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新乡医学院
新乡医学院位于河南省新乡市,是河南省独立建制的西医本科院校。学校渊源可追溯到1896年英属加拿大人、医学博士罗维灵在古城卫辉开办的西医诊所,医学教育肇始于1922年惠民医院护士学校,招收四年制护理专业学生并由中华护理学会(1923年名为“中华护士会”)颁发文凭。1949年冀鲁豫卫生学校及哈励逊医院迁入,于1950年成立平原省医科学校。学校经历华北第二医士学校、河南省汲县医士学校、新乡专区医学院等发展阶段,1962年更名为豫北医学专科学校;1982年升格本科,定名新乡医学院;1998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并获得优秀;2016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中获专家组好评。 学校目前占地面积1744.58亩(含临床学院),建筑面积129.396万平方米(含临床学院),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3.69亿元,图书馆馆藏各类图书212.4万册,电子图书3753.13GB。现有教职工12327人(含临床学院),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1749人(含临床学院)。 学校设有21个教学院(部),举办1所独立学院——三全学院。开办有全日制教育、中外合作教育及继续教育等多种教育类型,包含研究生、本科生、留学生等较为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8900多人。 学校学科涵盖医学、理学、工学、文学、法学、管理学、教育学等7个门类;临床医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拥有河南省特色学科(A类)1个;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技术等8个一级学科获批省级重点学科;拥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等1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临床医学、公共卫生、护理等6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本科专业29个;有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技术、护理学和药学等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省级特色专业10个、9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省级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1个省级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获批为国家临床医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和国家卓越医生培养计划试点单位,建有3个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2个国家全科医师临床培养基地,1个国家临床药师培训基地。 学校创办有《新乡医学院学报》《眼科新进展》《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临床心身疾病杂志》《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等5种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其中《眼科新进展》《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建有5所直属附属医院,编制床位共9406张,其中4所为国家三级甲等医院。学校还拥有20所非直属附属医院和百余个教学实践基地,多所医院获评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连续入选全国地市级医院100强。 学校坚持质量立校。普通本科专业整体列入一本招生,高考第一志愿报考率和录取分数连年位居河南省理科类院校前列。学生在全国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挑战杯”等活动中屡获佳绩。获得多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本科毕业生年底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硕士研究生年底就业率多年保持100%,国家执业医师资格(临床类别)通过率达80%以上。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近年来,启动“265人才工程”,实施了“太行学者”和“太行青年学者”支持计划。聘请法国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7人来校工作。现有3个省级特聘教授岗位,1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个省级优秀省级优秀创新型科技团队。拥有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中原学者、省管优秀专家、省教学名师、省特聘教授、海外留学归国专家、知名学者等300余人。 学校坚持科技兴校。建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和干细胞与生物治疗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分子诊断与医学检验技术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生物精神病学重点实验室等近30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基地。近5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74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项,发表SCI收录论文2040篇。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注重国际合作与交流,与英国伍斯特大学、澳大利亚科文大学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马来西亚理工大学开展联合培养博士项目;建立河南省医用组织再生国际联合实验室、河南省免疫与模式动物国际联合实验室等8个国际合作实验室。坚持“请进来”“走出去”,邀请樊代明院士、戚发轫院士、徐建国院士等专家学者来校交流,选派优秀教师赴国外进修、讲学或开展学术研究,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学校社会声誉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历代新医人秉承“明德博学,至爱致用”的校训,薪火相传,矢志不渝,不懈奋斗,形成了“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办学精神和“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良好校风,逐渐积淀出自己的办学特色。学校被授予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50强、河南省文明单位、“河南综合实力20强领军高校”、河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河南省文明标兵示范校等多项荣誉称号。 千秋大业,实干为基;宏伟蓝图,落实为要。今天的新乡医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内涵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技兴校战略,主动融入和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加快推进学校转型发展,朝着建设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区域性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医科大学而阔步迈进。
