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国家教育部审批,福建省人民政府同意设立,泉州市人民政府举办的一所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前身为泉州培英女校、福建泉州幼儿师范学校,办学至今已有128年。学校现有泉州校区和永春校区,设置附属实验幼儿园,形成“一校两区一园”的办学格局。 学校占地面积532亩,教职员工421名,全日制在校生近6000人,校舍建筑面积近17万㎡,图书馆藏书50万册,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近5000万元。开设学前教育、小学教育、艺术教育、音乐教育、美术教育、英语教育、早期教育、特殊教育、舞蹈教育、体育教育、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休闲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等16个专业。学校拥有省级精品专业1个,省级示范专业4个,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省级精品课程6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3门,省级教学团队3个,“福建省学前教育技能实训基地”1个。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1个,福建省教学改革综合试验项目2项。教育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名,全国优秀教师1名,福建省教学名师4名,福建省专业带头人2名,泉州市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2人,福建省高等职业院校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1名。获福建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5项、二等奖2项。学校先后与9所中职学校联合培养五年制高职人才,与泉州师范学院联合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构建了下接中职,上接本科的职代职业教育体系。 学校承担福建省幼儿园师资、泉州市小学(幼儿园)师资培训任务,每年培训校(园)长、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农村小学(幼儿园)教师及名校(园)长、名师等1万多人次。学校先后与台中教育大学、台湾中州科技大学及新加坡工艺教育学院等国(境)外院校签订教育交流与合作协议,每年选派部分学生进行短期交流学习。 学校传承百年老校“爱国爱校、爱拼敢赢、爱严相济”的“三爱”精神,遵循“自强进取、树己树人”的校训,培育具有百年特质的优良校风、教风和学风,培养高素质、反思实践型的特色人才。学校先后荣获“全国师范教育系统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巾帼建功’先进单位”、“全国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福建省‘三八’红旗集体”、 “福建省文明校园”、“福建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福建省校园安全稳定先进集体”和“福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示范校”等荣誉称号。2015年12月,学校成功入选“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建设工程”培育项目院校。2018年5月进入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A类培育院校。
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21-02-01
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于2011年4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原济南师范学校、济南幼儿师范学校和济南广播电视大学三校合并组建成立,是一所以培养和培训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师资为特色的高等专科学校。济南师范学校成立于1902年,是山东师范教育的发源地;济南幼儿师范学校成立于1952年,是新中国创办最早的五所幼师之一;济南广播电视大学成立于1979年,是覆盖全市的远程教育系统。 学校占地面积727亩,现有分为两个校区,总校区位于济南市长清区大学科技园,明湖校区位于济南市天桥区明湖西路。总校区是教育教学中心,占地面积707亩,总体规划建筑面积18.9万平方米。学校内设机构21个,其中11个教学部门、2个教学辅助部门和8个行政部门。现有教职工590余人,全日制在校生5400余人,成人学历教育、继续教育注册生达到15000余人。 学校设有学前教育学院、初等教育学院、艺术教育学院、职业教育学院、基础教育学院、远程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和网络教育学院八个学院,以师范类为主,共设学前教育、初等教育、音乐教育(小学方向)、美术教育(小学方向)、英语教育(小学方向)、语文教育(小学方向)、数学教育(小学方向)七个师范类专业和早教、会计(注册会计师方向)、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市场营销四个非师范类专业。 学校还充分发挥服务社会的功能,济南市全民学习服务中心、济南市教师教育中心、济南市传统文化义工师资培训基地、济南市书法协会培训基地均落户在我校,为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学校先后被省文明办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被省教育厅授予全省教师教育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21-02-01
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位于定西市定临路4号,是教育部批准设置的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建校29年, 校园面积358亩,后山绿化面积450亩,校舍建筑面积11.6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亿多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值1430多万元,图书馆藏书28万余册。现有教职工222人,专任教师196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53人,占27.04%。研究生学历教师31人。先后聘请外籍教师8人,兼职教师10人。近三年来教师在地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800多篇,编写或参编教材、专著48部,其中一部著作获2002年甘肃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一部著作获甘肃省教学成果奖;开发教学软件12种;3名教师获曾宪梓教育基金奖,14名教师获得省、市优秀教师称号。学校现有10个教学系,设14个师范类专科专业和17个普通类专科(高职)专业。现有普通高等教育在校学生3800多人。学校建有生物、化学、物理、地理、会计模拟等实验室。有8座微机室、1座接口技术实验室、18套多媒体投影教学系统、3套语音教学系统、2套现代远程双向网络教育系统(清华大学定西双向网络教学站、兰州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定西双向站)。申请设立了天津师范大学甘肃函授站、兰州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定西教学站、西北师范大学及甘肃农业大学定西教学站、清华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定西教学站,与省内外高校联合开办本科班和专科班。设立了甘肃省乡镇企业干部培训部、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全国英语等级考试考点、中德合作同济大学职教师资培养项目甘肃基地、定西市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和定西市继续教育基地,广泛开展各项社会服务工作,为定西及周边地区培养了10000多名专科学历的中小学教师和地方经济建设实用人才,近三年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在85%以上,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果和办学声誉。
