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乘用车柔性装配线物料智能配送关键技术
可以量产/n汽车制造业目前的装配线物料采用按序批量供给方式,存在线边零部件库存大、占地需求大、效率低、易产生漏装与错装等弊端。该项目攻关重点聚焦混流物料并行配送调度、动态路径规划与实时冲突消解、物料傻瓜式捡配与全流程验证、柔性化物料配送装置与配送线用户定制重组等难点,研制了乘用车柔性装配线物料智能配送系统,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行业,促进了其技术水平的提升。该项目成果已通过湖北省科技厅组织的鉴定,已获授权发明专利2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5项,软件著作权2项。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1-12
帘线钢中非金属夹杂物控制关键技术
钢帘线被誉为是线材中的顶级产品,被誉为“皇冠上的明珠”。它是伴随着子午线轮胎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以钢帘线为骨架材料的子午线轮胎具有高速、高载、耐久等一系列优良特性。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用于制造子午线轮胎的钢帘线需求量不断增加,同时对钢帘线的品种、性能及质量提出新的要求。作为生产钢帘线的原材料,帘线钢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帘线的品质。帘线钢的洁净度,元素偏析等级,尤其是钢中夹杂物的形态对后续产品有着极大的影响。非金属夹杂物易引起钢丝拉拔和合股过程中断丝的发生,因此要求帘线钢中夹杂物尺寸小,且在轧制和冷拔等加工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变形性能。根据子午轮胎产品性能和太阳能级硅产业的发展要求,钢帘线和切割丝向着超高强度(4000 MPa 及以上)方向发展,开发高强度、超高强度帘线钢丝,对实现轮胎的轻量化、降低用燃料的费用、降低生产成本意义重大。目前国内依旧不能稳定、高效的生产高牌号的帘线钢,开发帘线钢冶炼关键技术对提升企业生产技术水平和质量控制水平,取代进口高端钢帘线产品意义重大。 (1)帘线钢冶炼过程原辅料成分设计技术。帘线钢生产过程中一般采用Si-Mn 复合脱氧,但由于合金和辅料中存在 Al 的来源,帘线钢主要的夹杂物为MnO-Al 2 O 3 -SiO 2 系和 CaO-Al 2 O 3 -SiO 2 系两类。其中,MnO-Al 2 O 3 -SiO 2 为脱氧反应产物,CaO-Al 2 O 3 -SiO 2 为钢渣反应生成。不同工序氧化物复合夹杂类型会发生转变,大量研究表明转炉出钢、精炼过程随着钢液成分的变化,夹杂物的成分在不断变化中。实际生产中使用的各种物料,包括合金、脱氧剂及钢包内衬直接影响钢液成分,进而改变钢液中非金属夹杂物的成分。高端帘线钢中非金属夹杂物主要成分为 SiO 2 -MnO,几乎没有 Al 2 O 3 的存在,因此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杜绝任何含 Al的原料。国内企业在实际生产时更倾向于使用价格低廉的合金、脱氧剂等原料以降低生产成本,为此本项目不仅研究了合金、脱氧剂、耐材等物料中 Al 的含量,还研究了各物料对钢液成分以及非金属夹杂物成分的影响程度,以选择更高性价比的物料搭配。在使用不同物料后取样分析,发现合金对钢液中非金属夹杂物的影响最大,低铝硅铁和普通硅铁对钢液中非金属夹杂物的成分影响如图 1,可以看出合金的使用直接改变夹杂物的体系。实际生产过程中可根据产品等级和各物料对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影响,针对性的使用物料控制生产成本。 (2)帘线钢精炼渣成分设计技术. 