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农大5号”小型蛋鸡
一、品种简介 农大5号是在原有“农大3号小型蛋鸡配套系”育种素材的基础上,利用新培育的矮小白品系(代号Wb),经过纯系选育、配合力测定筛选杂交组合,培育成功的具有父母代羽色自别、商品代红花羽、生产浅褐壳蛋等特色的三系配套模式的蛋鸡配套系。该配套系的母本是用慢羽洛岛红和和慢羽洛岛白进行杂交组合的模式,最终形成了父母代羽色自别雌雄、商品代通过快慢羽自别雌雄的浅褐壳蛋鸡配套系。终端父本Wb系为矮小型、快羽品系,产白壳蛋。该系已经选育了6个世代,主要特点产蛋
中国农业大学 2021-04-14
新梨七号
以新疆库尔勒香梨为母本,早酥梨为父本杂交而成,生长速度快,4 月份开 花,6 月中旬就可采食。自然采收期长,可从 7 月中旬延迟至 8 月底,与中熟品 种相同。“新梨七号”果实卵圆形,平均单果重 176.8 克;果面底色绿色,阳 面具少许条形红晕,有光泽;果皮薄;果点中大而密。果肉白色,肉质酥脆、 多汁,石细胞极少,风味淡甜,品质优。果心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12.1%,果 实耐贮藏,普通土窖可贮藏至翌年 4-5 月。宜在全省梨产区种植利用。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1-12
长牡蛎“海大1号”、“海大2号”和“海大3号”新品种繁育及养殖技术
项目成果/简介:长牡蛎“海大1号”是我国培育的第一个牡蛎新品种,填补了我国牡蛎良种培育的空白。中国海洋大学自2006年在国内率先开始了长牡蛎快速生长系的选择育种,以山东乳山海区自然采苗养殖的长牡蛎为基础群体,基于群体选育、辅以分子标记辅助育种,采用有效繁殖亲本数量控制、选育群体世代遗传参数与选择效应评估以及选育世代遗传多样性监测等多项关键技术,通过连续6代成功培育出长牡蛎“海大1号”新品种。该新品种具有生长速度快、壳型规则等特性,目前在山东、辽宁、江苏等地养殖面积超过20万亩,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有力推动了我国牡蛎养殖业的良种化进程。长牡蛎“海大2号” 新品种是中国海洋大学继培育我国第一个生长性状优良的长牡蛎“海大1号”新品种的基础上培育的长牡蛎第二个新品种。长牡蛎“海大2号” 新品种是以金黄壳色和生长速度作为选育目标性状,采用家系选育和群体选育相结合的混合选育技术,辅以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经过4代培育而成。该新品种体重和出肉率可分别提高38%和25%以上,左右壳和外套膜均为色泽亮丽的金黄色(养殖户喜称“金牡蛎”“金蚝”),在北方沿海进行了示范养殖,深受育苗企业和广大养殖户的喜爱,大大提高了我国养殖牡蛎的品质和档次。长牡蛎“海大3号”新品种是以2010年从山东沿海长牡蛎野生群体中筛选出的左壳为黑色的个体为基础群体,以壳黑色和生长速度为目标性状,采用家系选育和群体选育相结合的混合选育技术,经连续6代选育而成。在相同养殖条件下,与未经选育的长牡蛎相比,10月龄贝壳高平均提高9%,软体部重平均提高64.5%,左右壳和外套膜均为黑色,黑色性状比例达100%。适宜在山东和辽宁人工可控的海水水体中养殖。项目阶段:工业化生产阶段效益分析:牡蛎是世界上养殖产量最大的海水养殖种类,世界年产量为400多万吨,产值近40亿美元,也是消费量最多的贝类产品。我国是牡蛎的故乡,牡蛎居我国四大经济贝类之首,年产量480多万吨,占世界牡蛎产量的4/5。我国牡蛎产量虽然很大,但产值仅占世界的1/4左右。在我国牡蛎价格仅为2-4元/kg,而在美国和欧盟国家的牡蛎价格却高达1~2 美元/个。虽然国外牡蛎价格昂贵,但我国每年却要从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进口大量的牡蛎,来满足各大城市高档市场的需求。长牡蛎“海大1号”、“海大2号”和“海大3号”新品种品质优良,可作为进口牡蛎的替代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预期投资500万元,养殖规模2000亩,产值2000~3000万元。知识产权类型:发明专利 、 软件著作权知识产权编号:GS-01-005-2013 GS-01-007-2016 ZL201410120162.9 GS-01-007-2018技术成熟度:通过中试技术先进程度: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成果获得方式:独立研究获得政府支持情况:无
中国海洋大学 2021-04-11
长牡蛎“海大1号”、“海大2号”和“海大3号”新品种繁育及养殖技术
长牡蛎“海大1号”是我国培育的第一个牡蛎新品种,填补了我国牡蛎良种培育的空白。中国海洋大学自2006年在国内率先开始了长牡蛎快速生长系的选择育种,以山东乳山海区自然采苗养殖的长牡蛎为基础群体,基于群体选育、辅以分子标记辅助育种,采用有效繁殖亲本数量控制、选育群体世代遗传参数与选择效应评估以及选育世代遗传多样性监测等多项关键技术,通过连续6代成功培育出长牡蛎“海大1号”新品种。该新品种具有生长速度快、壳型规则等特性,目前在山东、辽宁、江苏等地养殖面积超过20万亩,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有力推动了我国牡蛎养殖业的良种化进程。 长牡蛎“海大2号” 新品种是中国海洋大学继培育我国第一个生长性状优良的长牡蛎“海大1号”新品种的基础上培育的长牡蛎第二个新品种。长牡蛎“海大2号” 新品种是以金黄壳色和生长速度作为选育目标性状,采用家系选育和群体选育相结合的混合选育技术,辅以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经过4代培育而成。该新品种体重和出肉率可分别提高38%和25%以上,左右壳和外套膜均为色泽亮丽的金黄色(养殖户喜称“金牡蛎”“金蚝”),在北方沿海进行了示范养殖,深受育苗企业和广大养殖户的喜爱,大大提高了我国养殖牡蛎的品质和档次。 长牡蛎“海大3号”新品种是以2010年从山东沿海长牡蛎野生群体中筛选出的左壳为黑色的个体为基础群体,以壳黑色和生长速度为目标性状,采用家系选育和群体选育相结合的混合选育技术,经连续6代选育而成。在相同养殖条件下,与未经选育的长牡蛎相比,10月龄贝壳高平均提高9%,软体部重平均提高64.5%,左右壳和外套膜均为黑色,黑色性状比例达100%。适宜在山东和辽宁人工可控的海水水体中养殖。
