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阜阳理工学院
阜阳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是2003年经安徽省政府批准试办,2004年经教育部确认的本科层次的独立学院。学院位于阜阳师范学院清河校区,西清河纵贯其中,杨柳低垂,松杉林立,花香鸟语,环境宜人。学院设有信息科学、中文、外语、经济管理和艺术5个系共13个专业,在浙江、江苏、山东、湖北、江西、河南及安徽等7省招生,目前在校生4588人。 学院占地420亩,教学生活用房10万平方米,各类图书70万册。学院不断更新教学设施,改善教学条件,逐步建立了国内一流的微机室、语音室和各类实验室。学院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引进高职称、高学历教师,充分利用阜阳师范学院优厚的师资力量,形成了了一支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有高水平的专业技能,学术力量雄厚、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兼职师资队伍。现有专兼职教师327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者117人,专职教师硕士学位以上者占80%以上,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为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学院领导班子结构合理、分工明确、团结务实,有着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着强烈的垂范意识和服务意识,不断解放思想,开创学院发展新局面。学院设有办公室、教务处、学生处(学生资助中心、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和团委等管理机构,拥有一支高效、负责的管理队伍和一支积极、认真的辅导员队伍。校园和谐稳定,学院各项工作日益走上规范化、科学化和人性化的轨道。 学院注重加强教育教学日常管理,注意强化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院学风浓厚,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学院积极为学生全面发展营造氛围、搭建平台,鼓励学生参加各类文体、学术科技活动,多名学生在省级以上的竞赛活动中获奖。学生踊跃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青年志愿活动,热情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深受当地群众好评。2007-2008学年,学院共有5人获得国家奖学金,103人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767人获得国家助学金。2009年1月,中文系学生谢天被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联合授予 “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荣誉称号,同时获得由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提供的 “中国大学生新东方自强奖学金”。2009届毕业生共有52人考取硕士研究生。 阜阳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成立以来,不断更新观念,兼容并蓄,规范管理,突出特色,凝练了"明德、励志、求真、向学"的学院精神。今天的阜阳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正沐浴着党的十七大和煦春风,昂首奔向美好的明天。
阜阳理工学院 2021-02-01
合肥理工学院
安徽大学江淮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由安徽大学主办,纳入第二批本科录取的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本科院校。学院充分发挥安徽大学的办学优势和民营机制的办学活力,坚持以“夯实基础、注重能力、突显应用、培养情操”为培养目标,逐步把学院建设成“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综合应用型本科院校。 学院坐落于国家四大科教基地之一的合肥。学院拥有史河路、泗州路两个校区。校区内教学、生活设施齐全,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学院围绕社会发展需求,不断优化专业结构。申请获批31个专业,涵盖工学、文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艺术学七个学科门类,逐步建立起以应用性学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为了适应高等教育发展形势和社会发展需要,学院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制定了“3+1”教学计划,建立了个性化培养模式:前三年完成基础知识学习,最后一年让学生自我设计,进行个性化培养。对于准备考研的同学,开设英语强化班、专业知识提高班等辅导课程,并采取一系列激励措施,帮助同学们考研;对于准备就业的同学,将专业技能培训、资格认证与培养方案关联,制定“毕业证+学位证+技能证”三位一体的培养计划,开设资格证书培训班,增加实践实习课,在院内创建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并与多家企事业单位签订实践实习和就业创业协议,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对于有出国意向的同学,学院积极组织出国夏令营、出国学习交换生,与美国、英国等国的多所学校签订合作谅解备忘录。 学院不仅注意对学生的专业培养,而且十分注重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在“加强情商教育、优化育人环境”的办学理念的引导下,将情商教育融入管理之中、教学之中,在师生中传递关爱之心、慈善之心,使学生在温馨和谐的校园里,愉快学习、幸福生活、和谐发展、成长成才。 近年来,学院取得了一系列成绩:英语专业全国英语专业四级(TEM4)通过率常年保持在75%左右,高于全国独立学院37个百分点;在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和省级大学生英语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高水准赛事中我院学子屡获殊荣;每年均有多位学子考取包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在内的重点大学的研究生继续深造;由于学生资助工作成绩突出,自2008年安徽省实施民生工程考核以来,我院有三次荣获“民生工程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考核优秀单位”荣誉称号;培养的毕业生深受社会欢迎,每年都保持很高的就业率,在全省独立学院中,我院是唯一一所在2009、2010、2011三年连续获得“安徽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12年获得“安徽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 荣誉称号的独立学院。另外,学院还先后荣获团中央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试点单位和“全国先进独立学院”荣誉称号。 当前,安徽大学江淮学院全体师生意气风发、团结进取,正在为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而努力工作,正在为“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奋斗目标而稳步迈进。
