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高速电机直驱单级高速离心鼓风机设计技术
高速电机直驱的单级高速离心鼓风机由高速电机、单级离心鼓风机以及测控系统等附件组成。叶轮采用三元流动技术设计,通过高速电机变转速调节,鼓风机可以工作在40%-100%的流量范围,整机效率达到85%以上。 高速电机采用空气轴承,其极限速度相对于传统轴承大为提高,突破了以往高速电机设计的瓶颈,从而使得本产品同时具有大功率和高转速的特点;由于空气轴承采用的是气体润滑方式,轴承发热量很小,旋转阻力很低,使得本产品的效率相对于传统高速电机大为提高,同时又不产生滑油的二次污染,更适合于某些特定工作环境。 该技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在国内外同类技术中具领先地位。 产品特点:空气轴承高速电机转速超过3万转;鼓风机采用先进的三元流理论设计,效率高,节能效果显著,比普通低速压气机节能30%以上;通过调节高速电机转速,流量调节范围可低至40%;体积大大减小,可大大减少占地面积,方便替换老式、低效的鼓风机;低运行费用、低成本。 应用领域:中央空调用压缩机、污水处理用曝气风机、热电厂烟尘的脱硫处理、钢铁厂的鼓风供氧、水泥厂的送料供气等,可替代如螺杆压缩机、罗茨鼓风机、多级低速离心鼓风机等低效率的压缩机、鼓风机。 主要性能指标:1. 供气流量为50-500立方米/分钟;2. 压升为0.4-1.5bar;压气机整级效率达85%以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1-04-13
27位点单泛素分子降低树突状细胞免疫功能的方法
27位点单泛素分子降低树突状细胞免疫功能的方法,涉及基因工程技术领域。27位点单泛素分子是只保留27位赖氨酸的泛素分子,从小鼠骨髓中分离得到树突状细胞,用27位点单泛素分子预处理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再进行体外过继免疫,最后进行酶联免疫斑点实验和流式细胞术实验。实验证明,处理后的树突状细胞抗原提呈能力明显降低,其抗原特异性CTL诱生能力也降低;27位点单泛素分子可降低树突状细胞转输受体内淋巴细胞产生IFN‑γ、穿孔素、颗粒酶B的能力。27位点单泛素分子抑制转输受体脾细胞产生穿孔素和颗粒酶B由溶酶体途径实现。
厦门大学 2021-01-12
单分散金属纳米颗粒自动化生产工艺与设备研发
金属纳米颗粒是重要的超材料(Metamaterials)物质,在化学化工(如催化剂)、生物医药(如医学成像与诊断试剂)、新能源(如光能转化)等领域中有着巨大的市场前景。以金纳米颗粒为例,目前国际 市 场 基 本 被 英 国 BBI 等 极 少 数 公 司 所 垄 断。根据 BBI 公司统计,其产品在科研领域的使用频率超过 4 亿次/年,按照其售价约 2 英镑/毫升,每次测试使用 10 毫升计算,该公司仅纳米金销售年产值就超过 80 亿英镑。金属纳米颗粒的原料成本并不高,仍以纳米金为例,1 克氯金酸(人民币 200 元)可生产纳米金 1 万毫升,按照 BBI 的售价价值约 2万英镑。而且在国内购买 BBI 等公司的产品还需缴纳高额税费,供货期通常长达数月之久。国内金属纳米颗粒的生产有面临工艺不完善、无法自动化大规模合成等问题。实验室的小规模制备成本高,并且产品单分散性和颗粒尺寸重现性不好,无法同国外公司竞争。 我们经过多年的研究积累掌握了各种金属纳米颗粒的精准形貌和尺寸控制方法,结合微流控技术能够实现自动化合成,可以生产多种形状规则、尺寸均一的高质量产品,预期在国内和国际市场都有很强的竞争力。 
南开大学 2021-04-13
闭眼单腿站立测试仪闭眼单脚站立测试仪
BYZL-999闭眼单腿站立测试仪参数: 量程:1~999秒 精度:±1%F.S 电源AC220V50HZ 按键:开关/清零,峰值保持 工作温度:0~40℃
上海欣曼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化学学院刘志伟课题组报道d-f跃迁稀土发光配合物在单发光层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中的应用
近日,刘志伟在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杂志上发表了题为“Lanthanide complexes with d-f transition: new emitters for single-emitting-layer white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的论文,该工作合成了具有d-f跃迁发光性质的天蓝光发射的铈(III)配合物Ce-TBO2Et和橙红光发射的铕(II)配合物Eu(Tp2Et)2,利用两种发光材料构建的SEL-WOLEDs发光效率高且发光颜色稳定。研究表明,主体材料不参与传能过程且低能量的橙红光材料的质量掺杂浓度可高达5wt%,体现了d-f跃迁稀土发光配合物应用于SEL-WOLEDs时可简化传能过程和器件制备工艺的优势。
北京大学 2023-08-22
鲁棒人脸视觉特征的提取、建模与识别的理论和方法研究
