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风场三维风速测定的便捷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风场三维风速测定的便捷装置,包括由上、下端面和中间部构成的工字型支撑架,所述的工字型支撑架中间部为流线型壳体,上、下两端面均设置有盖板,盖板与流线型壳体密封固定设置,所述的流线型壳体内部固定设置有卡槽,卡槽内设置有探头安装板,所述的探头安装板与卡槽卡接固定;还包括有壳体安装板,壳体安装板上方紧贴设置有水准板,水准板与壳体安装板一端铰接;所述的探头安装板上设置有刻度和多个探头安装孔,所述的多个探头安装孔上方分别设置有一个定位槽。本实用新型装置制作简单、安装便捷、适用范围广、造价低廉,能够对复杂山体、峡谷等微地形风场和以下击暴流为代表的非良态风场进行三维风速的快速测定。
浙江大学 2021-04-13
大分子链模板法制备聚丙烯酸类复合高分子水凝胶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分子链模板法制备聚丙烯酸类复合高分子水凝胶的方法,以具有配位功能的大分子链为模板,在金属离子的配位作用下引导丙烯酸单体配位、聚合,制备出具有高机械强度和自修复性能的高分子水凝胶。以质量分数计,该自修复水凝胶原料组分组成包括大分子模板2.5~10份,单体5~25份,水30~60份,金属离子0.1~2.5份,引发剂0.1~2.5份。其特征是大分子模板的存在有效引导规整聚合物的制备,同时增加了水凝胶的机械强度和自修复能力。本发明所制备的复合水凝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及常温下优异的自修复性能
东南大学 2021-04-14
石墨烯体系单原子缺陷研究进展发表
石墨烯中电子除了自旋这个内秉自由度,还有子格赝自旋和谷赝自旋自由度。石墨烯中电子的多自由度给石墨烯带来了很多新奇的物理性质。单原子缺陷是材料体系中最简单的缺陷形式,可以作为一种模型体系来帮助了解缺陷对材料性质的影响和调控。物理学系何林教授课题组长期致力于研究石墨烯中的单原子缺陷,发现缺陷可对石墨烯中自旋、子格赝自旋和谷赝自旋相关的电学性质产生深刻影响。例如,他们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首次证实石墨烯中单原子空位缺陷存在局域自旋磁矩,并在原子尺度上实现了对其自旋磁矩调控,实现了三种自旋量子态;观测到石墨烯中单原子缺陷引入的对称性破缺态,并系统地测量了缺陷附近谷极化和谷依赖的自旋极化在实空间的分布情况。 石墨烯中电子的子格赝自旋来自于其六角晶格结构,有A和B两套子格,因此波函数数学形式上类似于自旋。对于电子自旋有很多有意思的可观测物理现象,那么对应石墨烯中的子格赝自旋是否有可观测的物理现象呢?带着这一问题,何林教授课题组开展了深入研究。他们发现石墨烯中的单原子缺陷可以使准粒子在石墨烯手性不同的两个谷之间发生弹性散射,并伴随着子格赝自旋的旋转,在缺陷附近产生一个原子尺度的子格赝自旋涡旋,而赝自旋在涡旋(单原子缺陷)的绕数直接反映了体系的Berry相位(图1)。通常来说,贝利相位的测量需要借助于外加磁场,因为磁场可以驱动准粒子沿闭合的轨迹绝热运动,所以这一的结果提供了一个简单的方法测量不同层石墨烯Berry相位的方法。何林教授课题组利用STM测量单原子缺陷引起的谷间散射形成的电荷密度波振荡,证明电荷密度波振荡在实空间中增加的额外波前条纹数直接反映了子格赝自旋在涡旋的绕数,从而可直接测量不同层石墨烯的Berry相位。最近的工作中,他们对双层石墨烯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将相关结果推广到多层石墨烯体系。进一步他们还研究了相同和相反绕数的子格赝自旋涡旋的量子干涉。上述结果直接证明了子格赝自旋有很多丰富有趣的物理现象亟待深入研究,也为子格赝自旋物理提供了全新的研究思路。
北京师范大学 2021-02-01
单动力源多负载分时传动系统
本项目研究了单个动力源分时段驱动多个负载的传动方案,采用电磁控制技术设计了分体式电磁联轴器,通过径向移动活动半联轴器,实现其与不同位置的多个固定半联轴器分时段接合。将该分体式电磁联轴器应用于多层升降横移式立体车库各层车位的升降传动装置,能够实现同一层的多个车位共用一台升降电机,电机分时段驱动各个车位的升降动作,减少电机数量,提高电机的使用率;多个车位采用一台升降电机驱动,能够方便的在电机驱动部分安装配重块,以减小电机功率、节约能源。本项目获批发明专利3项。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21-05-04
石墨烯体系单原子缺陷研究进展发表