合肥理工学院 2021-02-01
温州理工学院
温州大学瓯江学院成立于2000年1月,由原温州师范学院创办,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2004年由国家教育部批准为独立学院;2018年7月通过了独立学院规范设置省级验收。学院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温州大学校长任学院董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金宁一担任学院名誉院长。 学院以“区域性应用技术型独立学院强校”为发展定位,致力于培养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在浙江省2015-2016学年普通本科高校分类评价中,学院名列教学为主型独立学院第4名。在浙江省教育评估院2017年公布的“用人单位对2016届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满意度评价”中,学院以94.73%的满意度在独立学院中排名第一;在其公布的“全省2016届毕业生一年后创业率排名”中,学院以6.39%的成绩位居全省本科高校第一。根据武书连2017中国265所独立学院学科排行榜,学院多学科进入全国前十强。 一、环境优美,厚积优质扎实的教育教学资源 学院位于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南眺罗山群峰,北蕴三垟湿地,校园占地面积504亩;校舍总建筑面积18.9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832.37万元,馆藏纸质图书81.68万余册,并共享温州大学的各类图书和中外文期刊数据库。学院下设6个二级学院,共有44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15个省市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7570余人。 学院拥有专任教师421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占39%,具有硕博士学位的占81%。根据2017《中国大学评价》,学院教师创新能力在中国独立学院位列第14位。 二、产教融合,构建应用技术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学院以区域经济与社会需求为导向,不断健全专业随产业发展的动态调整机制,构建了“通识教育平台、学科基础平台、专业基础平台、模块方向平台”四位一体、分层分类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学院形成了班级企业化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CDIO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等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成立了“亚龙学院”等行业产业学院,打造产教融合示范载体。“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班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获浙江省教学成果二等奖。“温州大学瓯江学院-浙江恒丰泰减速机制造有限公司实践教学基地”获批为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为首批获得省级该类项目立项的独立学院,以此为依托的《工业机器人减速器高精度高效率减速器开发》获得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重大项目课题。 与此同时,学院积极发展继续教育,适时发展研究生教育,形成多元化的人才培养层次。 三、协同创新,提升对地方社会发展的贡献率 服务地方经济产业发展,以“特色专业对接区域优势,专业群对接产业链”为原则,深化“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学院现建有23个科研机构与服务平台,其中市级平台4个;与浙江恒丰泰减速机制造有限公司、浙江亚龙教育装备有限公司等科技型地方支柱产业的龙头企业,及多家业内领军企业、中小骨干企业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 推进“瓯文化”传承创新,深入研究与推广瓯窑、瓯漆、瓯剧等温州地域特色文化,同时推进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创意文化发展、校园文化传播,积极努力构建地方文化高地。建成了瓯剧艺术研究与推广中心,瓯剧文化创意体验馆,瓯窑、漆器研究所,国学研究院,温州非遗研究与推广中心等。 四、植根区域,打造创新创业教育的“瓯江特色” 2018年,学院成功入选浙江省首批普通高等学校创业示范性学院。学院秉承温商精神,专创融合,构建起“通识+专业+实训+项目”四位一体的课程教学体系、“众创空间+创客实训基地+创业虚拟实训中心”的三大创业实践平台(面积分别为6000平方米、2000平方米、3000平方米)、“校+政+产+行+企”孵化链的多点联动的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形成打通专业课内外、创业园内外、学院内外的创业教育生态链。 学院培育了“专创融合、公益创业、师生共创、女性创业”四大创业教育特色,现为国家级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列为温州市国家大学科技园温州大学瓯江学院分园;建有全国首个规模型师生共创孵化器(3000余平方米)、浙江省内首个女子创业学院、专创融合的实验班5个和创客工作坊7个。近年来,为社会输送了160多家成长型企业,涌现出傅智建、孙建强等优秀创业典型;毕业生一年后自主创业率平均在6%以上。 五、放眼世界,拓展国际化教育的纵深度 借力“一带一路”战略机遇,深入推进与学院办学定位相匹配的国际高校的联系沟通,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引入师资、课程、教材等海外优质教学资源,以国际化视角创新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根据浙江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2018年发布的《2017浙江省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年度报告》,我院位列浙江省独立学院第四。 学院与美国戴顿大学开展3+1+1本硕项目,并与英国密德萨斯大学、美国休斯顿大学、德国欧福应用技术大学、澳洲昆士兰科技大学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开展深入合作交流。每年提供近百项国外大学硕士直通项目、交流交换项目和游学项目。在校学生不仅可享受本院丰厚的海外交流奖学金,同时还能享受温州大学本部的国际合作办学资源。 卿云漫漫,光华灿烂;夙兴夜寐,风雨兼程。面对未来,瓯江学院已经明确发展方向——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服务地方,为建成“区域性应用技术型独立学院强校”而努力奋斗。