新乡医学院 2021-02-01
医学健康严肃游戏
1 成果简介医学游戏系列不仅针对抑郁症、儿童自闭症等心理精神疾病的辅助诊断治疗, 还针对老年孤独、 孕妇护理教育等社会公共问题进行探索研究。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 截止 2011 年全球抑郁症的发病率约为 11%,共有 3.4 亿抑郁症患者, 我国患病人数也达到 5600 万,但得到治疗的不足 10%。 我国儿童自闭症(孤独症)的发病率为 1.53%,现阶段全国的 0-19岁的患儿达到了 200 多万, 据统计家长迫切希望得到廉价的治疗服务。 至 2009 年,我国已有老龄人口 1.69 亿,占总人口数的 12%,据全国老龄办统计数据显示,有近一半的老人属于城乡空巢家庭或类空巢家庭,关怀空巢老人的健康已成为我国卫生事业的主要问题之一。2002~2011 年我国平均每年出生人口为 1603 万人,据世卫组织统计,我国孕妇的健康状况十分令人担忧,如何指导孕妇的日常保健是十分重要的。 医学保健严肃游戏是将虚拟现实技术与医疗技术相结合溶入到电子游戏系统中,实现方便自然的人机交互和逼真的体验,从而可能达到辅助疾病治疗目的。 医学保健严肃游戏系列包含多平台的、简单快捷、低成本且高效、可控的且能够实时监测和评估疗效的新型大众心理辅助治疗及孕妇健康保健游戏,此系列软件治疗成本廉价、疗效显著、采用无创干预治疗方式,无明显副作用,在国内外均处于技术领先地位,具有极大的发展前景。 免疫学专家认为,心理治疗有利于调整患者的情绪、改善躯体症状、增强免疫效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一部分患者中还可以改善预后, 延长生存期。因此, 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是经临床实践证明的行之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法。应用虚拟现实技术恰当地进行心理干预,对辅助治疗疾病具有很大意义。 表 2.1.1 疗效优势对比 2 效益分析由于目前国内外尚无同类产品, 本系列游戏以其安全高效,副作用小,治疗成本低等独特创新之处及无可比拟的优势而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可以预计投放市场后将会取得很高的经济收益。3 合作方式联合推广。4 所属行业领域医疗健康领域。
清华大学 2021-04-13
医学在线考试系统
该系统采用B/S架构设计,内置超过100万道包含三基、执医、护理、中医等题库资源,实现智能化组卷、、科学性防作弊、开放性练习、多样化统计分析于一体的在线考试系统。
江苏省捷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2021-02-01
食品、饲料、化妆品等用抗菌肽的产业化研究
针对饲料、食品、化妆品和生物保鲜剂用防腐剂(抗菌肽)的特点和要求,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开展动 植物来源防御素和两栖类动物来源抗菌肽(LL-37和HsAFP1)的分子改良和产品研制,获得对畜牧业和饲 料工业主要有害细菌、真菌和病毒均有高效杀灭作用的广谱抗菌肽。应用重组DNA技术构建高效表达抗菌 肽的载体,筛选高效表达的可食用酵母工程菌,并完成产品的制粒、包被等后加工技术。
中山大学 2021-04-10
苹果等蔷薇科果树自花结实种质发掘、机制研究与应用
一、项目分类 重大科学前沿创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成果简介 蔷薇科果树如苹果、梨、樱桃等主栽品种多表现为自花授粉不结实(自交不亲和性),需配罝授粉树和人工授粉来保证生产。针对我国一些果园存在授粉品种配置不当、人工授粉成本高造成生产成本高、坐果少、偏斜果多,损失巨大的问趣,通过持续攻关,取得如下创新性成果: 1、探究了苹果等蔷薇科果树自花(不)结实内在分子基础。系统揭示了苹果花柱S-RNase 在 ABCF 蛋白辅助下非特异性跨膜转运进入花粉管、突破硫堇蛋白 D1 介导的防御反应、引起微丝骨架解聚、tRNA 氨酰化受阻导致花粉管生长停止的机制;此外,明确花粉膜蛋白基因 HT1 变异导致苹果 ‘中苹1号’ 自花结实的分子机制;发现梨‘闫庄’中 S21-RNase 基因的一个碱基突变导致其蛋白氨基酸变异是造成自花结实的原因;解析了‘拉宾斯’樱桃中 S-RNase 被 SLFL 识别并泛素化降解的分子机制,为打破自交不亲和性,育成自花结实品种奠定理论基础,理论创新国际领先。 2、研发苹果等蔷薇科果树自花结实育种技术。全基因组关联性分析(GWAS)获得苹果‘寒富’ 自花结实性 SNP 高精度分子标记 1个,‘惠’ 自花结实性 SSR 分子标记 1个,建立了自花结实苹果分子快速预选育种体系;研发了花柱 S-RNase 快速提取技术、花粉管微丝标记技术及花粉管核蛋白提取技术,为自花结实分子育种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3、选育、推广苹果蔷薇科果树自花结实性品种。利用自花结实性综合评价技术挖掘白化结实苹果种质 4份、梨2份、樱桃1份;配置杂交组合,选育出自花结实优质苹果‘中苹1号’、‘岳冠’等,在北京、河北、辽宁等地示范推广10万余亩,经济效益每亩增加1000余元,有效推动当地果树产业轻简化生产进程,节本增效成效显著。
中国农业大学 2022-08-15
基于20个三等位基因SNP遗传标记的法医学复合检测试剂盒
授权发明专利。本发明属法医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20个三等位基因SNP遗传标记的法医学复合检测试剂盒。本发明试剂盒由分离包装的复合扩增引物混合物、多重单碱基延伸反应引物混合物、等位基因分型标准物混合物、复合扩增反应混合液、以及单碱基延伸反应混合液构成。所述试剂盒通过单管内的复合扩增反应和多重单碱基延伸反应,利用法医遗传实验室通用的毛细管电泳平台,可一次性快速、准确地获得生物检材的20个三等位基因SNP遗传标记的分型,确定检材的个体来源,为法医个人识别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手段。该试剂盒在法医学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四川大学 2016-04-29
温医大麻醉团队在顶级医学期刊JAMA发表研究成果
12月20日,温州医科大学麻醉学科金胜威、李挺、高昉教授团队以第一单位在国际顶级临床医学期刊JAMA(TheJournaloftheAmericanMedicalAssociation,影响因子56.27)发表研究成果,阐明了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患者术后脑功能的影响。
温州医科大学 2021-12-22
川北医学院
