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东北林业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是一所以林科为优势、林业工程为特色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等学校,地处我国最大国有林区的中心——哈尔滨市,校园占地136公顷,并拥有帽儿山实验林场(帽儿山森林公园)和凉水实验林场(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教学、科研、实习基地,总面积达3.3万公顷。 历史沿革。学校创建于1952年7月,原名东北林学院,是在浙江大学农学院森林系和东北农学院森林系基础上建立的,由原国家林业部直属管理。1985年8月更名为东北林业大学。2000年2月,由原国家林业局划归教育部直属管理。2005年10月,经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和教育部批准,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0年11月,教育部和原国家林业局签署合作共建协议。2011年6月,成为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2012年3月,教育部与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共建协议。2017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双一流”建设高校。2022年2月,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 师生概况。学校现有研究生、全日制本科生3万余人,其中本科生19691人、研究生10957人。现有教职员工24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416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44人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6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人,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国家林草局林草科技创新团队5个、黑龙江省专业技术领军人才梯队9个、黑龙江省“头雁”团队4个。近年来,获评全国教书育人楷模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5人,全国优秀教师5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1人,全国林业和草原教学名师4人,全国工人先锋号团队1个,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人,全国五一巾帼标兵1人,全国三八红旗手1人,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1人,省劳动模范3人,省级教学名师27人,省级优秀教师8人次,省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4人,“龙江好人”2人。 学科专业。学校现设有研究生院、20个学院和1个教学部,有73个本科专业、26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专业学位博士点,1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9个类别的专业学位硕士点,1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拥有林业工程、林学2个世界一流建设学科,生物学、生态学、风景园林学、农林经济管理4个国内一流建设学科,3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1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8个国家林草局重点学科、2个国家林草局重点(培育)学科、1个黑龙江省重点学科群、7个黑龙江省重点一级学科。有国家发改委和教育部联合批准的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批准的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生物学),是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学校,国家级卓越工程师和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学校,教育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示范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 学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质量、绿色、创新、合作”的内涵发展道路,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深度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需要,不断强化办学优势、彰显办学特色,力争办学实力位居全国农林高校前列,建成特色鲜明、国际知名的中国高水平大学,为建设成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林业大学而努力奋斗。
东北林业大学 2021-02-01
河北工业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的前身是创办于1903年的北洋工艺学堂,是我国最早的培养工业人才的高等学校之一,创办了全国最早的高校校办工厂。1929年改称河北省立工业学院,1995年更名为河北工业大学。学校1996年跻身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2014年由河北省、天津市和教育部共建;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022年,入选新一轮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121年来,学校始终秉承“兴工报国”办学传统和“勤慎公忠”校训精神,形成了“工学并举”的办学特色,为国家培养了30余万名优秀毕业生。近年来,材料科学、化学、工程学、环境与生态学、计算机科学5个学科领域在ESI全球排名前1%排名中稳步提升。2020年获评“全国文明校园”。 学校设有21个教学机构,现有65个本科招生专业,其中37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涵盖工、理、经、管、文、法、艺七大学科门类,20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专业评估。拥有1个国家“双一流”学科、2个国家重点学科,7个河北省“双一流”学科,20个河北省重点学科,6个天津市顶尖学科和服务产业特色学科群,7个天津市重点学科。拥有1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2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9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现有全日制本科在校生24000余人、研究生11000余人。 学校持续加强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近年来,全职引进和培养了一批国家级人才,320余人具有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模范教师、省级教学名师等省部级以上专家称号。现有教职员工28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800余人。 近年来,学校建立了包括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在内的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平台69个,积极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需要和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需求。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成就奖”、河北省科技突出贡献奖等百余项省部级以上奖励。 当前,省市部共建为学校搭建新的发展平台,国家“双一流”建设让学校的发展迈进“新时代”,百廿工大踏上新征程。学校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践行“四个服务”时代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根中国大地,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努力建设成为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大学,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贡献!
