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的意见
加快构建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
新华社 2025-04-08
数字经济潜力加快释放 2016年至2022年年均复合增长14.2%
地铁闸机前,通过刷掌支付即可进站乘车;车间传送带上,内嵌AI算法模型的质检系统可自动识别物体表面缺陷……在7月4日至7日举行的2023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上,一系列可感可触的数字技术让人应接不暇,展现出数字技术应用的广阔前景。
经济日报 2023-07-10
教育部科信司: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部署,充分发挥高校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作用,强化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与国家战略目标、战略任务的对接,教育部加强政策引领、优化资源配置,奔着最紧急、最急迫的问题去,加快原始创新突破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努力为解决“卡脖子”问题提供支撑。
教育部科信司 2022-03-18
人才需求:研发人员短缺:需要引进化工专业高层次人才,进行项目研发工作。
1、研发人员短缺:需要引进化工专业高层次人才,进行项目研发工作。2、项目带头人:需要通过合作院士工作站或者博士后流动站引进项目带头人,主要负责项目研发指导工作,找到研发过程中遇到的瓶颈,解决遇到的问题。
山东圣奥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2021-09-10
智能化油膜轴承关键技术研发
基于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机电液气一体化的大型油膜轴承综合试验台,油膜轴承研究实现了从“基础理论研究-试验研究-产品中试-推广应用”的完成产品研发链条,为我国各类油膜轴承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提供有效的试验保障和技术支持,为发展智能化油膜轴承产品、多层合金新型结合技术提供了系统的理论指导。该技术成果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软件著作权5项。为企业产品研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与技术支撑,实施研究成果在企业中验证和应用,推进了核心基础件的高端化进程。
太原科技大学 2021-05-04
药学院与GHDDI开放药物研发资源
清华大学药学院和GHDDI将充分发挥扎实的疾病和药学基础研究,先进的药物研发能力、平台设施以及国际顶尖资源等优势,除在内部积极投入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药物研发以外,将采取以下初步举措,免费高效地开放给全社会科研人员,共同加速新型冠状病毒药物研发。初步举措包含:1.GHDDI高通量药物筛选平台和多个化合物分子库面向外部研究机构和科研人员开放,旨在共同开展基于不同靶点或表型的药物筛选。2.开放GHDDI计算化学和药物虚拟筛选平台。3.运用GHDDI人工智能药物研发和大数据平台,针对SARS/MERS等冠状病毒的历史药物研发进行数据挖掘与集成,开放相关临前和临床数据资源,以及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老药新用(drug repurposing)”预测结果,并跟进新型冠状病毒最新科研动态,实时向科学界和公众公布,为新型冠状病毒科学研究提供重要数据支撑。4.协同药物研发服务公司,提供小分子化学合成、药物设计、药物化学、药代动力学、靶点蛋白生产/生物物理实验/结构生物学等多项服务。5.为相关研发人员提供疾病生物学、药学、药物研发的专业答疑和技术咨询。
清华大学 2021-04-10
生物传感农药残留检测仪器研发技术
项目介绍: 农药残留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 当前更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加强、加快开发食品和饮用水安 全保障技术以及生态和环境监测与预警技术,大幅度提高改善环境、 食品质量的科技支撑能力不仅重要,也极为紧迫。本项目基于生物传 感器分析技术,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利用目前已有的发明专利及取 得的科研成果,重点解决我国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中存在的检测、控 制和监测技术难点,创新性研发用于农药残留监测的生物传感快速筛 查装置及系统,并建立示范基地进行推广示范。 本项目基于南开大学分子识别与生物传感实验室在农残检测生 物传感器方面的研究基础和开发经验,综合科研合作院校、研究单位 以及企事业单位在相关技术领域的研发优势,将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 仪器研制、样机生产和应用示范推广有机结合在一起,设计构建性价 比高、操作简便、耐久性强的高性能生物传感检测系列装置以用于农 药残留检测,并进行样机试制(便携式和台式);与常规农残检测技 术和设备进行对比实验,优化所研发装置的各项性能指标;进一步将该生物传感检测装置用于水体、土壤以及农作物中农药残留量的实际 检测,共同探讨生物传感器在环境污染防治、农药残留污染物监测评 价体系中的应用,真正做到“产学研”相结合,为高新科学技术有效 服务于民生领域起到示范推广作用。 