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网盒视通原装正品16路有源双绞线传输器接收器机架式
产品详细介绍 有源双绞线视频传输器16路有源双绞线视频接收器采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低压钳位实时图像传输防雷击技术彻底消除同类产品高电压或雷击防护作用时瞬间图像变暗甚至图像丢失的致命缺陷 本系列16路有源双绞线视频接收器采用高品质直流放大型广播级250MHz@-3dB带宽视频集成电路,将转换后的五类非屏蔽双绞线上传输的差分平衡视频信号(或音频信号)还原成非平衡的单端信号输出,抗共模干扰和传输效果好,可应用于视频监控、小区对讲、视频会议等场合,可同时在一条八芯五类双绞线上传输四路视频信号或视频音频数据电源共缆传输,双绞线传输简化了布线工程,节省线材用量。与无源双绞线视频传输器系统或与有源双绞线视频发送传输器配合全面支持高达800线以上的高清摄像机视频信号传输,最远距离可达1600米。各输入输出端口内置超级过压防雷防浪涌保护电路,使得该产品适用于安装在市外有较强干扰的工程场合,此外,人性化的增益(亮度)和均衡(清晰度)拨码同步调节和采用可拆卸式镙丝接线端子的设计非常有利于工程人员的现场调试安装。另外,本产品还针对于超远距离应用具有卓越的远距离图像“轮廓增强”电路。采用可拆卸的镙丝端子和BNC母头接口,采用拨码开关调节亮度和清晰度和标准的19“1U金属机箱和220V交流电源(带保险丝和电源开关),非常适合距离为100-600米的中短距离的小区密集型近距离传输。中长距离的视频接收器,采用免工具单电位器同步调节亮度和清晰度,同时具有RJ45和可拆卸镙丝端子的双模式输入方式,适合距离为600-1600米的中长距离传输,输入输出同侧,非常适用于大型CCTV闭路电视监控系统。
深圳市网盒视通技术有限公司 2021-08-23
机架式1分16立体声隔离放大分配器-广播级音量可调
产品详细介绍      立体声音频隔离放大分配器-1分2+16口- 同轴双绞线双模式输入 有源视频隔离放大分配器-2分2+16口- 同轴双绞线双模式输入有源视频隔离放大分配器-1分4+32口- 同轴双绞线双模式输入    与国外同类产品的绝对竟争优势:1.350MHz@-3dB广播级音视频有源信号放大、地回路隔离滤波2. BNC- 镙丝端子输入,兼容同轴与双绞线双模式隔离放大传输3. +/-1500V输入输出极限耐压隔离,可工作于对耐压要求苛刻的环境4. 高达92dB共模噪声抑制和36dB音视频信号非线性增益和清晰度补偿5. 高达880V/uS瞬态响应,独特的视频信号白平衡钳位及宽动态补偿6. 输入匹配滤波电路,解决无源隔离器与部分红外摄像机不兼容问题7. 音/视频-电源LED独立指示,立体声音频音量和音调,或视频亮度和对比度滑动开关和电位器补偿8. 广播级分配放大,1分2口、1分2+16口和2分4+16口(2口下级级联)9. +12VDC/500mA 低压电源供电,提供一路电源环路输出供下级级联10. 可工作于-45℃至85℃工业级温度,无同类产品常见的温度漂移现象11. 安装孔金属机壳1分2口、机架式1分2+16口、1分4+32口和2分16口12. 整机输入输出内置防雷防浪涌保护,可全天侯工作于复杂的工程环境 性能指标 视频驱动带宽:350MHz @ -3dB视频驱动增益:12dB @ 全带宽  连续可调       12dB @ 3.6-4.43MHz 连续可调视频平坦度: 5.5至10dB 连续调节 视频输出回损:小于 -39dB@ 1MHz视频共模抑制:大于90dBSNR信噪比: 大于78dB视频输入接口:BNC-F母头视频输入信号:0-1.2Vp-p (75欧姆负载)视频输入阻抗:75 欧姆视频输出信号:0-2.5Vp-p (直流钳位+信号)视频输出接口:BNC-M公头 3个视频输出阻抗:75 欧姆音频输入接口:3.5mm立体声音频插座(可选)音频输出接口:3.5mm立体声音频插座(可选)音频输入信号:-2.5Vp-p 至+2.5Vp-p(可选)音频输入阻抗:10k 欧姆(可选)音频输出阻抗:300/600姆电源供电:+12V DC/ 500mA   
深圳市网盒视通技术有限公司 2021-08-23
高速铁路用紧固件加载腐蚀试验方法和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速铁路用紧固件加载腐蚀试验方法和装置,被测试紧固件在被施以预紧力及轴向振动载荷的环境下进行腐蚀试验。腐蚀试验箱(1)底板上设置有固定支座(2),下连接板(3)固联在固定支座上;一震动电机(4)固联在上连接板(5)上;上连接板与下连接板间设置有预紧弹簧(6);上连接板与下连接板上对称设置有用于通过被测试紧固件的安装孔。本发明可以检测高速铁路用紧固件在实际加载条件下和与不同材质接触时的抗蚀性,对高速铁路用紧固件的寿命预期更准确,对指导工程实践更具参考价值。且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优点。
西南交通大学 2016-07-05
一种基于土工离心机施加竖向荷载的加载系统
