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北京警察学院
北京警察学院是隶属于北京市公安局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院成立于1984年1月,其前身是始建于1949年4月的北平市人民政府公安局公安学校,迄今已有60余年历史。2004年学院开始举办本科学历教育。学院的专业设置紧贴首都公安实际,具有鲜明的公安特色。学院现开设侦查学(含“公安情报”方向)、刑事科学技术(含“网络安全与执法”方向)和治安学3个本科专业,开设治安管理和道路交通管理2个专科专业。本科学制4年,专科学制3年。 学院座落于昌平区南口镇虎峪风景区内,占地1200亩,建筑面积达18万平方米,学院的道路交通管理专业在朝阳区东苇路校区授课,校区占地64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 学院拥有完备的教学设备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可实现情景教学、模拟教学及远程教学。DNA检验、情报分析、痕迹比对、刑事照相等实验室在国内公安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体能、技能、警务技战术训练场馆独具特色;图书馆藏书齐全,查阅方便快捷,可直接为教学、科研和警务实战服务。学院环境优美、空气清新、设施齐全,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工作、生活条件。 学院与世界多国警察机构开展友好交往和学术交流。随着办学层次的提高,科研活动的开展,特别是随着首都北京逐渐成为“世界城市”,学院对外交往和学术交流的规模还将不断扩大。 学院坚持政治建校和从严治校的方针,积极践行“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执法理念,和“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学院以服务首都公安工作为目标,以“坚定、勤奋、求实、严明”为校训,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努力使学生成为政治合格、作风过硬、基础扎实、体魄强健、专业知识宽、警察技能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公安高等专门人才。建校60多年来,学院已为各级公安机关培育和输送毕业生近4万人,涌现出一批英雄模范、领域专家和优秀领导干部,包括多任北京市公安局主要领导,被誉为“首都警官的摇篮”。
北京警察学院 2021-02-01
北京物资学院
北京物资学院是一所以物流和流通为特色,以经济学科为基础,以管理学科为主干,经、管、理、工、文、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公办普通高等院校。1980年建校,先后隶属于国家物资总局、物资部、国内贸易部,1998年10月划归北京市管理。2018年2月,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北京市商务科技学校并入北京物资学院。 北京物资学院位于北京市朝阳北路东段,北京城市副中心核心区域,地处古老的京杭大运河源头,文化底蕴深厚,环境优美宜人,是北京市授予的“美丽校园”、“文明校园”、和“花园式单位”。校园占地670余亩,建筑面积20万余平方米,教学、科研和生活设施齐全。学校建有国家级特色专业——经济学专业、物流管理专业,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实战型物流人才培养实验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物流系统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北京市属高校一流专业——物流管理专业,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物流系统与技术实验室、智能物流系统实验室,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北京现代物流研究基地,北京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市高校物流工程中心,北京市协同创新中心——智能物流系统协同创新中心,是学习和科研的良好场所。 1993年,学校开办国内高校第一个期货专业;1994年,开办国内高校第一个物流管理专业;2010年,开办国内高校第一个采购管理专业。目前,学校设有经济学院、物流学院、信息学院、商学院、法学院、外国语言与文化学院、国际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8个学院,另设有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部等教学机构。学校现有26个本科专业及方向: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金融学(期货与证券)、物流管理、物流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物流设备工程)、采购管理、质量管理工程(商品质量检验与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物联网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统计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会计学(注册会计师)、会计学(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劳动关系、法学(流通法)、商务英语。 学校1986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目前拥有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下设20个二级学科/专业;3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类别(工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金融硕士)。学校拥有2个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 学校目前有本科生、硕士研究生、留学生等各类在校生近8000人,其中本科生6000余人,硕士研究生700余人。学校面向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几十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流通领域的高级专业人才,尤其在物流、证券期货等行业中,毕业生享有较高社会声誉。 学校现有教职工646人,其中专任教师439人,教授68人,副教授180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为49.4%,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为84.4%。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0人,长城学者5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首都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北京市骨干教师和骨干人才51人,北京市青年英才和青年拔尖人才24人,北京市创新人才7人,北京市优秀人才资助8人,北京市科技新星3人,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9人,北京市高创名师3名,北京市高创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人,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3人,北京市优秀教师4人,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2人,北京高校优秀德育工作者12人,北京市优秀辅导员13人。 