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高性能白光LED用氮化物基荧光粉的燃烧合成制备
本方法采用低成本的氮化燃烧合成工艺制备了可被蓝光或紫外光芯片激发的高性能Eu 2+ 掺杂AlN基蓝色荧光粉,以及Eu 2+ 掺杂的Sr 2 Si 5 N8和Ca 2 Si 5 N 8 红色荧光粉。该方法无需高温长时间加热,工艺简单、成本低、效率高、重复性好、对环境没有污染,适于工业化生产。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1
富氧燃烧锅炉低温烟气制取生物质高热值气化气的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富氧燃烧锅炉烟气制取生物质高热值气化气的系统及方法,其中系统包括循环流化床气化器、旋风分离器;循环流化床气化器具有进料口;循环流化床气化器还设置有进气口,该进气口用于输入气化介质;循环流化床气化器用于在气化介质的作用下将生物质物料气化得到气化气;气化介质采用温度为 120℃~140℃的富氧燃烧锅炉低温烟气;旋风分离器用于分离颗粒获得洁净气化气。本发明将生物质气化系统与富氧燃烧锅炉系统配合使用,采用富氧燃烧锅炉低温烟气作为生物质气化反应的气化介质,既提高了富氧燃烧锅炉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又提高了生物质气化气的品质,使整体热能的利用效率提高、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电厂的整体经济性。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3
高炉喷吹煤粉强化燃烧与风口工况监测技术开发及应用
(1)构建新型煤粉燃烧动力学模型,分析了煤粉燃烧反应行为及限制性环节,确定含铁冶金粉料及过氧化钙作为喷煤添加剂。 (2)研究了高炉喷吹煤粉催化燃烧产物性能及其与焦炭的相互作用行为,分析了高煤比条件下高炉回旋区内焦炭劣化的原因,确定高炉喷吹用煤及添加剂的应用条件。 (3)自主研发出以转炉除尘灰与CaO2为主配料的新型高炉喷吹煤粉复合添加剂,有效改善高炉喷吹煤粉的燃烧性能,并实现冶金固废资源的有效利用及节能减排。 (4)开发出集高温控光技术和高炉回旋区火焰
重庆大学 2021-04-14
一种用于燃煤发电富氧燃烧的外置式氧气注入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燃煤发电富氧燃烧的外置式氧气注入装置,该装置包括沿着圆柱形烟道轴向方向彼此分层间隔设置的氧气注入管路,各层氧气注入管路均包括处于烟道外部的竖管、环形管、喷·688·管和清洁用孔,其中各个竖管一端分别与环形管相连通,所有竖管的另外一端共同连接于氧气输入主管;环形管相对于圆柱形烟道环绕而设置,其内侧经由与圆形烟道的表面以相同锐角倾斜相交的多个喷管与烟道相连通;清洁用孔设置在环形管的最下方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应用于固体燃料燃烧机理研究的可视装置
(专利号:ZL 201410326059.X) 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固体燃料燃烧机理研究的可视装置,属于燃烧实验加热设备领域。本发明中内管与外管之间形成的环形空腔为加热腔,在外管的外周设置有耐火隔热层,耐火隔热层上设置有窥视窗;样品推送装置安装于炉体的第一密封法兰,该样品推送装置用于将固体燃料送入炉体的内部;进排气系统安装于炉体的第一密封法兰和第二密封法兰上,该进排气系统用于调整炉体内部的燃烧气氛及压力;数据采集系统分别与进排气系
安徽工业大学 2021-01-12
硅基悬臂梁耦合直接加热式毫米波信号检测仪器
本发明的硅基悬臂梁耦合直接加热式毫米波信号检测仪器是由传感器、模数转换和液晶显示三大模块组成,传感器模块是由悬臂梁耦合结构、功率分配/合成器、直接加热式微波功率传感器和开关构成,衬底材料为高阻Si,功率通过输入端口对应的CPW信号线终端的直接加热式微波功率传感器进行检测;频率检测通过利用直接加热式微波功率传感器测量两路在中心频率处相位差为90度的耦合信号的合成功率实现;相位检测通过将两路在中心频率处相位差为90度的耦合信号,分别同两路等分后的参考信号合成,同样利用直接加热式微波功率传感器检测合成功率
东南大学 2021-04-14
硅基悬臂梁耦合间接加热式毫米波信号检测仪器
本发明的硅基悬臂梁耦合间接加热式毫米波信号检测仪器是由传感器、模数转换和液晶显示三大模块组成,传感器模块是由悬臂梁耦合结构、功率分配/合成器、间接加热式微波功率传感器和开关构成,衬底材料为高阻Si,功率通过输入端口对应的CPW信号线终端的间接加热式微波功率传感器进行检测;频率检测通过利用间接加热式微波功率传感器测量两路在中心频率处相位差为90度的耦合信号的合成功率实现;相位检测通过将两路在中心频率处相位差为90度的耦合信号,分别同两路等分后的参考信号合成,同样利用间接加热式微波功率传感器检测合成功率
东南大学 2021-04-14
一种基于接触式加热方法的机匣高温包容试验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接触式加热方法的机匣高温包容试验装置。在机匣外壁缠绕软壁高温接触式电加热器,外部包裹保温毡,同时在机匣上、下安装边处加垫隔热板,保温毡与隔热板使加热器及机匣处于相对密闭的空间。加热器电源线和机匣内壁粘贴的一个热电偶与温度控制柜连接,此热电偶测量结果作为温度反馈使加热功率自动调节。其余热电偶与温度显示仪表连接,以观察机匣周向加热的均匀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试验装置和试验技术方法主要用于航空发动机机匣高温包容试验,在更接近发动机实际工况下检验机匣包容能力。机匣高温包容试验装置包括软壁接触式电加热器、加热电源线、隔热板、保温毡、热电偶、热电偶引线、温度控制柜和温度显示仪表等。
