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武汉民政职业学院
武汉民政职业学院创办于1986年,前身为“湖北省民政学校”,2004年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升格为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校占地300余亩,建筑面积10余万平方米,地处武汉东湖科技文化区,毗邻“武汉·中国光谷”,坐拥伏虎山,俯瞰南湖,树木葱郁,建筑格局错落有致,被评为园林式学校。 学校教师队伍雄厚。讲师及专业技术中级以上资格的“双师型”教师占42%,中高级以上职称占教师总数的81%。同时聘有知名高校的客座教授及外教。实训中心建有30个实训室,校外建有80多个实训基地,以满足高等职业教育对实践性环节教学的需要。学校注重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积极推行英语、计算机、社会工作、康复治疗、针灸推拿师、养老护理员、导游、设计等多种证书制,培养学生一专多能,确保了各专业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近几年学生就业率在90%以上。 学校现设有社会管理学院、康复医疗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孤儿教育中心、继续教育部六个教学机构,开设有民政管理、婚庆服务与管理、文秘、社会工作、现代殡仪技术与管理、康复治疗技术、护理、老年服务与管理、导游、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园林技术、广告设计与制作、环境艺术设计、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21个专业,同时开展职业技能鉴定与培训,各类在校学生4000余人。 学校民政职业教育办学特色明显。学校除正常的学生资助体系外,还特设民政福利基金,用于救助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每年享受这项资助的“励志生”达600余人。 学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走产学结合之路”的职教理念和“以就业创设专业,以专业特色提高就业能力”的办学思路,立足民政、面向社会,立足本省、面向全国,广纳英才、精心培育、开放式办学。学校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建行业一流、创特色名校的办学目标而努力。
武汉民政职业学院 2021-02-01
炎黄职业技术学院
炎黄职业技术学院是涟水籍台胞、教育家、爱国实业家蒋志平先生筹资创办、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教育部核准正式备案的一所全日制民办普通高校。学院执行国家统招计划,颁发经教育部监制、电子注册、可网上查询的大专学历文凭。学院成立于1999年,走过了筹备建校、挂靠办学、独立办学、教育部正式核准备案、顺利通过教育部合格评估的办学历程。我校的校庆日为10月30日。 目前,校园占地面积为20.6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近12万平方米,馆藏图书约23万册,中外文期刊600余种。学院设三年制专科和五年制专科,设有建筑工程系、机电信息工程系、经济管理系、时尚造型设计系、汽车工程系、休闲观光系等六个系。开设汽车检测与维修、计算机应用与维护、电子信息工程、建筑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会计、旅游管理、应用英语、人物形象设计、空中乘务等35个专业,涵盖了理、工、经、管、文五个学科门类,覆盖了制造、土建、电子信息、财经、旅游、交通运输、教育七大类职业岗位群和行业。 目前,在校班级88个,在校生4000余名,现有教职工220人,专兼职教师192人,其中高级职称59人,研究生学历35人,双师型(双师素质)62人,已初步形成一支以专任教师为主体,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办学19年来,已为社会培养了14000余名毕业生,成为苏北及淮安地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为淮安、涟水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近几年来,学院还经省教育厅同意与省内多家“211”高校合作办“专接本”本科班,如南师大、南航、南工大、苏州大学等。另外,还与电子科技大学、淮阴工学院等合作举办网络教育、成人教育本科班等,已呈现多渠道办学态势。学院还和许多企业进行深度校企合作,如与上汽集团南京汽车公司联合培养工程师等,与淮安源通制帽有限公司、江苏沙钢集团淮钢公司、中国青年旅行社、今世缘集团、德润酒店、富士康、臻鼎科技、达方电子、多家建筑及装饰公司、汽车修理厂等进行深度校企合作,逐步实现订单式培养人才目标。
炎黄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
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是2002年4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组建的一所旅游商贸类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其前身是江西省商业学校(1964年创建)、江西省旅游学校(1987年成立)、江西省核工业技校(1964年成立)。 学校是江西省示范性高等职业学院、省人民政府和国家部委确定的省部共建优秀院校、江西省首批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培养院校、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示范性院校、首届中国网民最尊敬的(江西)十大高校、国家优质高职立项建设院校。 学校位于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丁香路1号,校园占地面积1068亩,建筑面积近40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藏图书120多万册、电子图书30多万册,各种数字资源6.5T。学校现有各级各类在校生18000多人,专兼职教师1000余人。 学校拥有文、理、工、艺术、体育等多种学科,设有旅游、经济管理、会计金融、国际商务、机电与建筑工程、艺术传媒与计算机、体育等7个学院,开设有酒店管理、旅游管理、物流管理、电子商务、会计电算化、金融与证券、国际商务、商务英语、汽车维修、建筑工程、广告设计与制作、动漫设计与制作、社会体育等50多个专业。