炉渣成分对钢液成分有着直接影响,帘线钢精炼一般采用 CaO-SiO 2 -Al 2 O 3 渣系,精炼渣的成分对钢中夹杂物的控制起重要作用。研究表明精炼渣中相同 Al 2 O 3 含量的条件下,钢液中[Al]s 含量随精炼渣碱度增高而增高;相同碱度的条件下,钢液中 Als 含量随精炼渣中 Al 2 O 3 含量增加而增加。当精炼渣的碱度为 1.0 时,钢液中[Al]s 随渣中 Al 2 O 3 含量增加亦呈增加趋势, [Al]s 增量有限。同时,夹杂物中 Al 2 O 3 和 MnO 含量取决于渣-钢间的氧势,如氧势高,则夹杂物中 MnO 含量高。反之,当系统氧势低时,渣中CaO 和 Al 2 O 3 会有少部分被还原进入钢液,夹杂物 CaO 和 Al 2 O 3 含量增加,MnO 含量减少。在实际的冶炼过程中,精炼渣进入钢液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精炼渣进入钢液后将形成含大量 CaO、Al 2 O 3 的夹杂物。对此为控制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成分将精炼渣的碱度控制在 CaO/SiO 2 ≤1,实际生产过程中,精炼渣的最佳成分还应根据精炼过程的渣钢比,所使用合金、脱氧剂、耐材等条件进行优化。 (3)帘线钢中夹杂物变形性能评估模型。许多研究认为低熔点夹杂物在轧制和加工过程中变形更好。如果轧制过程中夹杂物是液态的,那这毫无疑问是对的。 102 / 298然而,实际的轧制温度往往大部分都低于夹杂物的熔点。在轧制温度降到夹杂物固相线温度以前,虽然夹杂物不是液态,但是由于软化它们仍然具有一定的变形性。然而,当温度降低至固相线以下时,夹杂物将完全转变为固态。并且,钢的变形不仅包括轧制,还包括其他冷加工,譬如,帘线钢冷拔过程的温度基本为室温,显著低于夹杂物的固相线温度。因此,只用熔点来评估冷拔或冷轧过程中夹杂物的变形性能不太合理或者说不太全面。本项目提出使用低温下夹杂物的杨氏模量评估变形能力的模型,认为氧化物变形能力与杨氏模量大小成反比,并拟合了低温下的氧化物杨氏模量与平均原子体积关系:2.939811 E V ,对Al 2 O 3 -SiO 2 -CaO 系和 Al 2 O 3 -SiO 2 -CaO系氧化物的低温杨氏模量进行了计算,如图 2所示。由于冷拔过程氧化物变形能力与杨氏模量大小成反比,为了降低冷拔过程的断丝率,夹杂物需要控制到图中所示的深蓝色区域,即要求具有很高的 SiO 2含量和极低的 Al 2 O 3 含量。由图还可知,由于具有最大的杨氏模量,Al 2 O 3 对帘线钢中氧化物的变形性能最为有害,这也是为什么帘线钢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钢中 Al 含量。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3
茶叶生产加工一体化信息管理与智能化装备研究
一、项目分类 显著效益成果转化 二、成果简介 在茶园管控方面,取得以下成果: (1)探明了太阳天顶角、高度角以及太阳光谱中夫琅和费线对于田间光谱采集的影响规律,提出了融合高光谱和深度图像技术的茶树生理信息定量检测方法。其中,茶树氮肥吸收利用检测方法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2)将共聚焦显微拉曼光谱技术应用于茶炭疽病早期诊断中,可在显症前24h诊断出病害; (3)研制出茶叶信息的快速高通量远程测量系统及装备,开发了茶园实时监测与精细化管理物联网云服务平台,实现了茶园水肥精准管理和病害防控。 在茶叶加工方面,取得以下成果: (1)探明了流水线上堆积状茶叶几何形态差异、紧实度对于光谱测量的影响机制,提出了融合图像灰度共生矩阵和指纹光谱特征的品质在线检测新方法; (2)研制了鲜叶含水率、色素、老嫩度等品质指标的无损快速检测装备,实现了堆积状茶叶品质指标的动态检测; (3)发明了基于生产线上茶叶原料实时品质信息的加工工艺自适应系统,为茶叶加工智能化奠定了技术基础。 在茶叶生产加工信息管理方法,取得以下成果: (1)提炼设计出名优绿茶机械炒制的核心作业机构,把扁形名优绿茶加工过程拆分成数道机械炒制流水工序; (2)探明了扁形名优绿茶机械炒制的关键工艺参数,建立了扁形名优绿茶机械制茶工艺指标数据库和标准; (3)发明了融合传统工艺与现代化信息集成控制的绿茶数字化连续加工智能控制系统,实现从“凭经验做茶”到“看数字制茶”。