石墨烯中电子除了自旋这个内秉自由度,还有子格赝自旋和谷赝自旋自由度。石墨烯中电子的多自由度给石墨烯带来了很多新奇的物理性质。单原子缺陷是材料体系中最简单的缺陷形式,可以作为一种模型体系来帮助了解缺陷对材料性质的影响和调控。物理学系何林教授课题组长期致力于研究石墨烯中的单原子缺陷,发现缺陷可对石墨烯中自旋、子格赝自旋和谷赝自旋相关的电学性质产生深刻影响。例如,他们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首次证实石墨烯中单原子空位缺陷存在局域自旋磁矩,并在原子尺度上实现了对其自旋磁矩调控,实现了三种自旋量子态;观测到石墨烯中单原子缺陷引入的对称性破缺态,并系统地测量了缺陷附近谷极化和谷依赖的自旋极化在实空间的分布情况。 石墨烯中电子的子格赝自旋来自于其六角晶格结构,有A和B两套子格,因此波函数数学形式上类似于自旋。对于电子自旋有很多有意思的可观测物理现象,那么对应石墨烯中的子格赝自旋是否有可观测的物理现象呢?带着这一问题,何林教授课题组开展了深入研究。他们发现石墨烯中的单原子缺陷可以使准粒子在石墨烯手性不同的两个谷之间发生弹性散射,并伴随着子格赝自旋的旋转,在缺陷附近产生一个原子尺度的子格赝自旋涡旋,而赝自旋在涡旋(单原子缺陷)的绕数直接反映了体系的Berry相位(图1)。通常来说,贝利相位的测量需要借助于外加磁场,因为磁场可以驱动准粒子沿闭合的轨迹绝热运动,所以这一的结果提供了一个简单的方法测量不同层石墨烯Berry相位的方法。何林教授课题组利用STM测量单原子缺陷引起的谷间散射形成的电荷密度波振荡,证明电荷密度波振荡在实空间中增加的额外波前条纹数直接反映了子格赝自旋在涡旋的绕数,从而可直接测量不同层石墨烯的Berry相位。最近的工作中,他们对双层石墨烯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将相关结果推广到多层石墨烯体系。进一步他们还研究了相同和相反绕数的子格赝自旋涡旋的量子干涉。上述结果直接证明了子格赝自旋有很多丰富有趣的物理现象亟待深入研究,也为子格赝自旋物理提供了全新的研究思路。
北京师范大学 2021-04-10
锂离子电池隔膜干法单拉制造技术
  本项目系统全面地研究了采用熔融挤出/热处理/单轴拉伸法(MEAUS)制备锂电池用聚烯烃微孔隔膜的原理,成功地设计制造了国内第一条熔融挤出/热处理/单轴拉伸(MEAUS)法制备锂电池用聚烯烃微孔隔膜的工业化生产线。在此基础上,研发成功了锂离子动力电池PP/PE两层或三层复合隔膜产业化技术。拥有国内唯一动力锂电池隔膜产品的制造技术。
四川大学 2021-04-11
负载型金属单原子模型催化剂
若将氧化物变薄到乃至单层,其表面自由能受基底金属的调制会向金属表面自由能靠近(化学势的混合),此时沉积在薄层氧化物上的金属就有可能处于高分散状态。研究人员在 Cu(110) 单晶表面生长单层 CuO 薄膜,再沉积铂 (Pt) 金属原子,得到 400 K 以上热稳定的 Pt 单原子模型催化剂。若将氧化物层厚度增加,相同沉积量的 Pt 原子则在室温下便会团聚,形成金属团簇。这种负载型金属单原子模型催化体系的制备方法简单易行,不需要通过吸附分子或者嵌入晶格来稳定金属单原子。
北京大学 2021-04-11
关于纳米尺度单颗粒光学检测的研究
围绕回音壁模式微腔和光子晶体微腔,总结了光学微腔传感的两种传感机制:色散性和耗散型传感,并比较了通过透射谱和反射谱两种测量方法所带来的噪声影响;接着介绍了在国际学术界微腔传感的最新进展中,如何通过压制实验噪声,制作增益腔,提高光谱分辨率,从而检测到更小的纳米尺度颗粒;以及如何通过微腔锁模和振铃现象提高测量的时间分辨率。
北京大学 2021-04-11
单轮平板式悬架参数检测仪
本专利公开了一种基于拟脉冲激励原理的汽车悬架参数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汽车悬架效率、悬架阻尼比、左-右轮悬架效率差和悬架固有频率。本专利具有如下特点:①检测台采用钢球自位支撑方式,从而保证了力传感器的检测准确性和使用寿命。②采用低挡的A/D转换器,整机价格就可以做的很低廉。③与基于扫频激振原理的汽车悬架参数检测仪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几乎没有噪声,有利于工人作业。④检测台左、右侧壁上安装有把手,操作人员利用该把手可以自主地移动检测台的位置,检测台体积小重量轻、移动十分方便。
南京工程学院 2021-04-13
单芯片高光束质量光子晶体激光器
可以量产/n波长范围905-1064nm、水平、垂直发散角<10度;直流输出功率>5W;窄脉冲输出功率>20W;光子晶体激光器模块窄脉冲输出功率>130W;并与传统半导体激光器工艺相兼容。此外还开展了808nm、980nm和1064nm等波段光子晶体激光器研究。“先进半导体光子晶体激光器技术研究”获得2013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光子晶体高功率高亮度激光器被评为“2014中国光学重要成果”。市场预期:半导体激光器的应用范围覆盖了整个光电子学领域,已成为当今光电子科学的核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1-01-12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5 16 17
  • ...
  • 73 74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