学校与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联合开办了酒店管理、物流管理等专业的应用技术本科班,并与英国南兰克郡学院开展联合办学,开办了中英旅游管理、电子商务、国际贸易三个专业。 学校紧跟社会与市场需求,面向现代旅游商贸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狠抓教学质量,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连续多年被省教育厅评定为“江西省普通高校就业工作评估优秀单位”。学校在2004、2008年教育部组织的“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初评、复评中均被评为优秀,并顺利通过2011年的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自创建以来,学校先后获评为绿化先进单位、园林化校园、江西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创新发展年先进单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招生计划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安全文明校园、师资培训工作先进单位、优秀助学单位、 全国高校后勤十年社会化改革先进院校等25项国家级和省级荣誉,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声誉。 自2002年组建以来,学校经历了规模发展求生存、改革创新促发展、内涵特色树品牌三个阶段之后,2017年开始,进入“优品牌、强特色、提质量”的新的发展阶段。学校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兴校、特色强校、依法治校、文化铸校”的创新发展之路,按照“改革提速、特色发展、内涵建设、校企合作、实干兴校”的20字方针,以特色发展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按照“规范化、精细化、市场化”的办学要求,充分发挥学校实践实训和职教集团优势,整合校内办学资源,努力创建江西教育旅游示范区(国家AAA级景区校园),加快中职、高职、应用技术型本科的贯通融合,积极参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切实增强市场办学适应能力,强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扎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积极构建“理念先进、管理精细、设施完善、特色鲜明、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高水平职业院校和高水平专业,全面推进国家优质高职院校建设,为旅游强省和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努力写好新时代旅商职业教育奋进之笔。
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 2021-02-01
江西青年职业学院
学院简介江西青年职业学院是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集文、工、艺术、经济等学科为一体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院在江西省团校基础上组建,隶属于共青团江西省委。学院和团校两块牌子,一套机构,承担着高等职业教育和共青团干部培训的双重职能,是我省唯一从事青年干部培养和青少年工作理论研究的高等职业院校。学院坚持“育人为本、质量为纲、特色为魂”的办学理念,弘扬“朝气蓬勃、负重争先、团结自强、创新发展”的青院精神,秉承“立德树人、知行合一”的校训,以培养具备较高政治素养和职业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学生为根本,以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专业技能为目标,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了一大批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在办好高等职业教育的同时,实施多元化办学,面向社会广泛开展团干培训、青年创业就业技能培训等,致力于为社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青年高技能型人才。历史沿革江西省团校创办于1952年6月,建校初期,校址位于南昌市叠山路中段(今南昌市供电局处)。1960、1961、1965年举办了三届大学普通本科班(首届学生是由原瑞金大学停办而转过来的,后两届学生从参加普通高考的应届高中毕业生中招收)。经历了“文革”停办后,1979年江西省团校恢复办学,搬迁至现校址(南昌市经开区志敏大道1458号)。从1984年秋起,江西省团校先后与江西农业大学、江西行政管理干部学院、江西教育学院合作,联办团干马列专修方向的成人大专学历教育。1991年秋,江西省团校开办普通中专学历教育。2001-2003年江西省团校与江西师范大学联合举办普通大专学历教育。2004年,经省政府批准,在江西省团校基础上组建成立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开始独立举办普通大专学历教育。2011年开始独立举办成人大专学历教育。2012年,经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保障厅批准,成立江西青年技工学校。2016年6月开始,学校与南昌航空大学联合培养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作为第三批江西省普通本科高校与高等职业院校联合培养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试点项目。人才培养学院拥有一支教学水平高、专业技能强、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专兼任教师200余人,其中教授5人,副高职称43人,中级职称60人;全国优秀团校教师6人,省级中青年骨干教师5人,省级教学团队1个,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学位人员76人。学院面向全国招生,目前在校生5000余人。