温州理工学院 2021-02-01
绍兴理工学院
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是一所经国家教育部确认的全日制本科独立学院。学院以我国近代教育家、思想家蔡元培先生的名字命名,秉承先生“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精神,积极探索具有独立学院特色的教学管理之路。学院以“崇尚科学,追求真知”为理念;以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一种意识,两种能力”--较强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努力打造规模结构合理、质量效益优良、综合实力较强、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一流本科独立学院。 学院自创办以来,一批批元培人磨砺砥志、艰苦创业、蕴积涵育、革故鼎新,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效益日益显著。目前,学院管理队伍精干,师资结构合理;拥有在校生8800多人,设有经济与管理系、信息与电子系、工程与技术系、生命科学系、人文科学系、外语系和基础课部等6系1部;开设汉语言文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等27个本科专业。 学院积极贯彻“以人为本、以德施教”的教育管理理念,努力营造“开放、民主、竞争”的校园文化,促进学生自我成才、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近年来,学院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浙江省高校服装设计大赛、浙江省大学生财会信息化竞赛等大型比赛中屡屡折桂,并有多人出版个人专著。
绍兴理工学院 2021-02-01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朱志教授等在微流控技术赋能识别分子的高效筛选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化学化工学院朱志教授和苏州大学丁鸿铭教授合作在识别分子筛选领域取得重要突破,相关成果以“Synergetic Collision and Space Separation in Microfluidic Chip for Efficient Affinity-Discriminated Molecular Selection”为题,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roc.Natl.Acad.Sci.U.S.A.,DOI:10.1073/pnas.2211538119)。
厦门大学 2022-10-12
保定理工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与保定贺阳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合作,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独立学院。学校办学层次为全日制普通本科,纳入国家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计划,面向全国招生,目前在校生14000多人。 学校地处历史文化名城—素有北京南大门之称的河北省保定市,保定作为首都功能疏解的集中承载地和京津产业转移的重要承载地,与京津形成京津冀城市群的核心,党中央、国务院新设立的国家级新区-雄安新区座落在北京、天津、保定腹地,距保定10公里,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学校占地面积1400余亩,建筑面积45.6万平方米,具有齐全的教学基础设施、文化体育设施和学生综合服务设施。图书馆藏书130万册,拥有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超星电子图书等多个电子期刊数据库。 学校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不断优化教育教学过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坚持“特色立校、质量兴校、人才强校、注重内涵、科学发展”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品德优良、基础扎实、知识匹配、能力突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目前设有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工程技术学院、艺术学院、经济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和基础课教学部、体育课部等8个二级教学单位,开设地质学、土木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工程造价、商务英语、数字媒体艺术等37个本科专业,拥有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是一所以地学为特色,工科为主体,理、工、经、管、文、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型大学。 学校依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智力和人才资源优势,以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力资源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独立学院特色及学生特点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采取“3+1”和“1+1+N”的人才培养模式,采用“倒推式”课程设计思路,即按照“培养目标→主要岗位→主要工作→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顺序进行课程设置,使课程体系与培养目标实现匹配对接。同时,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推进国际化进程,先后与美国威斯康辛州协和大学、英国诺森比亚大学、韩国加耶大学、马来西亚世纪大学、匈牙利潘诺尼亚大学、伦敦商业金融学院(新加坡校区)、英国格罗斯特大学、英国BPP大学、澳大利亚中央昆士兰大学等多所国外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 学校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放在首位,并把实践教学环节的加强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校内设有地学、工程技术、电子信息、经济管理、外语等5个实验教学中心80多个实验室;校外在北京、天津、周口店、秦皇岛、新疆、黑龙江等地建有100余个教学实习基地;构建了由基础性实践、专业性实践和综合性实践组成的阶梯式实践教学体系,引导学生向知识应用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方向发展,着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升学生专业素质与创新能力。 