学校始终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校建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获批北京地区高校示范性创业中心;北京市一流专业1个;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北京市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北京市高等学校校外人才培养基地5个,北京市高等学校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2个;北京市精品课程4门,北京市精品教材8部,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建设立项6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6部,“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3部;市级本科优秀教学团队6个;本科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项目立项1677项;2008年5月,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被教育部评为“优秀”。2012年学校获得市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 学校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多年来,学校逐渐形成了培养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发展共性与突出个性相结合,面向未来、与时俱进、丰富多彩、健康向上,既充满活力、又有深厚底蕴的校园文化。近三年,学生在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与计算机应用竞赛、中国大学生iCAN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大赛、全国大学生物理竞赛、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比赛、西班牙哈巴涅拉国际合唱比赛等大赛中取得骄人的成绩。 学校坚持以科研促进教学,围绕建设高水平特色型大学的目标和国家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不断加大科研力度,在流通现代化研究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学校建有流通经济研究所、农业与食品物流研究所、区域经济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物流统计研究所、电子商务研究所、期货研究所、中国盐业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近三年来,学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9项,省部级课题96项;出版专著、译著、教材233部;发表学术论文2355篇,其中三大检索论文200篇;获国家授权专利217项。 学校积极推进产学研用深度合作,社会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以现代物流产业研究院为平台,整合校内科研力量,形成对外合作窗口。近年来,建立市级大学科技园、中关村智慧物流产业技术研究院、中关村开放实验室和中关村科技型企业创业孵化集聚区,为科技成果转化创造良好条件。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成立京东电子商务学院,促进教学科研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积极推进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为代表的行业协会、全国商务系统、期货行业系统以及地方政府在内的“五大合作”,与北京市贸促会、北京市对口支援和经济合作办公室、平谷区、中关村管委会、南通市、洛阳市、十堰市、厦门市、青岛市、赤峰市、拉萨市、三门峡市、山东省科技厅等地方政府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成立南方物流研究院、现代物流产业(华东)研究院、京津冀物流一体化研究中心、西藏现代物流研究中心、曹妃甸现代产业发展研究院、平谷现代产业发展研究院等科研合作机构,逐步形成服务地方的合作模式。 发展与国内外院校,尤其是与国内外著名大学及研究机构的交流合作关系是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北京物资学院已经与美国、德国、法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等17个国家和地区的42所大学或研究机构建立了良好的交流合作关系。在科研课题、合作办学、互派留学生、教师互访、师资培训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合作,促进了学校的学科建设以及教学和科研的发展,扩大了学校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古韵今风相辉映,文脉相承育新人。如今,北京物资学院秉承“厚德博学、笃行日新”的校训,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正努力建设首都乃至全国的高素质物流人才培养中心、物流理论研究中心、物流政策与决策咨询中心和物流技术创新中心,朝着建设高水平特色型大学的目标阔步前进。
北京物资学院 2021-02-01
北京印刷学院
北京印刷学院隶属于北京市,是由国家新闻出版署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建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校的前身是1958年文化部建立的文化学院印刷工艺系。1961年文化学院撤销,印刷工艺系并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在印刷工艺系基础上组建成立北京印刷学院。经过近60年的发展建设,学校已经成为学科特色鲜明、师资力量雄厚、科学研究创新、办学格局开阔的传媒类大学。 学校坚持特色发展,以特色学科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学校初步形成了传媒科技、传媒文化、传媒艺术、传媒管理四大特色学科专业群,建设了具有时代特征的数字印刷、数字出版、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媒体技术构成的新型数字媒体专业群,拥有4个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1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专业硕士授权点,19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0个本科专业。