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满意度达到90%,近几年我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位居同类院校前列,在全省高校就业工作评估中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实现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较为协调的发展。专业设置学院现设青少年教育系、交通管理系、经济管理系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公共基础课教学部等5个系部,开办了青少年工作与管理、学前教育、社区服务与管理、艺术教育、健康管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与管理、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技术、艺术设计、焊接技术及自动化、数字媒体技术、空中乘务、旅游管理、商务英语、大数据应用技术、工程造价、电子商务、会计、市场营销、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技术共20个高职专业。其中青少年工作与管理、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为省级特色专业。教学实训学院重视教学工作,狠抓教学质量,着力打造“有理想、懂技术、通团务、会管理、善服务”的人才培养特色。学校建有电钢琴房、立式钢琴房、学前专业智慧教室、手工坊、幼教一体化教室、空中乘务实训室、轨道交通实训室、焊接工程实训中心、3D模拟导游实训室、虚拟现实教学制作与设计实训室、现代物流实训中心等校内实训室37个,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91个。其中焊接实训室和轨道交通实训室被列为省级重点实训室。在已开设的专业中,实现校企合作全覆盖,建立了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就业基地。团干培训江西省团校成立后开始举办团干部培训,中央群团工作会议召开后,学校加强了团干部培训工作,2016年举办培训班21个,培训人数1878人;2017年举办培训项目7个,培训人数5606人, 2018年培训11300人。校园文化学院致力于打造共青团院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将诚信文化、感恩文化、责任文化等体现在办学育人过程中。依托主题教育活动和重要纪念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展示团属院校学子的青春朝气和时代精神。“梅岭风校园文化节”“社团文化节”等各项活动精彩纷呈,锻炼了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组织协调能力;学院青蓝志愿者在全国全省大型活动的志愿服务中赢得美誉,深化了实践育人模式;“微心愿”“一分钱基金”“爱心超市”等爱心助学活动,青院爱心、善举竞相涌动,关爱、和谐的阳光尽洒校园。(2019年3月更新)
江西青年职业学院 2021-02-01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公办全日制多科性高等职业院校。学院是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全国文明单位、中国职业教育百强院校、中国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院校、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示范校50强、全国就业竞争力示范校。学院办学历史可上溯至1905年创建的襄阳府师范学堂,迄今已有114年。 学院现有2个校区,14个二级院部,在校生20000余人;校园占地面积1157亩,校舍建筑面积53. 4万平方米,馆藏图书124万册,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75亿元;有国家级重点、品牌、特色专业8个,省级重点、特色专业10个,校级重点、特色专业8个,专本连读试点专业6个;国家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2个,国家级精品课程8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8门,省级精品课程28门;有教职工1006人,专任教师675人,其中教授52人,副教授246人,享受国务院、省、市政府津贴专家16名,“楚天技能名师” 15人;荣获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18项;建有国家级实训基地5个,省级实训基地5个,校企合作基地398个,校内实训中心32个;建有1所直属二级甲等附属医院。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是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组建的一所公立、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全国文明单位,国家优秀骨干高职院校,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单位、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高职院校。学校特色鲜明,人才培养卓有成效,社会服务影响广泛。陈至立、杜青林等历任国家领导人考察学校时,充分肯定了学校在高职教育方面取得的优异成绩。 校园环境优美。学校前身创建于1949年,位于闻名中外的教育之乡湖北省黄冈市,现坐落在长江之滨、巴河之畔的南湖教育区,占地面积1200余亩,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校园里亭台错落有致、楼阁交相辉映,树木苍翠多姿、花草芬芳怡人,小桥曲径通幽、流水优美动听,荷池楚楚动人、山石别有情趣。放眼皆美丽,驻足即文化,被评为园林式校园、省绿化管理先进高校、省级平安校园、全国职业院校魅力校园。 师资力量雄厚。为服务好20000余名学生,学校建有由国务院津贴专家、省政府津贴专家、湖北省教学名师、黄冈市学术技术带头人组成的师资队伍;建有3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5个校级优秀教学团队;专任教师802人,其中教授、副教授340人,“双师素质”教师624人;选拔900余名技术人员、能工巧匠组成兼职教师队伍;常年聘请楚天技能名师34人、外籍教师8人、兼职教师600余名。近5年,学校教师参加湖北省、全国教师说课、多媒体课件、课程设计、信息化教学、教学能力、微课等比赛,21个团队获得省级、16个团队获得全国一、二等奖。 专业建设先进。