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北京科技职业学院
北京科技职业学院是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具有独立颁发国家承认学历文凭资格的全日制综合性民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校创建于1997年,建校十八年来,北京科技职业学院秉承校党委书记周继庭同志所倡导的“育人报国”宗旨,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取得了学校建设的巨大成就。形成了占地面积达2875亩的林木叠翠、鸟语花香、依山傍水、亭塔相间的昌平沙河校区和八达岭校区。现有教育教学用房总建筑面积70余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1.38亿元,专兼职教师180人。 2007年学校通过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学校在重视专业教学的同时,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和德育工作,把“立德树人,育人育魂”作为根本任务,以党建为引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以“三制”(体制、机制、责任制)做保证,全员全过程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2008年,学校开展的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在抗震救灾中踊跃献血,捐款捐物;在参与奥运服务过程中无私奉献,有力地提升了广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和综合素质。学校有直接参与奥运会标兵引导员、赛会志愿者、城市志愿者、奥运会开闭幕式演员、残奥会开闭幕式演员、标兵引领员、票务工作者共近3000人,有残奥会乐队和拉拉队志愿者 10000人;共参与奥运服务活动达6万多人次。学生们积极参与奥运服务,得到了北京市奥组委奖励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赞扬。 在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多年来我校普通高职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 一、学校的办学思想及定位: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理清办学思路,明确学校定位。主动适应首都四个中心的功能定位和经济社会发展与中关村科技园区的需要(我院处于中关村核心区),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在融合发展的引领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突出办学特色和发展优势。以转型与精专发展建设为抓手,创新体制机制,增强活力,积极推进校企融合,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同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和职业能力提升,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断增强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坚定执行我校董事会提出的“质量、特色”、“同心多元”和“一主多辅”的发展方略,即:以高等职业学历教育为主体(或中心),以特色教育,如老年教育、幼儿教育、特殊教育、体育教育、国际教育、与企业合作的培训教育等为多元辅助的发展格局,推动北科院真正走上“精专”型发展道路。 二、发展战略 坚持“质量特色、同心多元”的发展方针,走“精专”型发展道路,经过3-5年的努力,力争建设成有专业特色的精品大学。 所谓的“精”,它的内涵有以下七点:第一是搞教育的人要精干。第二是业务要精湛。第三是工作要精细。第四是设备要精良。第五是校园要精美。第六是质量要精品。第七是学生实践能力精通。 所谓“专”包含三个方面。第一是有特色专业。第二是事事有专责。第三是人人有专长。 三、办学方针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质量立校,从严治校,服务兴校,人才强校。 四、教学观 以教师为主体,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 五、育人观 人人有才,人无全才,因材施教,人人成才; 应用能力为本,社会评价为据; 切实提升学生就业与创业能力; 北科求学,就业创业。 六、办学特色 专业建设与校企合作融为一体。专业建设以校企合作为平台,校企合作为专业建设提供保障;深化教学改革,创新办学模式,坚定不移走产学一体化发展道路。 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信仰文化为核心内容,以道德培养为基础,以“三制”(体制、机制、责任制)做保证,全员全程做学生工作的体系框架。建立以班主任为主体的辅导员队伍 ,创建大学生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和全面素质教育的新模式。 形成北科特色的“安全、和谐、节约,学生苦学、教师精教、干部勤政”的校园文化氛围,让政府和家长放心、学生满意。 七、北科校训 致知格物 品端学粹 八、办学宗旨 育人报国 九、办学目标 经过3-5年的努力,力争建设成有专业特色的精品大学 十、师生简约 精教苦学 严管守纪
北京科技职业学院 2021-02-01
宣化科技职业学院
学院是教育部批准建立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实施专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前身是创办于1917年的直隶第五师范,2004年合并组建为张家口教育学院宣化分校,2007年改建为宣化科技职业学院。 学院坐落于“京西第一府”古城宣化,占地410亩,运动场地6万平米,环境优美,是全国绿化模范单位。 学院现有教职工516人。其中博士学位1人,硕士学位235人,教授30人,副高级以上职称179人,双师素质教师357人。现有在籍学生14938人。 学院设有学前教育学院、文化传媒学院、航空高铁学院、新能源学院、管理工程系、信息工程系、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教学部8个教学单位,10个党政群管理机构、6个教辅专职机构。开设35个招生专业,覆盖电子信息、能源动力与材料、交通运输、装备制造、教育体育、医药护理等十个大类。 学院是河北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建有省级高水平专业群1个、产教融合实训基地1个、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1个、技术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教师教学创新团队3个。 学前教育专业是传统优势专业,开设于1978年。目前该专业在校生3500多名,毕业生遍及京津冀各大幼儿园,就业率100%。新能源专业是新兴骨干专业,承担了2021年度职业院校国培计划两项大赛的指导教师培训工作,是全省高等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大赛基地,该专业校企合作项目吸纳企业资金1.3亿元。 近两年,学生在河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18项、三等奖15项;在河北省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中获1个金奖、3个银奖、5个铜奖。教师团队在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中获得全国一等奖;在全省辅导员技能大赛中获得团体一等奖;教师个人分获河北省教学能力比赛二等奖、教学成果二等奖。 学院的奋斗目标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到2025年,把学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品牌过硬、环境美好的河北省优质高职院校,为全市、全省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宣化科技职业学院 2021-02-01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于2008年2月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建立,同时挂温州市农科院牌子,系专科层次公办普通高等职业学校,由温州市人民政府举办。