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基于空气能和太阳能的海岛制水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空气能和太阳能的海岛制水装置及方法,其包括空气能热泵组件、太阳能集热板、四通阀和栅格密封板组件,空气能热泵组件和太阳能集热板用以梯级加热装置内的循环空气,空气能热泵组件包括蒸发器、冷凝器和压缩机,冷凝器与太阳能集热板相连,太阳能集热板与四通阀相连;四通阀连接有小型气泵,小型气泵与冷凝器相连;栅格密封板组件包括分别与四通阀相连的栅格密封板 A 和栅格密封板 B,栅格密封板 A 中盛有硫氰酸铵溶液,栅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中国科大建立高温高压富水条件下岩石熔融温度测定新技术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倪怀玮教授研究团队通过实验技术创新,建立了用电导率突变在高温高压富水条件下原位确定岩石熔融温度的方法,为解决关于地球俯冲带熔融条件的争议奠定了基础。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2-06-02
可降解纤维基纳滤及反渗透膜处理中水回用技术
项目背景:1.由于限塑令的提出,高分子膜材料的应用领域 也势必会受到限制,纤维基膜材料具有可降解性,目前常用的是 醋酸纤维素,纤维膜存在耐溶剂性差、抗氧化性能差,易水解, 易压密,抗微生物侵蚀作用较弱等。2.在海水淡化方面,改变纤 维素膜的亲水性,使其表面成为超疏水表面,当高浓盐水蒸发, 吸附到膜表面,然后会因为超疏水而不能在膜表面吸附,从而滑 落收集,可以说是海水淡化、工业废水处理的新思路. 所需技术需求简要描述:1.制备出具有高通量、高湿压强度, 耐污染、耐溶剂的可降解纤维素基反渗透膜材料,该材料对钠离 子的截留率为 95%以上。 2.制备具有超疏水表面的纤维素基膜 材料,接触角超过 150°以上,膜材料的生物降解率达 90%以上。 3.膜组件的设计,降低膜组件的成本,改善膜组件组装过程中的 设计工艺,提高膜组件  对技术提供方的要求:要求拥有纤维素材料、工业废水处理 的背景,能够提供纤维素膜制备及改性的技术支持能力的研发团 队。 
青岛中宇环保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2021-09-03
高浓度难降解工业废水超临界水氧化治理成套技术与装备
目前国内染料厂、农药厂、制药厂、造纸厂、化工厂、食品厂等,每年排放的高浓度难降解废水约30亿吨左右。对这类高浓度难降解工业废水的处理一直是困扰国内环保界的难题。超临界水的特殊性质使其在有机废水治理方面所具有的无可比拟的优点。 现已成功完成一套固定式和一套撬装式超临界水氧化装置。采用自主建造的超临界水氧化反应器,分别对造纸黑液、印染废水、碱渣废水、农药废水、垃圾渗滤液、化工废水、印染厌氧污泥和PTA残渣等进行了测试,在进口COD(化学耗氧值)几万mg/L条件下,可保证出水COD浓度不高于60mg/L,并析出无机盐。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聚变等离子体微波反射成像系统
主要功能和应用领域:微波反射结合准光学技术是测量等离子体密度涨落空间分布在国际上新的发展方向。微波反射成像诊断是近十年来在微波反射技术和准光学成像技术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主要用于测量等离子体二维或三维磁流体不稳定性以及电子密度涨落的新技术。 微波反射成像系统照片 特色及先进性:采用微波反射及准光成像相结合的方式,探测聚变等离子体内部密度扰动,为诊断等离子体提供新的更有力工具。 技术指标:纵向分辨率3-8cm可调;接收阵列:2*8。 能为产业解决的关键问题和实施后可取得的效果:可以通过多个频率,将通常的二维密度扰动诊断变为三维诊断,为更深入的研究聚变等离子体内部机理提供有力手段。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中心体调控大脑皮层发育机制研究
放射状胶质细胞是大脑发育最为关键的一种神经前体细胞,分裂产生大脑皮层几乎所有的神经元和胶质细胞。所有动物细胞都有中心体,通常位于细胞核附近的细胞质中。然而中心体在放射状胶质细胞内的定位十分独特,位于远离细胞核的顶端细胞膜上,即脑室腔的表面上。这种独特的亚细胞特征已被发现数十年,但其成因及功能一直令人困惑。图1. 中心体的顶端膜锚定调控神经前体细胞机械特性和大脑皮层的大小及折叠时松海教授和史航研究员课题组采用基于透射电镜成像的连续超薄切片技术,首次观察到了放射状胶质细胞内的中心体是通过附着在母体中心粒上的远端附属物(distal appendages)锚定在顶端细胞膜上的(图1)。为了探索其分子调控机制和生理功能,研究人员在大脑皮层放射状胶质细胞内特异性地去除了远端附属物的重要构成蛋白CEP83,使得远端附属物无法形成,从而阻止中心体与细胞膜的连接。结果发现,去除CEP83蛋白后,母体中心粒上不再形成远端附属物,中心体和顶端膜发生了微小的错位,不再锚定在顶端膜上。进一步研究表明,中心体这一不足1微米的位移,不是通过影响初级纤毛的形成,而是破坏了顶端膜上特有的环状微管结构,导致顶端膜被拉伸、变硬。这一物理特性的改变引起了放射状胶质细胞内机械敏感信号通路相关的YAP蛋白(Yes-associated protein)的过度激活,从而导致了放射状胶质细胞前期的过度扩增以及之后中间前体细胞的增多,最终使得大脑皮层神经细胞显著增加,体积扩大,并引发异常折叠。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139-6
清华大学 2021-04-10
高性能特种粉体材料近终成形技术
该项目属于粉末冶金学科。高性能特种材料具有其他材料不具备的特殊性能,在高技术领域中具有不可取代的关键作用。然而,这类材料往往硬度高、脆性大,难以采用传统技术加工制备,成为许多国防和民用高技术装备发展的瓶颈。为此,项目基于粉体流变成形原理,研发了难加工材料的近终形制造新技术,广泛应用于国防和民用高技术领域。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2-01
