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苏州科技大学
苏州科技大学地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素有“人间天堂”美誉的古城苏州,毗邻石湖水,坐拥上方山,校园环境优美,风景迤逦。学校前身苏州科技学院由原建设部直属高校苏州城建环保学院与原铁道部直属高校苏州铁道师范学院于2001年9月合并组建而成,是一所中央与地方共建、以江苏省管理为主的普通高等院校。建校以来,学校共培养了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周锡元、中国工程院院士叶可明在内的10万余名本专科学生以及2500余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校拥有十大学科门类,形成了工、理、文、管、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格局。2003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017年,我校成为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拥有1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6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学科方向),6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并获准开展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工作。现有59个本科专业,其中城乡规划等3个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现有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1个国家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6个江苏省特色专业,8个专业(类)(含14个专业)被列为江苏省“十二五”高校重点专业,3个专业获批江苏省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 5个专业通过了高等教育专业评估。6个学科入选江苏省优势学科建设工程,9个学科为江苏省重点学科;现有包括国家级工程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等省级以上科研平台13个,市级重点实验室等市级科研平台17个。 学校师资结构合理,综合实力较强。现有教职工1750余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648人。教师队伍中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国家建筑设计大师等一批业绩卓著的名家名师。教师队伍中还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获得者3人,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获得者4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长江学者”特 聘教授2人,“杰青”获得者4人,“优青”获得者1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省“333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4人,以及其他省级人才工程入选者193人。学校现有省部级科研、教学创新团队8个,6人担任全国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评估委员会委员,9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学校多位教师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先进工作者、国家级和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以及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等奖项或荣誉称号。学校还聘请了包括两院院士沈世钊、陈肇元、叶可明以及著名音乐指挥家汤沐海等一批著名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授。 近五年学校教师共承担科研项目1636项,其中包括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973”项目、“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在内的国家级项目226项,以及一批省部级项目、横向科研项目、科技开发与技术服务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项30项;学术论文被SCI等三大检索收录近1300篇,专利779项。 学校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基本建设,规范教学管理,教学质量不断提高。2007年,学校以“优秀”等第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学校不断推进育人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积极探索“书院制”育人新模式。2016年,学校设立了敬文书院,两届240名新生已在书院开启了全新的学习生活。学校在近两届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获得包括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在内的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12项;近五年来,获批省(部)级教学改革(重点)研究项目36项;学校先后荣获中国音乐最高奖“金钟奖”(合唱)金奖、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一等奖、“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专项赛金奖、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合唱比赛(专业组)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以及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国际大学生设计竞赛第三名、Esri杯中国大学生GIS软件开发竞赛特等奖等一批国内、国际级奖项。 学校培养的毕业生实践能力强、勤恳务实,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许多毕业生已经成为单位负责人或者行业骨干,特别是为长三角地区,为江苏的建设、环保行业和基础教育提供了大量优秀人才。学校多次获得江苏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学校办学条件优良,对外交流活跃。学校校园占地面积2300亩,校舍建筑面积近60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179.4万册,中外文电子数据库33个,电子图书282.5万种; 积极响应国家发展战略,扎实推进教育对外开放工作,通过中外合作办学引进国外优质资源,促进教育改革和学科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培养高素质国际化人才。学校先后获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4个,工程管理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及物流管理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已顺利通过教育部评估,并先后获批江苏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示范性建设工程项目。积极为国家外交战略服务,承担对外援助人力资源培训任务。自1993年以来,学校承办了由国家商务部主办的援外环保技术培训班和物流优化技术培训班,为亚太地区、非洲等100余个国家培训学员近千人。2015年经商务部、教育部批准,学校成为全国首批承担援外硕士学历学位教育项目高校。学校不断拓展办学视野,积极加强与国外院校的交流与合作,与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瑞典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50余所高校建立校际合作关系,学生出国(境)留学数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教师、管理人员出国(境)交流人数明显增多。 学校先后荣获“江苏省文明校园”、“江苏省高等学校和谐校园”、“江苏省平安校园”、“全省高校专项维稳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全省教育纪检监察先进集体”等荣誉,多次被评为大学生社会实践全国及省先进单位。学校大学科技园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多年来,学校坚持“立足江苏、服务行业、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服务定位,以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的高素质创新性应用型人才为己任,面向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深入贯彻“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坚持立德树人,强化特色发展,提升办学实力,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品质卓越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