其前身是1950年创办的浙江省立温州农业技术学校和1958年创办的温州专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学校占地面积1700多亩(含温州种子种苗科技园1000亩),建筑面积27.5万平方米,拥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价值11000万元,馆藏纸质图书64万册、电子图书88万种。在编教职员工580多人,柔性引进工程院院士袁隆平、金宁一、中科院院士蒋有绪等院士专家32人,高级职称 169人(正高职称28人),博士53 人、硕士384 人,博士、硕士在专任教师中占比居全省高职前列;国务院特贴专家、省“151”人才、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市优秀青年拔尖人才、市551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员等高层次专业人才(52人)总量居全省高职院校前列。设有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园林与水利工程学院、动物科学学院、经贸管理学院、信息技术学院、公共教学部等6个二级学院(部),25个专业,涵盖农林牧渔、食品药品、财经商贸、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水利、土木建筑、资源环境与安全等8个专业大类。全日制在校生8100余人。 实施质量立校战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坚持以生为本,建立以人文素质教育为主线、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机制,着力培养能创新、会创业、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完整的人”。发挥国家级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等创新创业平台作用,深入推进大学生“双创”教育,在校生创业率排名位居全省高职院校前列,毕业生就业率97%以上,学校连续4年荣获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先进单位称号,连续两年荣获全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50强称号。重视教科研工作,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 实施科研强院战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历史上科研工作获得国务院嘉奖。坚持应用性科研发展理念,注重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同步发展,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难题。加强科研平台建设,拥有国家水稻原原种繁育基地、浙南作物育种重点实验室、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等多个国家级、省级科研平台,建有实体研究所15个。“十二五”以来,立项国家级课题5项、省部级课题91项、市厅级课题680项,外来到位科研经费连续多年保持全省高职院校领先水平。 坚持开门办学,服务乡村振兴。校地合作、科技特派员服务、科技示范与推广、政策咨询服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等工作特色鲜明。年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180万亩以上;发挥农科教一体优势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咨询服务;组建温州农民学院,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学校成为首批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和中德农民培训合作试点单位,年均培训农业从业人员上万人次,农民培训工作成为全国示范。 坚持开放办学,强化对外合作。重视与国内本科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工作。加强对台合作,与台湾高校开展双方教师互访、学生交流学习、科研合作等活动。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引进国(境)外优质教育资源,与新西兰北方理工学院合作办学项目成功落地;积极开展中非合作交流,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建设。 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学校将继续坚持农科教一体、产学研结合,努力建设全国先进农类特色高职院校、全省先进高职院校和省内一流农业科研强院。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2021-02-01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是一所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省属普通高等学校,坐落于滨海旅游城市——秦皇岛市。学校始建于1941年,1975年开始举办高等教育,1977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0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学校是教育部首批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科技部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创业培训基地、农业部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中国科协首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是河北省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院校、河北省创新创业教育示范高校。学校现有秦皇岛、昌黎、开发区3个校区,占地面积95万平方米(1424亩),建筑面积41.5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43亿元,馆藏图书文献180.9万册、电子图书255.3万册,中外文纸质期刊864种,各种类型数据库60个(含子库)。有国家认证的电子生物标本馆1个,附属职业中学1所。学校设有研究生部、动物科技学院、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园艺科技学院、城市建设学院、化学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食品科技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数学与信息科技学院、财经学院、外国语学院、文法学院、教育学院、艺术学院、物理系、体育与健康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继续教育学院等19个二级教学单位,现有全日制本专科生约2.1万余人、各类硕士研究生604人。现有(在职教职工1548人,)专任教师1070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专任教师919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20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496人,其中教授160人;有“双师型”教师521人。拥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管优秀专家、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河北省模范教师等省级以上各类人才90余人,教育部及河北省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31人。学校设有74个本科专业,涵盖农、工、理、文、法、教育、经济、管理、艺术等9大学科门类。