学校举办高等职业教育10多年来,实施“树品牌、创特色、建示范”的办学战略,坚持“立足黄冈市,对接大武汉,面向大别山,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定位,确立了“服务社会设专业、依托行业建专业、校企合作强专业”的专业建设思路。现设9院、3部、3中心14个教学单位,开设普通全日制高职教育专业60个。其中,“3+2”全日制普通专本连读专业5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2个,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7个、省级重点专业10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7个,涉及文、理、工、农、医、经、管、艺等学科门类。学校与政府职能部门、行业协(学)会、企业合作,组建了14个专业群校企合作理事会、8个校企合作专业性学院,牵头组建了湖北现代园艺职业教育集团,实行共建共享。学校确立“课程体系职业化、课程内容项目化”的课程建设思路,建有紧接市场的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4门、省级(含教指委)精品课22门、校级精品课122门。 教育教学出色。学校全面灵活地实行“双境培养、双师执教、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做中学,做中教,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强化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现建有中央财政支持的高职教育实训基地3个,省级高职教育实训基地8个,校内实训室、实训中心229个,校外实习基地692个,附属医院、驾校各1所,职业技能鉴定站点5个,学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达100%。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竞赛独占鳌头, 2013、2014、2016年、2017年,先后荣获湖北省高职院校技能大赛总分第一名,另有619人次获得国家级大奖,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全国软件设计开发大赛、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大赛等赛项中分获一等奖。学校毕业生深受社会各界欢迎,毕业生就业率连续16届超过98%。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十大名牌高职院校”、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就业“星级示范校”、全国企业招聘“首选十佳高职院校”、“中国职业教育与就业能力百强院校”。办学60多年,为社会培养了13万余名各级各类人才。 学校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创造性地将黄冈大别山革命老区红色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李时珍、李四光、闻一多等黄冈名人文化,现代企业文化有机融合,形成了具有高职特点和地域特色的“一主线四融合”校园文化育人模式。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对学生实施成人、成才“两成教育”;父子情、手足情“两情教育”;注重职业理想、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规范“四职教育”;创造家的环境、提供家的服务、营造家的温馨、培养家的情感,推行“四家建设”;坚持出勤率、就寝率、卫生合格率、事故发生率、毕业率、就业率“六率考核”;推进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学校多次被评为湖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高校,学校创建“红色精神家园”被评为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 科研成果丰硕。学校教研科研氛围浓郁,累计承担教科研项目958项,其中,国家级8项,省(部)级326项、主持科技部星火计划项目3项、主持省科技厅攻关项目3项、与企业横向合作开发项目19项;获市厅级以上科研成果446项,省教学成果奖14项,国家教学成果奖1项,国家专利106项;教职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8022余篇;公开出版教材和专著800多部,其中国家级规划教材44部、湖北省规划教材18部。学校自主研发的“龟山松萝”、“春缈”茶叶多次荣获“中茶杯”名优茶评比特等奖,“春缈”茶叶于2007年荣获“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金奖、2008年获得国家商标局的注册、2009年获“世界绿茶评比”金奖。学校教师参与研发的《固体废弃物制备高性能道路建筑材料关键技术》获2014年度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社会服务扎实。学校发挥人才技术优势,深入实施“十百千万”社会服务工程,与十县对接、与百村共建、与千企合作、促万户致富,为促进黄冈及大别山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建立科技示范基地,实施科技扶贫开发;开办技术培训班,培养科技致富带头人;校企合作研发,提升企业竞争力;建立国家“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参与发展公益事业。近5年,学校41名教师分别担任湖北省农业科技专家、黄冈市科技顾问,累计培训社会人员20余万人次,推广实用技术150项。学校先后荣获黄冈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先进单位、湖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品牌基地、湖北省阳光工程先进单位。 60余年的磨砺,60余年的璀璨。2015年5月24日,《人民日报》《育人“接地气”,扶贫“有底气”》的报道,让学校成为了高职院校亮丽的名片。学校将坚持“艰苦建校、质量立校、文化治校、机制活校、服务兴校、特色强校”的办学思路,不断改革创新,继续铿锵前行!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教育部批准独立设置、湖北省人民政府主办、湖北省教育厅直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最早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972年。