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Armfield-S6MKII标准水槽/玻璃侧面倾斜水槽
Armfield S6-MKIII 实验室流道是液压或土木工程师最重要的工具之一,无论是从事基本原理的教学还是研究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流体力学中的许多应用都与水流通过开放通道有关,在开放通道中,水具有暴露于大气压力下的空气的自由表面。 水槽的长度从 5 米到 17.5 米不等,以 2.5 米为增量递增。Armfield 水槽安装在世界各地的教育和研究机构中。 提供全面的附件和测量仪器,包括排放控制、波浪生成和用于沉积物输送研究的闭环。   Armfield 的系列标准模块式倾斜水槽,50年来不断开发新产品,目前已有350多部成功安装案例。工作段为300 mm宽,450 mm深,最短工作长度为5m ,每2.5m为一个模块。 标准配置为一体化不锈钢床道和电子流量计。 可选配件包括沉积物再循环设备和电动起重机。配套有大量仪器和适用于开放水道的各种形状的模型,用来扩展其演示能力。 可选的电脑教学软件可以对每一次演示的结果进行自动分析。软件控制的随机造波机配件(S6-45)可提供全范围的演示和研究能力。     用于流体力学实验室实验、项目工作和研究活动的独立式玻璃倾斜水槽 水槽工作通道由 2.5m 长的模块化部分组装而成。有多种标准长度可供选择,从 5m 开始 水槽横截面宽 300 毫米,深 450 毫米 制造的高精度不锈钢床身提供出色的强度和刚度,无需单独的底架。 为了安装和维护设备,除顶升站外无需进行任何调整,实现典型床身变形小于 1 毫米 每个水槽都包含一个排放罐,该排放罐配有可调节的溢流堰和导流管,以避免飞溅和噪音 标配电磁流量计 提供全面的可选配件和仪器,以补充基本水槽的功能 闭环再循环是沉积物迁移研究的一种选择   工程 倾斜水槽最重要的方面是保持工作部分的完整性。为了实现这一点,需要极其坚固的设计,以确保无论负载或倾斜如何,几乎都不会发生偏转。   实验与研究 Armfield S6-MKIII 水槽是在 30 年的连续生产中开发出来的,示例已安装在世界各地的教育和研究机构中。 可提供不同长度的水槽以适应应用,短款适用于基本调查,长款适用于研究具有非均匀通道流动的逐渐变化的流动剖面。   所有 Armfield 教学和研究水槽都可以选择配备我们市场领先的软件的两种变体,提供数据采集和可选的软件控制添加。   数据记录和仪表系统 S6-MKIII-DTA-ALITE 是一个基于软件的应用程序,其支持硬件提供以下功能:   电子测斜仪测量床的坡度 用于测量的电子压力计:包括水流结构的压力读数 与皮托管一起使用的差压传感器 用于仪器的电压输入通道 用于测量水温的热敏电阻传感器 包含 USB 接口和软件,允许记录上述参数的数据。该软件包括复杂的采样、校准和绘图功能,包括以 Microsoft Excel 格式保存或导出数据的能力 S6-MKIII-DTA-ASuite 软件控制和数据采集包包括 S6-MKIII-DTA-ALITE 数据记录和仪器软件,此外在控制台内集成了一个逆变器,用于流道泵的电子速度控制。   控制功能: 循环泵的变频器速度控制,通过前面板控制或从 PC 控制。使用 PC 控制时,可以在 PID 回路中设置泵速以保持恒定流速 控制动力顶升系统设置特定的床身坡度
欧美大地仪器设备中国有限公司 2021-12-17
风电机组/光伏发电智能动态并网技术及产业化
小试阶段/n■新能源■节能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成果简介该项目可解决的问题:从物理本质上解决三大问题:1、解决并网逆变器及滤波器遭受过电压和过电流的冲击的问题,从而提高风电机组/光伏发电并网的电网电压质量、提高并网逆变器的安全稳定运行水平和使用寿命;2、解决风电机组/光伏发电系统出力不足时,电网向并网滤波器倒送电,导致电网电压偏高,保护动作跳闸,弃风弃光的问题,增加风电机组/光伏发电出力、提高风电机组/光
武汉大学 2021-01-12
光伏建筑一体化可调度式分布式发电装置
本项目以新型可调度式并网发电系统与电网的互动为主要研究对象,主要应用在光伏建筑中。本项目致力于研究并开发高性能、高效率、高可靠性、低 EMI 且控制灵活、功能完善、易于扩展的新型并联双向 AC/DC 变换器和双向充放电变换器。探索与电网互动的服务内容和能量管理方法。
扬州大学 2021-04-14
以锂离子超级电容器改善电能质量的单相光伏逆变器系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利用锂离子超级电容器(LiC)改善电能质量的单相光伏逆变器系统,包括 光伏阵列、储能系统、全桥逆变电路、控制电路、检测电路和非线性负载,储能系统由 LiC 和双向 DC/DC 变流器并联组成;其中,光伏阵列的输出端连接储能系统,储能系统并联于全桥逆变电路的直流侧,非 线性负载并联于全桥逆变电路的交流侧;检测电路连接非线性负载,用来检测非线性负载的无功电流和 谐波电流;检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控制电路的输入端,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连接