现有7个省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发展学科,拥有生物学、园艺学、化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畜牧学、教育学等6个学术学位硕士授权一级学科,17个二级学科的学术学位硕士授权点;具有农业硕士、教育硕士、兽医硕士、机械硕士、体育硕士等5种专业学位14个授权领域。建有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3个省级本科教育创新高地、6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有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8门省级精品课程, 4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先后获2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3项省级教学成果奖,其中一等奖7项。获批教育部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学校建有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5个省级技术创新中心、3个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15个市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有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家养动物种质资源平台;设有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省高校应用技术研发中心、河北省职业教育研究基地、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冀东文化研究中心和秦皇岛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秦皇岛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秦皇岛瀚海国际化语言风景研究中心、秦皇岛市地方立法研究咨询基地等。近三年学校承担各级各类纵向科研项目67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3项、省部级项目274项;被SCI、EI收录210篇,出版学术著作75部;获外来科研经费总计5493.05万元;获省部级科研奖励17项,其中一等奖3项;获得植物新品种权1个,获得授权专利87项,其中发明专利42项;获得软件著作权34项,制定省市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18项。学校坚持政产学研深度融合,建立产学研示范基地22个。有3支科技服务团队被授予“河北省高校李保国式科技服务团队”、1人被授予“河北省李保国式科教扶贫突出贡献者”称号。学校先后与20多个国外高校及科研单位建立了科技教育合作关系,与意大利佩鲁贾外国人大学合作建有意大利语语言培训与测试中心。多次获得“河北省教育文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先进集体”“河北省引进国外智力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设立中美、中芬121交换生双学位项目等,为我校师生提供更多的国外学习交流、实习实训、科研及工作机会。近3年,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赛、人文素质竞赛、创新创业大赛和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得省级以上奖项510项(依据:教务处提供学科竞赛获奖445项,团委提供挑战杯、创青春获奖65项),其中国家级213项(依据:教务处提供学科竞赛获奖213项,团委提供挑战杯、创青春获奖1项);毕业生就业率连续稳定在90%以上,平均考研(公务员、选调生)录取率16%以上。毕业生中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人才,包括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得者、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百名优秀县委书记、省长特别奖获得者、省突出贡献奖获得者等。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21-02-01
青岛航空科技职业学院
(null)
青岛航空科技职业学院 2021-02-01
资阳环境科技职业学院
资阳环境科技职业学院是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经国家教育部备案,按照本科标准建设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是中国生态环境产教联盟理事单位,四川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基地,西南地区唯一的一所覆盖环保全产业链的高等院校。 学院地处拥有“节能之都,绿色城市”之称的成渝门户枢纽型临空城市资阳,到天府国际机场8分钟车程,距成都市区25分钟高铁车程。学院校园规划占地面积1200亩,首期建设用地606.9亩。园林式校园不仅拥有完整的“两山一湖”生态系统,还建设有高标准的公寓式四人间学生宿舍,自主运营的高质量餐饮中心,功能齐备的图书馆,室内体育馆和学术报告厅,美丽的校园处处体现着以学生为本,乐学乐活的校园建设理念。 学院实验实训设施完善,建有西部高校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环保技术实训中心和生态环保科普馆。实训中心设备先进,各类实验实训室共计47个。其中,由荷兰万豪劳伦斯坦大学Leo Groendijk(雷奥.洪戴克)教授为学院量身定做的水环境污染控制实验室,共有30多台水处理实验实训设备,设备种类多、工艺技术全,是目前全国高校唯一一个真实运行的水处理实验室,能很好的实现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的情景教学。生态环保科普馆外形如一座青山,内部设施和布展内容彰显生态环保科技元素,将建成全省乃至全国的生态环境保护科普基地、生态文化传播与创新基地。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不仅聘请了生态环境领域的四位院士作为办学顾问,也形成了以国内环保高职教育的领军人物张仁志教授为代表的高水平专任教师队伍,为年轻的学子们授业解惑。 学院秉承“崇德、博学、勇毅、笃行”的校训,构建新型“双元制·订单式”教育模式。学院首批开设环境工程、环境监测等五个生态环保类专业以及食品质量与安全、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两个健康类专业,建设大环境、大生态、大健康三个核心专业群。 学院是中国生态环境产教联盟会员单位,践行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与四川锦美环保、江苏天瑞仪器、四川悦承环保节能科技、四川中环联蓉环保工程、四川众望安全环保技术咨询、广东益诺欧环保等40余家环保企业在人才培养、科技研发、实践教学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覆盖生态环保全产业链,实行中国特色“双元制订单式”高职教育模式,培养能够自觉倡导和践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适应生态环保产业一线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学院坚持创新引领,致力于建设生态环保科技研发中心、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企业孵化中心,打造节能环保技术创新平台和高端环保服务平台,创建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天府生态环保科技绿谷”。 学院师生树立“天人互泰 知行合一”的校风;坚持“紧贴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服务学生,服务产业,服务社会,坚持绿色办学、特色办学、创新办学,办学融入社会、专业植入产业、教学嵌入职业”的办学理念;以“建设美丽中国、筑梦美好人生”为使命,为建设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环境类高校而努力奋斗!