浙江大学 2021-04-13
冶金过程工艺参数及设备参数优化的物理模拟
成果简介基于对冶金过程气、 液、 固的流动在理论上的深刻认识, 采用物理模拟的方法, 多年来一直为各钢铁企业提供工艺优化的技术服务, 包括钢包吹气流场优化,中间包流场优化, 结晶器流场优化, 高炉冷却壁内流动模拟, 复吹转炉炉型优化,顶枪枪位、 底枪布置位置、 流量等。 所做项目涉及到各种大小的钢包, 不同容量不同流数的中间包, 小方坯、 板坯、 异形坯、 圆坯结晶器等。成熟程度和所需建设条件先后成功为马钢、 南钢、 宝钢梅山、 莱钢、 中天、 济钢等大中小型钢铁企业的方、 圆、 板坯连铸机, 精炼炉等提供过工艺优化服务, 显著提高了铸坯的质量。部分项目: 马钢异型坯结晶器流场的优化研究; 马钢 CSP 薄板坯中间包、 结晶器流场的数模、 水模研究; 梅山板坯中间包流场的数模、 水模研究; 上海亚新连铸8 流方坯中间包流场的数模、 水模研究; 莱钢 4 流方坯中间包的数模、 水模研究;马钢钢包吹气对流场的影响研究; 中天钢铁 10 流方坯中间包流场优化研究; 南钢板坯中间包、 结晶器的流场优化研究; 济钢板坯中间包、 结晶器的流场优化研究; 分别对不同吨位的钢包(250 吨、 150 吨、 120、 100 吨、 80 吨、 60 吨) 低吹氩模式、 透气砖类型等进行过深入的研究。技术指标优化了钢包、 中间包和结晶器的流场, 有效去除了夹杂, 净化了钢水。市场分析和应用前景工艺优化始终伴随着钢铁企业的生产, 通过不断的优化, 产品质量得到不断的提升, 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社会经济效益分析工艺优化有助于加强产品竞争力, 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知识产权及成果获奖情况编著: 《中间包冶金学》《冶金传输原理》合作方式合作开发、 受托开发联系方式冶金学院 周俐 13955561593 zhouli@ahut.edu.cn 传真: 0555-2311571
安徽工业大学 2021-04-11
非常规平面信号交叉口优化控制技术
非常规交叉口的通行模式是在交叉口上游设置预信号,组织左转和直行车流交替使用进口道来提高通行能力,是一种对策交叉口拥堵的新思路。其虽已在我国数个城市有过实际应用案例,但多由于缺乏坚实的理论和技术支撑而不得不以失败告终。本团队将基于自身既有的非常规交叉口理论研究成果,构建非常规交叉口的失效概率模型,建立预防死锁、动态启用和动态控制的机制与优化方法;此外,基于驾驶行为和选择偏好研究,设计综合考虑驾驶员适应性和车道排队均衡的动静态交通语言系统。本项目研究前期已经发表8篇相关论文,取得1项国家发明专利和1项软件著作权,在此基础上将通过与优秀的企业、单位合作,以面向应用为目的,一方面继续深化成果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另一方面,实现成果的推广应用,为研究机构,交通规划、设计和管理领域提供新的技术支撑,为预防和缓解交通拥堵提供有效的应用系统,解决实际交通问题的同时,服务于整体交通系统品质的提升。 在资源、环境等多约束下,相对于道路拓宽等传统手段,非常规交叉口方案是更具可持续性、更有前景的交通拥挤对策手段。本项目研究成果既能够为是否选择非常规交叉口通行模式提供理论支持,也能为非常规交叉口的优化设计提供技术支撑,因而成果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城市道路交通设计和拥挤管理之中。研究成果还可以为起草考虑非常规交叉口通行模式的交叉口规划设计规范,为缓解交通阻塞,提高交通系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进一步,设计的软件可以直接应用于非常规交叉信号设计方案的制定。最后,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交叉口交通流分析、实验和优化技术,对于研究复杂交通系统问题具有广泛的应用效果。  图1 非常规交叉口通行模式示意图    A: 预信号控制                           B: 主信号控制图2 上海共和新路临沂路非常规交叉口   本研究的内容是交通工程领域里出现的新问题,以非常规交叉口的适应条件和优化方法为重点,以预防和缓解交通拥挤、提高通行能力和节能减排等应用为理论研究的导向。项目研究所转化的成果具有可观的经济、社会效益,主要包括: 1)成果可服务于研究机构:促进对交叉口新型通行模式的探索及其适应性分析、优化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及应用; 2)成果可服务于交通规划、设计和管理领域:成果将为非常规交叉口的规划设计规范奠定基础;为非常规交叉口交通设计、管理实践提供新的技术支持,并在交通拥挤管理的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 3)成果可服务于系统开发与咨询机构:为基于新模式的交通控制、交通设计咨询和辅助系统开发提供技术指引。
同济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39 40 41
  • ...
  • 73 74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