学校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积极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经常举办各种学术讲座和形势报告,打造了“机械设计大赛”、“英语辩论赛”、“沙盘模拟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系列校园文化精品活动。为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优良的品格,学校对学生实施准军校式管理。 学校设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并积极为家庭困难学生提供实习、助学岗位,给学生提供锻炼机会,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 学校毕业生以作风朴实、专业过硬、态度积极、勇于创新等显著特点广受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好评,连续八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85%以上。现有八届毕业生中共有1772名学生考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南开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全国重点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承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精神,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一所有特色、高水平、国内知名的独立学院。
保定理工学院 2021-02-01
闽南理工学院
闽南理工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创办的以工学学科为主,兼有理学学科、管理学学科、经济学学科等多种学科协调发展,以光电技术应用为鲜明特色,光、机、电一体化为优势,具有独立颁发高等学历文凭资格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 学院前身系泉州光电信息学院,始建于1998年。十年来,学院根据海西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设置专业,其中光电技术应用专业的设置填补福建省及周边省份高职专业设置的空白,已毕业六届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2%以上。学院的办学成绩得到省、地、市各级政府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好评,2006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同意在泉州光电信息学院基础上组建本科院校,并列为福建省“十一五”重点项目之一,2007年10月学院接受国家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评估结论为“优秀”。 学院位于三面环海的著名侨乡、闻名全国的物流集散地、中国服装名城——石狮,校区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具有闽南标志的宝盖山风景区,毗邻市政府,校园面积1056.9亩,现建筑面积16万多平方米,目前,学院资产达3.5亿元。 [办学规模] 现全日制在校生4500多人。 [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教师282人,其中专任教师239人,专任教师中教授22人、副教授60人,具有研究生学历学位的93人。学院与长春理工大学、厦门大学、泉州师范学院签订教学资源共享合作协议书,为学院的学科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系部与专业设置] 学院现设光电与机电工程系、电子工程系、计算机系、外语系、经济管理系和基础教学部等五系一部。本科设置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等2个专业5个培养方向;专科设置光电技术应用、机械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汽车电子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市场营销等17个专业。目前,学院有省级精品专业2个,省级精品课程3门。 [办学硬件建设] 学院建有26000平方米的实验教学楼,现有工程光学、MPTS模块化生产培训系统、CAD/CAM、 Proe、数控加工、模拟电路、数字电路、感测技术、高频电路、通信原理、EDA、单片机、PLC、ERP等48个实验(训)室。其中ERP实训中心和MPTS模块化生产培训系统在国内处于先进水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2523万元。 学院建有11000多平方米的厂房,设有光学冷加工工厂、模具厂、电子厂等三个校内生产性实习(训)基地。 [办学特色] 建院以来,根据海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设置光电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应用和机电一体化技术等与光机电相结合的相关专业,并形成光机电相结合的专业群,现已初步构建了以光电技术应用为特色,光机电相结合为优势的特色专业体系。 学院重视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先后与上海光学集团、宁波光学集团、TCL国际电工、TCL移动、中远集团、凤凰光学集团、泉州港务集团、泉州电信局等100多家国内知名企业签定了合作办学协议,为提高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和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就业前景] 学院所设专业均符合国家和福建省“十一五”期间重点发展产业所急需人才的专业,就业前景广阔。自2002年以来,学院构建福建、浙江、江苏、广东等四个就业网。毕业生广泛就业于上海光学集团、广东凤凰光学集团、TCL集团、苏州大学现代光学研究所、福建中远集团、泉州港务集团、泉州电信局等合作单位,已毕业六届毕业生,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2%以上。毕业生中有多人担任厂级领导和技术骨干,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欢迎和好评。
闽南理工学院 2021-02-01
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
