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应用于智能配电网的双有源桥直流变换器软启动控制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智能配电网的双有源桥直流变换器软启动控制方法,先解锁原边全桥,闭锁副边全桥和外移相角的闭环控制,原边全桥采用斩波控制,开关管Q3和开关管Q4以50%的占空比互补导通,开关管Q1和开关管Q2采用变占空比控制,并且每个开关周期以一定的步长增加;当副边电压上升到足以驱动开关管,且开关管Q1和开关管Q2的占空比都增至0.99时,解锁副边全桥及外移相角的闭环控制;当输出电压达到额定值时,切入负载,输出电压稳定完成启动过程。本发明有效抑制双有源桥直流变换器在启动过程中的电流过冲,保证电流的正负对称,降低对开关管的耐流要求,降低成本,避免变压器偏磁现象,降低变压器的容量、体积和成本。
东南大学 2021-04-11
一种基于附加交变电压的无气隙传感器电磁吸力悬浮控制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附加交变电压的无气隙传感器电磁吸力悬浮控制方法,采用在悬浮电磁铁线圈闭环控制电压中掺杂具有一定特征的交变电压,施加在悬浮电磁铁线圈,在线圈中得到含有相同特征的分量的电流,根据输入掺杂的特征交变电压和线圈电流中具有相同特征的电流分量辨识出悬浮电磁铁线圈电感,通过电感得到悬浮电磁铁气隙,使用此气隙值进行闭环控制。由于不采用气隙传感器,可以大大简化系统,通过附加线圈得到的电感可以反映真实的悬浮气隙,本发明可以降低磁浮列车系统轨道精度要求,也不会由于气隙传感器的测量不准确导致系统控制不稳定,可以比较好的解决磁浮列车过轨缝、齿槽效应等问题,具有可靠性高、成本低,安全可靠等优点。 "
西南交通大学 2016-07-05
独立无刷双馈感应发电机无速度传感器直接电压控制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独立无刷双馈感应发电机无速度传感器直接 电压控制方法,将无刷双馈感应发电机的功率绕组 PW 电压矢量分解 为同步旋转坐标系中的 d 轴和 q 轴分量,调节控制绕组 CW 电流幅值 使 PW 电压的 d 轴分量收敛至 PW 电压的参考幅值,调节 CW 电流频 率使 PW 电压的 q 轴分量收敛至 0,当系统稳定时 PW 电压矢量与同 步旋转坐标系的 d 轴重合,于是同时实现了对 PW 电压幅值和频率的 控制。该控制方法省去了速度传感器,降低了发电系统的硬件成本, 提高了运行可靠性,并增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多模式谐振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多模式谐振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涉及汽车动力电池优化控制领域。该变换器包括电池侧全桥单元、谐振电路、高频变压器、直流侧全桥单元;由电池侧全桥单元将电池的输入电压转换为高频方波,通过谐振电路,经由高频变压器流入直流侧全桥单元,输出直流电压;谐振电路可在在LLC工作模式与LLCC工作模式之间自适应切换;通过预定的开关管可使谐振电路与电池形成LC回路,利用电池内阻的欧姆效应产生可控热量。本发明将谐振电路与电池热管理功能融合,通过开关控制使谐振网络与电池形成闭环回路,直接利用电池内阻的欧姆效应实现内部加热。无需外接加热装置,在低温环境下同步完成能量传输与电池预热。
南京工程学院 2021-01-12
宽温度范围连续可调控固态非线性光学开关材料的研究
非线性光学开关材料是非线性光学材料的一个重要分支,指的是在某种外界条件(如:光、热、化学环境变化等)变化下,能够在非线性光学 “开”、“关”两种状态间切换的物质。先前的大多数研究主要集中于液态材料,但其易失谐以及不稳定等特点,使得液态开关材料难以获得实际应用。而固态非线性开关材料具备非线性性质优良、性能稳定、易于调控等优势;但是目前具备固态非线性开关特性的材料却还很匮乏,这是因为其不仅要求其结构构筑基元是强响应非线性活性基团,而且环境变化下具备基元间对称性的可逆重排特性。目前,已经报道的固态非线性开关材料在状态间切换依赖于材料本身的相变温度Tc,正因如此,已报道材料只能在一个固定温度点下使用,这严重限制了固态非线性材料在温度响应方面的应用。 