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特高压±800kV直流输电工程电磁环境与电磁兼容预测及控制技术
特高压技术已成为直流输电技术的发展前沿。针对特高压±800kV直流输电工程的电磁环境与电磁兼容问题,提出了直流输电线路离子流场三维计算方法,参加制定了±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电磁环境指标限值;提出了换流站阀厅电磁屏蔽效能要求以及阀厅搭接技术要求;提出了特高压输电线路对邻近无线电台站和输油输气管道的电磁影响指标限值及防护措施;提出了直流接地极布置的主要技术方案和改善跨步电压的技术措施,评估了入地电流对邻近变电站变压器的直流偏磁影响,提出了抑制变压器直流偏磁的主要措施。研究成果应用于云南-广东、向家坝-上海、锦屏-苏南±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建设。参与研究的成果“特高压±800kV直流输电工程”获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华北电力大学作为项目主要完成单位排名第15,齐磊教授作为主要完成人排名第30。
华北电力大学 2021-02-01
哈尔滨工程大学L型高精密光学隔震台采购项目竞争性磋商公告
哈尔滨工程大学L型高精密光学隔震台采购项目竞争性磋商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2-06-06
泥沙、核素、温排水耦合输移关键技术及在沿海核电工程中应用
近年来我国核电发展迅速,已有大亚湾、岭澳、秦山、田湾、福清、阳江、宁德、方家山、红沿河、防城港和昌江等 11 个滨海核电厂的 34 台机组投入商运,还有海阳、石岛湾、三门、台山等滨海核电厂的 22 台机组在建,核电滨海式布局已经形成。我国滨海地区泥沙构成在世界上最复杂,泥沙运动强度又大,占世界 5%的水量输运了 30%的泥沙,泥沙与核素的耦合关系复杂难解,影响到泥沙、核素、温排水的准确分布和核电工程的安全与环境安全。因此研究泥沙、核素、温排水耦合输移是确保核电工程安全和环境安全的关键技术,决定了核电工程立项和设计的可行性。该项目组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核电企业的资助下,经多年研究和实践,取得如下创新成果:一是构建了全三维水沙两相流变密度湍流模型,解决了螺旋流输沙等真实三维水沙计算难题;提出了工程泥沙计算的斜对角笛卡尔坐标方法,克服了河口及海岸工程大尺度泥沙计算中复杂边界的困难。该技术全面提升了水沙模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是解决核电工程取、排水口头部、取水泵房内部泥沙冲淤的关键,为核电工程的安全运行提供了保障。二是首次提出了包含泥沙颗粒表面形貌信息的数学泥沙概念,基于数学泥沙确定了泥沙颗粒表面非均匀电荷分布规律,量化了核素与泥沙表面形貌之间微观作用机制,建立了泥沙输移和床面变形过程中核素迁移转化的物理‐化学过程模式,使水‐沙‐核素‐床面之间的静态模型变为动态模型,该技术大幅提升了核素在海域分布和积累模拟结果极值包络范围的合理性,给出了保护环境敏感区域和生态红线的设定方法。为核电工程环境安全设定阈值和条件提供了保障。三是提出了采用比尺模型分析物理模型试验比尺和变态率的研究方法,使物理模型试验比尺和变态率的取值更加合理且具有可操作性;揭示出模型试验中水动力垂向和横向速度误差远大于纵向速度误差的规律;提出基于不同海域岸线、地形、潮动力特性及环境保护目标要求等综合因素的远排差位式、交错分列式和混合式等核电工程取排水工程布置原则,保证了核电工程的取排水安全和环境安全,且大幅度降低了工程投资及运行成本。
清华大学 2021-04-10
巨厚冲积层深、大井筒钻井法凿井关键技术 研究及工程应用
本项目创造了钻井法施工深(660m)、大(净 直径7.3m)井筒的新纪录,取得了井壁设计理 论和施工技术的重大创新,攻克了特厚冲积层 深大井筒钻井法凿井关键技术难关,并在板集 煤矿主、副、风三个井筒中得到了成功应用。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1-12
具有制动能量回收功能的工程车辆机液复合无级变速器
一种公路收费站减速带能量回收发电系统,通过减速带下方的板簧上的垂向连杆与扇形齿轮相连;再由扇形齿轮分别驱动内啮合棘轮机构一、内啮合棘轮机构二,带动发电机一、发电机二分别在减速带下压和恢复过程中发电。该种发电系统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安全可靠、发电效率高、不污染环境。
西南交通大学 2016-10-20
工程车整车及关键结构件静动力特性有限元分析计算
成果简介工程车是一个工程建设的主干力量, 由于它们的出现才使工程的进度倍增,大大减少了人力。 混凝土搅拌车与泵车是工程建设中运用最广泛的工程车。 混凝土搅拌车在使用过程中, 会经历加速、 减速、 急刹车、 转弯、 上坡以及行驶在不平路面等各种工况, 这使得混凝土搅拌车在使用过程中会承受各种复杂载荷, 车架及薄弱环节易产生开裂; 混凝土泵车工作环境恶劣, 移动频繁, 在浇注过程中臂架姿态复杂多变, 易造成各臂架之间联接件的破坏。 因此对混凝土搅拌车与泵车等工程车整车及关键结构件静动力特性
安徽工业大学 2021-04-14
利用材料基因工程技术加速钙钛矿太阳电池成分筛选
利用四通道连续喷墨打印机,结合钙钛矿成膜特性和原理,开发了一种适用于混合钙钛矿薄膜制备的高通量连续喷墨打印技术。四种前驱体对应四通道喷头,每种喷头可以打印一种成分,在同一玻璃基底上依次打印,通过控制每个喷头的打印点进而形成不同组分钙钛矿薄膜。整个打印过程可以通过系统软件控制,实现全自动混合打印。打印的薄膜成品质量高,能够进行物相、光学吸收和荧光强度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4
人才需求:化学、化工类,环境工程类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
1.化学、化工类,环境工程类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2.工作认真细心,热爱本职工作,动手能力强;3.诚实、勤奋、有责任心、肯吃苦;4.一经录用公司缴纳五险一金,提供食宿,有免费通勤班车。
山东恒信高科能源有限公司 2021-09-09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是广东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共建的公办普通本科高校,华南地区唯一一所石油化工特色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广东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高校,广东省首批普通本科转型试点高校。 学校地处中国南方最大的石化生产基地和水果生产基地、美丽的海滨城市——广东省茂名市,占地面积134.67万平方米(约2020亩)(含新校区)。学校1954年创校,秉承“因油而生、为油奉献”办学理念和“艰苦奋斗、求实献身”传统,培养了大批管理精英、技术骨干及各类应用型人才,遍布全国各地石油化工行业企业和各级政府机关、科研院所、教育行业,为石油石化行业以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是石油石化行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 人才培养 学校以培养“人格健全,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为使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狠抓教育教学质量,教学质量和育人水平不断提升。学校面向全国26个省(市、区)招生,目前有全日制普通在校生21000多人,成人学历教育学生16000多人。