河北工业大学 2021-02-01
长春工业大学
长春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管、文、理、经、法、艺术等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是吉林省高层次人才培养、应用技术研发、高新技术产品研制、高水平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学校始建于1952年,初期是国家为筹建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而创办的长春汽车工业学校。1962年定名吉林工学院,1992年被吉林省政府确定为首批三所之一的省属重点高校,在2004年全国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等级。2014年,学校作为全国首批、吉林省首家高校,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赢得专家组高度评价。学校现有南湖和北湖校区,总占地面积125万平方米,全日制在校学生22797名,教职员工1745名。学校设有17个学院,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0个一级学科硕士点,54个本科专业。2019年10月,学校获批统计学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现设涵盖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艺术学7个学科门类的54个本科专业,其中,工学专业26个、理学专业4个、经济学专业2个、管理学专业10个、文学专业4个、法学专业2个、艺术学专业6个,同时设有第二学士学位专业7个、双学位专业3个,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程训练中心)、5个国家级大学生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个国家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项目、5个教育部产学合作育人项目、4个中外合作办学本科项目。现有教师中教授222名,博士生指导教师111名,硕士生指导教师687名。建校67年来,共为国家培养了17万余名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毕业生就业率始终在省内高校中位于前列。曾荣获“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并成为全国首批毕业生就业50所典型经验高校之一,“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二期)”建设单位,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学校始终坚持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宗旨,依托一汽、长客、吉化等大型重点企业和新兴高科技企业,开展人才培养、科技研发和社会服务。近年来,学校紧紧抓住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机遇,积极发挥工科高校的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全面整合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主动承担起科技支撑的重要任务。学校科研与产业结合紧密,成果转化率高,碳纤维、ABS树脂、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汽车安全气囊自动生产线、先进制造、冶金节能等一批重大成果在吉林省实现了产业化。五年来,承担各类科研课题19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6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3项(合作2项),国家艺术基金3项,吉林省、长春市“双十工程”项目7项,全口径科研经费3亿余元。获得各类科技奖励142项,其中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9项(合作2项)、二等奖31项;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357项;发表SCI、EI、CSSCI检索论文900余篇。拥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机构42家。大学科技园被纳入长春北湖科技创新综合体,学校被确定为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作为吉林省“两所五校”成果转化基金试点单位,5项科技成果获投资基金3000万元。学校是教育部首批审定有条件接收外国留学生的高校之一,先后与英、美、日、韩、俄等国的高校、科研机构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互派留学生,互派专家、学者进行国际学术交流和科研协作,并与美国奥克兰大学和波特兰州立大学合作举办本科教育项目。学校在注重抓好教学和科研的同时,十分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校园科技、文化氛围的营造,各种学生社团常年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文艺、体育活动。学校注重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情操的培养,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连续两次被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评为“全国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连续多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基层党组织标兵”“精神文明建设标兵单位”和“普通高等教育先进学校”。学校于2009年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11年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2012年,学校党委荣获“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016年,学校党委被评为“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全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标兵”称号。目前,学校正在全面实施“十三五”发展规划,加快内涵发展,为把学校建成国内一流的地方工业大学而努力奋斗!
长春工业大学 2021-02-01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年6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哈尔滨工业大学建校100周年。贺信指出,哈尔滨工业大学历史悠久。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领导下,学校扎根东北、爱国奉献、艰苦创业,打造了一大批国之重器,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为党和人民作出了重要贡献。希望哈尔滨工业大学在新的起点上,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教书育人、科研攻关等工作中,不断改革创新、奋发作为、追求卓越,努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的引领下,全体哈工大人正奋力开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哈工大规格的新百年卓越之路。 