本项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现有科研成果与专利基础上,以纳 米生物传感器技术为基础的新型农药残留量传感检测器,技术上要求 高度保持生物活性物质的活性,不易脱落,提高电极使用寿命,这对 实现农残生物传感检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将纳米生物传感器技术 创新性地应用于农药残留量检测领域,在充分发挥纳米生物传感器特 异性强、灵敏度高、一般无需进行样品预处理等技术优势的同时,进 一步将生物活性材料、纳米材料、表面修饰技术等多项最新研究成果 有机结合,弥补了传统检测分析方法的局限与不足,可实现对农残检 测的实时化、动态化、直观化与可视化,在国内外均处于领先水平。 目前国内外研制成功的可实际应用的农药残留传感检测仪器鲜有报 道。 技术优势和特点: 1) 灵敏度高,针对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最低检测限 可达到 10-9 mg/kg,接近常规分析仪器的最低检测限; 2) 检测迅速,2 分钟之内可以完成农残检测,可实现大批量样 品的快速筛查; 3) 特异性好,检测结果不受果蔬中色素、土壤、微尘等杂质的 干扰,检测准确度高;4) 操作简便,一般不需对果蔬样品进行复杂的预处理,可将样 品中待测成分的分离与检测合二为一,使整个检测过程简便迅速,容 易实现自动分析; 5) 成本低廉,台式农药残留传感检测仪器的生产成本远低于大 型分析仪器,便于推广普及; 6) 稳定性好,相对标准偏差 RSD ≤ 2.18%。
南开大学 2021-04-11
水溶性叶黄素保健饮料的研发
成果描述:叶黄素又名“植物黄体素”,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蔬菜、花卉、水果与某些藻类生物中的天然色素。叶黄素的分子式为C40H56O2,分子量为568.85,是一类含氧类胡萝卜素。它对于恢复和改善视力有相当的成效,最新研究的结果表明叶黄素除对视觉有保护所用外,它还具有预防白内障、预防动脉硬化、增强免疫力等功效。 尽管叶黄素在果蔬中普遍存在,但其含量却极其微少,日常饮食摄入不足以达到保护视力的效果。纯品叶黄素不溶于水,因此作为食品添加剂应用于饮料中时,需将叶黄素制成水溶性粉剂或水分散性乳液。微胶囊化的水溶性叶黄素具有水溶性好,颜色鲜艳,着色力强等优点,将其添加到饮料中,既营养保健,又填补了国内市场缺口,开发价值很高。但由于叶黄素是以微胶囊的形式存在于饮料中,因此加工处理、贮藏、运输、销售等过程都会影响其稳定性,如果稳定性不好,微胶囊体系会被破坏,叶黄素就会游离出来,这样会严重影响产品的外观,并使产品褪色。针对这种情况,结合市场的需要我们开发了这种叶黄素稳定性好的饮料,主要目标人群定位在用眼过度疲劳、需要提高免疫力的学生人群和电脑一族等。同时饮料饮用方便,营养丰富,不仅迎合了年轻人追求时尚的心态,而且保证了对营养的需要,将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市场前景分析:食品、保健食品市场。与同类成果相比的优势分析:所用原料符合中国卫生部关于食品、保健食品的原料要求,产品的卫生指标、理化指标、功效成分指标和安全性等均符合卫生部关于食品的相关要求。
四川大学 2021-04-10
一种抗蛇毒新药的研发技术
①研究内容和目标: a、小远志用不同极性有机溶剂分别进行提取,得大、中、小极性浸膏若干; b、对各浸膏进行抗蛇毒药效、药理、毒理研究,快速筛选出最为有效者; c、对具最佳抗毒药效的浸膏进行分离; d、对得到的化合物进行抗蛇毒活性筛选,找到有效成分; e、对有效成分进行合成; f、研制抗蛇毒酊剂。 ②经济技术指标 本项目可制得:抗蛇毒酊剂:争取完成其中试工艺、完成成本核算、利润估算。抗蛇毒有效成分:完成其合成路线,争取完成合成工艺设计。 服务方式:合作共同开发
江苏师范大学 2021-04-11
风电场智能扇区管理技术研发及应用
本项目以风电场扇区管理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发工程尾流模型和改进机组偏航控制品质,将尾流效应模型与场内机组偏航指令有效结合,以管理各机组尾流所覆盖的扇区,利用风电场多机组的偏航协同控制,实现以多机群或风场级发电量为优化目标的机组偏航动作,从而提高整体发电量。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风电机组偏航参数优化方法 围绕偏航系统的稳态误差校准展开研究,利用SCADA历史数据及高精度传感测量装置,开发数据驱动的校准分析方法,改进机组偏航控制系统的信号品质,提升机组功率输出性能。 (2)机组级尾流复合建模方法 以特定机组为研究对象,通过测风仪与风向标数据,分析前排机组尾流空间分布特性,以建立有效简化的工程尾流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先进CFD风场仿真与现场测试,主动改变上游机组的偏航角,测试量化上游机组的尾流效应变化对下游机组的特性影响,最终建立起机组尾流效应到单机发电量的数学联系。 (3)风电场级尾流评估技术 以风电场中机组位置信息为依据,整合机组级尾流模型得到描述整场尾流效应的流场模型,基于风场当前的运行状况、机组受尾流影响等方面的分析,考虑尾流叠加空间耦合的影响。划分得到处于下游且受尾流影响较大的机组群,分析扇区管理实现优化改进的可行性及优化区域范围。 (4)扇区优化管理技术 在场级流场建模及评估的基础上,研究风场内多机组的扇区协同管理调度。以提高整场的发电量为目标,利用优化算法集中式优化整场各机组的动态偏航角,以降低尾流对后排机组的影响。
华北电力大学 2021-05-10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7 8 9
  • ...
  • 51 5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