苏州科技大学 2021-02-01
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是一所综合性的浙江省属重点大学,始建于1953年,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910年创立的浙江中等工业学堂,先后经历了杭州化工学校、浙江化工专科学校、浙江化工学院、浙江工学院和浙江工业大学等发展阶段,几易校址,数历分合。浙江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杭州船舶工业学校、浙江建材工业学校分别于1994年、1999年和2001年并入浙江工业大学。经过几代工大人的艰苦创业和不懈奋斗,学校目前已发展成为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综合性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综合实力稳居全国高校百强行列。2009年6月8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签订共建协议,浙江工业大学进入省部共建高校行列。2013年5月,由学校牵头建设的长三角绿色制药协同创新中心入选国家2011计划,成为全国首批14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之一。2015年4月,浙江工业大学入选浙江省首批“省重点建设高校”。 学校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胜地-浙江省杭州市。学校设朝晖、屏峰、之江三个校区,占地面积3009.92亩,校园环境优雅,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学校现有66个本科招生专业,学科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大门类,设有27个学院1个部。学校现有6个博士后流动站;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9个,一级学科未覆盖二级学科博士学位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9个,一级学科未覆盖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5个;具有工商管理硕士、工程硕士、农业推广硕士、药学硕士、教育硕士、艺术硕士、新闻与传播硕士、公共管理硕士、法律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应用心理硕士、会计硕士等12种专业学位授予权;具有硕士研究生免试推荐权和外国留学生、港澳台学生招生权。学校现有固定资产总值40.77亿元。图书馆面积4.6万余平方米,藏书(含电子图书)1080万余册,中外期刊53768种。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3048人,其中专任教师2118人,正高级职称教师487人,副高级职称教师94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402人。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双聘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3人、国家“特支计划”入选者7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8人、国家级教学名师3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人社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0人,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浙江省特级专家8人、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2人、浙江省“钱江学者”特聘教授35人。截至2017年底有普通全日制本科学生19159人;在读各类研究生9663人(博士研究生780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6520人,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2363人);成人教育学生15600余人;留学生1706人。 学校现有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牵头建设)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3个、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1个、工信部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1个、工信部国家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基地1个、全国重点职教师资培训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浙江省重点实验室、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省新型高校智库等省部级科研平台34个,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11个、B类7个,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农业科学五个学科进入全球ESI前1%(根据ESI 2018年5月数据统计);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获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3个,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认证专业14个,国家级精品课程9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3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9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4门,“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4部,21位教授被聘为2013-2017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省级精品课程50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6门,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7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浙江省级重点(建设)专业20个,省优势专业17个,省特色专业1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3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MBA项目通过全球商学教育三大权威国际认证之一的AMBA认证。学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单位。在近三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国家二等奖7项、省级一等奖15项。学校先后有400多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其中国家科学技术奖2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6项。截至2016年底,学校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位居全国高校第10位。2017年,学校科研经费到款5.8亿元。 学校坚持厚德健行的校训,把提高教育质量放在突出位置,努力培养能够引领、推动浙江乃至全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精英人才。建校63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各类优秀人才20余万人。