哈工大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学校住所地为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西大直街92号,同时在山东省威海市和广东省深圳市分别设有校区。学校始建于1920年,1951年被确定为全国学习国外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两所样板大学之一,1954年进入国家首批重点建设的6所高校行列,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学校于1996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高校,1999年被确定为国家首批“985工程”重点建设的9所大学之一,2000年与同根同源的哈尔滨建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哈工大,2017年入选“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名单,2022年8个学科入选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名单。 学校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模范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形成了“政治引领、典型引路、品牌带动、校训育人”的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于1996年、2001年、2011年、2021年四次获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于1984年、2011年、2016年、2021年四次获评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曾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工业和信息化部“一提三优”工程特别优秀学校等荣誉称号,入选全国首批十所党建工作示范高校,相关工作经验先后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2018年全国组织工作会、2019年全国部属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上作交流发言。学校持续发挥党建双创示范高校、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引领优势,不断完善“学校党委主导、学院党委主体、党支部主心骨、党员主人翁”的基层党建工作体系,巩固拓展从“+支部”到“支部+”经验优势,体系化、强纵深推进基层党建四项重点举措,高质量建设一批理论宣讲团和先进事迹报告团。2021年刘永坦院士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学校秉承“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传统,形成了“厚基础、强实践、严过程、求创新”的人才培养特色,培养出了123位两院院士、169位大学书记和校长、144位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54位共和国将军、450余位航天国防总师,培养出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全国最美奋斗者、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最美教师、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培养出了35万余优秀人才。近年来,学校瞄准学术大师、工程巨匠、业界领袖和治国栋梁四类杰出人才培养目标,持续加强“五育并举”顶层设计和资源供给体系,加速推进个性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案落地,创新推出的永坦班、善义班、小卫星班、智能机器人班、人工智能班等由7位院士担任班主任的特色班已成为学校杰出人才培养的“金字招牌”,设立战略班、总师班、尖班等一批顶尖人才培养载体,成立了全国首批未来技术学院、卓越工程师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学生竞赛成绩在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榜单(本科)中实现“五连冠”,哈工大问天舱机械臂团队、紫丁香学生微纳卫星团队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02-01
西北工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2022-05-24
外镶式圆柱滴灌管及农业大棚系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外镶式圆柱滴灌管及农业大棚系统。外镶式圆柱滴灌管包括水管,所述水管上开设有多个出水口,还包括多个圆柱滴头,所述圆柱滴头的内管壁上形成有螺旋状凹槽,所述圆柱滴头的外壁上开设有排水孔,所述排水孔与所述螺旋状凹槽连通,所述圆柱滴头套在所述水管的外部,所述螺旋状凹槽与所述水管的外管壁之间形成螺旋缓冲通道,所述出水口与所述螺旋缓冲通道连通。实现提高外镶式圆柱滴灌管的使用可靠性。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3
外镶圆柱式渗滴管及农业大棚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外镶圆柱式渗滴管及农业大棚。外镶圆柱式渗滴管,包括管道和滴头,管道的管壁上设置有多个环形安装槽,环形安装槽中开设有多个连通管道内部腔体的出水缝隙;滴头包括管套和压力调节头,管套上开设有安装通孔,压力调节头包括安装块、连接杆、浮动环和弹簧,安装通孔、安装块和浮动环之间形成压力调节腔体,管套密封连接在环形安装槽中,安装通孔与出水缝隙连通,安装通孔、浮动环和环形安装槽之间形成压力缓冲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1-12
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
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是北京大学与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省属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是北京大学在京外设立的首个高端农业类研究院。先后获批山东省新型研发机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参与共建山东省农业生物技术国际联合实验室、小麦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山东省作物精准分子设计育种重点实验室、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聚力攻坚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不断强化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加速成果转化。已组建42个独立课题组,人员规模约760人,形成院士领衔,杰青、长江为两翼,中青年骨干为主体的雁阵人才团队。目前已在多个主粮、油料及经济作物开展精准设计育种,取得了原创性理论及技术突破,也在智慧农业、农业经济政策、数字乡村建设等领域进行开创性研究,争取国家、省级科研项目72项,累计发表论文333篇,已授权国际专利6项、国内专利31项,申请24个植物新品种权,完成6项技术合同认定登记,8项科技成果实现转化。
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 2024-12-13
辽宁理工职业大学