学校坐拥“武汉·中国光谷”的中心地利,开创了区域化、国际化、现代化高职办学的成功范例,成为引领荆楚、示范全国的高职教育著名品牌。学校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国家紧缺人才培训基地、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全国职教先进单位、全国职教师资培训重点建设基地、全国就业工作典型经验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获得“2017年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2017年高等职业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2017年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资源50强”和“全国职业院校实习管理50强案例”;是湖北省文明单位、湖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科技服务湖北先进单位、湖北人才工作先进单位、服务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先进高校。同时,学校也是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主席团成员单位、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学会副会长单位、中国高教学会产学研合作教育分会副会长单位、湖北省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单位、湖北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单位、湖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分会会长单位。 学校秉承“厚德笃学,求实拓新”的校训精神,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一个坚持——坚持高等职业教育方向;二个满足——最大程度地满足社会对高职教育多样化的需求,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求知、求技、求职等多方面的需要;三个结合——实现学校与企业相结合,专业与行业相结合,知识、能力与素质相结合;四个为本——学校以人为本,办学以教师为本,教育以学生为本,人才培养以能力为本”的办学理念,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品牌强校”的发展战略,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在校企深度融合的开放式办学模式、柔性化教学体系、“五全育人”体系、以综合能力素质为核心的全面质量观以及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形成特色。 学校现有占地面积1580亩,建筑面积68.7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3.2亿元。学校拥有51个校内实训基地,其中有数控技术、光电子技术、生物制药技术3个国家级实训基地、14个省级实训基地,229个实验室,437个校外实训基地,1个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建设项目,教科研设备总值达到2.16亿元。学校馆藏纸质图书138.9万册,电子图书3.12TB,数字资源量14TB。学校还建有出口总带宽10Gbps、主干带宽10Gbps、数据总量45TB、信息点18811个的校园网。 学校现设置14个二级学院共64个专业,覆盖电信、机电、计算机、建筑、商学、艺术、外语外贸、文化传媒、旅游航空、纺织服装、生物、轻工、国际教育、继续教育等十多个应用技术与教育领域,形成了“国家级、省级、校级”三个层次的重点、特色专业体系,现有国家示范性专业5个,央财支持重点建设专业2个,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5个,现代制造和旅游两个专业群为湖北10大职教品牌,13个专业正在实施国家骨干专业建设,专业服务区域产业发展能力大大增强。 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现有教职工1464人,其中专任教师906人,教授、副教授449人,“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比例超过90%。学校拥有国务院、省政府津贴专家7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省级教学名师、优秀教师4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学校有国家行业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5人,教育部装备专家委员会专家1人,全国和湖北省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评估专家4人。聘请楚天技能名师27人,聘请外籍教师23人。 学校积极开展国内外合作办学,先后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爱尔兰、新加坡等28个国家和台湾地区的107所院校或教育机构建立交流与工作关系,开展各类国际教育项目16个,2000多名校友在国(境)外学习和工作。学校依托行业产业,发起并牵头成立了湖北现代制造、电子信息、旅游、生物四个职业教育集团,与IBM、海尔、华中数控、联想、长江存储等300多家企业和机构长期开展“产学研”合作。 学校面向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在校生22000人,毕业生初次就业率长期稳定在95%以上,学校就业工作7次获得省级以上表彰。学校建有社会职业与职业教育研究院、旅游与旅游职业教育研究院、华泰机电技术研究所等13个研究机构,为行业企业提供技术研发和技术服务,年社会服务经费到款额达1200万元。学校援建中西部职业院校12所,重点支持建设了湖北省教育援疆品牌——武汉职院新疆博州分院。学校年均为全国和全省培训职教师资400余人,年均开展职业技术技能培训20000余人次。 目前,学校正加强全面从严治党、深入落实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全方位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实行领导力、执行力、教学力、文化力、学术力“五力并举”策略,着力推行“全景熏陶、全程渗透、全员育人、全面影响、全体受益”等“五全育人”体系。全校师生员工正致力于现代职教体系建设,加快内涵建设与发展,办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为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优质高职院校而努力奋斗。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黑龙江工业学院
