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多输入多输出系统多流空移键控调制及解调法
本发明的调制方法为:将待发送数据分为多流进行SSK调制,每一流采用不同的固定调制信号来区分,调制完成的多流数据按顺序依次叠加,通过特定的调制符号选取准则及叠加算法,使得多流信息叠加后不会出现发送信号的碰撞,使每一流数据都能承载log2Ntbits的传输数据,其中Nt为发送天线数。本发明还公开了适用于上述调制方法的解调方法。本发明的调制方法在不改变SSK系统天线配置的前提下通过增加多个传输流,极大提高了SSK系统的频谱效率,并在相同频谱效率的情况下,能获得比传统VBLAST系统以及增强型SSK系统更低的误码率。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BH-MTG7便携式微型燃气涡轮发电系统
本项目是一款便携式微型燃气涡轮发电系统。在系统中将高效微型燃气涡轮发动机和超高速永磁同步电机同轴布置,利用微型燃气涡轮发动机直接驱动超高速永磁同步电机,从而使得整个发电系统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零部件数量少、可靠性高、寿命长的特点;同时由于在系统中增加了回热单元,使得整个燃气涡轮发电系统还具备较高的热电转化效率和较低油耗;此外与已有小型发电系统相比,本项目还具有振动小、噪音低、燃料多元化等诸多显著优势。可作为便携式移动电源、微小型无人机动力、电动汽车增程等而广泛用于单兵发电、野战电源、应急抢险救灾、太阳能光热发电、微小型装备以及新能源汽车等领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1-04-10
氨法脱硫吸收产物+4价硫氧化系统及其优化调控方法
(专利号:ZL 201510464978.8) 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氨法脱硫吸收产物+4价硫氧化系统及其优化调控方法,属于大气污染治理技术领域。本发明中首先确定了氨法脱硫系统中的模型参数;输入上述模型参数,并设定一初始pH值、氧化空气量Q以及S4+和S6+的初始浓度,利用+4价硫的氧化率模型计算浆液池内+4价硫的氧化率;将计算得到的+4价硫氧化率带入进行检验,若不成立,则调整和的值重新计算,直至成立,并将得到的氧化率与工程中的设定值进行比较,并通过调整模型中的pH值、氧化空气量Q、和的值,使+4价硫的氧化率能够满足工程要求。本发明中的氧化率模型能够对氨法脱硫吸收产物+4价硫氧化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提供理论指导,进而提高氨法脱硫技术的稳定性和经济性。
安徽工业大学 2021-04-11
一种二维材料的折叠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维材料的折叠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在衬底上放置二维材料;将热释放胶带的黏性面粘在折纸臂上。通过显微镜筒,操控XYZR四轴微调平台和XYZ三轴微调平台,使得热释放胶带的另一面对准二维材料后,向下移动折纸臂,使得热释放胶带与二维材料紧密接触并粘合;抬起折纸臂,使得二维材料部分从衬底剥离;横向移动折纸臂,对二维材料进行形变弯折;向下移动折纸臂并施加一定的压力,对获得的结构进行定型;加热折纸臂上的热释放胶部分,对二维材料进行释放;释放后,向上移动折纸臂,获得经过折叠的二维材料;重复该操作,获得所需折叠结构。本发明系统可操作性强,可获得多种折纸结构。
东南大学 2021-04-11
基于单片机人机交互模块的飞锯机控制系统
一种基于单片机人机交互模块的飞锯机控制系统,它包括第一编码器、 第二编码器、可编程控制器PLC 和调速控制器,还包括人机交互模块HMI 和双极性模拟量输出模块,所述的第一编码器采集速度信号,第 一编码器 的输出端与PLC的信号输入端相连,PLC的信号端与HMI的控制信号端 相连,PLC的脉宽调制信号 输出端与双极性模拟量输出模块的信号输入端 相连,双极性模拟量输出模块的输出端与调速控制器的输入 端相连,调速 控制器的输出端控制飞锯机的电机速度,飞锯机的电机与第二编码器的相 连,第二编码器的反馈信号输出与PLC的反馈信号输入端相连。本实用新 型具有可靠性高、成本低的优点。
南京工程学院 2021-04-11
智能节约型二次加压供水系统与设备
该项目属于节能环保新能源领域,目前已经进入产业化阶段。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供水二次加压泵站已经是工矿企业、学校、小区和城市高层建筑等给水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目前,二次加压泵站的常规工作方式都是采用市政管网中的水直接进到低位蓄水池储存和调节水量,然后用加压水泵从低位蓄水池吸水加压后送到高层用户。这样城市给水管网的余压(随着加压泵站在市政管网中的位置不同而不同,一般在0.18Mpa-0.40Mpa)就被完全无功消耗了,浪费了能量。 如何将管网余压利用,节省管网余压,又不影响周围市政管网的供水能力,产生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就成为当代给排水领域一个崭新的课题。 