辽宁理工职业学院(Liaoning polytechnic vocational college)是2003年辽宁省政府批准的普通高等职业学院,办学规模为5000人,行政业务归辽宁省教育厅管理。 学校位于英雄的城市、辽宁历史文化名城­­­——锦州市滨海新区。东临渤海湾,南望笔架山,依山傍水,风景秀美。南校区距海边不足500米,北校区的哥特式建筑钟楼是进入滨海新区的地标式建筑,已成为渤海大道上的一道亮丽风景。 截止到2017年10月,学校总资产值达5.38亿元,现已形成校园占地49万㎡、教学生活用房建筑面积19.2万㎡、教学仪器设备价值3164万元、图书48.6万册、校内实训室119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49个的办学条件。 学校循序渐进地发展,取得“专科优秀”的阶段性成果,向着优质强校的目标持续推进。2012年顺利通过辽宁省教育厅人才培养工作合格评估;2013年深入推进七项内涵建设,全面提高教育质量;2014年获“辽宁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15年筹备建设新校区,达到预期效果;2016年学校具备“升本合格”的办学条件,6月学校党委分别获中共辽宁省委和中共锦州市委“先进基层党组织”的荣誉称号;2017年学校升本工作已被列入“辽宁省十三五期间高校设置规划”,并上报至辽宁省人民政府。 学校的发展目标是在“十三五”期间实现“升本成功”;“十四五”期间实现“本科优秀”,为今后循序渐进地实现“大学卓越2045”奠基。 请记住我们的基本信息: 中文名:辽宁理工职业学院 英文名:Liaoning polytechnic vocational college 简称 :理工职院 创办时间 :2003年4月 学校类型: 应用型 属 性: 普通民办专科高校 所属地区: 中国 辽宁 锦州 现任校长: 秦书俭 主管部门: 辽宁省教育厅 学校官网:http://www.lndhdx.com/ 校 训: 自强不息、循序渐进 主要院系: 机电工程分院、建筑工程分院、电子信息分院、经济管理分院 学校代码: 12595 学校地址: 南校区:辽宁省锦州滨海新区太行山路四段4号 北校区:辽宁省锦州滨海新区昆山路9号 奋斗得来的学校荣誉: 辽宁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辽宁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辽宁省高等学校学籍学历管理工作先进集体 辽宁省教育系统关工委实施“青蓝工程”先进集体 2015年辽宁省大学生征兵宣传活动优秀组织奖 2015年度征兵工作先进单位 锦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第十二届全运会锦州赛区志愿者工作先进集体 共青团锦州市委员会先进团委 学子们获得的专业成绩: 第八届全国用友杯会计信息化技能大赛特等奖 蓝典杯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开发大赛一等奖 第六届用友杯全国会计技能大赛一等奖 第七届用友杯全国会计技能大赛一等奖 辽宁省会计技能大赛一等奖 辽宁省会计综合技能大赛二等奖 辽宁省汽车检测与维修技能大赛二等奖 辽宁省汽车营销技能大赛二等奖 辽宁省会计综合技能大赛(个人赛)二等奖 辽宁省会计综合技能大赛(团体赛)二等奖 辽宁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英语专业组)比赛二等奖 辽宁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英语非专业组)二等奖 辽宁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英语:非英语专业)比赛二等奖 筚路蓝缕的建校历史: 2003年4月,学校经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转制为锦州商务职业学院,开展高等职业教育,办学规模为3000人。 2007年9月,学校整体搬迁至锦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现太行山路校址。校区占地近200亩,有 4.2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生活用房,从此开启了学校发展的新篇章。 2010年2月,经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辽宁理工职业学院,办学规模调整为5000人。 2013年4月,辽宁省教育厅办公室发布《关于公布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等10所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结论的通知》(辽教办发〔2013〕91号),公布学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结论为"通过"。 2015年1月,学校加大办学投入,投资2亿元建设新校园,新增322亩土地、11.2万㎡教学生活用房,加强内涵建设,各项办学条件达到“升本”标准。 2016年6月,学校被中共辽宁省委、中共锦州市委评为省、市两级“先进基层党组织”。 2017年4月,学校升本工作已被列入“辽宁省十三五期间高校设置规划”,并上报至辽宁省人民政府。 德艺双馨的师资力量: 学校聘请大量优秀教师,重点引进高层次专业带头人6名,建设了一支教学水平较高、科研能力较强、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截至2017年9月,学校有教师307人,其中专任教师285人,兼职教师44人,师生比为1:17.5。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2人,硕士学位的97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4%;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107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8%,其中具有教授职务的专任教师33人。专业课教师171名,其中双师教师83人,占专业教师总数的49%。 造诣颇深的学术底蕴: 学校坚持以研促教,全面提升教师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切实增强科学研究的社会服务能力。截止2017年,教师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3项。主持省市级以上各类科研项目73项,校级科研项目78项;获得专利证书28项;教师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17篇、学校校刊发表学术论文147篇;出版规划教材42部、校本教材11部;获得省市级教学科研成果奖10项,其中连续三年获得锦州市科技攻关一等奖。 可圈可点的办学特色: 学校以德育、专业、素质能力“三个特色”建设为主题,努力提高育人质量。 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育人,使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洞悉做事的规律,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组织编写、出版了《立志为民 服务社会》等9本德育特色校本教材,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的作用,将“三观、四有、五爱、五德”为核心内容的德育教育与教书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文化育人的“五育人”方式相融合并形成协同效应,促进了学生的德育养成。 学校专业课坚持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的“教学做一体化项目教学模式”。在专业实践教学中,以提高职业岗位核心能力为目的,坚持实践与理论紧密结合的原则,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过程中应掌握的知识、技术、管理、操作融入某一生产或工作任务(项目),进而把项目生产任务转化为项目教学任务,以小班授课的形式,在单元实践教学时间内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都与“做”融为一体完成项目教学任务。