从2005年起与清华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等39所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 拥有3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个省级协同育人平台(石油化工类应用型人才培养协同育人平台、突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协同育人中心),9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3门省级精品课程,19门省级精品开放课程,1门省级创新创业教育课程,1门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4部省级精品教材,7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9个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基地,11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学校与中石化茂名分公司、中石化广州分公司、中石化湛江东兴石化公司、沈鼓集团、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等特大型企业、大型企业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 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8%以上,先后荣获“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预征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志愿服务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优秀志愿者组织”“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广东省文明单位”、首届广东省“文明校园”“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称号。 师资队伍 现有教职工1312人,其中具有正高、副高职称教师409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821人,兼职博导、硕导47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5人,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名,全国优秀教师2人,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7人、广东省特支人才、扬帆计划紧缺人才及高层次人才等50人,广东省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6人,省高校创新团队3个,有一批教师获得南粤优秀教师、省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劳动模范等各类荣誉称号。聘中国科学院宋振骐院士为学校“双聘院士”,另聘中国工程院胡永康院士、金涌院士、刘尚合院士、薛群基院士,中国科学院陈新滋院士,以及“长江学者”“珠江学者”及“国家杰出青年自然科学基金”获得者、中石化集团公司及其所属公司和清华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日本东北大学等境内外高校的专家学者100多人担任学校客座教授。 学科专业 设有16个教学单位,开办有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教育学、文学、法学、历史学、艺术学九大学科门类,48个本科专业,其中理工科专业34个,占比70.83%。拥有3个省级优势重点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4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化学工艺、环境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2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级试点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1个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省级试点专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1个省级重点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6个省级特色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环境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应用化学),8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环境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法学、能源与动力工程),2个省级战略新兴产业特色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4个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会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科学研究 学校注重科研平台培育和建设,拥有1个省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石化装备故障诊断重点实验室),1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广东高校石油化工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协同创新发展中心(广东石化装备安全技术协同创新发展中心),11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产业集群技术研发平台,1个省产业转型升级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5个省高校工程技术开发中心,1个省级国际暨港澳台合作创新平台,1个省级石油化工技术公共服务示范基地,1个省级地方历史文化研究基地,1个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2个市研发中心,20个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市级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1个市级地方立法研究评估与咨询服务基地。与企业共建 “广油——美联新材料研究院” “广油——丰能高新技术研究院” 等新型研发机构,建立成果快速转化平台。 近三年来,学校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省科技专项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000多项。获广东省科技奖、广东省环保科技奖、茂名市科技奖、茂名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奖励60多项,获专利授权300多件。 国(境)外合作 近年来,学校加强与国(境)外高校的教育交流与合作,不断拓展对外开放办学的广度和深度,鼓励教师加强对外学术交流,大力支持教师赴国(境)外高水平大学访学研修。学校已与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及港澳台地区约30所高校或政府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对外办学交流合作面拓展到欧、亚、美、非、大洋洲等五大洲,合作内容包括学术交流、学生交换及师资培训等项目,选拔学生以“3+1”或“3+2”等模式到国(境)外合作院校留学。学校与英国林肯大学已成功签约共建“工业安全大数据研究院”。从2014年7月起,学校面向世界各地招收汉语及部分专业学历留学生。 发展远景 当前,学校紧抓国家高等教育和石油化工产业快速发展的机遇,充分依托广东省人民政府与三大石油石化央企共建学校这一重要平台,大力实施“创新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三大战略,积极推进“创新强校工程”,努力建设石化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水平理工科大学。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2021-02-01