黑龙江工业学院是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综合性全日制公办普通本科学校。学校位于中俄边境城市——鸡西。鸡西地处东北亚经济圈核心区域,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向北开放的窗口和前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地、中国空军诞生地、“北大荒精神”发源地、“珍宝岛精神”弘扬地,境内机场、铁路、高速公路、高铁(在建)构成了通畅便捷的立体化交通网络。 学校秉承“修德修能,成人成事”的校训,按照“素质培养、专业培养、多元培养”人才培养思路,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能就业、敢创业、可创新”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先后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院校、巾帼建功先进集体、教育支援西部地区先进单位等称号,是全国首批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省首家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 学校占地面积74.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3.2万平方米。教学设施齐备,实验实训条件优越,建有教学实验(室)中心92个,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246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027亿元,多媒体教室座位数9267个,图书馆纸质藏书104.78万册,电子图书60.8万册,在全省较早建成了数字化、智慧化校园。校园环境幽雅,景色宜人,是省级“花园式”学校,肃慎文化博物馆、矿山博物馆、书海广场、支点广场等构成了融自然与文化为一体的校园景观,是莘莘学子读书治学的理想之地。 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为生命线,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教学质量监控,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稳步提升。有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3个,国家级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建设专业2个,省级6个。采用MOOCS、“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建成校内百人创业导师数据库1个,建立校内外就业创业基地108个。办学满意度、社会知名度和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不断提高。设有大功率电牵引采煤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企业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和中国肃慎文化研究中心、北大荒版画研究院。“十二五”以来,先后承担国家、省市级各类科研项目600余项,获国家级成果奖1项,省级成果奖116项,市级成果奖336项。编写教材211部,公开发表论文1335篇,被SCI、EI、ISTP国际三大检索系统收录论文16篇。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227项。2项发明专利填补黑龙江省在输配电线路防冰、除冰研究领域的空白。打造生物质研发、石墨产品研发、机械设计、电气自动化等科研团队6个,教职工自主研发的多项应用技术成果代表黑龙江省参展第十七届国际高交会和国际进出口交易会。教师屡获国家和省级教学成果奖和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学生屡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BIM软件大赛、英语演讲大赛、黑龙江省运动会等重要比赛佳绩。学校重视实践教学,依托大中型企业和事业单位进行校外实习实训,增强了学生实际动手与创新创业能力,毕业生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一次就业率连续13年超过90%,是教育部命名表彰的“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学校开设62个本专科专业,涵盖工学、管理学、人文学科、社会学科、教育学等学科门类。面向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全日制在校生8700余人。教职工922人,其中专任教师493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人员222人,教授、副教授16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级名师、教学新秀、市级学科带头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30人,省级教学团队3个。从国内外重点大学和科研机构聘任院士、首席教授、终身教授和客座教授为兼职教授40人,从行业企业聘请兼职教师300余人。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与俄罗斯、韩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的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建立了姊妹校和首要合作伙伴等关系,采用多种灵活模式开展国际合作办学和学术文化交流,每年分批次开展游学活动。同时,加强省内外校地、校企、校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率先在全国建立了“校政企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联合体”,把人力资源市场建在校园,把就业创业指导服务送到校园,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服务再造。经验被人社部推广,学校被命名为全省大学生就业创业成功素质训练基地、全省大学生创业培训示范基地。 立足新起点,学校锁定特色鲜明应用技术大学建设目标,以深化转型、提升质效为核心,坚持校内外办学并肩,本专科教育并举,人才培养和科技服务并重,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并行的“四并”办学路径,致力把学校打造成为就业型、创业型、创新型高校和黑龙江省应用技术大学强校。
