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材料与物理学院陈凯副教授在人工关节材料仿生设计方面取得系列进展
水凝胶仿生软骨材料显示出各向异性的微观结构,并表现出优异的力学性能,拉伸强度为10.65 MPa,韧性为52.2 MJ/m3,压缩强度为4.86 MPa,高于其他的各向同性水凝胶以及大多数报道的水凝胶材料。
中国矿业大学 2022-06-01
物理学院吴佳俊课题组在强子复合度关系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国科大吴佳俊课题组与其合作者将温伯格所假定的常数形状因子推广为一般的形状因子,并利用色散方法推广了温伯格的复合度关系。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2-06-01
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
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是一所全日制省属普通本科院校,于2006年面向全国招收普通高等教育国家任务生,经广东省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学士学位授权单位。学院现有28个本科专业,形成以经、管为主体,经、管、文、工、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在校生约22000多人。学院占地近千亩,坐落于风景秀丽的广州市增城区,交通便利。校园规划井然有序,绿树成荫,建筑面积达50多万平方米,教学设施和生活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学院近年来投入逾千万元高标准建成校内经管学科跨专业综合仿真实习、云计算、云桌面等平台,着力构建数字化、信息化管理学习环境。 学院坚持依法办学、规范办学、注重质量、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质量提升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本科民办独立学院的发展道路。学院注重内涵特色建设,全面深化教学改革,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办学体制建设。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领军作用和中青年骨干的后盾作用,逐步建立起一支以教授、副教授为龙头,讲师、会计师、经济师、工程师为骨干,博士、硕士为主力,各学科教师梯队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适应了教学改革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学院坚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已毕业学生27634人,连续6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在98%以上,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学院先后荣获“广东省十佳独立学院”、“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广东省最具就业竞争力独立学院”和“广东省最具综合实力学院”等称号。
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 2021-02-01
山西财经大学华商学院
山西财经大学华商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独立学院,是由山西财经大学按照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一所全日制本科普通高等学校。 学院座落于历史文化名城——山西省太原市,学院紧邻山西财经大学主校区,基础设施先进,办学条件优良,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环境优美。 学院设有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保险学、财政学、物流管理、工商管理、会计学、会计学(注册会计师方向)、财务管理、行政管理(公务员方向)、人力资源管理、审计学、金融工程、资产评估、商务英语、法学等23个普通本科专业,涵盖了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等6个学科门类。在校学生5000余人。学院依托山西财经大学独特的品牌优势和优质的教学资源,给各位青年学子提供高质量的教学团队,华商学院教学质量连年提高。在武书连2014年和2015年连续两年独立学院排行榜中山西财经大学华商学院是山西省唯一的教学I型学校。我院学生在全国各种应用型人才的比赛中获得奖励,在2015年全国ERP沙盘模拟大赛中荣获全国总决赛一等奖。学院独立颁发国家统一的普通本科学历文凭,拥有独立的学士学位授予权,达到学士学位授予条件,颁发山西财经大学华商学院学士学位证书。 2018年我院招生总计划为1866人,其中普通本科招生计划为1017人,“专升本”招生计划750人,“对口升学”招生计划为99人。 2018年我院“专升本”在会计学、金融学、财务管理、工商管理、法学、旅游管理和市场营销7个专业招生,“专升本”学生单独组班教学,学制2年。我院为“专升本”学生单独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强调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并重的教学原则,既为有志于毕业后考研的学生提供足够的理论课程,亦为毕业后直接工作的学生提供充足的专业课程。 2018年我院“对口升学”在会计学、金融学、财务管理、法学和商务英语5个专业招生,“对口升学”学生我院实行插班教学,被录取的学生将与参加普通高考被我院录取的学生按专业混合编班,和其他学生享受同样的教学资源。 山西财经大学华商学院是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中应运而生的一所新颖的财经类高等学校,学院秉承山西财经大学“修德立信,博学求真”的校训,发扬明礼诚信,艰苦创业的晋商精神,为学生的成长营造宽松的人文环境和公平竞争的平台,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培养具有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财经管理类专门人才。 学生在学院就学期间,可同时享受山西财经大学的图书资料、实验设备、文体设施等教学资源,在文明健康的学习氛围中,愉快地度过大学生活,为将来的考研、就业及事业的发展开拓更为广阔的空间。 山西财经大学华商学院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精神,鼓励全体师生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努力将我院建设成为一所紧密结合地方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充分发挥独立学院机制优势,健全完善现代大学管理制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特色鲜明的教学型高等院校。
山西财经大学华商学院 2021-02-01