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英文缩写GTIIT)是由享誉全球的知名高等学府以色列理工学院(英文缩写Technion)与汕头大学(英文缩写STU)合作办学的一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大学,坐落于广东省汕头市。 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于2016年12月5日由中国教育部批准正式设立,2017年第一年招生,是我国第一所引进以色列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大学。著名经济学家李剑阁、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阿龙·切哈诺沃分别为首任校长、首任常务副校长。 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将致力建设成为一所具有国际公认高水平教育、科研和创新能力的研究型大学,全面引进全球知名的以色列理工学院的优质教育资源,开展教育教学创新,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全球视野和人文素养的卓越工程师和科技人才。广东省人民政府、汕头市人民政府和李嘉诚基金会共同支持学校的设立。 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的教学语言为英语,最终将设置涵盖工学、理学和生命科学三个领域的10个专业,在校学生规模达5000人。学校依法授予学士、硕士及博士学位,毕业生将获得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的毕业证书、学位证书,以及以色列理工学院的学位证书。
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 2021-02-01
武汉华夏理工学院
全国学籍学历管理工作先进集体 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征工作先进集体 新华网2016品牌影响力民办高校 湖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 湖北省委基层党建工作先进单位 湖北省转型发展试点本科高校 湖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湖北省普通高校招生工作先进集体 湖北省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先进高校 武汉华夏理工学院坐落在“武汉·中国光谷”的核心,地理位置优越,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普通高等学校。原名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2016年5月正式更名为武汉华夏理工学院。学校以普通全日制本科教育为主,纳入国家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计划,面向全国招生。学校占地面积1550余亩,现有在校生11000余人。 办学理念 学校坚持“育人为本,质量至上”的办学宗旨和“质量求生存、管理求规范、特色求优势、创新求发展”的办学理念,着力培养有较扎实的基础理论、较强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创新创业精神的应用型人才。 学校坚持市场化、职业化、国际化的办学方向,对标国际名校,探索民办高校精准定位、特色发展的道路,全方位提升学校竞争力,为建设一流民办大学﹑一流应用型本科不懈努力,矢志成为具有华夏特色、国内顶尖、国际一流的百年名校。 学科专业 学校立足湖北及武汉城市圈,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开设36个本科专业,80%以上专业与湖北十大支柱产业以及大数据人工智能、节能环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相适应。 其中: 信息与通信工程为省级重点培育学科;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车辆工程专业为省级重点培育专业;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制药工程、电子商务专业为湖北省普通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制药工程专业(生物制药方向)为湖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 师资队伍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专任教师660余人,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约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0%,硕士及以上学历学位约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0%,双师双能型教师约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0%。 人才培养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切实落实人才培养根本任务,结合学生特点和应用型培养目标进行因材施教,按照“既有统一要求,又彰显个性;既能保证质量,又各具特色”的思路,创新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六模块”(理论教学模块、集中实践教学模块、个性发展模块、素质拓展与创新教育模块、职业技能教育模块和综合教育模块)人才知识体系。 学校与武汉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与美国﹑英国﹑日本﹑德国﹑法国﹑新加坡﹑台湾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校进行友好交流与合作,聘请专家学者任教或讲学,委派优秀学生﹑骨干教师﹑管理干部出国(境)访问或深造。 实践条件 学校注重加强实践教学的条件建设。以学科专业群共享平台为基础,以平台建设为重点,每年投入充足资金,已形成“校内实验中心与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相结合的、涵盖基础、专业、综合与创新实践组成的实践教学平台”。现有公共基础、专业基础及专业实验室近100个,与当代集团、武重集团、中冶南方等180多家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等。 育人成果 学校高度重视对学生的职业素养、综合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学生先后获湖北省“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湖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竞赛一等奖、中国教育机器人大赛一等奖等。近年来,学生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竞赛奖近700人次,获得国家专利70余项。建成湖北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1个,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9个。 学校先后涌现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湖北省道德模范”刘普林,“全国优秀村官”许琦,湖北省“见义勇为优秀大学生”周林峰,作品获中宣部等六部委金奖的杨成佳,“微笑女神”代瑞雪,“校园发明家”刘飞,“设计之星”盛海波等数十名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学生典型。 校园文化 学校实施大学精神培育与弘扬工程、校园文化载体建设工程、师德和精神文明建设工程、形象标识系统建设与品牌建设工程、校园文化精品建设工程、特色校园文化研究工程、制度文化建设工程、校园环境美化工程、经典阅读工程等九大工程。 学校教风严谨、学风扎实,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创造优质的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华夏讲坛”每年邀请院士、知名学者、著名企业家来校讲学。