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碳纤维/树脂复合吸波材料的制备与应用
成果与项目的背景及主要用途: 吸波材料即雷达吸波材料(RAM),是指能够吸收衰减入射的电磁波,并将其电磁能转换成热能而消耗掉或使电磁波因干涉而消失的一类材料。目前,随着电磁波污染的日益严重,吸波材料在民用领域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许多研究已证明,持续、高强度的电磁波照射会诱发细胞变异、诱发肿瘤、癌症等疾病,电磁波污染已成为世界各国本世纪重点治理的环境污染之一。不让电子设备发射电磁波是不可能的,所以消除电磁波污染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使用吸波材料。这项属于电磁干扰(EMI)范畴的研究已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重视和应用。 技术原理与工艺流程简介: 本项目研究制备含有不同含量及分布的碳纤维(毡)树脂基复合吸波材料,主要研究碳纤维(毡)排布方式、含量对于材料吸波性能的影响,通过调整参数,实现材料对电磁波的宽频吸收、高效吸收、选择吸收的目的;其次,通过对纤维(毡)表面改性、添加电磁损耗剂、改变基体种类等制备具有刚性和柔性基体吸波材料,同时对吸波机理进行研究,以求开发一种低成本、宽频、高效、轻质的吸波材料。试样的制备采用复合材料成型工艺压缩模塑。将环氧树脂与低分子量聚酰胺按质量比 2:1 搅拌均匀(E-44 型环氧树脂:低分子量聚酰胺树脂=100:50~100:100 质量比),在真空干燥箱中脱泡,然后浇注到事先预热的半溢式模具中,模具中预置碳纤维或碳毡。在透波层表面加一层 S-玻璃布,目的是达到与自由空间的阻抗匹配,在模具底部也加一层玻璃布,目的是抵消由透波层玻璃布引起的应力,使试样不致弯曲而造成测量误差。然后将浇注好的模具在 60℃,10MPa的压力下固化 2 个小时,得到所需的 180mm×180mm,厚度为 4mm 的正方标准试样。 技术水平及专利与获奖情况: 本研究通过两年多的大量实验,获得具有良好吸波性能和商用价值的环境功能材料。可用于消除环境空间中的有害电磁波。本课题组制备了材料样品,完成了 4 个专题的研究报告,发表论文 12 篇,申请专利两项。本研究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应用前景分析及效益预测: 随着电信业的飞速发展,吸波材料的应用已深入到通讯抗干扰、环保及人体防护等诸多领域。 成本估算: 环氧树脂/碳纤维复合吸波材料E-44 环氧树脂:15.4 元/公斤,低分子量聚酰胺树脂:24 元/公斤。碳纤维:300 元/公斤 每块试样用碳纤维:0.36 克 其他费用:电费,模具费,人工费 每块试样成本:约 4 元(180×180mm) 折合成本:约 120 元/平方米 应用领域:电磁波污染的防护,构筑微波暗室。 2、 连续碳纳米管纤维 成果与项目的背景及主要用途: 碳纳米管被誉为超级纤维,是 21 世纪的基础材料,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其密度只有钢的六分之一,强度超过钢 100 倍,具有高导电导热性,导热性是铜的 5-8 倍,在高性能复合材料,能源电极,电场发射等多方面有重要的应用前景,世界各国和大公司都争先投入抢占碳纳米管市场,近年来产业发展迅猛。连续碳纳米管纤维是无数碳纳米管构成的长纱线,轻于碳纤维,有高柔性,具有碳纳米管所有结构和功能特性,可编织和成型,较碳纳米管更接近应用,在制备高性能复合材料方面,极具潜力,可用于宇航、汽车用高性能复合材料、风力发电叶片、导电导热材料、电力传输电缆、高强编织物,智能纺织和柔性光电器件等。 基于天津大学的气相法制备连续碳纳米管纤维技术,研发碳纳米管纤维量产化技术,制备万米连续碳纳米管纤维材料, 研发碳纳米纤维复合材料和相关新材料,在国内率先推出碳纳米纤维新产品,主导国内市场,开拓国际市场。 技术原理与工艺流程简介: 本方法是一步制备连续碳管纤维的方法,具有工业化应用前景。2010 年天津大学技术团队取得关键制备技术的突破,纺出千米连续的碳纳米管纤维,为产业化提供了基础。气相纺丝法是以含碳原理和催化剂输入到高温炉中,在气流中生长碳纳米管并组装成丝,用机械的方法纺出碳纳米管纤维的新方法。主要成果包括发明了乙醇/丙酮混合碳源,发明了水密封反应器和致密碳管纤维的纺丝方法。目前已经取得连续纺丝数小时数千米连续碳管纤维,在方法、技术和材料性能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应用前景分析及效益预测: 碳纳米管的价格范围较大 2-20000 元/克,价格取决于碳管种类和纯度,有些容易合成,有些受制备限制,尚未量产化。目前市场上多壁管 2000 元/公斤,天津大学科技成果选编高纯碳管价格十倍以上。高纯单壁碳管尚未量产,目前仍以克量计,纯度 80%的单壁管价格为 60 美元/克,高纯(>90%)单壁管在 1000-2000 美元/克以上。连续碳管纤维为双壁管,纯度 90%,短期可参考单壁管价格 60-2000 美元/克。 应用领域: 高性能复合材料、导电导热材料、储能材料、功能电子和织物,产业领域航空航天、能源、环境、化工和纺织等。 合作方式及条件: 技术合作与专利转让 与国际知名企业和研究单位建立合作,引领碳纳米管纤维新产业的发展
天津大学 2021-04-11
汽车教学设备智能网联毫米波雷达汽车教具
北京智扬北方国际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一种基于MMC的含电容器桥臂的单相—三相变流系统
一种基于MMC的含电容器桥臂的单相—三相变流系统,由单相两桥臂变流器和三相三桥臂变流器“背靠背”联接而成,主要用于电力牵引的单相电源到三相电机的有功功率传递;将电容器桥臂与MMC桥臂相组合,最大限度降低系统造价;其中电容器桥臂由两套相同的电容器组串联而成,电容器组皆由同规格的直流储能电容串并联构成;MMC桥臂由两套相同的MMC链串联而成,MMC链由一个电感L与p个结构相同的功率模块串联,功率模块为单相半桥结构,均由一个IGBT半桥和一个直流储能电容构成;该系统尚可补偿谐波和无功功率,也适于变压、变频、变相等场合;本实用新型技术先进、可靠,易于实施。