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六年在95%以上,用人单位认为学校毕业生上岗即能“上手”,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 学校全面实施素质特色教育,强化政治理论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四项综合素质的培训,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坚持能力特色为重,培养学生成长必需的学习能力、创新创业能力、调研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决策能力五种核心能力;强化演讲、应用文写作、英语口语、现代化办公、社交礼仪五种职业通用能力;重点培养专业核心技术应用能力,厚植适应社会需要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学校与49家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基地,共建校企合作平台,为学生实习就业提供岗位和机会。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是首批开展校内实训的专业,学生连续多年在国家、省级竞赛中获得特等奖和一、二等奖。学校开展创新创业工作,成立大师工作室26个,通过项目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提高学生的核心职业技能,力争实现与工作岗位无缝对接。 学校学生管理坚持以学生为本,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与行为习惯养成相结合。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社团活动、拓展训练、文体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点燃学生勤奋向上的火花,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为您来我校导航: 乘车路线:锦州火车站乘坐虎跃专线(锦州-笔架山),北校区在理工学院北校区(钟楼站)下车,南校区在理工学院南校区(锦恒、万德、理工学院站)下车。 学校地址: 南校区:锦州滨海新区太行山路四段4号 北校区:锦州滨海新区昆山路9号 联系方式:0416-3697555/3698555/3575566/3755566/519556/5058999/5058000/ 5058080
辽宁理工职业大学 2021-02-01
苏州市职业大学
苏州市职业大学是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由苏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前身为创办于1911年的苏州工业专科学校。自1981年成立以来,秉承“勤、勇、忠、信”的校训,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成为区域品牌院校。学校以确立“一个目标定位”、把握“两个基本立足点”和实现“三个全面提升”为总体思路,立足成就学生、立足成就教师,全面提升内涵质量水平、全面提升创新发展活力、全面提升服务地方能力,全力建设一所立足苏州、面向江苏、辐射全国,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 学校现有石湖、干将路、潭山和吏舍弄四个校区,占地面积1262亩,校舍建筑面积49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149.11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43亿元。设有12个学院(部),开设了涵盖理工、文史、艺术、师范、体育等科类共64个专业,普通全日制在校生12973名。专任教师776名,其中正高职称60名,副高以上职称342名,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44.07%,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73.20%;有江苏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3人,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20人,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32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 学校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为己任,围绕地方产业发展重点和社会对紧缺人才的需求,深入推进教学改革,构建打造人才培养特色。有教育部重点专业和教改试点专业3个,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群3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9个, 省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A类项目1个。省级优秀/精品课程8门次,省级优秀课程群1个,“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12部,省高等学校精品教材9部,省重点教材7部,教师主参编各类教材300余部。学校建有集教学、培训、服务于一体的校内综合实训基地282个,其中教育部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1个,省级实训基地3个;与上海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阿里巴巴(中国)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著名企业实现了校企深度合作,建有319个校外实训基地。 学校致力科研创新突破,坚持科技创新与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紧密结合,坚持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协调推进。建有2个省级工程中心、3个省级研究所(基地),5个市级重点实验室(平台)、25个校级重点实验室(研究所)。近五年来,获国家、省、市科研项目346项,其中承担或合作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8个、省部级项目24个;获省市两级科研成果奖101项,其中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一项,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两项;授权发明专利192项,知识产权数连续多年位列全省同类高校前列。学校在多个领域为地方经济建设、政府决策和企业发展提供决策咨询并承担课题研究,为苏州古城墙恢复重建、山塘文化保护、刺绣传承与创新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注重国际合作与交流,围绕地方产业发展和人才需求,积极引进境外优质资源,先后与加拿大乔治布朗学院、新西兰国立理工大学、澳大利亚启思蒙学院、澳大利亚坎根学院、德国北黑森州职业技术学院、英国博尔顿大学、新加坡沙顿商学院、日本金成学院等国外高校在共建专业、课程合作、教师交流、学生交换、学分互认等方面开展了有效合作。在校长期外教10名,其中1人获得国家友谊奖,3人获得省市级荣誉。 学校先后荣获江苏省文明单位、首批江苏省平安校园建设示范高校、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高校、江苏省模范教工之家、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高校档案工作先进集体、苏州市职业教育服务经济转型升级先进学校等称号。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是首批苏州市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和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苏州市职业大学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9 10 11
  • ...
  • 187 18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