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21-02-01
沧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沧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Cangzhou Preschool Teachers College),简称沧州幼师高专,位于河北省沧州市,由河北省管辖,是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教育部备案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全国高校共享就业工作优秀组织单位、全国1+X证书制度试点单位、河北省师范类专业认证(学前教育专科专业)试点单位、河北省早期教育集团牵头单位、河北省“安全工作先进集体”。 学校前身为1925年9月建校的“直隶省立第九师范学校”;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更名为“河北泊头师范学校”;2000年7月,更名为沧州师范专科学校泊头分校;2009年4月,升格改建为泊头职业学院;2021年5月,更名为“沧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24年6月19日,沧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盐山学院揭牌。
沧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21-02-01
河北正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河北正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Zhengding Advanced Normal College of  Hebei),简称“河北正定师专”,是经教育部批准、由石家庄市政府主办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院校。学校创建于1924年,距今已逾百年。始称“直隶第八师范学校”,1933年以地名命名,改称“河北省立正定师范学校”,1953年更名为“河北正定师范学校”;1999年开始培养专科层次师范生,2001年改称“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正定分校”;2007年改建为“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实施高等职业教育;2021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河北正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学校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对接省、市主导产业,重点围绕师范教育、人工智能与智能装备、现代服务业等经济社会文化三个重要领域开设专业,设有学前教育系、初等教育系、人工智能系、服务管理系、经济系、艺术与建筑工程系、护理学院等7个教学系(院),开设学前教育、早期教育、小学教育等6个师范教育类专业和工程造价、网络营销与直播电商等19个职业类专业。其中工程造价为国家级骨干专业,小学教育为省级骨干专业、教师资格证免试认定专业;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为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建筑室内设计为市级骨干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为市级重点专业。 目前,学校占地面积23.07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达14.92万平方米,建有综合教学楼、体育馆、艺术楼、多功能图书馆、标准运动场等;建有校内实践教学基地112个,校外实训基地123个。现有各类学生10538人,其中全日制专科在校生7560人,专科层次成人学历教育学生2978人。在编教职工共计320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79人,硕士以上学位教师200人;其中教育部职业院校教学(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河北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势与政策”分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省优秀教师1人,省“师德标兵”4人,省“三三三”人才3人,享受市政府津贴1人。 (数据截止到2024年12月,来源官网,有删减)
河北正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21-02-01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素有“千年学府、百年师范”的美誉,前身为南宋著名理学家张栻于公元1161年创办的长沙城南书院,1903年始立为湖南师范馆,举办现代师范教育,1912年更名湖南公立第一师范学校,1949年改名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2008年升格为本科,2019年列为湖南省本科第一批招生高校,是湖湘文化的发祥地和中国现代师范教育的摇篮之一,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策源地之一,更是毛泽东思想的萌芽地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源地之一。学校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培养了毛泽东、何叔衡、蔡和森、李维汉、任弼时、张国基等一批国家栋梁,涌现了段德昌、刘畴西、袁国平、郭亮、罗学瓒、方维夏等280余名革命烈士。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此求学、工作八个春秋,并在此从事中国共产党的创建等一系列革命活动,实现了由青年学生到职业革命家的转变、由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到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学校具有优良的教育传统。学校历史上汇聚了徐特立、杨昌济、谢觉哉、李达、易培基、周谷城、田汉、黎锦熙、杨树达、辛树帜等一批教育名师大家,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郭嵩焘、张百熙、陈天华、黄兴等湖湘英才也曾在此求学。目前学校师范生占比79.8%,其中公费师范生11629人,是全国最大规模的小学教师教育和公费定向乡村小学教师培养高校。学校现有城南书院和东方红两个校区,占地1346亩。教职工1200人,在校生19556人,31个本科专业覆盖了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艺术学等八大学科门类。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领导十分关心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毛泽东称赞“一师是个好学校”,亲笔题写了“第一师范” 校名,并题词“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作为校训。