l 教育部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l 临床医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行列l 医学影像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l 全国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建设高校l 四川省医学影像学、临床医学本科人才培养基地l 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l 四川省首批“双学位”教育试点高校 学校为四川省教育厅举办的公立高等医学院校,坐落在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三国文化发祥地——南充市,现有顺庆和高坪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000余亩。学校前身是1951年创办的西南区川北医士学校,1965年升格为专科,1985年升格为本科,定名为川北医学院。2005年开始招收留学生,200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得优秀,2014年成为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016年获批四川省新增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2017年顺利通过了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18年顺利接受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学校始终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办学精神,秉承“敬业、博爱、求是、创新”的校训,坚持“以人为本,以质量为生命”的办学思想,现已成为一所以医学为主体,医、文、管、法、工、教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高等医学院校。学校办学基础优良。建有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系等21个学院(系、部);开设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麻醉学等24个本科专业,医学影像学为国家级特色建设专业,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技术、眼视光学和麻醉学专业为四川省特色专业,医学影像学、口腔医学、麻醉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临床医学、眼视光医学、医学检验技术为四川省一本招生专业,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口腔医学、麻醉学、医学检验技术、护理学、眼视光学、生物医学工程等八个专业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医学影像学、口腔医学、麻醉学、护理学为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示范专业;有省级精品课程10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9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4门;有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有3所直属附属医院和24所非直属附属医院,53所教学实习医院。 学校人才培养成效明显。现有全日制学生18000余人,其中本科17000余人、研究生1100余人,形成了多层次、结构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是全国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建设高校、四川省医学影像学和临床医学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学生连续数年在全国性竞赛比赛中表现出色,先后获得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全国总决赛二等奖、全国大学生护理技能大赛一等奖等佳绩;临床、护理、口腔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三年,本专科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4%以上,研究生就业率一直保持100%;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四川省普通高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学校师资队伍不断优化。有教师1200余名,其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部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留学归国专家学者近100人,形成了以年富力强的青年教师为主体、老中青结合,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在注重业务素质的同时,学校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职业素养道德建设,获评为“全国师德师风建设先进集体”。学校学科实力持续增强。现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个、国家中医药重点专科1个、四川省重点学科1个、四川省医学重点学科22个。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个、联合培养博士基地2个。学校研究生教育包括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2个类型:学术学位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医学技术4个一级学科授权点;专业学位有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护理、中医4个授权类别。涵盖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护理学、药学、中医学、医学技术、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和口腔医学8个一级学科的32个二级学科授权点。临床医学为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学科。学校当前正全面推进一流学科建设,重点建设临床医学、基础医学2个一流学科,药学、生物医学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3个一流学科群。学校科研水平稳步提升。建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四川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省部级科普基地1个、国家中医药科研二级实验室4个,参与组建省部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建有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4个、南充市重点实验室5个、四川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市级生物医药产业技术研究院1个;建有医学影像研究所等10个研究所;建有院士工作站2个。