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非铅Cs2NaBiX6双钙钛矿纳米晶的高效光致发光动力学
项目成果/简介:近日,天津大学赵广久教授团队在钙钛矿材料的激发态化学机制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IF: 10.65)上。该团队首次合成了一种新型非铅双钙钛矿材料,并调控晶格畸变,调控了激发态载流子动力学,从而显著促进了光致发光量子产率的提升,对进一步的材料开发和应用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研究背景 在过去的十年中,关于钙钛矿材料的开发和应用一直在光伏电池和发光领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钙钛矿纳米晶体的与其块状材料相比,具有许多优势,例如钙钛矿纳米晶具有高的光致发光量子产率,颜色可调,同时易于大规模制备柔性器件。因此,卤化钙钛矿纳米晶体已成为研究人员的重要研究对象。 不幸的是,铅的毒性限制了卤化铅的进一步应用钙钛矿纳米晶体。最近报道了一些无铅钙钛矿纳米晶体的合成,但是其很难构造3D的钙钛矿结构,导致性能不佳。铅基钙钛矿的出色光学性能NC由独特的3D钙钛矿结构和ns2电子轨道,使其具有优异的电荷载流子行为。同时,几种双钙钛矿纳米晶体 3D结构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有两个问题仍然存在。一种是开发更新颖的双纳米晶体来配合设备的应用;另一种是使用高精度光谱探索更深层次的激发态动力学。因此,更有效的合成技术改造和更深刻的载流子动力学研究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这可提高无铅钙钛矿纳米晶体的应用前景。 研究基础 在前期的研究中,团队在钙钛矿光电材料设计与机理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原创性成果。前期我们团队通过离子掺杂诱导相转变,从非活性相转变为活性相,使得发光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 (Angew. Chemie. Int. Ed. 2019, 58, 11642.) ; 在认识到晶型对发光调控的重要影响后,我们进一步地通过离子掺杂控制晶格变形程度进而调控发光峰的宽度,可以在实现高发光效率的同时随意控制发光峰宽度的窄化和拓宽(Chem. Eng. J. 2020, 125367; J. Lumin. 2020, 117045; 2D Mater. 2020, 7, 031008.);最后我们为了开发多手段实现构象调控,我们通过引入不同的左右旋手性基团,从而实现手性的传递和放大(J. Mater. Chem. C. 2020, 8, 5673. Phys. Chem. Chem. Phys. 2020, 22, 17299.)。 研究进展 在这项工作中,赵广久团队创新地开发了高效光致发光钠铋双钙钛矿Cs2NaBiX6(X = Cl,Br)纳米晶体。该团队通过离子掺杂控制晶格畸变,促进自陷态激子的捕获,实现了超快的热载流子弛豫;同时,DFT理论计算分析表明离子掺杂后的晶体的能带结构从间接带隙转变为直接带隙,促进了电子空穴的辐射复合;此外离子掺杂也降低了晶体的体相缺陷,减少了缺陷产生的非辐射复合。以上三者的贡献综合作用从而大幅度促进了光致发光产率的提升,结果离子掺杂后的双钙钛矿Cs2NaBiCl6 NCs可显示约16%的明亮宽带光致发光PLQY,高于迄今为止报告的单组分钙钛矿发光材料(2-10%)。我们的研究为未来的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指导。
天津大学 2021-04-11
中国科大发现地球磁尾磁场重联由电子动力学触发的证据
项目成果/简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近地空间环境重点实验室陆全明、王荣生研究团队,联合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卢三博士和其他多家欧美科研机构,在地球磁尾磁场重联触发机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他们结合MMS卫星高分辨率观测资料和数值模拟,发现了地球磁尾磁场重联由电子动力学触发的证据。相关结果10月7日在线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磁场重联是等离子体中的一种基本物理过程。该过程中,磁能会爆发式地释放、转化为等离子体的动能和热能。日地空间环境中许多爆发式能量释放事件,例如:太阳耀斑、日冕物质抛射、磁层亚暴等,都是由磁场重联导致的。地球磁尾发生的磁场重联,其触发时间只有几秒到几十秒,卫星很难直接地探测到触发阶段的粒子动力学行为。因此,磁场重联触发机制的研究主要来源于理论和数值模拟。 依据理论和数值模拟的研究,地球磁尾的磁场重联触发有两种可能的机制。第一种机制是强驱动环境中电子动力学触发磁场重联。第二种是离子动力学驱动磁场重联。关于两种机制的争论持续了长达半个世纪。研究团队结合高时间分辨率卫星数据和数值模拟,发现地球磁尾位型下的磁场重联触发过程起始于小尺度的电子尺度区域的证据,由该区域内电子动力学行为主导,并导致了进一步的爆发式能量释放过程。这为长达半个世纪的地球磁尾磁场重联触发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思路。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4-11
多驱动力作用下超高层建筑疏散走廊火灾烟气输运规律研究
针对高层建筑在多驱动因素影响下的火灾烟气蔓延特点和扩散规律,研究获得了多驱动力作用下火灾烟气的运动规律,形成了较为完善高层建筑火灾烟气输运理论;获得了高层建筑固定防排烟系统关键设计参数,推动规范的优化调整;研究了以正压送风排烟为核心的“固移结合”排烟技战术,建立了成体系的建筑火场烟气控制技术。项目研究形成了对公安行业科技工作具有非常典型示范作用的“理论+实验+实战应用”科研范式;项目成果的广泛应用,促进了烟气控制领域行业标准的优化升级和实战能力提升,并持续推动公共安全行业教学与科研工作的深入发展。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 2021-05-03