成果描述: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土工离心机施加竖向荷载的加载系统,由立于模型箱侧板上的承载支架、置于承载支架上的加载机构和控制加载机构的控制器组成,对土工离心机模型箱内的模型施加竖向荷载,步进电机11的输出轴逐次与竖向布置的减速机10、联轴器9、丝杆13、套置在丝杆上的螺母底座5构成动力传送链;丝杆螺母6固定螺母底座5上,与固定螺母底座5上的两条推力杆构成整体,丝杆螺母驱动推力座15对模型加载和减载。本发明加载系统可有效的克服现有加载技术存在的缺陷,为土工离心模型试验提供一种更加科学的加载方式,为进一步研究土体和建筑物(构筑物)的变形及破坏机理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市场前景分析: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与同类成果相比的优势分析:技术先进,性价比较高。
西南交通大学 2021-04-10
一种适合于小型无人机机翼的静力加载装置
一种适合于小型无人机机翼的静力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模块化加载装置,各模块结构基本相同,可根据不同的加载需求分别进行设置加载载荷和加载位置,以达到对整个机翼部件进行分布式加载的静力加载要求。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1-04-10
一种空间钢框架高温下试验加载与测试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间钢框架高温下试验加载与测试装置,涉及钢结构抗火试验技术领域,包括反力架、千斤顶、千分表、温度传感器和激光测距仪,所述千斤顶通过滑块安装在反力架上,千斤顶的前端设有千分表,空间钢框架安装在地面凹槽内,空间钢框架的外部设有火灾试验炉,所述千斤顶的施压端安装有延伸至火灾试验炉的施压棒体;本实用新型的加载与检测装置适用于空间钢框架结构,通过耐高温钨钢棒传递压力千斤顶的力,有效的避免了加载装置直接受高温的影响;通过利用激光测距仪可以测试框架任一点的坐标值,通过不同时间下的坐标值,可以方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1-12
一种飞机襟缝翼随动加载试验用旋转摆架
一种飞机襟缝翼随动加载试验用旋转摆架,包括作动器支撑架和带动所述作动器支撑架旋转的第一承架和第二承架,作动器支撑架上安装有位置调节作动器和加载试验作动器,第一承架和第二承架将所述作动器支撑架从下方和上方两个方向安装在旋转轴上,从而保证本装置能带动加载试验作动器旋转,并对飞机襟缝翼上的不同位置进行检测试验。
长沙理工大学 2021-01-12
一种基于土工离心机施加竖向荷载的加载系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土工离心机施加竖向荷载的加载系统,由立于模型箱侧板上的承载支架、置于承载支架上的加载机构和控制加载机构的控制器组成,对土工离心机模型箱内的模型施加竖向荷载,步进电机11的输出轴逐次与竖向布置的减速机10、联轴器9、丝杆13、套置在丝杆上的螺母底座5构成动力传送链;丝杆螺母6固定螺母底座5上,与固定螺母底座5上的两条推力杆构成整体,丝杆螺母驱动推力座15对模型加载和减载。本发明加载系统可有效的克服现有加载技术存在的缺陷,为土工离心模型试验提供一种更加科学的加载方式,为进一步研究土体和建筑物(构筑物)的变形及破坏机理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西南交通大学 2018-09-18
一种控制应变加载模式下的沥青混合料仿真疲劳试验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控制应变加载模式下的沥青混合料仿真疲劳试验方法,该试验方法通过对沥青砂浆进行疲劳试验获取沥青砂浆疲劳失效条件,再通过生成沥青混合料仿真试件进行疲劳试验输出疲劳表征变量,将输出表征变量与疲劳失效条件相对比,从而得出沥青混合料疲劳失效相关参数。本发明能够很好地模拟沥青混合料在进行四点弯曲疲劳试验时的受力状态,在获得沥青砂浆疲劳性能衰减规律的基础上,可任意改变粗集料含量实现沥青混合料疲劳过程的仿真模拟而不需要进行实际沥青混合料疲劳试验,解决了沥青混合料疲劳试验周期长,实验结果离散性大,试验成本高等问题,对于道路工程专业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东南大学 2021-04-11
一种弹性预加载下中厚板材热态成形的方法和装置
(专利号:ZL 201310137403.6) 简介:本发明公开一种弹性预加载下中厚板材热态成形的方法和装置,属于金属板材塑性成形技术领域。本发明首先将中厚板材在预弯模具上进行弹性预加载,使中厚板材发生弹性变形,然后根据中厚板材物理性能将待成形的中厚板材加热至150-920℃,再向中厚板材受拉表面区域施以150-400℃高压热态液体介质进行冲击,使中厚板材发生塑性变形,直至获得所需的形状为止。本发明方法由于中厚板材首先被加载发生弹性变形,
安徽工业大学 2021-01-12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