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创办于1958年,是一所由湖南省教育厅主管、衡阳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学院地处历史文化名城衡阳,与高铁东站和火车站相邻,交通便利。校园依山傍水、环境优美,为省级“园林式单位”。学院办学历史悠久,底蕴深厚,2016年立项为湖南省卓越高等职业学院建设单位,是湖南省示范性(骨干)高等职业院校、湖南财经管理人才和工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衡阳现代服务业(财贸金融)和衡阳先进装备制造业两个职教集团牵头单位。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661人,其中博士3人,硕士162人,正高职称教师15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176人,双师素质教师占比85.3%。建成省级教学团队2个,培养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省级专业带头人5人,省、市级技能大师2人,省级青年骨干教师6人,省级技术能手1人,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学院现有在校学生1万余人。占地面积1026亩,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亿多元。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设备、标准化学生公寓一应俱全。 学院设会计系、机电工程系、经济贸易系、电子信息系、汽车工程系、现代物流系等6系,现有专业22个。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专业群为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群,会计、市场营销、数控技术和工业机器人专业为中央财政支持专业,会计专业为省级示范特色专业、特色专业和职业院校生产性实习实训(教师认证培训)基地,会计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为省级精品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为省级中高职衔接试点专业。 学院积极推进国际合作与交流,已与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4所大学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目前分别与澳大利亚中央昆士兰大学、新西兰商学院和林肯大学签订了专、本、硕连读的国际合作协议;成功开展了学生赴美暑期带薪实习项目;引进了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CMA)职业资格体系和课程标准;2017年被遴选为“高端技能型、应用型人才联合培养百千万交流计划”项目院校。合作院校和可选项目还在不断增加,为学生出国留学深造、游学交流、实习就业等搭建了优质、便捷的平台。 学院弘扬“厚德强技、弘毅笃行”的校训精神,传承“雁行天下、自强不息”的学院精神,重质量,强管理,创特色,努力创建一流的卓越高职院校,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办学业绩,为社会培养了大批财经、制造类优秀人才,赢得了良好的声誉。近三年,毕业生年终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学生参加全国技能竞赛获一、二等奖37人次,省级一、二等奖135人次,其中会计、市场营销两个专业荣获全国技能竞赛团体一等奖。历年来学院获得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湖南省优秀事业单位法人、湖南省教学工作优秀学校、湖南省文明高等学校、湖南省招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等省级以上各类荣誉150余项。
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理学院大数据研究团队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处理领域发表系列高水平研究成果
我校理学院大数据研究团队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处理技术研究方面取得系列进展,研究成果分别发表在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and Learning Systems、IEEE Transactions on Cybernetics和Information Sciences三大人工智能顶级期刊。神经网络是人工智能领域中目前最为火热的研究方向——深度学习的架构基础。虽然深度学习在近几年发展迅速,但是关于如何设计最优神经网络架构的问题仍处于探索阶段。该团队分别针对人工智能中神经网络结构复杂、高维大规模数据存在无效和冗余特征、难以获取长时序信息等问题与缺陷,设计出了一系列网络结构优化、大数据特征选择和时序循环神经网络模型,有效改善了上述不足,提高了人工智能模型的学习性能。 题目为《带Group Lasso惩罚与控制冗余的神经网络特征选择》(Feature Selection using a Neural Network With Group Lasso Regularization and Controlled Redundancy)的研究论文发表在人工智能领域权威国际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and Learning Systems。王健副教授和博士生张华清为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 我校荣誉教授Nikhil R. Pal院士(印度统计研究所)参与指导,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为第一署名单位。该项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山东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重大科技项目以及山东省高校青年创新科技支撑计划的资助。 特征选择技术也称属性选择,是指从原始特征或属性中选择出最有效的特征或属性以降低数据维度的过程,它是人工智能数据预处理环节的重要步骤,也是大数据处理技术的重要环节。该项工作在神经网络中嵌入Group Lasso惩罚项并实现特征冗余控制,在选出对解决问题最有帮助、蕴含信息量最大的特征或属性的同时,控制所选特征子集的冗余程度,以达到降维的最优效果,从而使模型的泛化能力更强,降低神经网络模型产生过拟合的风险。 题目为《基于L1正则化的神经网络结构优化模型设计与分析》(Learning Optimized Structure of Neural Networks by Hidden Node Pruning With L1Regularization)的研究论文发表在国际人工智能领域权威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Cybernetics。硕士生谢雪涛和博士生张华清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王健副教授为通讯作者,我校荣誉教授Nikhil R. Pal院士(印度统计研究所)参与指导,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为第一署名单位。该项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的资助。 该项工作借助L1正则子具有的稀疏表达能力,提出两种神经网络结构优化学习模型;本项工作另外一个突出贡献就是提出了一种简单且具有通用性的收敛性证明方法,同时保证了模型设计的合理性。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模型具有强大的鲁棒性、广泛的适用性、理想的剪枝能力和良好的泛化能力,适用处理高维大数据。该研究成果在人工智能与深度学习构造最简网络结构方面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和应用推广价值。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21-02-01