资阳环境科技职业学院 2021-02-01
榆林能源科技职业学院
(null)
榆林能源科技职业学院 2021-02-01
山东杏林科技职业学院
山东杏林科技职业学院 2021-02-01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
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在临沧教育学院的基础上经教育部正式批准改制的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校代码为:14092。 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建在临沧市,临沧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因濒临澜沧江而得名。南与缅甸交界,国境线长290.29公里,有3个国家级、省级口岸、17条边贸通道,是通往南亚、东南亚的重要门户。临沧四季如春,有“亚洲恒温城”之美称。临沧是“世界著名的滇红之乡”;“亚洲独具特色的水电基地”;中国佤文化荟萃之地;“云南重要的蔗糖和酒业生产基地”;“昆明通往缅甸仰光的陆上捷径”。临沧交通十分便捷每天有两个航班从昆明往返于临沧之间,陆路交通可通过高速公路到达昆明。 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现有占地面积641.68亩,校舍建筑面积达约9.5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680.8万元,现有图书23.4万册,计算机650台,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多媒体语音室、电教演播厅、音像资料室、电子阅览室、琴房、画室等设施齐全,学校有校外实践教学基地26个,有二星级酒店--专家公寓和培训中心可接待国内外游客和学生家长住宿,学生公寓24小时有地热水供应。校园网络与INTERNET和中国教育科研网联接,建立了远程教育系统。校园环境优美,南汀河流经学校,旗山公园和华旭小区、旗山花园小区在学校边上,形成了一个安静、优美的学习生活环境。学校体育设施占地1.7万平方米,足球田径运动场、篮球场、羽毛球场、网球、门球场、乒乓球桌等场地和设施齐全。学校校园文化丰富多彩,定期举行周末晚会、演讲比赛、球类比赛、诗歌朗诵、电影放映及社会实践等活动,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目前全校共有在校在籍生8133人,其中全日制学生4587人。学校现有教职工326人,聘请英国籍教师2名,其中专任教师289人,教授6人,副教授57人,高级职称人数占25%,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35%,先后有教师获得云南省青年科技标兵、云岭巾帼建功教育十杰、云南省优秀社科专家、云南省教学名师称号和曾宪梓基金奖,多名教师获得国家级和省级表彰,已形成了一支勤奋、敬业、团结拼搏、精干高效、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近三十年来,学校通过不断积累深化改革,坚持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联合办学,取得了突出的办学效益和社会效益。先后开办30多个专业,已向社会输送各类大中专毕业生15215人,其中:大专毕业生13106人,占全市现有大专学历总人数的40%以上,毕业生分布在全市乃至全省各条战线,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学校重视优良教风和学风建设,注意学科培育和建设。先后实施了校系两极管理体制改革、以聘用制为切入点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注重学科培育和建设专科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建设、加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专业建设,规范教育教学管理,注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利用优惠条件引进高职称、高学历的优秀专家学者和教师到学校执教。坚持以人为本,提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多年艰苦努力使我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处于全省师专前列,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大大增强,在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招考等上岗考试中取得突出成绩,多次受到各级政府表彰,赢得了社会和学生家长的赞誉。 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始终把立足临沧、服务云南、面向全国、拓展周边国家,为云南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作为学校的办学宗旨。学校领导和全体教职工励精图治,努力将建成多专业学科人才培养为支撑,师资教育培养、教育培训为主体、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和对外合作办学与交流为两翼、以服务区域特色行业产业为助推的普通高等学校。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 2021-02-01
南通科技职业学院
南通科技职业学院创建于1945年,是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学校是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优秀学校、江苏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在省市党委、政府的关心下,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社会为宗旨,砥砺奋进,锐意创新,70多年来取得了卓越的办学成就,先后培养了各类人才5万余名,他们中有以中科院院士印象初、原江苏省副省长凌启鸿、原北京大学副校长周尔鎏为代表的社会精英,更多的成为生产技术、经营管理骨干和自主创业的典型,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学校地处被誉为“北上海”和“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之称的江苏省南通市,滨江临海,交通便捷,处于上海1小时经济圈内,区位优势突出。