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北京大生知行科技有限公司
51Talk无忧英语是新东方联合创始人徐小平老师唯一推荐的网络英语学校,正风靡于广大的英语学习者中。51Talk致力于用最超值的价格提供优质的外教1对1课程,让数千万中国人“想学”英语,就“能学”英语!去年获得雷军旗下的顺为基金领投1200万美元B轮融资的鼎力支持,51Talk被业界称为”英语培训行业的小米手机“。
北京大生知行科技有限公司 2021-02-01
北京渊大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渊大教育隶属于北京渊大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秉承“一次合作,终身为友”的办学理念以及“学员的小事就是我们的大事”经营理念,办学十年倾力打造国内极具影响力的职业教育培训交互平台,并始终坚持为国内职业教育培训领域的求知者、深造者提供精准优质的行业学习经验和提供最新行业信息资讯。渊大教育以十年丰富教学经验建立起一流的职业教育培训互联网平台、行业金牌讲师团队、配套完善的课程服务体系,培养职业精英式实践性人才,积极响应国务院党中央关于《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计划,为建立健全我国职业实践型人才队伍做出应尽的企业责任和社会义务。
北京渊大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2021-02-01
大悦维佳(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大悦维佳(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显微观察领域相关产品的研发、设计、方案集成及销售、技术服务业为一体的高科技企业。    我们销售:国际、国内知名品牌显微镜、数码摄像头、显微镜光源及相关设备。     我们拥有资深的光学设计专家,可以为客户量身定做特殊显微镜观察系统、特别是在机器视觉自动化检测行业、视觉图像等方面有着丰富经验,能够根据客户需要提供系统化设计及解决方案。    我们可以设计、加工特殊需求的电池板测试工装夹具、专业显微镜接口、显微镜相机接口、调焦机构、支架、光学平台、及机械结构件等。     大悦维佳(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全体员工愿意真诚地与您合作,为你提供优质的产品与周到的服务!       
大悦维佳(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2021-01-15
深圳市松大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市松大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是一家从事互联网+教育的高科技公司,主营教育产品的研发与运营。拥有13项软件著作权、15项软硬件教育产品专利权,是国家高新企业及深圳市高新企业。 公司目前专注于高等教育、高职教育和职业资格教育层次教育信息化、MOOC系统开发应用及在线教育推广。与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院校、出版社以及相关的企业深度合作,联合开发MOOC全媒体教学系统。配备了有丰富教学产品设计与研发经验的团队,开发优质教学资源并提供课程资源的应用平台服务。致力于为院校和机构打造专业课程的教育产品。 深圳市松大科技有限公司的教育产品体系以优质课程教学资源为核心,针对专业课程中理论课程和实验实训课程分别设计了“线上线下混合式课堂”教育产品,称为松大MOOC全媒体教学系统。 松大MOOC全媒体教学系统,以二维码或图形作为入口,MOOC全媒体教材为载体,全面覆盖课程知识,提供可供扫码的纸质教材、全媒体资源库平台应用服务、在线增值服务融合在线教育与传统课堂,连接和服务课前、课上和课后的每个环节。 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实际需求,通过对资源的查看与检索,利用云课堂自由编排全媒体资源库中内容,轻松高效的备课,组织学生课堂课后练习。学生可以通过扫描教材上的二维码或在MOOC平台上获取相关学习资源,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性,从而引导他们从整体上理解和掌握教学中的重难点、学习方法和关键内容。学生通过教师的推送学习相关的内容,并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学习以及考核环节。也可通过全媒体教材扫码方式在手机、电脑、平板多终端获取多媒体资源、微课、习题与案例库,实现随时随地直观的学习。 松大MOOC,让老师更轻松,让学生更强大!