徐特立6次来校视察,并题词“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作为校风。近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栗战书、陈希、杨洁篪等来校视察。学校建校117年来,坚持“培养小学教师,培训小学教师,研究小学教育,服务地方发展”不动摇,坚守师范教育净土,构建了培养乡村优秀小学教师的“一师模式”,形成了师范教育特色突出、师范专业与非师范专业健康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享有良好的社会声誉。两项优秀乡村小学教师培养改革创新成果分别于2018年荣获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2019年荣获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数学、艺术学四个一级学科入选湖南省一流应用特色学科,学校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3个,小学教育和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入选国家级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小学教育专业作为湖南省首批师范类试点认证专业顺利通过教育部二级认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团队入选教育部首批“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学校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国家卓越小学教师培养计划承担单位、湖南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示范点”、湖南省文明高等学校。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2021-02-01
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前身,是1938年我国著名幼儿教育家张雪门创办的北平香山慈幼院桂林分院广西幼稚师范学校。2009年3月,学校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现为广西唯一一所独立建制的幼儿师范高等学校,直属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管理。广西壮族自治区幼儿教师培训中心、广西特殊教育师资培训中心挂靠我校。 学校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技术支撑单位、中央财政支持重点专业建设单位、教育部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校园文化先进单位、广西高校师范教育能力提升计划基地、广西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研究基地、广西学前教育教学法基地、广西学前教育师资和小学艺术师资培养基地、广西学前教育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单位、国家级幼儿教师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培训机构(广西高校唯一)、广西高校安全文明校园、广西文明单位、广西卫生先进单位、广西和谐单位、广西卫生优秀学校。 学校现有南宁校区、平果校区两个校区,占地总面积541亩,总建筑面积约14.57万平方米。教学设施完备,建有职前职后一体化幼儿教师培养空间站及信息资源中心、学前教育实训中心、艺术教育实训中心、信息技术教育实训中心、语言教育实训中心、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科学教育实训中心、教师教育软件建设平台,共143个实习实训室。学校在广西区内外244家单位建立了教育实习实训基地。 学校设有学前教育系、艺术系、初等教育系、特殊教育系、中专部(五年制教学部)、社科部等6个教学系部,附属幼儿园1所(自治区级示范幼儿园);有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等19个专业(方向),初步构建了以学前教育专业为龙头、特殊教育专业为特色、艺术类专业为亮点,以师范教育为主,非师范教育为辅的专业结构体系。 学校现有教职工415人,副高以上职称57人(其中教授8人);200多名客座教授和兼职教师。升格以来,获得国家级教研科研项目3项,自治区级、厅级教研科研项目106项;《幼儿教师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获得2014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教研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奖项13项。4人入选“广西高等学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学生在各类技能比赛中,获得国家层面三等奖以上奖项535项(一等奖231项),自治区级奖项1060项(一等奖264项)。2个歌舞节目为“2012中国民族民间歌舞乐盛典”采用,登上中央电视台1号演播大厅,于十八大前夕在央视1套等播出。2个歌舞节目荣获全国民族地区职业院校艺术教育展演铜奖。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7769人。年培训幼教人才10000多人次。学校创办以来,共为社会培养培训了10万多名幼教人才。毕业生遍布区内外并扩展到泰国、新加坡等东盟国家。学校坚持立足于“以人才培养工作为中心,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学校贡献力”的目标办学、构建“以德为本,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弘扬“艰苦奋斗,诚实做人”的传统,秉承“知行合一,见贤思齐”的校训,建设“尊师爱生,谦和向上”的校风、“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的教风,“好学善思,学以致用”的学风,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十三五”期间,我校将立足广西,面向全国,辐射东南亚,服务广西儿童发展与教育,致力于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初等教育师资的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引领广西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致力于民族文化和民间技艺的传承与创新,扩大艺术教育成果,服务民族文化事业发展,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广西示范性教师教育基地,位居国内同类院校先进行列、初具本科院校雏形、学前教师教育特色鲜明,具有国际视野的开放性、教学型、示范性地方特色高等专科院校。
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21-02-01
合肥市师范附小校园科技馆
宁波华茂文教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23
江苏大学