一种基于仿射算法和摄动方法的几何模型高频动力学特性预示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仿射摄动的区间不确定性结构能量响应预示方法,建立各子系统的确定性结构的统计能量控制方程,进而引入区间因素,获取区间不确定性结构的区间统计能量控制方程,设定不确定性参数的区间参数,基于仿射摄动算法得到各区间变量的仿射区间表达式,设定各变量的摄动分析表达式,进而基于区间仿射算法的运算法则,推导得到考虑区间不确定性结构的子系统区间能量表达式,给定初始边界参数和求解频率后,计算得到区间不确定性结构的区间能量响应。通过本发明方法使得区间不确定性结构区间能量响应的区间宽度大大缩小、区间能量响应的预示精度大大提高,从而可以更加精确地评估区间不确定性结构的高频动力学特性,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东南大学 2021-04-11
基于扫描电化学显微镜的光电化学动力学测试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扫描电化学显微镜的光电化学动力学测 试系统及方法,系统包括扫描电化学显微镜装置、Pt 超微电极、样品 固定装置、光源装置和转台控制装置,扫描电化学显微镜装置包括三 维控制仪和电化学工作站;样品固定装置包括聚四氟化学池和固定件; 光源装置包括散热器、直流电源以及依次排列在散热器圆盘边沿上的 红、黄、蓝、白 LED 光源;转台控制装置包括中央处理器、带有通光 孔的圆盘、驱动器、控制器和步进电机。实施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药物安全性评价、临床前药效学研究、药代动力学研究、生物样本分析
成果简介: 每年完成药物临床前安全性评价项目50余项以上,多项获得临床批件。开展抗生素药效学评价、眼科药效学评价,一类新药毒代动力学研究、药代动力学研究,药学的药理试验项目。成果评价或获奖情况: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中山大学巢晖课题组在抗乏氧肿瘤光动力治疗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 PDT)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治疗恶性肿瘤新模式,局部病灶选择性摄取光敏剂并给予适当波长的光照,通过光敏剂介导产生自由基导致氧化损伤,引起靶细胞的凋亡和坏死。
中山大学 2022-05-30
一种光电化学电池水解制氢的反应装置
本发明公开一种全绿色光电化学电池水解制氢的反应装置.该装置包括水轮发电机,光电化学水解装置,外电路,其中水轮发电机的正极连接工作电极,负极连接到对电极上;水轮发电机是将水流动能转换为电能,产生外加电场,主要由水轮机和螺旋桨组成;光电化学水解装置中工作电极是采用磁控溅射法制备的ZnO薄膜封装后构成,或者是采用原子层沉积制备的TiO2薄膜,厚度60nm,300℃下ALD生长的多晶.本发明成功实现了完全依靠绿色可再生的清洁能源进行能量转化的光电化学电池.本发明采用的水轮发电机通过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再连接到光阳极材料上去,在无需外加偏压的情况下即可高效地分解水产生氢气,从而节约了能耗.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21-05-06
一种硅太阳电池表面等离子体增益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硅太阳电池表面等离子体增益的方法,采用将金属纳米颗粒分散在醇溶剂中形成金属纳米颗粒胶体溶液,在硅太阳电池片迎光面上,丝网印刷或喷淋或旋涂金属纳米颗粒胶体溶液,烘烤使醇溶剂从电池片表面挥发完全,在保护气体氛围下进行快速热处理退火温度,再进行二次常规热处理退火,实现硅太阳电池表面等离子体增益。本发明方法具有成本低、易操作、效率提升效果好的特点,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浙江大学 2021-04-11
一种高倍率钠离子电池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倍率钠离子电池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电池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的一种高倍率钠离子电池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步骤为:(1)将钠源、钒源和磷源加入到双氧水和去离子水的混合溶剂中,搅拌溶解后,再加入碳源有机物和氧化石墨烯,然后油浴搅拌烘干,得到干凝胶前驱体;(2)将得到的干凝胶前驱体在氩气气氛中进行预烧结和烧结处理,即制得磷酸钒钠/碳/石墨烯复合正极材料。本发明用到的反应装置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适合于规模化工业生产,且制得的磷酸钒钠颗粒较小且被无定形碳和石墨烯包裹着,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作为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时,表现出较高的比容量、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和优异的倍率性能。
安徽工业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56 57 58
  • ...
  • 71 7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