浙江大学 2022-08-15
复杂环境下浅埋大断面隧道超长水平冻结施工技术研究
课题组针对隧道水平冻结距离长、埋深浅、 断面大、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等难题,研制了长距 离水平冻结管新型连接方式、新型冻结管钻头和 有线定向仪跟管钻进新技术,实现了水平冻结管 钻进过程中实时定向控制;水平冻结孔终孔注浆 新工艺,有效地控制了地面沉降。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1-12
线控制动 EHB 线控液压刹车 无人车线控底盘 自动驾驶 i-booster
浙江天尚元科技有限公司 2022-06-20
蔬菜全粉及蔬菜汁粉系列产品的加工
蔬菜 (汁) 粉是国内外近来新出现的新型健康食品配料,由于其安全、天然、营养、绿色 和应用广泛等特点而倍受人们的关注,具有较好的开发和应用前景。但对于消费人群摄食新鲜 蔬菜,却具有季节性、储藏时间短、食用不方便等较多困难,而蔬菜全粉及蔬菜汁粉是两种来 源于蔬菜的新型健康食品配料,蔬菜全粉及蔬菜汁粉不仅是蔬菜的深加工产品,也是一种延长 了保质期、提高了食用方便性和应用广泛性的加工产品。蔬菜全粉及蔬菜汁粉产品系列具有较 好的开发和应用前景。结合我们以前对其它蔬菜 (汁) 粉的研究基础,我们课题组进行了有关 蔬菜全粉及蔬菜汁粉系列的规模化研制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技术开发工作。我们开发出了蔬菜 全粉及蔬菜汁粉规模化产品,研制出的速溶蔬菜全粉及蔬菜汁粉系列产品应用于多类诸多个食 品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和前景。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五轴数控机床通用后置处理及加工仿真系统
本成果针对国外对五轴数控机床相关技术的封锁,软件系统成本昂贵、成本高等特点,以及国内该领域的空白,在国家04专项的支持下,采用自主研制的五轴数控机床基于拓扑理论建立的通用运动学模型、求解算法和仿真方法,基于自主知识产权,开发出我国自己的五轴数控机床通用后置处理系统、代码验证仿真系统、几何误差建模/测量/辨识与补偿系统,该项成果已经获得3项发明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目前已经开发出五轴数控机床通用后置处理系统及加工仿真系统,正在进行产业化推进,项目整体已经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有望实现产业化。
西南交通大学 2016-06-27
加工型菠菜无刺黄瓜新品种选育及开发
可以量产/n利用重组育种和优势育种相结合的方法,选育了两个无刺百皮黄瓜杂种一代新品种"华黄瓜3号"和"华黄瓜4号"。具有早熟、优质、丰产、抗病等特点。与对照品种相比,早熟5天以上;产量高8.7-14%;瓜条直,无瓜把,瓜皮白色,质脆味甜;较抗霜霉病和白粉病。两品种已通过了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利用秋水仙素诱导加倍的方法选育出一个四倍体菠菜新品系,该品系平均株高14.5厘米,株型宽阔,叶柄短,平均叶柄长5.63厘米(对照为9.68厘米),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XK2420数控龙门镗铣床及五面加工中心