材料与物理学院教师陈亚鑫、鞠治成在炭材料及储能应用方面取得进展
针对高缺陷炭负极电化学储钾容量与稳定性难以兼顾的问题,报道一种原位缺陷选择性调变与导电骨架搭建策略,通过热力学与动力学双重调控,提高缺陷炭负极电化学储钾综合性能。
中国矿业大学 2022-06-01
北京警察学院
北京警察学院是隶属于北京市公安局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院成立于1984年1月,其前身是始建于1949年4月的北平市人民政府公安局公安学校,迄今已有60余年历史。2004年学院开始举办本科学历教育。学院的专业设置紧贴首都公安实际,具有鲜明的公安特色。学院现开设侦查学(含“公安情报”方向)、刑事科学技术(含“网络安全与执法”方向)和治安学3个本科专业,开设治安管理和道路交通管理2个专科专业。本科学制4年,专科学制3年。 学院座落于昌平区南口镇虎峪风景区内,占地1200亩,建筑面积达18万平方米,学院的道路交通管理专业在朝阳区东苇路校区授课,校区占地64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 学院拥有完备的教学设备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可实现情景教学、模拟教学及远程教学。DNA检验、情报分析、痕迹比对、刑事照相等实验室在国内公安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体能、技能、警务技战术训练场馆独具特色;图书馆藏书齐全,查阅方便快捷,可直接为教学、科研和警务实战服务。学院环境优美、空气清新、设施齐全,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工作、生活条件。 学院与世界多国警察机构开展友好交往和学术交流。随着办学层次的提高,科研活动的开展,特别是随着首都北京逐渐成为“世界城市”,学院对外交往和学术交流的规模还将不断扩大。 学院坚持政治建校和从严治校的方针,积极践行“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执法理念,和“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学院以服务首都公安工作为目标,以“坚定、勤奋、求实、严明”为校训,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努力使学生成为政治合格、作风过硬、基础扎实、体魄强健、专业知识宽、警察技能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公安高等专门人才。建校60多年来,学院已为各级公安机关培育和输送毕业生近4万人,涌现出一批英雄模范、领域专家和优秀领导干部,包括多任北京市公安局主要领导,被誉为“首都警官的摇篮”。
北京警察学院 2021-02-01
北京物资学院
北京物资学院是一所以物流和流通为特色,以经济学科为基础,以管理学科为主干,经、管、理、工、文、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公办普通高等院校。1980年建校,先后隶属于国家物资总局、物资部、国内贸易部,1998年10月划归北京市管理。2018年2月,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北京市商务科技学校并入北京物资学院。 北京物资学院位于北京市朝阳北路东段,北京城市副中心核心区域,地处古老的京杭大运河源头,文化底蕴深厚,环境优美宜人,是北京市授予的“美丽校园”、“文明校园”、和“花园式单位”。校园占地670余亩,建筑面积20万余平方米,教学、科研和生活设施齐全。学校建有国家级特色专业——经济学专业、物流管理专业,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实战型物流人才培养实验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物流系统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北京市属高校一流专业——物流管理专业,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物流系统与技术实验室、智能物流系统实验室,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北京现代物流研究基地,北京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市高校物流工程中心,北京市协同创新中心——智能物流系统协同创新中心,是学习和科研的良好场所。 1993年,学校开办国内高校第一个期货专业;1994年,开办国内高校第一个物流管理专业;2010年,开办国内高校第一个采购管理专业。目前,学校设有经济学院、物流学院、信息学院、商学院、法学院、外国语言与文化学院、国际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8个学院,另设有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部等教学机构。学校现有26个本科专业及方向: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金融学(期货与证券)、物流管理、物流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物流设备工程)、采购管理、质量管理工程(商品质量检验与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物联网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统计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会计学(注册会计师)、会计学(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劳动关系、法学(流通法)、商务英语。 学校1986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目前拥有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下设20个二级学科/专业;3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类别(工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金融硕士)。学校拥有2个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 学校目前有本科生、硕士研究生、留学生等各类在校生近8000人,其中本科生6000余人,硕士研究生700余人。