江苏大学是2001年8月经教育部批准,由原江苏理工大学、镇江医学院、镇江师范专科学校合并组建的重点综合性大学,是江苏省人民政府和农业农村部共建高校、首批江苏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全国本科教学工作水平优秀高校、首批全国50所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和首批全国来华留学生质量认证高校。 学校具有百年办学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原江苏理工大学的前身镇江农业机械学院,是为贯彻毛泽东同志关于“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重要指示,1960年由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分设独立建校的,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02年刘坤一、张之洞等在南京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学校作为国内最早设立农机专业、最早系统开展农机教育的高校,坚持立足江苏、服务行业,始终以推动我国农业机械化、现代化为使命,培养了我国第一批农机本科、硕士和第一位农机博士、博士后,为我国农业装备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为推动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稳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形成了“工中有农,以工支农”的鲜明办学特色和独特的文化情怀。 学校办学起点较高,综合实力一直位居全国百强之列。早在1978年,学校就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88所重点大学之一,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近年来,学校聚焦内涵发展,深入实施“高水平、有特色、国际化”发展战略,国内外办学影响进一步扩大。THE、USNews、ARWU等国际权威世界大学排名,学校均跻身top1000。《2018中国大学评价》,学校综合排名列全国第39位。 学校办学规模较大,办学条件优良。学科涵盖工学、理学、医学、管理学、经济学、哲学、法学、文学、教育学、历史学、艺术学等11大学科门类。设有25个学院,89个本科专业。专任教师2550人(具有海外经历的比例达25%),集聚了一批以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青、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等为代表的高层次人才群体。在校生37600余人,其中本科生23000余人,研究生12000余人,留学生2600人。江苏大学京江学院全日制在校生近10000人。校园占地面积3000余亩,各类建筑面积120万余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9.8亿元。图书馆建筑面积5.1万平方米,藏书305万册,订阅各类数据库113个,自建特色数据库9个,建有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和国际赛珍珠文献资源中心。拥有一所集医疗、教育、科研、预防为一体的三级甲等附属医院。设有江苏大学出版社和杂志社,出版图书1500余种,办有国际、国内学术期刊11种,其中《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排灌机械工程学报》《高校教育管理》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学校办学水平较高,拥有一批高水平学科。工程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化学和农业科学5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ESI综合排名列全国第52位。拥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6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7个江苏省“十三五”一级重点学科,2个江苏省“十三五”一级重点(培育)学科。拥有1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4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2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26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设有1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校坚持以学为中心、教为主体,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5项,形成了一批以国家特色专业、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优秀教学团队为代表的优质教学资源;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学生在全国大学生重大赛事中表现抢眼,“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连续6届喜捧“优胜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连续4届获得双金奖,校大学生男子排球队屡获全国冠军,女子沙滩排球队获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第7名,女子足球队获世界大学生“五人制”足球锦标赛季军。 学校坚持以贡献谋发展,不断提升科技创新与服务社会能力。“十三五”以来,学校获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512项(连续6年居全国高校前50位),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0项。截至目前,学校共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13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2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2项;拥有国家水泵及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混合动力车辆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国家级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等一批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建有国家知识产权培训(江苏)基地。学校牵头成立的现代农业装备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被认定为江苏省首批高校协同创新中心。2015、2016年度,学校发明专利授权量分别列全国高校第6位和第8位。2017年世界大学国际申请排名,学校分别列全球高校第41位、中国高校第9位。 学校坚持国际开放战略,不断提升国际合作与交流水平。先后与美国、英国、德国、奥地利、澳大利亚、日本等34个国家和地区的152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与奥地利格拉茨大学共建了孔子学院和汉德语言文化中心。与德国马格德堡大学、美国阿卡迪亚大学等合作举办了一批联合办学项目,合作建设了高端装备关键结构健康管理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流体工程装备节能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世界食品保藏研究中心等一批国际科研合作平台。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推进和谐校园、民主法治和校园文化建设,党建创新不断加强。学校党委被中央组织部表彰为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连续两次被评为江苏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学校多次获江苏省文明单位、和谐校园、平安校园等荣誉称号。 新时代,新目标,新征程。江苏大学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博学、求是、明德”校训和“自强厚德,实干求真”江大精神,抢抓国家“双一流”以及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战略机遇,坚定不移地走以提升质量、强化特色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为把学校早日建成“高水平、有特色、国际化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江苏大学 2021-02-01