机床为工作台移动、定梁龙门式镗铣类大型机床。工作台长度×宽度:8000×2000mm、立柱间通过宽度2500mm,机床自重76500Kg、工作台可承载工件重量5000Kg。适合于各类板类、箱体类和机架类零件的数控加工,可进行铣、镗、钻、铰、攻丝等各种操作,对复杂型面和空间曲面进行三座标联动数控插补加工。机床还配套有可交换的卧式镗铣头和万能镗铣头,能对工件一次装夹后实现五面加工。 机床采用SIEMEN数控系统,主轴功率41/30kW;X、Y、Z进给伺服配有HEIDENHAIN直线光栅尺,实现闭环控制;X、Y向导轨采用THK重负载型线性导轨,确保精确的定位;Z向镗铣头垂直运动导轨采用淬硬的矩形滑动导轨与贴塑导轨面相配合的导轨副,具有良好的抗震性和耐磨性。由于工作台行程超过了8000mm,X向驱动采用了双齿轮消隙、斜齿条啮合传动方式,有效地提高工作台进给的稳定性和行程长度。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1-12
蓝莓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课题组自2003 年开始围绕蓝莓深加工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展开了深入系统地研究,取得多项技术突破,创立了我国蓝莓深加工技术集成体系。针对此研究,课题组制定蓝莓地方标准1 项,出版专著1 部,发表相关学术论文60 余篇(其中被SCI、EI 检索21 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7 项。主要技术内容如下:     (1)蓝莓深加工基础理论研究:首次发现蓝莓花色苷对环磷酰胺(一种常规抗肿瘤药物,但对心脏有很强毒副作用)致大鼠肝、心脏、肺的损伤具有预防保护作用;开展了花色苷抗氧化、抗疲劳、提高视力等机理方面的深入研究;对蓝莓果渣及叶中多糖及黄酮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和生物活性鉴定,为蓝莓综合利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蓝莓深加工应用关键技术研究:针对国内43 个主栽品种的加工特性进行研究,首次建立了我国蓝莓品种加工适应性评价体系;采用生物技术法提取花色苷,提取率显著提高;通过微胶囊包埋和分子修饰提高蓝莓花色苷的稳定性;依托蓝莓果酒低温控温发酵技术、蓝莓果脯低温真空渗糖技术、蓝莓膨化联合干燥及制粉技术、蓝莓速冻轻简化技术装备开发及蓝莓果汁压榨无氧真空破碎等多项技术开发了多个系列蓝莓深加工新产品。     (3)蓝莓贮藏保鲜技术研究:明确蓝莓采后病害发生原因、衰老机理,找到最佳防治措施及贮藏条件。采用200-600mg/L 的纳他霉素有效防治灰霉病;2首次利用外源水杨酸调控诱导采后果实,结合高CO2 冲击处理和箱式气调技术(5%O2+30%CO2)进行贮藏,贮藏效果显著。形成了一整套以蓝莓贮藏与深加工技术为核心的关键技术体系,有效地提高了蓝莓加工产品的营养价值和商品价值。通过该技术体系实施,蓝莓鲜果采后损失率降至10%以下;贮藏期由30d 延长至95d;花色苷提取率较传统水提法提取率提高了49.35%;通过包埋及分子修饰,对光、热稳定性提高33.7%;果脯完整率达到95%以上;果实出汁率提高5.3%;开发新产品12 个。     该成果在辽宁(沈阳、丹东、庄河、抚顺)吉林、黑龙江、山东、江苏、湖北、云南、江西等地企业开展推广应用,累计为企业增加经济效益31.96 亿元。2015.3.27 科技日报针对本课题组在蓝莓科研成果转化方面进行了报道。现在蓝莓深加工示范项目区已经建设成为以观光度假、科普教育、农产品深加工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庄园,体现了良好的生态效益。
沈阳农业大学 2021-05-0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42 43 44
  • ...
  • 992 993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