2018年吴立明课题组从理论上预测具不对称性的单氟磷酸根PO3F2-有望成为新的DUV NLO功能基团,并提出氟磷酸盐可作为深紫外非线性光学材料;进而通过实验合成获得(NH4)2PO3F,NaNH4PO3F∙H2O,(C(NH2)3)2PO3F等新型单氟磷酸盐深紫外非线性光学材料,并对其非线性光学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Chem. Mater. 2018, 30, 7823-7830.)。对其中非线性晶体材料(NH4)2PO3F相变特性深入研究发现:该化合物可在温度变化下发生低温相(P21/n、无非线性信号)和高温相(Pna21、有非线性信号)的相互转变。通过单晶结构表征分析证实,该相转变需要克服氢键网络重排的能垒。基于此,该工作提出,如果能调控(NH4)2PO3F中的氢键结构,有望实现对该化合物相变能垒和相变温度的调控。据此,该工作利用K+与NH4+的半径相似但不存在氢键环境的特点,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化合物Kx(NH4)2-xPO3F (x = 0.0 – 2.0)。研究表明,随着K+含量x的增加,由于Kx(NH4)2-xPO3F结构中氢键网络不断被削弱,发生相转变所需克服的能垒也逐步降低,在材料性能上则表现为非线性开关激发温度Tc的不断降低。因此,通过调控材料中K+离子的含量,固态非线性开关材料Kx(NH4)2-xPO3F (x = 0 – 0.3)可实现激发温度Tc在270–150 K大温度范围内的连续可调。这是首次实现对固态非线性开关材料激发温度的调控,并且根据K+离子含量的控制,可实现在120摄氏度范围内的宽温度连续可调。通过理论计算高温相与低温相的自由能证实当K+含量高于30%时,由于氢键结构的过度削弱,该相转变消失,这与实验结果相符。该工作系统深入地探究了内部微观结构与宏观非线性光学开关性质之间的内在机制,不仅打破了传统非线性开关局限在特定温度的壁垒,而且为今后研究氢键机制作用下调控宏观性质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北京师范大学 2021-02-01
宽温度范围连续可调控固态非线性光学开关材料的研究
非线性光学开关材料是非线性光学材料的一个重要分支,指的是在某种外界条件(如:光、热、化学环境变化等)变化下,能够在非线性光学 “开”、“关”两种状态间切换的物质。先前的大多数研究主要集中于液态材料,但其易失谐以及不稳定等特点,使得液态开关材料难以获得实际应用。而固态非线性开关材料具备非线性性质优良、性能稳定、易于调控等优势;但是目前具备固态非线性开关特性的材料却还很匮乏,这是因为其不仅要求其结构构筑基元是强响应非线性活性基团,而且环境变化下具备基元间对称性的可逆重排特性。目前,已经报道的固态非线性开关材料在状态间切换依赖于材料本身的相变温度Tc,正因如此,已报道材料只能在一个固定温度点下使用,这严重限制了固态非线性材料在温度响应方面的应用。 2018年吴立明课题组从理论上预测具不对称性的单氟磷酸根PO3F2-有望成为新的DUV NLO功能基团,并提出氟磷酸盐可作为深紫外非线性光学材料;进而通过实验合成获得(NH4)2PO3F,NaNH4PO3F∙H2O,(C(NH2)3)2PO3F等新型单氟磷酸盐深紫外非线性光学材料,并对其非线性光学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Chem. Mater. 2018, 30, 7823-7830.)。对其中非线性晶体材料(NH4)2PO3F相变特性深入研究发现:该化合物可在温度变化下发生低温相(P21/n、无非线性信号)和高温相(Pna21、有非线性信号)的相互转变。通过单晶结构表征分析证实,该相转变需要克服氢键网络重排的能垒。基于此,该工作提出,如果能调控(NH4)2PO3F中的氢键结构,有望实现对该化合物相变能垒和相变温度的调控。据此,该工作利用K+与NH4+的半径相似但不存在氢键环境的特点,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化合物Kx(NH4)2-xPO3F (x = 0.0 – 2.0)。研究表明,随着K+含量x的增加,由于Kx(NH4)2-xPO3F结构中氢键网络不断被削弱,发生相转变所需克服的能垒也逐步降低,在材料性能上则表现为非线性开关激发温度Tc的不断降低。因此,通过调控材料中K+离子的含量,固态非线性开关材料Kx(NH4)2-xPO3F (x = 0 – 0.3)可实现激发温度Tc在270–150 K大温度范围内的连续可调。这是首次实现对固态非线性开关材料激发温度的调控,并且根据K+离子含量的控制,可实现在120摄氏度范围内的宽温度连续可调。通过理论计算高温相与低温相的自由能证实当K+含量高于30%时,由于氢键结构的过度削弱,该相转变消失,这与实验结果相符。该工作系统深入地探究了内部微观结构与宏观非线性光学开关性质之间的内在机制,不仅打破了传统非线性开关局限在特定温度的壁垒,而且为今后研究氢键机制作用下调控宏观性质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北京师范大学 2021-04-10