2003年学校以优秀的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5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近年来,学生生源质量不断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不断提高,近三年在各类高水平大学生科技竞赛中获国际级奖61项、国家级奖228项。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青睐,2017年本科生初次就业率为96.22%,研究生初次就业率为98.69%,本科生出国升学率为27.73%。 学校对外交流活动日趋活跃,已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日本、比利时、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韩国、土耳其、瑞典、芬兰、奥地利、爱沙尼亚、马来西亚、泰国、加纳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近80所高校和机构建立并保持稳定的合作关系,在学生联合培养、教师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中外合作办学、引进海外智力、来华留学生教育和对外汉语教学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目前,学校具备招收中国政府奖学金、孔子学院奖学金、浙江省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资格,共有来自100余个国家、地区的留学生,学习汉语言、中国文化及本科、硕士、博士专业课程。 学校深入推进校办产业管理体制改革,坚持走产学研结合、协同创新的发展道路。现拥有6家全资校办企业、4家参股企业。其中,工程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入选当代中国建筑设计百家名院、中勘协建筑设计分会工程总承包研究和推进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有浙江省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化工设备有限公司、杭州航海仪器有限公司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学校后勤顺应社会化改革潮流,组建后勤集团,模拟企业化运作,拥有全国高校百佳食堂,构建了适应和满足学校发展需要的新型高校后勤服务保障体系。 学校各项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教育部依法治校示范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浙江省模范集体等荣誉称号。在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今天,浙江工业大学理应勇挑重担,努力建成区域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为区域经济腾飞、社会进步和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学校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潮王路18号 邮政编码:310014 电话问询台:86-0571-88320114
浙江工业大学 2021-02-01
西北工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2022-05-24
高浓度含盐难生物降解有机工业废水组合处理工艺
本发明的高浓度含盐难生物降解有机工业废水组合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冷冻法预处理,冷冻法包括人工冷冻法和自然冷冻法,人工冷冻法是将所述废水置于冷冻场中冷冻,温度为0~-30℃,待废水冻结到固液比为1∶4~4∶1时,取出冻结的冰样,用净水冲洗后,融化,待后续光催化处理备用;自然冷冻法是在自然温度为2~-15℃条件下对废水进行冷冻处理。光催化法深度处理,将冰样融水进行光催化降解,控制光催化剂的投加量、光照时间、体系PH值参数来控制处理工艺运行。有益效果是均可对高浓度含盐有机废水如垃圾渗滤液、染料中间体废
天津城建大学 2021-01-12
用于配煤炼焦的非粘结性煤预处理工艺技术
项目简介添加弱(非) 粘煤或不粘结煤进行配煤炼焦时扩大炼焦煤源、 降低配煤成本的主要方向之一。 但弱(非) 粘煤的利用存在两大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是如何改善弱(非) 粘煤及其配入后的配合煤粘结性问题; 二是在高温干馏过程中如何合理使用弱(非) 粘煤。 为了解决上述两大难题, 必须对弱(非) 粘煤进行改质处理。 本技术在综合日本 SCOPE21 炼焦工艺技术的基础上, 结合我国煤质特点, 开发了这套非粘煤快速加热处理装置, 经处理后的非粘煤可以替代部分气煤或 1/3焦煤或贫瘦煤进行配煤炼
安徽工业大学 2021-04-14
【两江新区官网】哈工大重研院众多科技成果集中发布
价格便宜还能低温储能的钠电池,续航时间长达7小时的氢动力无人机……在近日召开的第二届科创中国·高等学校技术交易大会—低碳与储能产业论坛上,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研究院(下称“哈工大重庆研究院”)集中发布了一批新能源创新技术和成果。
云上高博会 2023-04-13
四川农业大学研究生在自然指数期刊《Inorganic Chemistry》发表封面研究论文
研究利用天然植物多酚化合物木犀草素与微量营养元素金属锰离子成功合成了一种具有类酶活性的材料(Lu-Mn纳米酶),该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安全性,在微酸性条件下(肿瘤微环境)可高效地将H2O2转化为具有肿瘤细胞清除能力的·OH,能够有效杀死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生长,为癌症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
四川农业大学 2025-02-24
学会与南昌大学共商第64届高博会和第二届强国论坛
9月4日,学会与南昌大学共商第64届高等教育博览会和第二届教育强国建设论坛,学会副会长张大良,南昌大学党委书记罗嗣海出席会议。学会副秘书长吴英策主持会议。 会议指出,明年是“十五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和三年行动计划部署的关键之年。第64届高博会得到江西省、南昌市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需在高博会成功改版升级的基础上实现创新发展,进一步打造高等教育的成果展示平台、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的合作交流平台、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对接推广平台,有力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会议强调,南昌大学作为第64届高博会和第二届教育强国建设论坛的承办单位,将持续加强与学会沟通交流,学习总结往届高博会成功经验,全力以赴配合做好筹备工作。一是积极与江西省、南昌市有关单位对接承办事项,健全工作机制并成立专班。二是将高博会和教育强国建设论坛纳入学校年度重点工作,提前谋划方案,扎实做好前期准备。三是积极协助省市组织人才、科创等方面专区和特色活动,提升对江西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贡献力。 南昌大学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刘建光,部省合建与国内合作办公室主任田川,京津冀产教融合发展中心主任胡忠萍,以及学会事业发展部副主任(主持工作)白逸仙、副主任余明东参加会议。
云上高博会 2025-09-08
教创赛专家报告荟萃⑨ |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院长王晓光:武汉大学文化遗产数字演绎剧场,关于数智赋能沉浸体验式教学的探索
武汉大学文化遗产数字演绎剧场基于大数据与AI建设而成,是一个集成的、体验化的创新性教学空间。
高等教育博览会 2025-09-28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大学创新创业实践基地
为服务国家创新发展需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逐步起建立了校领导主管、各部门通力合作、各学院积极参与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体系,并成立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定期研究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部署并出台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实效举措。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22-08-10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76 77 78
  • ...
  • 229 23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