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高产优质多抗大麦新品种华大麦6号、华大麦7号的选育与应用
原理:在种质资源研究方面,注重种质资源鉴评和特异种质的筛选、创制与利用,注意多学科结合在种质资源鉴评和特异种质筛选、创制中的应用;在新品种选育方面,注重传统育种方法和现代育种技术的有机结合,注重引进新的遗传育种技术,注重新的特异种质的创制与应用;在新品种的示范推广中,注重早熟、高产、优质、矮杆、多抗大麦新品种开发利用冬闲田与棉花、玉米预留行模式与技术体系研制,注重研制专用大麦高产高效保优栽培技术体系,注意专用大麦研、产、供、销一体化体系建立。 指标:生育期比当地小麦品种早熟15天以上;产量比当地对照显著增产;株高90厘米左右;抗(耐)主要病害(1)率先将青藏高原一年生野生大麦特异种质应用于大麦育种实践,开辟了一条利用特异野生大麦资源改良栽培大麦品种的高效育种途径。(2)所育成的大麦新品种在三个方面有大的突破,表现为专用品质潜力大幅度提升;产量潜力有了大的提高;早熟、矮杆、抗性、产量、品质协同进步,较好地解决了产量与品质、早熟与产量、抗性与品质产量间的矛盾。(3)研制出了用早熟、矮秆大麦开发冬闲田与棉花、玉米预留行的大麦种植新模式与配套规范化栽培技术体系。完全成熟;没有安全问题;适合湖北及长江中下游麦区早熟、矮秆、高产、优质、多抗专用大麦新品种的育成与推广使我国大麦生产向前迈进一大步,创造出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大麦开发冬闲田与棉花、玉米预留行新模式的研制与应用开辟了大麦开发利用冬闲田与棉花、玉米预留行的先河,为发展我国专用大麦生产开辟了新径。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云上高博会热搜榜(7.28-8.3)TOP10企业、高校榜单来啦​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将按周推出搜索热榜,为高等教育领域及相关行业人士提供参考信息。
云上高博会 2025-08-04
云上高博会热搜榜(8.4-8.10)TOP10企业、高校榜单来啦​
期待更多的企业和高校入驻平台!
云上高博会 2025-08-11
太原科技大学华科学院
太原科技大学华科学院是一所以机械类、材料类、电子信息类等专业为特色,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由太原科技大学和山西省导通科技公司联合创办的一所独立学院。学院位于太原市晋祠路,紧邻太原市风景名胜晋阳湖,在太原晋阳新区的规划范围。 学院于2002年6月经山西省人民政府同意组建,2003年开始招收全日制本科生。2004年3月,教育部确认为独立学院。2005年1月,通过了教育部对独立学院的办学条件和教学条件的专项检查。自2003级学生起,对符合毕业条件的学生颁发毕业证书,并经审核,对符合条件的学生授予学士学位。 学校实行民营机制和独立自主的办学模式。自创办以来,充分依托太原科技大学的综合办学优势,积极适应市场经济对人力 资源的需求和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趋势,坚持“特色立校、质量建校、从严治校”的办学理念,继承太原科技大学“负重奋进,笃行求实”的办学传统,始终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作为学院的中心工作,努力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行业科技进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近几年来,学院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师资建设,优化专业结构,使学校走向持续快速发展的轨道,综合办学实力不断提升。目前,共设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法学、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经济学、会计学、英语15个专业,在校学生7000余人。 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学院全体师生员工正积极努力奋发进取,力争办成一所特色鲜明、教育教学质量高、深受社会欢迎的多科性独立学院。
太原科技大学华科学院 2021-02-01
优质双低油菜亚华油10号
研发阶段/n亚华油10号是由不育系206A和恢复系7-23选育而成,属半冬性甘蓝型温敏型波里马质不育两系杂交种,全生育期220天左右。2004~2005年度参加长江上游区油菜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量165.23公斤,比对照油研7号增产11.52%,产油量65.83公斤,比对照油研7号增产12.38%;2005~2006年度续试,平均亩产量173.56公斤,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10.67%,产油量72.03公斤,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2.46%。2005~2006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40.93公斤,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油菜新品种华油杂10号
可以量产/n华油杂10号是由不育系8110A和恢复系8759选育而来,属甘蓝型半冬性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全生育期平均215天。2001-2002年度参加长江上游组油菜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67.13公斤,比对照中油821增产28.07%;2002-2003年度续试,平均亩产151.34公斤,比对照中油821增产28.52%;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59.24公斤,比中油821增产28.0%。2002-2003年度参加长江中游组油菜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48.28公斤,比对照中油821增产21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优质双低油菜华油杂12号
可以量产/n华油杂12号是由不育系195A和恢复系7-5选育而成,属半冬性甘蓝型两系杂交种,全生育期218天左右。2003-2004年度参加长江中游区油菜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82.58公斤,比对照中油821增产13.41%;2004-2005年度续试,平均亩产161.2公斤,比对照中油杂2号减产0.08%;两年区试平均亩产171.89公斤。2004-2005年度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75.79公斤,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11.09%。于2005年、2006年分别通过湖北省、国家长江上游、长江中游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优质双低油菜华油杂14号
可以量产/n华油杂14号是由不育系195A和恢复系恢-3531选育而成,属半冬性甘蓝型温敏型波里马质不育两系杂交种,全生育期219天左右。2003-2004年度参加长江中游区油菜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94.1公斤,比对照中油821增产23.48%;2004-2005年度续试,平均亩产164.20公斤,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1.77%;两年区试平均亩产179.15公斤。2004-2005年度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72.53公斤,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9.04%。2005年抗病鉴定结果:低抗菌核病,低抗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优质双低油菜华油杂13号
可以量产/n华油杂13号是由195A与7-6选育而来,属甘蓝型半冬性温敏型波里马质不育两系杂交种。2005~2006年度参加长江中游区油菜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73.46公斤,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5.19%;2006~2007年度续试,平均亩产201.99公斤,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7.82%;两年区试19个试点,18个点增产,1个点减产,平均亩产187.73公斤,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6.59%。2006~2007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93.71公斤,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5.60%。2005、20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三系杂交油菜品种华油杂62
研发阶段/n用波利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系"2063A"与恢复系"05-P71-2"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油菜品种。属半冬性甘蓝型油菜。株型紧凑,株高中等,生长势强,抗倒性较强,分枝性中等。苗期生长较慢,半直立,叶片缺刻较深,叶色浓绿;薹期生长势较强。茎绿色,花黄色,花瓣相互重叠。结荚性较好,籽粒中等大小。区域试验中株高176.4厘米,单株有效角果数323.3个,每角粒数20.3粒,千粒重3.63克。菌核病发病率12.91%,病指8.06;病毒病发病率0.75%,病指0.53。出苗至成熟216.7天,与中油杂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4 25 26
  • ...
  • 65 6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