深圳市松大科技有限公司 2021-01-15
青岛胶南康大饲料有限公司
青岛胶南康大饲料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公司始终致力于畜禽、水产养殖业所需饲料的研发和销售业务。公司以生产“康都”牌系列畜禽料(配合饲料、浓缩饲料、复合预混合饲料)、水产饲料(主要以鲤鱼等淡水鱼配合饲料与大菱鲆鱼等海水鱼配合饲料和虾类配合饲料为主),其中生长育肥猪浓缩料、5%蛋鸡预混料分获青岛市“星火科技奖”;2000年自行研制开发的“无药残肉鸡饲养技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2年研制开发成功的“过瘤胃脂肪型奶牛营养调节剂”荣获青岛市2003年“星火科技奖”。年生产规模达十万吨以上,是青岛市生产饲料品种齐全的企业之一。
青岛胶南康大饲料有限公司 2021-09-01
南京南大万和科技有限公司
“南大万和”是经南京大学批准成立的。公司成立旨在推动南京大学相关科研成果的市场化、产业化,以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公司全面整合南京大学应用物理研究所的现有技术成果,联合组建一支经验丰富、多年从事教学仪器研制开发的专业队伍,继续保持与全国多所高校专业实验室的长期合作的关系。 南京大学应用物理研究所隶属于南京大学,早在1985年就率先开始高等学校物化实验仪器的研发工作,并一直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在1999年和2002的两次世界银行高校招标项目中中标。二十年来,研究所研发的系列产品多次获得省级奖项,并拥有多项专利,产品在全国数百所高校广泛使用且获得好评。
南京南大万和科技有限公司 2021-12-07
太阳电池用ZAO透明导电薄膜
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和透光性能,广泛应用于平面液晶显示(LCD)、电致发光显示(ELD)、等离子体显示(PD)以及太阳能电池、热镜、电磁屏蔽等。在相当一段时间内, In2O3:Sn (ITO) 薄膜作为一种典型的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得到了极广泛的应用,但ITO 薄膜中的铟有毒,在制造和应用中对人体有害;ITO 中的In2O3 的价格昂贵,成本较高, ITO 薄膜易受氢等离子体的还原作用,这些缺点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ITO 薄膜的研究和应用。新型透明导电ZnO :Al (AZO) 薄膜中的ZnO 价格便宜,来源丰富,无毒,并且在氢等离子中稳定性要优于ITO,在很多领域特别是太阳电池领域具有逐步取代ITO薄膜的趋势。本产品是多层ZAO透明导电膜,具有透过率高和电阻率低的优点,而且非常适合制备绒面,可作为陷波结构应用于薄膜太阳能电池中。 透明导电膜的主要性能指标有两个:透过率和方阻。产业化对透明导电膜透过率的要求一般要达到80%以上,南韩的Woon-JoJeong制备的ZAO膜在可见光区域的平均透过率大于95%,是国际最高水平。国外科研人员制备的ZAO透明导电膜室温电阻率最低可达3×10-4Ω·cm,方块电阻最低可达3Ω/□。国内制备的ZAO透明导电膜一般平均透过率约为80%,电阻率在10-3数量级。 本产品具体性能指标是:透过率>85%,方阻<50Ω/□。 太阳电池是正在蓬勃发展的产业。国务院刚刚颁布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10年,太阳能发电总容量达到30万千瓦,其中全国将建成1000个屋顶光伏发电项目,总容量5万千瓦,大型并网光伏电站总容量2万千瓦;到2020年,太阳能发电总容量达到180万千瓦,其中全国建成2万个屋顶光伏发电项目,总容量100万千瓦,太阳能光伏电站总容量将达到20万千瓦;另外,光伏发电在通讯、气象、长距离管线、铁路、公路等领域的应用,计划到2010年也将累计达到3万千瓦,到2020年将达到10万千瓦。而全球太阳能光伏市场将从2000年的10亿美元到2015年扩大到1500亿美元。透明导电薄膜是太阳电池中关键的薄膜,需求巨大。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4-11
太阳能高效聚光热电联产装置
本项目技术成熟,已成功完成 500kW 示范装置安装和运行并通过科技部验收,光电效率可达 12%以上,光伏光热总效率可达 65%以上,投资回收期为 3.9 年。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1
小型直膨式太阳能热力水泵
本发明公开一种小型直膨式太阳能热力水泵,包括热力蒸汽机,热力蒸汽机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左右放置且相连的配气活塞和动力活塞,壳体外侧敷设有加热管道和冷却管道;还包括太阳能集热板、轴承以及工作水箱,所述太阳能集热板的热传输管道通过连接管道加热管道连通;热力蒸汽机动力活塞通过连杆连接轴承,工作水箱的工作活塞通过连杆连接轴承;工作水箱底部还安装有排水管道和抽水管道;排水管道与冷却管道连通,所述的加热空间和冷却空间内填充有有机工质异戊烷。本发明通过太阳内加热有机工质膨胀带动活塞运动输出机械能从而抽取地下水的装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1-12
一种新型太阳能取暖系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太阳能取暖系统,包括太阳能集热器、储水箱、集热循环泵、采暖循环泵以及控制柜,所述太阳能集热器通过水管和集热循环泵与储水箱导通连接,所述储水箱的上端一侧设有集热出水口,且另一侧设有自来水进水口,所述储水箱的顶部安装有向下的液位计,所述储水箱的中间内壁处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所述储水箱的底部靠近自来水进水口的一侧设有采暖循环进水口,所述自来水进水口与采暖循环进水口之间设有采暖循环出水口,所述采暖循环进水口与采暖循环泵的进水口通过水管导通连接,所述集热循环泵、采暖循环泵、温度传感器以及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1-12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9 30 31
  • ...
  • 93 94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