学校与中国传媒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科院化学所、华南理工大学、天津科技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学校有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1部国家级精品教材,6部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1个北京市一流专业,4个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北京市校外人才培养基地,2个北京市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学校是教育部印刷包装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高等学校出版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单位和秘书处挂靠单位、全国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国家新闻出版署和北京市出版印刷高级人才培养基地、北京出版产业与文化研究基地、北京文化安全研究基地、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动漫创作及人才培训中心”。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人才强校战略。2017年底,学校教职工共801人,其中专任教师538人,硕博比例达到89.78%,高级职称教师比例达到50.93%。学校形成了以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中国出版政府奖、毕昇印刷杰出成就奖获得者为核心的行业领军人才团队,以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市人才强教计划高层次人才为核心的教学科研团队。已建成了学历、年龄、职称结构不断优化的人才队伍。2013年获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截至2017年11月,共计招收44位博士后,其中,7位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6位获得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资助;1位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7位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其中一等资助2人;二等资助5人),24位获得北京市博士后科研活动项目资助,4位获得北京市教委面上资助科研项目。在市属设站单位中,我校在站博士后获得北京市博士后科研活动项目资助总人数排名第三,资助人数占在站博士后人数比例名列第一。 办学近60年,学校已经为社会培养输送了5万余名毕业生,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 学校大力推进科研工作,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工程。近五年学校科研经费稳定在6000万左右。5年来,学校获得国家级项目4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6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6项,科技部软科学项目2项,科技支撑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省部级项目123项,其中北京市科委项目19项、北京市自然基金项目9项,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39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7项,北京市教委重点项目8项,国家新闻出版署项目15项,其他项目26项;市级项目284项,各类横向科研项目408项。 学校强化产学研结合,建立了覆盖新闻出版产业链的科研平台。2010年经北京市批准,学校成立了北京绿色印刷包装产业技术研究院、北京印刷学院大学科技园。2013年,学校成立了文化产业安全研究院、青岛研究院。2014年,学校获批国家绿色印刷包装产业协同创新基地,成立北京印刷学院数字出版与传媒研究院。2015年,中国版权协会版权研究中心、国家复合数字出版工程和版权保护工程落户北印。2016年10月,北京印刷学院与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北京建筑大学发起成立“京南大学联盟”。学校与属地政府、20余家科研机构和企业、兄弟院校分别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发起成立北京绿色印刷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近五年承担了近200项国家和省部级重大科技项目,学校科研成果数量和质量明显提升,发表论文2000余篇,其中SCI、EI、ISTP、CSSCI等检索论文1200余篇;出版著作、教材400余部;获得授权专利500余件;科研获奖国家级5项,省部级4项。 学校坚持开门办学,大力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先后与美国、俄罗斯、英国、德国等14个国家的50余所著名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校际合作与交流关系,签订了本科、研究生以及本科与研究生联合培养、共同授予学位的协议。在国内外百余家出版社、公司、企事业单位建立了教学、科研、实习基地,多家企业在我校设立了奖助学金。学校成立校友会,积极利用校友资源,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服务。
北京印刷学院 2021-02-01
大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大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始创于1905年,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初名大同府中学堂,1913年创建并改称山西省立第三中学,1972年更名为大同师范学校,1978年开始招收山西师范大学大同师专班,2003年省政府撤销中师建制,设立为雁北师范学院大同分院,2006年4月更名为山西大同大学大同师范分校,2008年9月省政府同意筹建“大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0年市政府在大同师范原校址新建校区,改扩建后的学校软硬件已全部达到《专科学历教育高等学校设置标准》。2018年3月经省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大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正式成立。学校占地487亩,项目建设用地32482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55436.88平方米,总投资5.88亿元。校园分教学区、生活区、办公区、运动区、文物区五大区域,其中教学区由文理科教学楼、艺术外语教学楼、电化教学楼、幼师教学楼、图书馆等8个单体建筑组成。生活区由学生公寓、教师公寓、专家楼、综合服务中心等8个单体建筑组成。运动区由体育馆和一个400米标准运动场组成。大学校园的整体设计,集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于一体,和谐统一的林、园、路已完美呈现。目前在校生3306人,教职工199人,专任教师196人。专任教师中,副高职称40人,硕士及研究生87人,占比44%。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194.94万元,图书馆藏书17.2万册。日前,省教育厅批准、教育部备案7个师范专科专业。未来几年,学校将逐步拓展适应大同经济发展需要的非师范类专业。近几年,学校生源质量和数量逐年增长,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0%以上;2017年专升本报考达线率60.5%;小学教师资格证报考合格率81.8%。2018年,在792名毕业生中,报名参加专升本考试540人,考取二本A类院校243人。2014年以来,三年制普通高考招生全部为第一志愿录取,超过省划定的专科录取线100分左右,学校的办学实力和同类院校比较优势明显。
