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机床动态精度的获取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床动态精度的获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 利用三维建模软件建立机床三维实体模型;S2 利用 S1 中所述三维 实体模型分别建立有限元模型和动力学模型;S3 对 S2 中得到的有限 元模型和动力学模型进行优化,直到有限元模型和动力学模型的仿真 结果与实验测试一致;S4 将 S3 中有限元模型输入到 S3 中动力学模型 中,得到优化的动力学模型;S5 在 S4 中得到的优化的动力学模型中, 以实际的不同加工状态下的参数为输入,进行仿真,得到不同加工状 态下动态精度。利用该方法获取机床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气动元件流量特性的动态测量技术
Ø 采用一种叫等温容器的新型压力容器,当气体向容器快速充气或从容器快速排气时,仅仅测量容器内压力变化就可以精确测量出充排气的流量。测量元件的流量特性时,将传统的静的测量方式转变为动的测量方法,利用压缩气体通过被测元件充入等温容器或从等温容器中排出时,采集充排过程中等温容器内的压力响应,就能得到流经被测元件的流量,并计算出相应的特性参数,避免了使用高响应、昂贵的流量传感器。对于采集压缩性流体动态流量实时性要求高的场合,通过采用等温容器和层流式流量计复合测量的方式,可实现高达50Hz的动态流的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4-14
视觉动态识别算法的售卖系统的开发
项目背景:近年来,我国自动售货机蓬勃发展的最佳时 期已经到来,从零售行业的视角来看,随着线上流量红利的 衰退,线下流量的价值越来越突出,但线下门店业态也面临 着高昂的人力成本和租金成本压力。而智能化升级引入自动 售货机,通过网络实现移动支付功能以及货物管理功能,使 得自动售货机运营效率得以提升,业务模式上也有了无限的 想象空间。随着移动支付的兴起,国内自动售货机市场近几 年可谓遍地开花,发展迅猛。近些年自动售货机行业一直朝 着低成本、多功能、更便利、售货广的方向发现。所以一款 造价低、性能稳定,运营简单,购物便利,售卖商品范围广 阔的机器越来越受到运营商的青睐。目前智能视觉柜采用静 态识别系统将非常好的满足上述条件,将来的发展潜力巨 大。目前消费者扫码后开门,取走商品后,关门,通过录制 取走商品的视频进行解析消费者取走的什么商品,从后进行 自动结算流程。核心技术是视觉识别,能通过人工智能 AI 进行识别商品类别及数量。 所需技术需求简要描述:扫码开门,采集视频或图片, 关门后通过算法自动识别消费者购买的商品明细,目前算法 准确度只有 90%,尚需突破。希望能基于视频、图像等媒体 资源,针对工厂质检、智能识别商品明细、智能补货统计等 场景,提供整体 AI 算法解决方案,全面提升智能售货机开 门取货自动识别商品的准确率达到 100%,带来更便捷的购物体验。  对技术提供方的要求:1.具有成功的自动化控制实施案 例,承担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熟悉产品结构设计, 熟悉产品信息化、自动化设计。3.具有工学博士学位或高级 工程师职称,技术方案成熟可靠稳定有创新思维,不涉及知 识产权侵犯。 
青岛易触科技有限公司 2021-09-09
织物折皱回复性能动态测试系统
本项目开发的织物折皱回复性测试系统通过气动加压方式实现对织物试样的水平加压,采集了织物折皱回复全过程角度变化的视频序列,利用智能图像处理方法测量折皱回复角,获得回复阶段回复角随时间变化情况,并从动态测试结果中提取试样的初始回复速率、急弹时间、急弹回复角、缓弹时间、缓弹回复角等指标,全面表征织物的折皱回复性能。 关键技术 (1)突破技术: ①织物折痕的自动形成:项目成果能实现对织物试样的自动加压和释压,加压压力可在 5-30N 之间无极调节; ②回复角度的自动测量:项目成果突破了传统织物折皱回复性能测试需要大量人工操作的缺陷,利用机器视觉技术,获取织物图像中代表回复角的自由翼与固定翼的夹角,实现了织物折皱回复角度的自动测量,测量精度可精确到 0.1°; ③折皱回复性能的全面评价:项目成果可动态刻画织物折皱回复的过程,实现初始回复速率、急弹时间、急弹回复角、缓弹时间、缓弹回复角等指标的获取,达到全面表征织物折皱回复性能的目的。 (2)形成产品: 织物折皱回复性能动态测试系统 1 套。 知识产权及项目获奖情况; 已授权香港短期专利 1 件。 项目成熟度 项目成果可应直接应用于企业生产过程中对织物折皱回复性能的评价测试,与现有织物折皱回复性能标准测试设备 Shirley 测试仪的结果偏差在±2°之间,且相同织物不同试样的经向回复角标准偏差在 3.5°之内,纬向回复角标准偏差在 2.6°之内,满足国际国内相关标准要求。 投资期望及应用情况 期望成果推广到各纺织企业和高校中应用,提高评价织物折皱回复性能、保形性测试的准确性和自动化程度,为面料开发和服装设计提供可靠参考。 
江南大学 2021-04-13
肌肉定点、动点、动态模型XM-307
XM-307肌肉定点、动点、动态模型   XM-307肌肉定点、动点、动态模型由骨盆矢状切和股骨小腿骨、足骨连接而成,并分别在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处装上转动轴将它们连成下肢骨关节,利用富有弹性的乳胶发泡制成股后肌群(半腱肌、股二头肌长头)和腓肠肌,按其起点、止点的位置分别将它们安装在下肢骨关节上制成该动态模型,可利用此模型演示说明肌肉的定点、动点概念及演示肌肉收缩中定点、动点的可变性。 尺寸:自然大,15×17×96cm 材质:PVC材料