武汉大学 2021-04-14
光伏建筑一体化可调度式分布式发电装置
在国内,可调度式并网发电系统中现有充电机产品大多只具备通过光伏充电的基本充电功能,不具备由电网双向功率转换功能。且目前基本应用中也大都未考虑并网发电系统与电网能量、信息双向流动的功能。这一项目的实施将为我省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与电网互动提供思路;为实现高性价比的并网发电装置模块化提供技术;为我省智能电网提供高效服务作探索;为我省光伏建筑分布式发电提供方案。与江苏领先电子有限公司合作,成果产品已完成小试,在江苏领先电子有限公司研发实验楼顶试运行1年,已具备产业化能力。产品中申请中国发明专利4项,其中授权1
扬州大学 2021-04-14
一种太阳灶聚光式光伏光热发电综合利用装置
(专利号:ZL 201410182973.1) 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太阳灶聚光式光伏光热发电综合利用装置,属于太阳能利用技术领域。本发明的一种太阳灶聚光式光伏光热发电综合利用装置包括光伏光热温差发电锅炉、聚光式太阳灶和太阳灶及锅炉支架组件,聚光式太阳灶将收集到的太阳光反射给光伏光热温差发电锅炉;顶部光伏发电组件和底部光伏发电集热器分别位于炉体的顶端和底端,底部光伏发电集热器与炉体之间还设置有温差发电片,均用于太阳能光伏发电;炉体底端中心
安徽工业大学 2021-01-12
一种太阳灶式光伏-光热-温差发电综合利用系统
(专利号:ZL 201510044647.9) 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太阳灶式光伏‑光热‑温差发电综合利用系统,属于太阳能利用领域。本发明的太阳灶式光伏‑光热‑温差发电综合利用系统,包括光热采集系统、水路循环系统和双面集热器,光热采集系统中的伸缩杆与置物圈把柄铰连,通过置物圈把柄与伸缩杆使置物圈与聚光太阳灶的外圆口所在面平行设置;在置物圈上安装有双面集热器,该双面集热器由上部光伏组件、中部集热总成和下部光伏组件组成,且双面集热器通过通水管
安徽工业大学 2021-01-12
一种稀土磷酸盐闪烁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本技术成果公开了一种稀土磷酸盐闪烁玻璃 及其制备方法,涉及无机稀土发光材料领域。本 技术成果将三价稀土铈离子(Ce3+)掺杂到M2O- RE2O3-P2O5磷酸盐玻璃体系中,制备得到透明的 稀土闪烁玻璃,在该磷酸盐体系中,M为碱金属元 素;RE为稀土元素。本透明稀土闪烁玻璃通过原料 组分混合、预烧、熔化、铸模和退火等过程制备得 到,所制备得到的透明稀土磷酸盐闪烁玻璃在X-射 线辐照下在310 - 430纳米的波长范围内具有强的光 输出,其荧光衰减寿命为30纳秒左右,具有快荧光 衰减性质。
中山大学 2021-04-10
具有表面憎水性能空心玻璃微珠的制备方法
(专利号:ZL 201310169811.X) 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表面憎水性能空心玻璃微珠的制备方法,包含空心玻璃微珠表面清洗、镀膜液配制及空心玻璃微珠经过镀膜液镀膜改性、改性后产品的干燥、烘干工序。所述空心玻璃微珠与镀膜液的质量比为3~5:100;所述镀膜液包括以下组分,镀膜液总量按100份计的各组分质量份数为:正硅酸四乙酯:8份,无水乙醇40~42份,石油醚38~42份,三甲氧基氯硅烷6~7份,去离子水2~4份,余量:稀盐酸,
安徽工业大学 2021-01-12
新型硫系玻璃制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瞄准国民经济和现代国防建设对关键红外材料及光器件的迫切需求,开展新型红外硫系玻璃组成设计、大尺寸硫系玻璃制备工艺、硫系玻璃高效生产技术研究及工艺稳定性控制研究。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成果简介 瞄准国民经济和现代国防建设对关键红外材料及光器件的迫切需求,开展新型红外硫系玻璃组成设计、大尺寸硫系玻璃制备工艺、硫系玻璃高效生产技术研究及工艺稳定性控制研究。“新型红外硫系玻璃制备关键技术及应用”获2014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在此基础上,团队继续开发了多种新型硫系玻璃,包括:覆盖可见-近红外-中远红外波段的新型红外夜视仪用多光谱硫系玻璃,可用于温度自适应的地折射率温度系数硫系玻璃,用于高质量红外热像仪的低色散硫系玻璃等优良玻璃组成。近5年承担了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自然基金重点基金在内的国家级项目5项,授权发明专利20 件;主持制定国家标准3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2项。
宁波大学 2022-08-16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8 29 30
  • ...
  • 34 35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