氨法脱硫吸收产物+4价硫氧化系统及其优化调控方法
(专利号:ZL 201510464978.8) 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氨法脱硫吸收产物+4价硫氧化系统及其优化调控方法,属于大气污染治理技术领域。本发明中首先确定了氨法脱硫系统中的模型参数;输入上述模型参数,并设定一初始pH值、氧化空气量Q以及S4+和S6+的初始浓度,利用+4价硫的氧化率模型计算浆液池内+4价硫的氧化率;将计算得到的+4价硫氧化率带入进行检验,若不成立,则调整和的值重新计算,直至成立,并将得到的氧化率与工程中的设定值进行比较,并通过调整模型中的pH值、氧化空气量Q、和的值,使+4价硫的氧化率能够满足工程要求。本发明中的氧化率模型能够对氨法脱硫吸收产物+4价硫氧化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提供理论指导,进而提高氨法脱硫技术的稳定性和经济性。
安徽工业大学 2021-04-11
关于晶体表界面调控的“变异和遗传”生长机制的研究
研究团队创造性提出晶体表界面调控的“变异和遗传”生长机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种类最全、尺寸最大的高指数晶面单晶铜箔库的制造。
北京大学 2021-04-11
植物应答温度和高盐胁迫基因的挖掘和调控机制研究
高温、低温和盐碱胁迫已成为限制作物生产和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因子。本项目历时14年,以重要作物棉花和模式植物拟南芥为材料,将基因挖掘、机理探索与利用紧密结合,分离鉴定了多个温度和高盐胁迫应答基因、高效特异表达启动子及基因表达调控元件,探讨了其调控机制,为作物遗传改良提供了新基因资源和理论支撑。①发现了高温诱导的miRNA可变剪切新机制,探讨了低温胁迫下GhDREB1与激素的调控关系,为阐明植物应答温度胁迫的分子机理提供了新证据。②解析了GhZFP1、GhMT3a和GhNHX1等基因在植物高盐胁迫适应中通过调节Na+积累和清除活性氧发挥作用,为作物抗逆品种改良提供了重要基因资源。③发掘并鉴定了植物组织特异高效启动子和调控元件,阐明了核基质结合序列在提高遗传转化效率和转基因表达水平方面的作用,为植物遗传转化提供了有效表达载体。本成果在Molecular Cell等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71篇,其中SCI论文62篇;总影响因子235,影响因子5以上论文15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15.28,他引总计2227次。高温诱导的miRNA可变剪切阐明了环境胁迫与植物miRNA加工的调控关系,是本领域研究的重大发现,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为提升我国在该领域研究的国际影响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山东农业大学 2021-04-23
一种工厂化水产养殖的水质调控系统与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工厂化水产养殖的水质调控系统与方法,通过采集养殖池的水体参数,根据水体参数预测第一预设时段后的预测时刻的溶解氧预测含量,第一预设时段为增氧过程的滞后时段,根据养殖行为参数和鱼类活动规律确定预测时刻的耗氧因子,根据溶解氧预测含量、国家渔业水质标准中溶解氧标准含量和耗氧因子确定预测时刻的供氧量,根据预测时刻的供氧量生成供氧调控指令,根据供氧调控指令调节养殖池内水体的溶解氧含量;即当前时刻的供氧调控指令是根据预测时刻的溶解氧预测含量和预测时刻的耗氧因子来确定,从而在检测到水体中氧含量过低之前就能实施对水体增氧,避免了可能出现的鱼类因缺氧而死亡的情况,避免了由于鱼类缺氧死亡造成的损失。
中国农业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37 38 39
  • ...
  • 445 44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