上海欣曼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XM-307肌肉定点、动点、动态模型
XM-307肌肉定点、动点、动态模型   XM-307肌肉定点、动点、动态模型由骨盆矢状切和股骨小腿骨、足骨连接而成,并分别在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处装上转动轴将它们连成下肢骨关节,利用富有弹性的乳胶发泡制成股后肌群(半腱肌、股二头肌长头)和腓肠肌,按其起点、止点的位置分别将它们安装在下肢骨关节上制成该动态模型,可利用此模型演示说明肌肉的定点、动点概念及演示肌肉收缩中定点、动点的可变性。 尺寸:自然大,15×17×96cm 材质:PVC材料
上海欣曼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超快扫描隧道显微镜并捕捉到极化子动力学行为
成功研制出国内首台超快扫描隧道显微镜,实现飞秒级时间分辨和原子级空间分辨,并捕捉到金属氧化物表面单个极化子的非平衡动力学行为。扫描隧道显微镜(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STM)由于其隧穿电流具有高度的局域性,空间分辨率可以达到原子量级。然而受电流放大器带宽的局限,其时间分辨一般只能达到微秒量级(10-6 s),而很多微观动力学过程往往发生在皮秒(10-12 s)和飞秒(10-15 s)量级。为了提高STM的时间分辨率,其中一种比较可行的办法是将超快激光的泵浦-探测(pump-probe)技术和STM相结合,利用超快光与电子隧穿过程的耦合来实现“飞秒-埃”尺度的极限探测。尽管超快激光技术和STM相耦合的概念在上世纪90年代就被提出,但是相关研究进展非常缓慢,主要受限于一系列技术难点,例如:激光的热效应对STM隧道电流的干扰、激光诱导电流的低信噪比、超快激光脉冲在STM中的展宽、激光与隧穿电子间的耦合机制等。
北京大学 2021-04-11
一种极化码和多比特奇偶校验码级联的纠错编码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极化码和多比特偶校验码级联的纠错编码方法,该方法发送端编码器采用多比特偶校验码作为外码,极化码作为内码;接收端译码器采用修正的 SCL 译码算法进行译码。在纠错性能上,相对于采用 SCL 译码算法的中短码长非级联极化码,本发明可以显著提升系统的误帧率性能,并可明显突破后者不可突破的最大似然界限(ML-Bound);在工程实现上,本发明外码采用多比特偶校验码,编码简单,译码采用修正的 SCL 译码算法,译码过程中比特判决与偶校验联合进行,相对于原始 SCL 译码算法无译码复杂度的提升,有利于工程实现。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1
一种适用于测试固相试样与供电电极之间面极化效应的系统
本发明属于电法地质预测相关技术领域,并公开了一种适用于 测试固相试样与供电电极之间面极化效应的系统,其包括信号发生单元、试样测量单元、数据采集单元和中央处理单元,其中信号发生单 元用于产生幅值恒定且频率变化的正弦波电压信号,然后放大及转换 为幅值恒定的正弦波电流信号;试样测量单元在供电电极与固相试样 之间的界面上加载正弦波电流信号来激发极化效应,并采用多个测量 电极等距插入固相试样中,由此对各测量点与供电电极之间的电压值 进行测量;数据采集单元多通路采集测量数据,然后输送至中央处理 单元计算得出结果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新冠肺炎动态感染过程建模与预测分析
面对疫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先进数控和智能制造团队刘强教授、肖文磊副教授等一批教师和研究生自发组成“大数据建模分析工作群”,开始收集疫情数据,交流和讨论建模方法。刘强、肖文磊又与工作群中的孙鹏鹏、王柳权、臧辰鑫、朱三颖、高连生等人,组成了“2019-nCoV疫情建模分析应急响应研究小组”核心攻关组,全力以赴开展本次疫情建模仿真和预测分析研究工作。疫情建模分析应急响应小组的研究工作是在2003年郇极教授提出的“一种基于自动控制理论的SARS传染预测模型”的基础之上,结合此次新冠疫情原发地高度集中、恰逢春节期间人口流动的特点,采用控制论原理和大数据分析方法建立功能更全面的2019-nCoV动态感染过程模型。刘强教授团队对北京、上海、重庆、温州、长沙、郑州、成都、杭州、深圳等40余个城市的疫情数据发展趋势进行了动态仿真分析。基于分析结果,应急响应小组直接向上级部门提交疫情关键数据预测报告2份,直接向中国疾控中心提供预测分析数据及报告2份,向上级提出北京延期恢复正常上班的紧急建议1份,为高层疫情防控决策提供了及时有效的技术数据支持。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1-04-10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8 9 10
  • ...
  • 27 2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