黑龙江工业学院 2021-02-01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是成都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级院校、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和四川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学院以培养现代服务业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开设财经商贸、电子信息、土木建筑、旅游酒店、医药卫生等9大类38个专业,在校学生逾万名。 办学条件 学院位于成都市,现有高新校区、花源校区、青羊校区、锦江校区四个校区,占地面积530亩,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办学条件优良,教学设施一流;是教育部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教育部第二批现代学徒制专业试点单位,是全国棋牌文化教育基地、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计算机及软件技术实训基地,四川省旅游标准化示范试点单位,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中国软件名城(成都)软件人才培养基地。学院拥有高素质的师资团队,专任教师360余人,教授、副教授170余人,“双师”素质师资占专任教师70%以上;建立了500余名由行业专家和企业高管、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的客座教授和兼职教师团队。 就业成才 学院秉承“成都服务,服务成都”办学宗旨,以“校地融合、校企共生、协同育人”的办学模式,与省内外300余家企事业单位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深度开展校地合作,充分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和毕业生创业就业。学院与高新区共建成职高新软件教育园,园区化办学模式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与成都文旅集团牵头组建成都旅游职教集团,集团化办学模式两次入选全国职教集团化办学经典案例;与成都国际商贸城共建“城中校”,人才培养模式获得全国行指委教学成果一等奖;组建创业学院,打造创业教育、实践、服务、孵化等功能于一体的双创平台,入选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被科技部评为“国家级众创空间”。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8%以上,部分学生到海外就业,连续多次被评为“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被中青报等单位评选为“全国职业院校就业竞争力示范校30强”、“全国高职院校双创50强示范校”、“全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示范案例50强”,连续三年被四川省人才服务行业协会评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先进单位”,被成都市人民政府授予2017年全市就业创业工作先进集体。 国际交流 学院积极对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发展战略,不断推进国际、地区合作。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共建学生海外研习中心,开展师生互访交流项目;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台湾和香港等10余个国家、地区开展交换生、短期游学与海外实习等项目合作;与部分海外院校实现课程置换或学分互认,语言和成绩合格者,完成我校学习后有机会到相关院校继续深造。 帮困助学 学院是资助工作先进集体,国家建立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全面落实。设立了“奖学金”、“助学金”、“勤工俭学助学岗位”、“就业困难学生帮扶基金”等,为困难学生提供全方位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以申请国家助学贷款;优秀学生可享受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等。学院为新生设立“绿色通道”,帮助家庭困难的新生顺利入学。 办学地址: 高新校区:成都市高新区天益街83号 花源校区:成都市新津县花源镇花源大道 310号 青羊校区:成都市青羊区大石西路56号 咨询电话:028-85323653 028-85327933 学院网址:www.cdp.edu.cn 咨询邮箱:czzs2009@126.com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综合性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学院占地1342亩,是四川省优质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四川省示范高等职业院校、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世界技能大赛选拔集训基地、四川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省级园林式单位、市级最佳文明单位。