学校面向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几十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流通领域的高级专业人才,尤其在物流、证券期货等行业中,毕业生享有较高社会声誉。 学校现有教职工646人,其中专任教师439人,教授68人,副教授180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为49.4%,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为84.4%。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0人,长城学者5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首都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北京市骨干教师和骨干人才51人,北京市青年英才和青年拔尖人才24人,北京市创新人才7人,北京市优秀人才资助8人,北京市科技新星3人,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9人,北京市高创名师3名,北京市高创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人,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3人,北京市优秀教师4人,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2人,北京高校优秀德育工作者12人,北京市优秀辅导员13人。 学校始终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校建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获批北京地区高校示范性创业中心;北京市一流专业1个;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北京市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北京市高等学校校外人才培养基地5个,北京市高等学校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2个;北京市精品课程4门,北京市精品教材8部,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建设立项6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6部,“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3部;市级本科优秀教学团队6个;本科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项目立项1677项;2008年5月,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被教育部评为“优秀”。2012年学校获得市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 学校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多年来,学校逐渐形成了培养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发展共性与突出个性相结合,面向未来、与时俱进、丰富多彩、健康向上,既充满活力、又有深厚底蕴的校园文化。近三年,学生在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与计算机应用竞赛、中国大学生iCAN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大赛、全国大学生物理竞赛、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比赛、西班牙哈巴涅拉国际合唱比赛等大赛中取得骄人的成绩。 学校坚持以科研促进教学,围绕建设高水平特色型大学的目标和国家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不断加大科研力度,在流通现代化研究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学校建有流通经济研究所、农业与食品物流研究所、区域经济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物流统计研究所、电子商务研究所、期货研究所、中国盐业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近三年来,学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9项,省部级课题96项;出版专著、译著、教材233部;发表学术论文2355篇,其中三大检索论文200篇;获国家授权专利217项。 学校积极推进产学研用深度合作,社会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以现代物流产业研究院为平台,整合校内科研力量,形成对外合作窗口。近年来,建立市级大学科技园、中关村智慧物流产业技术研究院、中关村开放实验室和中关村科技型企业创业孵化集聚区,为科技成果转化创造良好条件。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成立京东电子商务学院,促进教学科研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积极推进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为代表的行业协会、全国商务系统、期货行业系统以及地方政府在内的“五大合作”,与北京市贸促会、北京市对口支援和经济合作办公室、平谷区、中关村管委会、南通市、洛阳市、十堰市、厦门市、青岛市、赤峰市、拉萨市、三门峡市、山东省科技厅等地方政府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成立南方物流研究院、现代物流产业(华东)研究院、京津冀物流一体化研究中心、西藏现代物流研究中心、曹妃甸现代产业发展研究院、平谷现代产业发展研究院等科研合作机构,逐步形成服务地方的合作模式。 发展与国内外院校,尤其是与国内外著名大学及研究机构的交流合作关系是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北京物资学院已经与美国、德国、法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等17个国家和地区的42所大学或研究机构建立了良好的交流合作关系。在科研课题、合作办学、互派留学生、教师互访、师资培训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合作,促进了学校的学科建设以及教学和科研的发展,扩大了学校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古韵今风相辉映,文脉相承育新人。如今,北京物资学院秉承“厚德博学、笃行日新”的校训,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正努力建设首都乃至全国的高素质物流人才培养中心、物流理论研究中心、物流政策与决策咨询中心和物流技术创新中心,朝着建设高水平特色型大学的目标阔步前进。
北京物资学院 2021-02-01
北京印刷学院