学校校园坐落于南通市主城区,环境优美、商业繁华、配套完善,占地面积658亩,建筑面积20.2万m2,资产总值4.5亿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超亿元,在校学生11000人(其中留学生200人),教职工680人,图书馆藏书55.8万册。 学校设有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园艺与景观工程学院、机电与交通工程学院、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五个二级学院以及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素质教育部等教学机构。专业建设以支撑区域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为目标,构建了以农林科技为特色,以环境保护、机电工程为品牌,以商贸物流、旅游管理、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综合性专业体系。目前开设专业(方向)42个,有实验实训室140多个,建有国家级教育实训基地2个、国家职业教育重点建设专业2个、省品牌专业1个、省示范院校重点建设专业3个、省重点专业群3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实训基地2个、省级精品课程7个。 学校秉承“厚德·匠心”的校训精神,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努力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和未来的大国工匠。与中电环保共同牵头成立了江苏环保产业职教联盟并成为理事长单位,与江苏景瑞等58家单位共同组建“南通园艺产业校企合作示范理事会”,与海尔科技、帝奥电梯、江山农化、东方领航、淘金科技、中天科技等200多家知名企业深度合作培养人才,开设“帝奥电梯工程学院”、“海尔智能化学院”、“林森物流班”、“江山农化班”、“中德诺浩汽车班”、“东方领航班”、“淘金跨境电商学院”等特色冠名院班,形成了“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合作机制,企业向学校捐赠实验实训设备值累计3000多万元。学校荣获2015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是江苏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学生技能扎实,屡屡在全国、省市各类技能大赛摘金夺银,曾获微软校园之星全国总决赛冠军,连续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等。 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建有一高素质、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占比达89.5%。专任教师中,教授副教授占比达40%,博(硕)士研究生占比达60 %,有省教学名师、省“333工程”培养对象、省“六大人才高峰”资助对象2人、省“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等15人,南通市“226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14人,南通市政府技术顾问2人。 学校科技和服务成果显著。十二五期间争取纵向、横向科研经费近2000万元;建成省级科技平台1个,市级科技平台6个;面向企业行业各类培训达60000人·日。学校以“挂县强农富民”工程、“农业三新工程”等平台为依托,在如皋、海安等地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带动农民增收。学校获农业部农牧渔业丰收奖、南通市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贡献奖和南通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荣誉。 学校坚持国际合作和开放办学。与日本、德国、新西兰、澳大利亚、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积极响应国家提出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招收尼泊尔、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等国家的留学生。 学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毕业生就业率连年攀高达到99%,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连续三次获得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光荣称号。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构建了“113”创业体系,建有创新公园、“支点”大学生创业中心、农业创E园等众创空间和创业学院,学生创业项目获得全省三创大赛冠军。学校成为中国电子商务协会“大学生创业基地”,阿里巴巴集团“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基地”。 立德树人春风化雨,学校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大力实施文化育人。瑞龙红色文化、优秀传统文化、专业文化、农耕文化、爱心文化等润物无声。以“悦纳与超越”为理论核心的积极心理教育,成为省内外知名的育人品牌。“一系一品一典型”使素质教育呈现出百花竞放的生动局面,涌现出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刘凯健、特困生爱心群体等一大批先进典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寄语我院学子:“掌握科学知识、献身现代化农业、立志振兴中华!” 学院自1987年开始被连续命名为“南通市文明单位”,连续多次被命名为“江苏省文明单位”,先后获得“江苏省文明校园”、“江苏省创先争优·科学发展争一流先进基层党组织”、“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安全文明校园”等称号。
南通科技职业学院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9 10 11
  • ...
  • 462 463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