2014年,学院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增挂泸州技师学院,实行一校两牌。 学院现有商学院、白酒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机械工程系、电子工程系、建筑工程系、信息工程系、人文社科系、外语系、艺术系、基础部、思政教研部、培训中心、高新区学院等14个教学单位。开办机械、土建、电子信息、财经商贸、文化教育等类别的高职专科教育专业39个,13个高级工、预备技师专业。拥有全日制普通高职在校生9314人,技师学院学生193人,非全日制专科学历教育注册学生1142人。 一、悠久的办学历史和鲜明的办学特色 学院荟萃着光荣传统、优良校风和丰富的高等教育办学经验,其前身可以追溯到创建于1901年的川南经纬学堂。学院坚持“瞄准社会需求,培养创业技能,造就优秀人才”的办学理念和“传承百年文化、服务地方产业、助推区域发展”的办学思路,弘扬“自强不息,勤奋敬业”校训精神,实施“质量立校,文化塑校,人才强校”发展战略,形成了“四合四共”(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政园企校”四方共建机制,逐步完善了“五位一体”(校地发展共生一体、校企合作产教一体、专业产业对接一体、人才培养工学一体、技术研发校企一体)办学模式,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 二、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完备的教学设施 学院现有教职工535人,专任教师430人,其中教授29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高级实验师等其他高级职称共105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人员 272余人,常驻外籍教师2人。拥有省级突出贡献专家、省级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市级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等各类拔尖人才20余人;工程师、 建造师等各类“双师型”教师263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院级优秀教学团队10个;建立了由 200 多名行业企业专家、技术能手组成的兼职教师资源库。 学院拥有现代化图文信息中心,馆藏图书59.29万册;建有公共教学大楼、实训大楼、教学工厂、学生活动中心、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中心、标准田径运动场、篮球场、网球场等完备的教育教学设施;建有中央财政支持的电工电子与自动化及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国家级实训基地,拥有实验室、实训室496间,校内实践基地29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10个。学院总建筑面积27.4万平方米,其中实验实训场所建筑面积8.4万平方米,学院教学仪器设备总值6185万元。 三、丰硕的科研成果和良好的社会服务 学院完成科技部项目1项,省级科研项目123项,市级科研项目267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6项、省级教育科研成果奖25项、市级科技进步奖10项、市级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61项。建有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服务产业提升计划专业2个、部/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3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3个;建有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5门,获省级精品在线课程3门,获批省级教改项目65项;获批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1项,省级精品教材建设项目1项。教师共发表核心期刊论文400余篇(EI和ISTP收录近30余篇),获专利83项,完成横向课题80项。 学院是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能承担机械及制造、电子电工、建筑、管理及服务、计算机及信息、教师职业技能等8大类别的68个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学院立足泸州、面向四川、辐射滇黔渝,积极开展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是“国家职业核心能力培训认证项目培训基地”、“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省委组织部大学生村干部创业培训基地”、“四川省乡村旅游实用人才开发示范单位”、“四川省统计人才培训基地”、“市委组织部农村基层干部培训基地”、“泸州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每年承担各类社会培训7000多人次。 四、优异的竞赛成绩和畅通的就业渠道 近年来,学院学生先后在Honda中国节能竞技大赛、全国电子专业人才设计与技能大赛、全国高校市场营销大赛、全国旅游院校服务技能大赛等国家级技能大赛和四川省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四川省大学生旅游艺术设计大赛等省级技能大赛中获奖1000余人次。 我院与泸州老窖集团、四川郎酒集团、四川邦立重机有限责任公司、宜宾五粮液集团、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Intel公司、富士康科技集团、康佳集团、海尔集团、中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中铁五局、中建八局、华西集团等1000多家用人单位开展长期就业合作,建立起了以成渝经济区为主,包含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在内的就业网络,形成了畅通的就业渠道,为毕业生提供可靠的就业保障,毕业生就业率连续9年保持在97%以上。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87 188 189
  • ...
  • 351 35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