北京印刷学院隶属于北京市,是由国家新闻出版署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建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校的前身是1958年文化部建立的文化学院印刷工艺系。1961年文化学院撤销,印刷工艺系并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在印刷工艺系基础上组建成立北京印刷学院。经过近60年的发展建设,学校已经成为学科特色鲜明、师资力量雄厚、科学研究创新、办学格局开阔的传媒类大学。 学校坚持特色发展,以特色学科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学校初步形成了传媒科技、传媒文化、传媒艺术、传媒管理四大特色学科专业群,建设了具有时代特征的数字印刷、数字出版、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媒体技术构成的新型数字媒体专业群,拥有4个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1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专业硕士授权点,19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0个本科专业。学校与中国传媒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科院化学所、华南理工大学、天津科技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学校有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1部国家级精品教材,6部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1个北京市一流专业,4个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北京市校外人才培养基地,2个北京市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学校是教育部印刷包装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高等学校出版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单位和秘书处挂靠单位、全国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国家新闻出版署和北京市出版印刷高级人才培养基地、北京出版产业与文化研究基地、北京文化安全研究基地、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动漫创作及人才培训中心”。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人才强校战略。2017年底,学校教职工共801人,其中专任教师538人,硕博比例达到89.78%,高级职称教师比例达到50.93%。学校形成了以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中国出版政府奖、毕昇印刷杰出成就奖获得者为核心的行业领军人才团队,以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市人才强教计划高层次人才为核心的教学科研团队。已建成了学历、年龄、职称结构不断优化的人才队伍。2013年获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截至2017年11月,共计招收44位博士后,其中,7位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6位获得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资助;1位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7位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其中一等资助2人;二等资助5人),24位获得北京市博士后科研活动项目资助,4位获得北京市教委面上资助科研项目。在市属设站单位中,我校在站博士后获得北京市博士后科研活动项目资助总人数排名第三,资助人数占在站博士后人数比例名列第一。 办学近60年,学校已经为社会培养输送了5万余名毕业生,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 学校大力推进科研工作,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工程。近五年学校科研经费稳定在6000万左右。5年来,学校获得国家级项目4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6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6项,科技部软科学项目2项,科技支撑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省部级项目123项,其中北京市科委项目19项、北京市自然基金项目9项,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39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7项,北京市教委重点项目8项,国家新闻出版署项目15项,其他项目26项;市级项目284项,各类横向科研项目408项。 学校强化产学研结合,建立了覆盖新闻出版产业链的科研平台。2010年经北京市批准,学校成立了北京绿色印刷包装产业技术研究院、北京印刷学院大学科技园。2013年,学校成立了文化产业安全研究院、青岛研究院。2014年,学校获批国家绿色印刷包装产业协同创新基地,成立北京印刷学院数字出版与传媒研究院。2015年,中国版权协会版权研究中心、国家复合数字出版工程和版权保护工程落户北印。2016年10月,北京印刷学院与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北京建筑大学发起成立“京南大学联盟”。学校与属地政府、20余家科研机构和企业、兄弟院校分别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发起成立北京绿色印刷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近五年承担了近200项国家和省部级重大科技项目,学校科研成果数量和质量明显提升,发表论文2000余篇,其中SCI、EI、ISTP、CSSCI等检索论文1200余篇;出版著作、教材400余部;获得授权专利500余件;科研获奖国家级5项,省部级4项。 学校坚持开门办学,大力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先后与美国、俄罗斯、英国、德国等14个国家的50余所著名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校际合作与交流关系,签订了本科、研究生以及本科与研究生联合培养、共同授予学位的协议。在国内外百余家出版社、公司、企事业单位建立了教学、科研、实习基地,多家企业在我校设立了奖助学金。学校成立校友会,积极利用校友资源,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服务。
北京印刷学院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9 10 11
  • ...
  • 380 38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