大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21-02-01
怀化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怀化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怀化市人民政府主管、省教育厅管理教育业务的普通高等学校。学校于2018年12月28日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复设立,2019年5月22日通过国家教育部备案。建设基础为始创于1936年的湖南省芷江民族师范学校。 学校目前开办有高中起点三年制大专学前教育、小学教育、语文教育、数学教育、美术教育、音乐表演专业,初中起点五年制大专公费定向培养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专业,初中起点三年制中专学前教育专业,初中起点五年制非定向自费计划小学教育、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并承担怀化市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现有在编教职工280人,其中,教授级高级讲师2人,副教授与高级讲师86人,研究生学历教师85人。现有在籍学生5080人。 校区规划占地面积605亩,规划建筑面积16.3848万平方米,工程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占地面积 390亩,建筑面积10.4348万平方米;二期规划占地面积215亩,规划建筑面积5.95万平方米。项目规划总投资7.9亿元,其中一期规划投资4.3亿元。现在一期工程已全部完成,已建成教学楼、多媒体教学中心、学生公寓(3栋)、学生食堂、球场、田径运动场、学生服务中心、音乐实训楼、继续教育中心、理工-美术实训楼、体育馆、运动场看台等。学校现有教育教学及办公设施设备值近1100万元,图书31.7万册。
怀化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21-02-01
辽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null)
辽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21-02-01
永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永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2020年5月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坐落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永州市零陵区,高铁、高速与机场三位一体网络全面构建,交通便利。新校区2019年7月正式投入使用,占地503.7亩,建筑面积17.9万平方米,校园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环境优美,是广大学子求学的理想场所。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800多万元,拥有教学计算机900台,钢琴、电钢琴685台,纸质图书48万册,224间教室均配备了智慧黑板和多媒体教学系统,装备微格教室、蒙台梭利教室、录播室、电子书法教室等实训室344间。设施设备一应俱全,充分满足办学需求。 学校由原道县师范学校、原祁阳师范学校合并升格而成。原道县师范创办于1958年,原祁阳师范创办于1979年,具有师范教育办学历史62年。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德树人,坚守坚持教师教育,立足乡村教师培养,办学至今,为社会培养了六万多名各类人才,近五万名教育类人才。 学校是“湖南省大专层次小学幼儿园教师培养基地”“湖南省学前教育专业师资培养研究基地”“永州市教师继续教育中心”。近年来,先后荣获“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湖南省语言文字工作规范化示范学校”“湖南省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湖南省安全文明校园”“湖南省五四红旗团委”“永州市党建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 学校现有在校学生近6000人,教职工341人,其中专任教师299人,教授7人,副教授87人,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111人,双师型教师103人,国家和省级优秀教师9人,省特级教师4人。目前,学校构建了以教师教育为主体、师范类专业和艺术类等非师范类专业协同发展的专业体系,设有小学教育学院、学前教育学院、文学院、理学院、艺术学院、基础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7个学院。开设了小学教育、学前教育、语文教育、音乐教育、美术教育、音乐表演、艺术设计等7个专业。 永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秉承“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校训,立足永州、面向全省、辐射周边省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一专多能”、服务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新时代,新征程,全校师生将求实创新、团结奋进,努力将学校打造成永州市小学教师培养培训中心、永州市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中心、永州市小学教育和学前教育研究中心、永州文化艺术人才培养中心,为建设全省一流、全国知名的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而努力奋斗。
