)速成低盐碱蓬酱菜的研制 以盐地碱蓬为主料,经选料、切菜、脱盐、配料、酱制、装袋、抽真空包 装、巴氏杀菌等工艺,研制出了色香味俱全、经久耐保藏的速成低盐酱菜。该 项产品含盐量低于 5%,酱制时间短于 5 天,主要突出快速、低盐、不含人工防 腐剂的特点,符合当前食品工业发展的新潮流。速成低盐碱蓬酱菜原料资源丰 富,价格低廉,生产周期极短,工艺简单易掌握,投资成本小,经济效益高。 (5)速冻调理碱蓬蔬菜产品的工艺研发 将新鲜碱蓬采摘后进行挑选、盐水浸泡清洗、切分、热水烫漂冷却、沥水 干燥、成型后进行冻结,主要通过玻璃化冷冻技术、液氮速冻等技术生产碱蓬 高端速冻产品,前期试研发阶段确定了碱蓬最佳的烫漂温度、烫漂时间和冷冻 条件,速冻后碱蓬中的营养成分和色泽没有明显的变化,最大限度的保持了碱青岛农业大学科技成果介绍 2017 -48- 蓬品质,市场前景十分看好。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1
一种煤的脱碱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的脱碱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待脱碱 的原煤进行破碎,得到煤粉;(2)将步骤(1)中得到的煤粉与洗脱液进行 混合,得到煤水混合液,所述洗脱液为水溶性有机溶剂的水溶液,其 中水溶性有机溶剂的体积分数在 5%至 20%之间;(3)向步骤(2)中得到 的煤水混合液通入含二氧化碳的气体,在 20~60℃下搅拌浸洗 3~24 小时,使得二氧化碳过量;(4)将经步骤(3)处理的煤水混合液进行固液 分离,得到的固形物干燥后即为脱碱煤。本方法脱碱效果好,反应条 件温和,工艺简单,成本低廉。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3
虎皮楠生物碱合成重要进展
课题组从已知的简单化学原料手性二酮(图2.1)出发,利用著名的有机人名反应——Van Leusen反应和随后的一个氧化反应,快速在该分子骨架中引入了两个关键的化学官能团:氰基和羟基。随后利用同样非常著名的有机人名反应——Saegusa-Ito氧化反应制造了一个新的双键结构(图2.5)。虽然该敏感二烯酮的存在使得下方氰基的水解反应较为不顺利,但最终该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4
技术需求:喷涂生产线前处理、热镀锌生产线酸洗处理的技术
解决喷涂生产线前处理和热镀锌生产线酸洗处理的技术需求。
青岛大成索具有限公司 2021-06-17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7 8 9
  • ...
  • 737 73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