成立全国第一支民办高校大学生赛艇队。体育舞蹈队屡获国家级比赛冠军。开办有“科技文化节”“英语文化节”“汽车文化节”以及“乘着歌声的翅膀”主题晚会、元旦游园会等深受学生欢迎的品牌活动。每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超过70项,“电脑维修”“关爱老人”“外语讲师团”“关爱留守儿童”等服务队已成为校内外志愿服务特色名片。 学生就业 学校以“学生好就业、就好业”为重点,不断提升就业工作水平,形成多元、立体、完善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体系。采取“政策引导就业、教育指导就业、实习带动就业、资源帮助就业、创业推动就业、服务促进就业、奖励刺激就业、领导联系就业”八大举措,全方位地推动就业工作开展。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3%以上,始终处于全省同类院校前列,学校连续多年被认定为“就业统计核查省级免检单位”,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对愿继续深造学习的学生,学校提供一切便利条件(免费考研辅导、考研专用自习室,出国学习咨询服务等)。 服务育人 学校成立首家“湖北民办高校教育基金会”,投入原始基金200万元。设立“爱心接力基金”,开展教职工及社会爱心人士“一帮一”资助贫困生活动,为家庭遭受重大变故学生发放临时困难补助,鼓励爱心企业在学校建立助学金,形成“奖、贷、助、勤、补、帮、缓”七位一体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模式。建立大学生事务中心为学生提供一站式服务,开通网上办事大厅方便学生办理学籍、证件、户籍等事务。 学校荣誉 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学籍学历管理先进单位”“全国高校征兵先进集体”“新华网2016品牌影响力民办高校”“湖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湖北省转型发展试点本科高校”“湖北省委基层党建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普通高校招生工作先进集体”“湖北省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武汉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武汉市社会消防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武汉华夏理工学院 2021-02-01
湖北理工学院
湖北理工学院1975年建校。建校之初校名为武汉工学院黄石分院,1977年开办本科教育,2011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湖北理工学院。学校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结合,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公办普通高等学校。校园占地面积2189亩,校舍建筑面积66.5万平方米,现有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在校生16310人,留学生183人。学校地理位置优越,地处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黄石市,距离省会武汉市50公里。黄石市位于湖北省东南部,是国务院确定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先进制造业基地。黄石历史文化悠久、交通便利,毗邻顺丰国际机场,与武汉、九江等城市半小时城铁快速互通,与上海、北京、重庆、西安等城市高铁直达。青春无限的校园、活力四射的热土,湖北理工学院期待你的到来! 这里是你学习生活的乐土。学校背靠青龙山,滨临磁湖水,校园环境优美,四季景色如画;图书馆馆藏丰富,纸质图书113.1万册,电子图书225.95万种;学校建有两个标准运动场,体育场馆设施完备;学校建有义诚、腾龙两片学生公寓区,学生宿舍装有空调,二十四小时供应热水;五个学生食堂分布在学习及生活区内;有线、无线网络覆盖整个校园。 这里是你施展才华的舞台。学校坚持开展文化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读书月、磁湖讲坛、暑期三下乡等形式内容丰富的文化、科研、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各类学生社团和社团活动为载体,充分尊重与引导学生兴趣爱好发展;各教学院结合自身学科专业特色,组织开展独具特色的文化活动、学术竞赛,引导并激励学生广泛参与,乐于学习。学校先后荣获“湖北省五四红旗团委”、“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称号,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氛围浓厚。 这里是你探求知识的殿堂。学校设有21个教学院部,开设55个本科专业。“环境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艺术学理论”和“药学”4个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群”为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学校现有省级“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专业3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本科专业6个,省级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本科专业6个,省级精品(开放)课程13门,环境工程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国家级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学校2016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是湖北省省属高校第一家,评估专家一致认为:学校办学定位清晰明确、办学特色鲜明、应用型人才培养成效明显。 这里是你成人成才的摇篮。学校现有专任教师964人,其中正高职称103人,副高职称34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242人;教师中入选国家级、省级各类专家或计划70余人。学校现有国家级、省级教育教学平台40余个,其中院士专家工作站被评为“湖北省示范院士专家工作站”,“全国示范院士专家工作站”。学校创新创业基地——慧谷众创空间被科技部评为“国家级众创空间”。学校研究生考取率、就业率居于同类院校前列。学校涌现出以刘昌胜院士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校友。现在,学校正按照“三步走,创一流”战略规划,朝着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开放型创新型大学的目标砥砺前行。
湖北理工学院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5 6 7
  • ...
  • 294 295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