永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21-02-01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省属公立高等学校。学校具有30多年的高等教育办学历史,坐落在拥有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记忆遗产三项桂冠的历史文化名城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以丽江厚重的文化底蕴为依托,以丽江优美的风光为环境,招收来自云南省及全国十八个省(市、自治区)的学生。学校占地1148亩,校舍建筑总面积22.7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33409.17万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596.66万元。藏纸质图书90.01万册。建有旅游综合实验室、艺术设计广告实验室、组织培养实验室和导游模拟实验室等多个现代化实验室,以及外语自主学习中心、计算机中心等,办学条件完全能满足教学需要。 学校设中文、外语、旅游及经济管理、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生命科学、艺术、体育、教育科学、继续教育学院等9个教学系院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部。学校充分发挥教师教育优势,大力发展适应地方社会经济的具有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开设有45个专业。其中“导游专业”为云南省高职高专示范专业;“导游专业”和“生物教育专业”为云南省高校特色专业;“英语教育专业”、“语文教育专业”为云南省高校重点建设专业;“现场模拟导游课”、“英力克英语口语课”、“公共教育学”、“植物学”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为云南省高校精品课程;“丽江东巴谷生态文化民族村”、“丽江王府饭店”、“生物专业群实用技能型人才培养实习实训中心”、“学前教育专业实用技能型人才培养实习实训基地”为云南省高职高专院校示范实习实训教学基地,2012年“旅游管理”专业被列为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项目。学校拥有的国家级、省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有47项,位居省内同类高校前列,充分反映了我校的办学水平和实力。 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员工399人,有专任教师344人。教师中有教授、副教授172人(其中外聘教授85人),常年聘任的外籍教师3名。有云南省高校教学名师4人;名师工作室3个、云南省高校教学团队3个。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6872人,另有美、英、日、韩、澳等国语言留学生。我校毕业生就业率多年来位居同类高校前列,2012年和2013年获省教育厅“就业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一等奖”。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21-02-01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由云南省人民政府举办,云南省教育厅主管的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校位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州府芒市,其前身为创办于1955年的德宏州民族师范学校、1958年的德宏州农校和1978年的德宏师专班;1984年4月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德宏师专班基础上成立德宏教育学院。2004年、2006年德宏州民族师范学校、德宏州农业学校分别整体并入德宏教育学院。2006年在德宏教育学院基础上组建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目前,现有土地1095.20亩(新校区975.89亩、老校区119.30亩),校舍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其中,老校区4.7万平方米,新校区20.3万平方米。学校总资产10亿余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价值10640.19万元。有图书66.6886万册,电子图书20万种。 学校共有教职员工428人,有专任教师363人,其中正高职22人、副高职100人、博士研究生6人(10人在读)、硕士研究生223人;学校教师获国务院特殊津贴2人,获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4人,云南省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奖4人,第八届中国青年科技奖1人,云南省教育功勋奖1人,云南省省级教学名师4人,云南省学术带头人2人。另有缅甸籍、澳大利亚籍教师各1人。 学校开设教师教育类专业15个,高职类专业42个。面向云南、湖南、湖北、四川、重庆、广西、贵州、广东、福建等省区招生。现有在校学生6443人,外国留学生105人。同时,学校不断加强与省内外高校的合作,共同举办成人函授教育、远程教育和在校生套读自考本科等多种形式的成人学历教育,共有各类成人学生1000多人。 学校秉承“德学思行,智真善美”的校训,立足德宏,面向云南,辐射周边国家,服务德宏经济社会发展和瑞丽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经过多年的办学实践探索,构建了“1221”人才培养模式,凝练“三性一化”(民族性、师范性、应用性、国际化)办学特色。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练、做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多层次、多形式地与中小学校、企业进行师资、设备、培训、教学等方面的交互合作,形成合作育人,共同发展的双赢格局。建立校校合作、校企合作的工作机制,确定相应管理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形成工作方案,为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奠定组织基础。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努力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教师,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 近几年以来,学校获得云南省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53项,其中包括4位教学名师、3个教学团队、3个名师工作室、2个特色专业、4门精品课程、8门规划教材、4门精品教材、3门优秀教材、4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4 个教学改革项目、2个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研究项目、1 个大学外语教学改革项目、2 个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项目、1 个基础能力建设项目、8个小语种项目;出版专著72部、出版教材39部;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37篇,在外文期刊发表论文14篇;主持国家级项目5项;主持省部级项目16项,地厅级项目117项;教学科研成果获奖143项;获省委、省政府各级各类奖项4项,厅级奖励60项;有专利66项,有决策、咨询报告107个。面向区域发展,学校建立食用昆虫研究所、民族教育研究所、民族医药研究所、孟中印缅研究所、法学研究所等科研机构,积极到农村开展食用昆虫养殖等知识培训和技术指导,拓展精准扶贫路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农民发家致富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 2011年至2016年,毕业生就业率达94%以上。