成果介绍人脸图像分析研究不仅能丰富和发展图像处理与分析的理论和方法,而且在教育、医疗、公安等社会服务以及公共安全等行业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基于人脸视觉特征的表情、身份以及亲属关系识别是当前人脸图像分析研究的前沿课题,而光照和人脸姿态变化等因素对人脸视觉特征提取与建模的影响则成为当前该研究面临的主要瓶颈。开展鲁棒人脸视觉特征的提取、建模与识别研究,突破现有研究的局限性,能显著推动人脸图像分析的研究进展,进一步满足国家在社会服务与公共安全等领域中的需求。技术创新点及参数1、 突破局部二值模式编码的视觉特征描述算子的局限性,提出局部三值模式编码的视觉特征描述算子,提出解决场景光照变化干扰以及高斯噪声干扰的图像处理一般性方法。2、 率先提出基于区域协方差矩阵的非正面表情特征描述方法,提出基于高斯混合模型和最小贝叶斯错误率估计的异方差鉴别分析方法,建立基于高斯混合模型的多视角表情识别理论。3、 率先提出基于人类学和遗传学的“父母—子女”亲属关系鉴别方法,提出以父母年轻时面部图像为桥梁的“父母—子女”亲属关系鉴别的子空间迁移学习理论和方法。4、 提出人脸视觉特征提取和识别的多流形鉴别分析理论,提出双子空间鉴别分析的增量式算法,突破双子空间鉴别分析方法的计算瓶颈。市场前景本项目围绕人脸图像中的表情、身份以及亲属关系识别等科学问题,深入开展鲁棒人脸视觉特征的提取、建模与识别的理论和方法研究,重点解决视觉场景中光照与人脸姿态变化下的鲁棒人脸视觉特征的提取与建模问题
东南大学 2021-04-11
一种智能视觉监控检索中提取目标运动轨迹特征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视觉监控检索中提取目标运动轨迹特征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目标运动轨迹,以二维空间坐标序列对目标运动轨迹进行描述;根据描述目标运动轨迹的二维空间坐标序列,计算描述每次采样中目标运动方向的水平分量和垂直分量;将每次采样中目标的二维空间坐标和描述每次采样中目标运动方向的纵向斜率和横向斜率合并组成每次采样中目标的流矢量;以流矢量序列对目标运动轨迹进行描述;读取预先建立的参考矢量集合;计算描述目标运动轨迹的流矢量序列到各参考矢量的距离作为该目标运动轨迹的特征向量。本发明方法使用流矢量序列描述目标运动轨迹并提取特征向量,可以在轨迹描述中同时包含位置和方向信息,避免了测量误差。
浙江大学 2021-04-11
汽车形象店建设及终端体验(EI)视觉识别系统规范设计
北京工业大学 2021-04-14
面向机器人的智能视觉环境感知及三维场景重建
面向机器人的智能视觉环境感知及三维场景重建 面向机器人视觉的自然场景理解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和重要挑战之一,其目标是对自然场景图像及视频的内容作出有效分析、认知与表达,目前相关理论和算法正处于初期探索阶段。我们的研究成果表明,从场景视觉语义推理、场景目标识别和场景行为模式检测三个环节展开研究,有助于构建自然场景理解的创新机制,进一步开发机器人
南京大学 2021-04-14
一种三维视觉目标检测与识别方法与装置
1. 痛点问题 我们生活在一个真实的三维世界中,二维环境感知是远无法满足我们的实际需求。在诸如自动驾驶、机器人抓取和三维目标识别等应用中(如图1),我们经常需要推理三维空间中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从而能够理解真实三维场景并做出进一步的决策行为。 图1 自动驾驶、视觉抓取、物体识别 2. 解决方案 本技术成果提出了一种三维视觉目标检测与识别方法。在三维视觉目标检测方面,提出了一种基于关系推理网络的单目三维物体检测方法,方法流程图如图2所示。方法提出了一种新的单目三维物体检测架构,训练了一个深度关系推理网络来估计三维候选和真实物体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通过测量投影结果和真实物体之间的视觉拟合度来实现高精的三维空间定位。 图2 三维目标检测的流程图 在三维视觉目标识别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球面分形卷积神经网络的三维点云识别技术,方法流程图如图3所示。方法通过引入球面分形结构,将原始三维点云通过可学习的神经网络投影到球面,使得卷积神经网络可以高效处理三维点云数据并进行特征特征,同时通过设计基于分形结构的层次化学习框架,提高了三维点云物体识别的精度,实现了对于三维点云目标在旋转条件下特征表示的鲁棒性。 合作需求 寻求在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智慧城市等领域有相关技术开发、市场推广经验,能推进本技术落地的高科技企业,可以进行深度合作。本技术成果有望在自动驾驶、虚拟现实等场景进行落地应用。
清华大学 2021-12-16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72 73 74
  • ...
  • 200 20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