自闭合盒盖一体化手提盒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闭合盒盖一体化手提盒,具体实施为:盒盖(1)与 盒子(2)相连,在盒盖(1)两 端开有孔,其上穿了分散手提带(5),在盒子 (2)边上设有通线槽(4),分散手提带(5)通过通线槽(4)汇集 成手提带(3)。 装物品时打开盒盖(1),分散手提带(5)和手提带(3)被抽回;提起手提带 (3),手提带(3) 和分散手提带(5)被抽出,盒盖(1)关闭。本实用新型从 而具有安全和保洁的功能。
南京工程学院 2021-04-11
“海空天”一体化海洋立体观测
在国家海洋强国战略中,“海空天”对海观测和探测是必要手段。面向我国海洋强国战略需求和十四五规划中军民领域技术挑战,以及山东省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重大需求,威海校区“海空天”对海观测团队开展了关键技术突破、观测装备研发、系统研制和应用服务,同时与涉海企业和科研院所合作,升级传统行业,提升产业行业竞争力,服务新旧动能转换。课题组十三五期间承担了国家级、省部级项目30余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在内基金的基础研究类项目,国家、省市重点研发计划等民口类项目,此外还承担了军委科技委、装备发展部等国防类项目,形成了诸多科技成果。科研经费累计约1.5亿元。获批国家双一流高校基础设施建设——新一代海空天对海观测技术综合试验平台、工信部对海监测与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海洋通信与智能无人观测装备工程技术中心、山东省海洋智能无人装备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7个省部级科研平台。课题组重点打造一个中心:海洋信息综合获取技术及装备创新中心,建设两个基地:数据获取及处理平台建设,标准化综合试验测试平台建设;解决三大难题:海洋探测手段不完善、海洋探测装备可靠性低、海洋技术复合型人才严重不足的难题;提供四个支撑:支撑“海空天”一体化空海协同探测技术体系、海洋装备试验测试标准化体系、山东省十强产业和新旧动能转换、海洋强国和海防建设。 面向我国海洋强国战略重大需求,军民领域对海观测技术挑战,以及山东省地方经济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重大需求,针对我国海洋智能装备企业研发投入大、产出慢、可靠性差、稳定度低,难以满足应用需求的问题,威海校区“海空天”对海探测团队开展智能装备核心技术突破和共用技术研发,降低装备研发成本。通过标准化试验和测试保障可靠性和稳定度,形成了涵盖综合环境感知目标探测、智能观测平台技术(无人机、无人船、水下自主航行器和水下机器人)、跨域通信协同组网技术、观测数据处理、服务与应用等为一体的“海空天”对海观测技术体系。基于“海空天”一体化空海协同观测技术体系,开展相关探测装备研发,构建演示示范系统。取得典型研究成果如图所示。 科研团队规模60余人,目前乌克兰外籍院士1人、教授/研究员3人,副教授10人,讲师4人,基本科研岗和任务型工程师2人,研究生40余人。 研究成果将为组建山东省“高密度、多要素、全天候、智能化的海空天立体观测网”,提升我省乃至国家的自主海洋装备研发能力、海洋资源开发能力以及建立海洋装备测试服务体系提供技术及装备支撑。本项目所研究成果不仅能够突破海洋传感器低功耗设计、自主无人观测平台控制、异构网络组网、海洋数据深度学习及处理等关键技术,进而实现海洋观测装备的立体化和智能化跨越式发展,而且对于树立我国海洋观测产品品牌的国际形象,提升国际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增强对全球性资源要素的控制能力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在海工装备、航空、航天、军工等领域具有广阔的技术应用产业化前景。 项目产品旨在通过关键技术的开发满足我国在海洋国防安全、海洋地形观测、海洋渔业养殖环境监测、勘探、打捞等以及灾害预警方面的智能化装备亟需,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市场,特别对于山东省半岛蓝色经济带和海上粮仓的需求,具有极大经济价值和效益。预计未来3 年,年投资增幅超过百亿元,保守估计平均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40%以上,行业前景良好,将提升我省海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我国其他临海省份也存在巨大海洋和渔业需求,同时为相关行业的竞争力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项目研发将推动牵头公司产品提档升级,具有海空天立体化监测功能的智能海洋观测装备在未来将成为市场上极具竞争力的主流产品之一,市场容量极大,可达数千亿元。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2021-05-11
体感式虚拟现实(VR)事故体验系统
应用多媒体、VR等技术,将已发生的重大事故或潜在重大安全事故制作成警示教育体验资源,应用VR体验硬件平台进行身临其境式体验,以提高体验者的安全意识与知识。体验内容包括事故发生发展过程、原因分析、处置措施、自我防护知识等内容。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21-05-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05 106 107
  • ...
  • 177 17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