渤海大学
渤海大学建于1950年2月,是辽宁省政府主办的综合性大学,位于渤海之滨的历史文化名城辽宁省锦州市。 学校占地2250余亩,总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设有17个二级学院,46个本科招生专业,拥有1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7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涵盖经、法、教、文、史、哲、理、工、农、管、艺等学科门类,现有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本科在校生21900余人。 学校有专任教师1200余人,其中教授近200人,博士近500人。专任教师中,有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入选者、全国优秀教师、教育部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辽宁省攀登学者、辽宁省特聘教授、辽宁省优秀专家、辽宁省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辽宁省院士后备人选培养工程人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入选者、千人层次入选者、省级优秀科技人才、省级教学名师、省级专业带头人、省级优秀教师等近百人。 学校有省一流学科A类建设项目1个、省一流特色学科项目3个、省重点学科培育项目7个。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1个、省高校重大科技平台1个、省教育厅校企联盟2个、省产业技术研究院1个、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个、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重点实验室4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省工程研究中心3个、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研究基地3个、省大学科技园1个、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1个、省中小企公共服务平台1个,省科普基地1个,其他省级平台2个。建设了国家火炬计划锦州硅材料及太阳能电池产业基地公共检测中心,现有省高校创新团队11个。有国家级、省级特色(示范)专业、试点专业18个,建设国家级、省级精品资源课程57门,国家级、省级精品教材23部,教改立项105项,获得国家级、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60项,居省内高校前列。有7个省级教学团队,有8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2014年“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中,渤海大学在中国一般大学竞争力排行榜中总排名位列第146位,在省内排名提升到第10位,食品科学与工程、教育学、文学、管理学、化学等学科进入全国排名前20%。2016年中国高校科研质量(FWCI)单指标排名全国第3位。根据汤森路透2017年5月份发布的最新ESI数据显示,渤海大学工程和化学两个学科进入全球ESI前1%学科。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多年保持在90%以上,是省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单位),获“教育部2014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称号,跻身全国高校就业50强行列。2014年,渤海大学成为国际海事组织认定的航海类教育院校,在全国航海类院校中排名第五。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被收录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渤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学报、辽宁省一级期刊。 “十二五”以来,全校教师主持完成及在研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科技部、教育部和辽宁省重大科研攻关项目等科研项目2438项,获得各类科研成果奖励1321项;发表论文11066篇,被SCI、EI、CPCI三大检索收录论文2534篇;出版专著685部,获得发明专利授权320项。2011年至今,共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46项、科技部项目8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及重点科技项目等省部级项目345项。 学校与美国、德国、英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布隆迪等国家的23所高等院校、教育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合作的外国企业16家。学校作为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委托培养院校,共接收40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来校学习,互派学者讲学,同时选派中青年教师和优秀学生到国外进修或攻读学位,与布隆迪大学合作建立了孔子学院,受到国家汉办领导的充分肯定。2014年3月,学校被教育部批准为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委托培养院校。 学校内涵建设明显加强,综合实力显著提升,武书连、网大网、校友网、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等国内高校评价机构对高校实力排名结果显示,渤海大学综合实力和专项指标,在全国近800所本科公立高校中排名接近二百强,省属高校前八强。 学校基础设施完善,图书馆馆藏图书282万册,仪器设备充分满足教学科研需要。校园环境优美,林木葱茏,2010年在搜狐网第二届全国高校最美丽校园评比中位列第八,是全国绿化模范单位、辽宁省造林绿化先进单位和辽宁省安全文明校园、辽宁省生态文化教育示范基地。 渤海大学始终不渝地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始终不渝地坚持以质量求发展的办学思想,确定了坚持“一个中心”、打赢“两大攻坚”、实施“三大战略”、推进“三项工程”、实施“一三三项目”计划、实施卓越发展计划、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工作思路,确立了“建设拥有国家一流学科专业、以传统学科为基础,新工科为重要增长点、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突出、国内知名的综合性、应用型大学”的奋斗目标,到2030年即建校80周年,将渤海大学建设成为国家特色一流大学。
渤海大学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30 31 32
  • ...
  • 184 185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