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女性人体骨骼模型医学模型
XM-102女性全身人体骨骼模型   XM-102女性全身人体骨骼模型示女性成人骨骼,由女性全身散骨串制而成一整体骨架,成直立姿势,四肢大的关节部分均可活动,显示女性全身骨骼的组成和形态外观、神经分支、脊椎动脉和腰椎间盘等,头颅含可活动的下巴、可移动的头颅盖、骨缝线和三颗可取下的下牙,其中四肢骨和头颅骨可以灵活拆卸组装,整体固定在支架上,带底座,可灵活移动。 尺寸:自然大,高170cm 材质:PVC材料
上海欣曼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中国医学科学院主动健康监控系统研发及应用
2020年1月23日起,应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要求,北航计算机学院刘禹老师团队紧急研发了中国医学科学院主动健康监控系统。系统包括移动端与管理端。移动端功能主要包括:(1)分上下午两个时段采集教工/学生体温、症状与接触史信息;(2)获取用户地理填报位置,为外地返京用户提供“14日隔离期监控”问卷;(3)为导师/辅导员提供学生监控记录。管理端功能包括:(1)支持橙色预警与红色预警,向管理者发送出现发热与相关症状的师生预警短信;(2)支持多类型人群查询、统计与可视化。系统于2020年1月25日正式上线运行,截止2020年3月3日,已经服务中国医学科学院党政机关和直属研究所、医院等30家单位,总计涵盖约1.2万人,累计采集健康监控记录31万人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1-04-10
太赫兹波传输和调控功能器件
太赫兹(THz)科学技术既是重大的基础科学问题,也是国家的重大需求。然而,作为一段全新的的电磁波谱,实现THz波传输与控制的相关器件极为匮乏,大大限制了THz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本项目提出了THz波物质探测、低损传输、高速控制的新理论和新技术,研制出多种实用化THz功能器件。本项目的主要成果包括:(1) 提出了THz波吸收的理论模型,研制出吸收率达到85%以上的窄带、多带和宽带太赫兹吸收材料,解决了传统电磁波吸收材料无法有效工作于THz频段的技术难题;(2)提出“人工电磁结构”与“电子功能材料”相结合构建可调谐太赫兹功能器件的思想,研制出开关速率达到0.1ms的太赫兹开关、调制速率达到10Mbps的太赫兹波调制器,带内透射达到80%的太赫兹带通滤波器,以及高效太赫兹功率衰减器;(3)基于高阻Si的深能级掺杂技术和石墨烯二维晶体材料,研制出宽带太赫兹波空间调制器,开关速率达到5MHz,空间调制面积达到3英寸,为提高太赫兹成像速率和分辨率奠定了基础;(4)提出极化约束实现太赫兹波导低损耗传输的新概念。基于“聚合物空芯波导”与“周期性金属光栅结构”的集成,研制出一种双面光栅聚合物空芯波导实现了单模的传输,大幅度降低太赫兹传输损耗到0.68dB/m,达到了实用化的要求。 这一研究成果既加深了对THz波谱特性和基本物理现象的理解,也解决了THz传输、控制、波谱识别和应用成像的多个关键科学问题。本项目成果的实施,可望实现载波300GHz以上高速无线通信,为太赫兹波无线通信、雷达探测、医疗诊断以及以及波谱成像等应用系统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在Appl. Phys. Lett., Sci. Rep., Opt. Lett., Optics Express, J. Opt. Soc. Am.等国际主流期刊上发表SCI 论文66 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2 项,已授权专利7 项,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跟国内外综合比较,本项目的研究成果总体上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对推动太赫兹科学快速进入实际应用领域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太赫兹波传输和调控功能器件
本项目提出了THz波物质探测、低损传输、高速控制的新理论和新技术,研制出多种实用化THz功能器件。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非接触电能传输技术及装置
非接触电能传输技术有效克服了传统接触式电能接入模式存在的诸如 设备移动灵活性差、环境不美观、接触火花及其他不安全因素等问题,且对用 电设备使用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特别适用于易燃易爆、潮湿水下环境以及 生物体内等用电设备(机构)的供电。可广泛应用于电气化交通、人体内置设备 供电技术、工矿企业移动电气设备、工业机器人、便携式电子产品等领域,具有 广泛的市场应用前景。
重庆大学 2021-04-11
横电磁波传输室场强装置
东南大学电磁环境效应研究中心相继开发出横电磁波室(TEM Cell)、非对称横电磁波室、吉赫兹横电磁波室(GTEM Cell)、三极化横电磁波传输室(TTEM Cell)等系列横电磁波室场强装置。创造性地采用异形结构形式增大GTEM Cell的可用试验空间,同轴输入接头获国家发明专利。所研制横电磁波传输室的电压驻波比小于1.5,外形长度尺寸从0.2m到8m,工作频率从9kHz到18GHz,最高脉冲工作电压达80kV,连续波承受功率大于1kW。本成果可应用于信息技术设备、电力电子、汽车电子、医疗器械、集成芯片等产品的电磁兼容性试验和场强探头校准。
东南大学 2021-04-11
多通道光纤稳相传输技术
光纤稳相传输技术主要解决光传输链路中的光纤受外界环境因素(温度、应力等)影响产生传输延时波动,进而导致传输信号的相位出现漂移的技术问题。 高精度同步网络中的相位和时钟的严格同步是网络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但是传统光传输链路应用于该类网络中时,会对传输信号带来皮级秒到纳秒级的传输延时波动,导致网络中信号的时钟分配、相参合成等工作受到极大的限制。 光纤稳相传输技术主要完成高精度网络中信号的稳幅稳相传输,以实现高精度同步网络的构建。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一种输液管传输机构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输液管传输机构,其包括装料机构以及与其 对接的储料机构,其中装料机构用于实现输液管的上料与传输,储料 机构用于将从装料机构传输的输液管进行间隔处理,使输液管按照预 定的间隔距离排列,输液管传输机构还包括设置于装料机构底部的用 于支撑装料机构的装料机构限位装置。按照本发明实现的输液管传输 机构,采用了间隔机构来对自动化输送的输液管进行间隔处理操作等, 解决了管与管之间容易缠绕的问题,使后续包装操作更加便利;采用 了设计巧妙的间隔机构与装料小车的对接方式,使得输液管传输的过 程更加顺畅;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无线电能传输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线电能传输装置,系统包括 PWM 波产生电路、全桥逆变电路、谐振电路、 AC-DC 转换电路四部分。该系统主要研究无线传输原理,利用磁场耦合实现无线传输,用 15V 直流电 源供电,高频逆变电路部分用全桥实现,4 个桥臂轮流导通或截止从而在发射回路激起交变电流,通过 磁场耦合接收回路上会产生感应交流电,能量即从发射回路向接受回路传递。接收回路的交流信号经过 AC-DC 转换电路而输出直流,用于驱动充电器模块。本实用新型摆脱
武汉大学 2021-04-14
电磁信号传输及反射特性分析软件
课题组基于计算电磁学技术,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大复杂目标回波特性仿真分析平台,可以实现运动或静止目标的雷达回波特性仿真,并具备群体目标仿真分析能力,可实现复杂局域网环境下的信道确定性建模。 主要技术指标 动态雷达回波在 1 度窗口均值与实测误差 <3dB 静态雷达回波峰值误差 <2dB,均值误差 <3dB 相关成果 电磁信号传输及反射特性分析软件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3-01-29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7 18 19
  • ...
  • 562 563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