2011年至2015年,连续五年获云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二等奖。2013年,由于毕业生就业工作宣传到位,措施有力,成效显著,学校获云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创新奖。 60多年来,几代德宏师专人立足边疆,艰苦创业,先后培养了37000多名毕业生,为德宏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为全州基础教育培养了一大批“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骨干教师和教育管理人才;为全州各行各业培养了一大批政治素质好、文化素质强的少数民族干部,其中不乏州县各级领导。 学校办学实践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办学成绩受到了上级部门的表彰和奖励。2010年,学校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13年、2017年,学校分别获云南省第七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云南省第八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15年,学校被云南省高校工委认定为云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优秀等级学校。 2009年、2012年、2015年三次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文明单位”荣誉称号。先后被德宏州委、州政府授予“平安校园”、“德宏州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禁毒防艾人民战争先进挂钩单位一等奖”、“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示范单位”、“百强党组织”等荣誉称号。被省教育厅、省军区司令部、省军区政治部授予“学生军训工作开展20周年先进单位”;被省教育厅授予“云南省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先进学校”、“高校绿化先进单位”、“园林示范单位”、“平安校园”、“三生教育”优秀学校、东南亚南亚语种人才培养示范点项目学校、体育教学达标单位;被被省政府授予“消防安全创建示范单位”。2010年,学校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考评荣获优秀一等奖,受到省委通报表彰奖励。2013年、2014年、2015年连续三年被评为德宏州惩防体系建设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优秀单位。学校继续保持了省级“文明单位”、“平安校园”和州级“廉政文化示范点”荣誉称号。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21-02-01
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
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其前身始建于 1906 年(清光绪三十二年)省城(齐齐哈尔)高等小学(前汉义学)创办的师范速成班。 1908 年(光绪三十四年)在此基础上,成立两级师范学堂。 1914 年(民国三年)改名为“黑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是全国建校最早的几所中等师范学校之一, 2003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原齐齐哈尔市师范学校、幼儿师范学校、教育学院学历教育部分和克山师专部分资源合并,组建了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 在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学校几经变迁,始终坚持勤俭办学,严格治校,育人为本,形成了艰苦创业的光荣传统和严谨治学的优良校风,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从大学本科到中师、幼师各类专业,建国以来,共计毕业学生 5 万多人,许多人已成为专家、学者和教育教学骨干。曾任原国家核安全专家委员会主任、原核工业部副部长姜圣阶同志,原清华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刘达同志是毕业生中优秀的代表。 学校现有教职工 364 人,副高职以上 109 人,其中教授 12 人,在校学生近 5000 人,占地面积 28. 4 万平方米 , 建筑面积 12. 2 万平方米 ,设备总值 2131 余万元。现有师范类专业 ( 语文教育 、 数学教育 、 英语教育 、 化学教育 、 生物教育 、 历史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音乐教育 、 美术教育 、 体育教育 、 初等教育 、 学前教育 、现代教育技术)和非师范类专业(营销与策划、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数控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会计与审计 、 旅游管理、酒店管理 、 心理咨询 、 汉语 、 应用英语 、 应用俄语 、 应用韩语 、 电脑艺术设计 、艺术设计(动漫游戏设计方向)、 主持与播音、报关与国际货运 共计 30 个。 学校根据现有的优势和条件,积极拓展办学空间,开展对外合作与交流,提高了学校办学实力,目前已与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国立语言大学、俄罗斯后贝加尔车尔尼雪夫斯基国立师范大学、韩国罗州大学、韩国公州映象大学、韩国中部大学校等国外院校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引进了俄罗斯和韩国等大学先进的教学大纲、教材和外籍教师,分别开办了应用俄语、应用韩语专业。 2005 、 2006 、 2007 年共招收出国留学生 218 人,现赴外出国留学生共计 77 人,接纳俄罗斯留学生 27 人、韩国留学生 17 人。对外国际文化的交流,使合作的双方加深了互相了解,建立了友好、亲密的伙伴关系,提高了相应专业的教学质量,为共同培养外向型、国际型人才提供了宽广的舞台。 新的历史时期,学校将继续坚持办学特色,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人才观,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从适应发展需求出发,结合小康社会发展目标和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积极拓展办学空间,科学规划学校的发展建设,全面改善办学条件,大力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实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创办区域内知名学校。
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9 30 31
  • ...
  • 235 23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