近年来,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各级各类课题900余项,获省部级成果奖50余项,教师学术论文被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等国际学术期刊刊用。学校公开出版刊物《川北医学院学报》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获“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称号。学校对外交流深化拓展。积极开展留学生教育,招收了来自美国、加拿大、印度等国家留学生370余人,留学生影响系数居全省第二位,2017年被推举为中国教育交流协会国际医学分会理事单位;与美国托莱多大学结为姊妹院校,与台湾辅英科技大学、英国斯旺西大学、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理工学院、日本东京女子大学、东盟教育中心等院校和教育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积极开展师资培训、科研合作、互派学生等交流活动;与南充市开展战略合作建设高水平医科大学,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校院合作全方位推进;与民盟广东省委合作不断深化,暨南大学在学校建立临床医学博士培养基地;成功举办“中国医院院长年会‘走进大西南’——天府峰会”等有影响力的会议活动。学校积极担当社会责任。坚持以提升医疗服务供给为重点,优化区域医疗结构,增强优质医疗服务。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和附属南充市中心医院不断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医疗服务辐射3300多万人口。川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社会影响持续扩大,川北医学院国际医院加快建设。积极参与“5•12”汶川特大地震、“4•20”雅安芦山地震、“6•30”特大洪涝灾害、“8•8”九寨沟地震、江苏昆山“8•2”爆炸、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突发事件救援救治工作,获得社会高度赞扬。全面落实脱贫攻坚任务,按照健康扶贫为主,资金支持、教育扶智、产业帮扶为辅的“一体多翼、系统推进”的工作思路,统筹开展营山县、稻城县、壤塘县等多地区精准扶贫对口帮扶工作,获评为“省直机关(单位)精准扶贫先进单位”“全省高校对口帮扶优秀单位”。当前,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稳步推动“365总体布局”,着力深化综合改革,扎实推进内涵建设,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努力把学校建设成特色明显、优势突出、人民满意的区域性高水平医科大学,为推进“健康四川”“健康中国”战略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川北医学院 2021-02-01
上海健康医学院
上海健康医学院诞生于“健康中国”新时代,是一所上海市属应用技术型本科医学院校。学校地处浦东张江科学城国际医学园区,拥有北苑、南苑和新南苑三个生机勃勃的校区。学校现有在校生1.5万余人,开设了14个本科专业和27个专科专业,具有临床医学、护理学、康复治疗学、生物医学工程、药学、医学影像技术、医学检验技术、健康服务与管理、卫生检验与检疫、临床工程技术等多个特色专业。其中,临床工程技术、医疗产品管理等专业为全国首创,健康服务与管理、医学影像技术等多个专业填补上海市空白。学校秉承60多年的办学历史,坚持“健康促进的使者,白衣天使的摇篮”和“医疗器械工程师的摇篮”的办学传统,紧密对接时代需求,立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健康卫生事业发展培养了大量紧缺、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学校定位于“应用型、特色性、国际化”医学本科院校,坚持“医工结合、医养结合、医保结合”发展方向。培养具有健全人格与心理,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具有行业引领潜质的人类健康促进者,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可。学校拥有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上海领军人才、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东方学者、浦江学者、启明星计划及曙光计划等高水平中青年专家,教授、副教授职称教师占30%。创建获批了上海市分子影像重点实验室、首批一流本科引领专业及市高校重点实验室与工程中心。学校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率高、稳定性强,深受用人单位欢迎,近三年学生就业率达98%以上。学校拥有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东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南院、嘉定区中心医院、周浦医院、浦东新区人民医院等5所附属医院及中山医院、华山医院等多所教学医院,十余个国家级和上海市级公共实训基地,并与数百家高水平医疗服务机构、医疗器械企业和检测单位保持全方位紧密合作关系。同美、英、法、德、日等几十个知名院校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人才培养合作机制。学校近年陆续主办了国际护理大赛、全国医学影像技能大赛、亚洲核医学论坛、国际康复创新与应用研讨会、医疗器械及法规研讨会等十几个高水平大赛和学术会议。其中,亚洲核医学大会连续3届在我校召开,引领了亚洲核医学的发展方向;中国数字医疗产业论坛在我校召开,标志着上海在全国率先搭建数字医疗产学研合作桥梁。学校在不断增强自身实力和影响力的同时,不忘服务于社会,与新疆、西藏、青海和贵州等多地进行了援建学校、共建医院和定向培养等对口帮扶项目,提高边远地区的医疗水平,培养医疗行业紧缺人才。学校将高举新时代健康中国大旗,不忘初心,继续深化办学内涵,提升办学实力,为健康中国战略实施作出更大贡献。
上海健康医学院 2021-02-01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由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于1917年创办,它最早开启了我国八年制临床医学教育和高等护理学教育的先河,在我国医学教育领域具有特殊的地位和独特的社会影响力。 协和医学院“高进、优教、严出”的精英培养模式,不仅造就了张孝骞、林巧稚、黄家驷、吴阶平、聂毓婵等中国医学界的泰斗,还为我国医学事业培养了一大批享誉国内外的著名临床医学家、医学科学家、医学教育家、护理学家和医政管理家,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 北京协和医学院被纳入“211”和“985”工程建设项目。目前学校设有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院、护理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人文学院、研究生院、继续教育学院等7个学院,已建成由博士后、博士、硕士、本科生、专科生教育以及成人教育组成的多层次医学教育体系。学校现有在校生6102人,其中博士生1629人,硕士生1920人,本科生906人,专科生236人,成人教育1411人。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228 229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