针对以上问题,经过近5年的研究和生产实践,我校土建学院市环系姚宏老师节能课题组开发出来一种新型、高效的节能设备及相应的优化控制系统:管网余压利用节能器。该系统在工程实践中的使用证明可以有效提高泵进口压力,变频泵将随着进水压力的升高而转速下降,泵的工作扬程减少,能耗降低,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同时克服了现有直抽供水产品对供水管网和特殊用户的不利影响。本技术已获得2项国家发明专利。 该系统具有以下优点: (1)保证管网最低压力且无负压 该设备采用中国最新专利技术,通过设计独特的优化控制系统,可以保证自来水管网的最小压力要求,防止自来水管网压力的下降问题,不影响周围用户用水安全,如用户条件符合相关部门要求,可实现在自来水管网上直接加压供水。 (2)无二次污染 由于该设备为全密封结构,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可有效减小清水池容积或可以不用修建水池,降低了传统水池供水方式中存在的二次污染问题。 (3)节能效果显著 可充分利用自来水管网的余压,当自来水管网流量及压力满足需要时提升设备就停机,压力全部由自来水管网直接供给;如流量不满足时提升设备从水池和管网可同步供水;流量大时则可及时补充清水池;因此在常规二次加压基础上节能效果根据用户进出水压力情况可达30%-90%。 (4)节约一次性投资 采用该设备可降低水池容积或不用建水池、水箱,节约了修建水池或水箱的一次性投资。另外,因采用该设备降低了二次污染,不需要上二次处理设备,进一步节约了一次性投资。 (5)不浪费水资源 由于使用该设备的供水方式及特点,减少了二次加压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跑、冒、滴、渗、漏问题,不浪费水资源,节水非常显著。 (6)使用寿命长 该设备主要元器件全部采用进口件,控制功能强大,自动化程度高,无需人员值守,既可自动运行,又可手动运行,对管网、电网无冲击,设备使用寿命长。 (7)占地小、安装快捷方便 设备对泵房基础无特殊要求,成套出厂,施工周期短,安装快捷方便。 应用范围: (1)适合任何新建和改扩建二次加压供水泵站(包括直接加压和间接加压泵站); (2)城镇供水系统中居民、企事业单位、学校、公共建筑的楼房或小区的生活供水系统、消防供水系统或生活与消防共用供水系统; (3)高层建筑分级加压联动控制节能供水系统; (4)各类厂矿生产供水系统或生产与生活共用供水系统。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4-11
环糊精-聚乙烯亚胺介导的超分子运载系统及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类非病毒基因转染的载体,具体是涉及一类环糊精-聚乙烯亚胺材料介导的超分子运载系统,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类新型的非病毒基因治疗和药物协同治疗的超分子运载系统,以聚乙烯亚胺-环糊精为骨架,以金刚烷-阿霉素为核心,利用自组装原理将聚乙烯亚胺-环糊与金刚烷-阿霉素进行组合,形成超分子运载系统,其优点在于自组装后的复合物能降低阿霉素的毒副作用同时提高阿霉素的生物利用度并能与聚乙烯亚胺-环糊精携带的基因进行协同作用。
浙江大学 2021-04-11
一种基于光学天线的片上无线光通信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光学天线的片上无线光通信系统,现有关于光学频段天线的发明与研究多是基于诸如透镜、反射镜等传统光学器件,这些设计只适用于较大的光学范围。本发明利用金属光学天线自身的定向辐射特性,采用片上系统集成的方式,将光学天线发射基站、反射单元、光学天线中继单元以及光学天线接收终端构成基于光学天线的片上无线光通信系统。该系统能够大大降低通信网络中器件的串扰与功耗,同时使得系统空间响应大大减小达到亚波长量级,进而提高整个光纤通信网络的传输带宽与响应速度。
浙江大学 2021-04-11
一种无线电磁自适应清管器及其定位系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线电磁自适应清管器及其定位系统,属于清管器无线电磁自适应定位领域,包括清管器、管道内电磁波发射装置、管道外传感器接收装置,清管器内部安装有管道内电磁波发射装置;所述管道外传感器接收装置包括有传感器,传感器为六个,且六个传感器在三个坐标方向上采用对称结构、均匀分布。可实现清管器的自适应三位定位测量跟踪并且定位的精度较高。
江苏师范大学 2021-04-11
分布式光伏系统并网变流器的研发与产业化
并网型光伏发电系统所发电能馈入电网,降低系统发电 成本及能耗。由于与电网相联,因而发电装置的电能质量、发电效率、稳定性、可监控性的技术要求都很高。分布式运营利用建筑屋顶,就近就地分散供电,发电节点(单机容量20KW及以下)将电能馈入低压内网,提供给局域电网内用电节点,在局域网内起到电网用电调峰作用,电能在局域网内消化,不需电力部门调度。
同济大学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439 440 441
  • ...
  • 570 57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