西南交通大学 2016-10-24
双电源多热源炉生产SiC新技术
双电源多热源炉生产SiC新技术历经二十多年的研发,经过了实验室小试、数值计算和计算机模拟研究、中试研究和工业性试验研究,技术先进、成熟、稳定,2002年被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2003年获青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已在青海、宁夏、新疆等地进行技术推广,建立生产线3条,创产值3亿多元,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西安科技大学 2021-04-11
高频辉光放电等离子体发生电源
目前等离子体技术在灭菌、材料改性、医疗、生物科学等领域的研究和应用表现出了巨大的前景。而无论是在等离子体研究和还是等离子体应用领域,等离子体发生电源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下图所示为自主研发高频辉光放电等离子体发生电源,可输出高频高压信号,并实现了输出电压的幅值和频率较大范围可调。此外,该电源进行了自动报警、自动恢复等多项安全设计,确保了高压放电过程中操作人员和电源产品本身的安全。目前该电源已经根据产品化标准开发为相应产品,为研究等离子体发生机理、内部参数测量和应用提供了基础。 技术特点: 可产生10KV,数十千赫兹交流电;频率和电压大范围可调;过流过压自动报警自动恢复。    主要技术指标: 输出电压波形:正弦波/脉冲波;输出电压幅值:0-10KV;输出电压频率:0-60KHz;输出电流:0-1 A。 应用范围: 该电源主要用于低温等离子体的生成,而低温等离子体的生成是所有等离子体研究和应用的前提和基础。所以,目前等离子体研究和应用领域都需要该种电源。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4-13
高压大功率电弧加热器电源
等离子体电弧加热器是采用电极放电产生电弧的方法将气体加热到高温状态(几千至上万度高温),可以用来模拟高速飞行器,如飞机、火箭、高超音速导弹、太空探测器等在飞行过程中所承受的高温、高压外部环境,对研究飞行器在特殊太空条件下所使用材料的耐烧蚀性、隔热性能等参数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使电弧加热器地面模拟更接近实际飞行器的再入环境,真实地考核再入飞行器防热材料的性能,以便做到精确的防热设计,从而降低飞行器的制造和发射成本,需要高性能的电弧加热器来满足各种地面模拟试验。   技术特点: 容量大、组合灵活,满足了目前国内的绝大部分材料耐热试验供电要求。 主要技术指标: 电源输出参数为直流3000A/21000V,或6000A/10500V。根据不同电路拓扑组合,方便适用于其他参数要求。   应用范围: 该电源为电弧加热器地面模拟试验系统提供直流电源,适用于管弧加热器、长分段加热器、碟片加热器等,满足了目前国内的绝大部分材料耐热试验供电要求。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4-13
精密可调高压电源技术
1、成果简介 可以研发:精密可调高压电源等。 技术指标:1、电压等级:10KV-220KV;稳定度:1×10-62、应用说明 主要应用对象:电子显微镜、X射线仪、电子束焊接等领域。3、效益分析 高技术产品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1-04-13
3500W可并联直流模块电源
输入电压 240-300VDC; 输出电压 8 ± 0.5 VDC ; 输出电流 430A; 效率: ≥91% (满载测试);输出纹波电压: <50mV;体积: 300×160×28,单位 mm。电源具有恒流功能,输入过、欠压保护功能、输入过流、输出过欠压和过温保护功能。可实现多台并联;采用倍流同步整流及移相软开关技术。
扬州大学 2021-04-14
具有多种充电方式的电源适配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多种充电方式的电源适配器,包括太阳能发电模块、压电发电模块、市电充电模块、整合电路和电能输出模块;太阳能发电模块、压电发电模块和市电充电模块分别与整合电路相连,整合电路连接电能输出模块,电能输出模块连接设置在电源适配器外壳上还的USB接口(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结合压电发电、太阳能发电和直接充电三种供电方式的电源适配器,在不同的情况下均能达到为其他设备充电的效果,且在找不到电源的情况下不仅可以解决应急的问题,而且能量来源绿色环保对环境不会造成任何形式的污染,可应用范围广、利于推广,体积小且携带方便。
西南交通大学 2016-10-19
便携式直流高压发生器(电源)
该电源制造采用大连理工大学的两项专有技术:高压集装化技术和高压测流技术,即在工频50Hz经高压变压器升压,再倍压整流,同时将所有高、低压元器件密闭在一铁壳里,无高低压接点暴露,高压采用负极性埋入式输出,控制系统采用调压输出方式,泄漏电流在高压侧采用球型电流表测试。产品型号有60kV/2mA(仅一人就可携带至现场),120kV/2mA,200kV/2mA,300kV/2mA,该产品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操作安全、便捷;测试数据稳定、精准;适合恶劣条件(灰尘、潮湿、炎热等)使用。通过电力部《便携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1 22 23
  • ...
  • 46 47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