中国海洋大学 2021-05-09
海洋真菌抗癌新药MHO7
已有样品/n癌症化疗耐药是当前癌症治疗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MHO7 预期作为一类新药以癌症化疗伴侣的形式促进化疗效果,减少耐药,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可以高产、低成本、绿色环保地合成MHO7 化合物。项目团队获得多项专利:一种高产蛇孢假壳类化合物菌株焦曲霉TKYX429 及其应201310186483.4 ;一种蛇孢假壳素类化合物母核合成基因AuOS 及其应用2015101301636;PCT 申请号PCT/2016/076
武汉大学 2021-01-12
7吋LCD驱动控制系统
LCD驱动电路可以应用于各种智能控制设备的实时显示。该驱动方式可以使控制芯片长距离传输,抗干扰能力强,有真彩和伪彩选择形式。电路元件采用贴片式RA8875芯片。RA8875是一个文字与绘图模式的双图层液晶显示(TFT-LCD)控制器,可结合文字或2D图形应用,最大可支持到800*480点分辨率的中小尺寸数字面板。内建768KB显示内存可提供大多数使用者的应用一个更弹性的解决方案。此外,使用者可藉由选用外部串行式Flash接口,支持BIG5/GB编码,可提供最大达32*32像素之的字型输入。在图形的使用上,支持2D的BTE引擎(Block Transfer Engine),此功能兼容于一般通用的2D BitBLT功能,可处理大量图形数据转换与传送。同时也内建几何图形加速引擎(Geometric Speed-up Engine),提供使用者透过简单的设定轻松画出直线、矩形、圆形和椭圆的几何图形。为了贴近终端始用者的应用,该驱动整合了强大的功能,如画面卷动功能、显示浮动窗口、图形Pattern及文字放大等功能,可大量节省使用者软件开发的时间,并提升MCU软件的执行效率。含有8080/6800并列式MCU接口,由于内建强大的硬件加速功能,可降低数据传输所需的时间并且改善效率。可以串行式SPI/I2C等极少量脚位的界面,内建4-wire的触控面板控制器,以及2组脉波宽度调变(PWM),可用于调整面板背光或其它应用。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4-13
G7集装箱
山东锣响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2021-08-26
优质双低油菜天油杂2号(源油杂2号)
研发阶段/n天油杂2号是由不育系195A和恢复系7-23选育而成,2004-2005年参加江西省油菜区域试验,亩产135.95公斤,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10.96%,增产显著,居试验首位;2005-2006年参加江西省油菜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35.80公斤,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20.09%,达显著水平,居试验首位;两年平均亩产135.88公斤,比对照增产15.34%。两年平均含油量40.18%,硫甙含量为21.85?mol/g,芥酸含量为0。2007年通过江西省和重庆市品种审定,审定名称分别为天油杂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苦瓜品种华翠玉
可以量产/n成果简介:华翠玉为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向长萍教授用“70-1”作母本, “69-3-7” 作父本配组育成的杂交苦瓜品种。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维生素C含量1102.2毫克/千克,粗蛋白含量0.59%,粗纤维含量1.0%。2008-2009年在武汉、宜昌等地试验、试种,一般亩产3000公斤。属早中熟浅绿皮苦瓜品种。春播从播种至始收95天左右。植株蔓生,生长势强,分枝力强,节间较短,主侧蔓均可结果。商品瓜长棒形,浅绿色,刺瘤平滑,果长37厘米左右,横径4.8厘米左右,瓜肉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苦瓜品种华碧玉
可以量产/n成果简介:华碧玉由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向长萍教授用“Z-1-4”作母本,“88-3-7”作父本配组育成的杂交苦瓜品种。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维生素C含量998.8毫克/千克,粗蛋白含量0.81%,粗纤维含量1.2%。2008-2009年在武汉、宜昌等地种,一般亩产3200公斤。属早熟翠绿皮苦瓜品种,春播从播种至始收91天左右,第一雌花节位在主蔓第6节,主侧蔓均可结果。商品瓜长条形,翠绿色,嫩瓜刺瘤较尖,后逐渐平缓,果长40厘米左右,横径5.6厘米左右,瓜肉厚0.9厘米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3 14 15
  • ...
  • 43 44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