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
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创建于2001年,是由具有86年光荣历史,集云南高等医学教育、科研、医疗为一体的昆明医科大学申办并获教育部批准的独立学院。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依托昆明医科大学优质的教学资源,雄厚的师资队伍,秉承“海纳百川,博极医源”的校训,近二十载艰苦创业,戮力耕耘,办学条件不断充实,办学质量稳步提升,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和赞誉。学院现设有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药学、医学影像技术、医学检验技术、康复治疗学、眼视光学、中药学等24个本科专业,涵盖医学、理学、工学、文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多个学科门类。其中,临床医学、口腔医学、药学、护理学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学院已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国家教育部在线研究中心“国家智慧教学试点项目”、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省级教学团体、省级教学名师、省级名师工作室、省级“十二五”规划教材、省级优秀教材、省级精品教材、省级教改研究项目、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省级本科高校转型试点院系和省厅级及其以上科研项目等120余项。学院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目前本科全日制在校生达12020人。学院现有杨林、高新两个校区,杨林校区为主校区,2019年录取的新生在杨林校区报到就读。杨林校区坐落于规划现代的国家级产业新区滇中空港经济区云南省嵩明职业教育基地。高新校区坐落于昆明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西邻名胜古迹筇竹寺与海源寺风景区,南与美丽的高原明珠滇池遥遥相望,是昆明市政府授予的“昆明市园林式单位”。学院教学设施齐全,拥有气势雄伟的图书馆(配备电子阅览室、海量文献检索数据库等)、学术交流中心;设计新颖的教学楼、科研楼、综合楼、文化艺术中心、办公楼、标准化的塑胶田径场。设有按现代标准化配置的先进多媒体大小教室;各专业、学科教研室、实验室;临床技能实验中心(省级本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口腔综合实验室、人体形态学陈列馆、计算机室、数字化外语语音室、器械健身室、形体健美训练室、心理咨询室、校园广播站、英语听力专用无线广播频道、覆盖整个校区的高速校园网络。整齐漂亮的学生宿舍楼群、校医院、食堂及完善的后勤服务区等,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学院现设有基础教学部、人文社科部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部、第一临床医学系、第二临床医学系、医学技术系、护理学一系、护理学二系、口腔系、文理系、公共卫生系、药学系,拥有海源学院附属石林天奇医院、附属昆明同仁医院、附属富民医院和各级、各类实践教学基地。昆明医科大学各附属医院均为大型综合“三级甲等医院”或省级专科医院,医院人才集聚、设备先进、科室齐全,在省内外享有广泛的盛誉,依托昆明医科大学各学科专业的优质教学资源完全能满足海源学院的教学需要,是莘莘学子理想的求学之地。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的招生计划,由国家统一下达,招收参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成绩达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相应批次录取控制线的考生(学生入学后外语教学以英语安排教学)。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在昆明医科大学指导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教学为中心,以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社会适应能力好的“本科应用型”医药卫生类人才。学院领导、主要干部和骨干教师由昆明医科大学选派,教学工作严格按照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执行。临床教学任务由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的高水平教师承担,临床专业课程与昆明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同质化教学。学生合格毕业,按教育部规定,颁发统一印制、网上电子注册、国家承认的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全日制普通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由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颁发学士学位证书。学院设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省政府奖学金、省政府励志奖学金、院级综合奖学金和勤工助学基金等多种奖助学金。学生毕业,享受国家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学院提前做好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暨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已毕业的十二届16243名学生的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双证”获得率超过99%;年终就业率超过95%;在海内外著名高校攻读博士、硕士的海源学子已达490多人。人才培养质量的各项重要指标均属同类院校先进行列。学院办学十八年来,形成了“医药卫生特色鲜明,专业应用性强,办学条件好,师资力量优,管理服务信誉高,重视教育教学质量及学生全面发展”的特点,在全国、全省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学院与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的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学院被省教育厅评为“云南省文明学校”、“优秀普通高等学校”等。
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95 296 297
  • ...
  • 351 35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