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提高Y2NiMnO6陶瓷多铁性能
青岛大学 2021-04-13
一种高性能低碳含Mo贝氏体钢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性能低碳含Mo贝氏体钢及其制备方法。其技术方案是:向Fe-C-Mn-Si低碳钢的冶炼成分中添加Mo,经真空冶炼后铸成钢坯,将钢坯轧制成板材。将轧制后的板材以5~10℃/s的升温速度加热至880~900℃,保温10~20min;水冷至410~420℃,接着空冷至340~350℃,保温30~40min;水冷至室温,制得高性能低碳含Mo贝氏体钢。所述的高性能低碳含Mo贝氏体钢的化学成分及其含量是:C为0.15~0.22wt%;Si为1.48~1.55wt%;Mn为1.95~2.04wt%;Mo为0.14~0.15wt%;P<0.008wt%;S<0.002wt%;N<0.004wt%;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本发明具有成本低廉、周期短和工艺简单的特点;所制备的高性能低碳含Mo贝氏体钢综合性能优良。 (注:本项目发布于2014年)
武汉科技大学 2021-01-12
一种多孔沥青混凝土透水性能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孔沥青混凝土透水性能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该装置具有设备支架,该设备支架自上而下依次布置有低速电机、多孔搅拌叶片、储水槽、第一导水管、第一阀门、盛水器、溢流管、第二导水管、第二阀门、涡轮流量计、旋转螺帽、透水固定盖、试件放置容器、高精度液位计、透水底座、排水管与积水容器;储水槽中预先放置泥沙混合液,通过低速电机与多孔搅拌叶片均匀混合,采用第一阀门控制流入盛水器,以涡轮流量计监测多孔混凝土的渗入流量,并采用液位计计算渗出流量,从而达到对多孔混凝土透水及其性能衰变的监测。本发明用于多孔材料透水性能测试,有效地评价了沥青混凝土的透水性能。
东南大学 2021-04-11
一种具有超高抗盐性能的有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超高抗盐性能的有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通过计算模拟得出膜微观形貌中凸点形态和凸点间距h。计算得出形成凸点颗粒的平均直径D。将分散型聚四氟乙烯颗粒进行热固化处理和解团聚处理,得处理颗粒a;根据凸点间的h,得出处理颗粒a和分散型PTFE颗粒的配置比例,按照比例混合搅拌后纤维化处理,得到处理颗粒b;将两种颗粒分层放置,通过拉伸工艺形成非对称性膜;将氟类单体、静电传导材料与醇类溶剂混合得到预制溶液;将预制溶液喷射在基材表面得到处理基材;将非对称性膜热压覆合在基材上形成有机复合材料。此种膜材料适用于不同行业烟气过滤体系,尤其适用于盐析程度高的中低温烟气体系的净化。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液压元件综合检测中心
液压元件检测中心可对各种液压阀、液压泵、液压马达和液压缸进行出厂试验。试验方法、试验回路、检验项目、报告内容等严格执行以下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检测中心由七部分构成:液压系统及台体、高压泵机组和控制泵机组集成、供油泵机组和冷却器集成、被试泵、马达和扭矩仪集成、液压缸支架、电气控制及计算机数据采集来处理系统、动力配电系统。    检测中心60万元-250万元,利润15-25%。不同配置的液压元件检测中心已实施200多套,分布在山东、山西、陕西、广州、河北等地。
江苏师范大学 2021-04-11
茯砖茶综合开发项目
1 成果简介茯砖茶属后发酵黑茶类, 生产历史悠久。经渥堆、发酵及发花工艺产生独特的金黄色的冠突散囊菌。 黑茶是六大基本茶类之一,能够随时间的推移慢慢的陈化、香醇,有助消化减肥和补充各类维生素、微量元素等。黑茶总是和边销茶这个名称联系在一起,这是因为黑茶多数销往西北、西南市场,其饮用人群主要是食用牛肉、羊肉、奶酪等高脂肪食物和缺少蔬菜、水果等高维生素、微量元素的边疆少数民族。在黑茶类中,边销特征最明显的要数茯茶,它被成为“丝绸之路上的神秘之茶”,在内地鲜为人知。 前期研究表明茶中的金花能有效调节人体新陈代谢, 茯砖茶内含有丰富的活性物质,如黄酮,多酚,茶褐素,茶红素, 这些成分具有良好的降血脂,减肥,抗疲劳等保健功效。 过去很长时间,由于茯茶制法特殊、生产周期长且产量较低长期供不应求。直到 1953年科研人员成功优化生产工艺使得茯茶产量大幅上升,成为湖南的主要茶品之一,市场逐渐供大于求,茯茶价格也相应下跌,品质普通的茯茶零售价仅 18 元/kg。这样的局面使得生产企业利润急剧降低。加之大量的重复建设与过饱和生产,劳动密集型茶产业人工成本大幅上涨,诸多茯茶工厂的单一产品附加值越来越低,利润空间越来越小。2 应用说明本项目综合运用天然产物化学、食品科学、分析化学及药理学研究等技术手段,充分开发与利用普通茯砖茶资源,包括茶本身及冠突散囊菌等,旨在提高茯茶产品附加值。本项目的实施遵循活性导向的研发思路,开发出系列品质优秀、科技含量高的自主知识产权营养保健产品及运用于食品、药品和化妆添加剂。 该系列技术的有机结合,核心思想在于综合开发,充分完全利用茯茶资源,具有技术先进、环保、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特点。3 效益分析中国是茶的故乡, 制茶、 品茶已有几千年历史,茶有健身之效又富欣赏情趣,可陶冶情操,饮茶已经成为中国待客的必备礼仪。经过科学研究,茯砖茶富含的黄酮、 多酚、 茶褐素、茶红素具有良好的降血脂、 减肥、 抗疲劳等保健功效。 本项目综合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充分开发茯砖茶资源和冠突散囊菌等, 必然会大大提高茯茶产品附加值,具有广阔升值空间。4 合作方式转让或合作开发5 所属行业领域医疗健康领域。
清华大学 2021-04-13
辣椒资源综合开发项目
辣椒( Capsicum annuum L.) 是茄科( Solanaceae)辣椒属( Capsicum)植物,原产于南美洲,是一种药食同源的植物,全世界有近 1/4 的人口经常食用。中国是世界三大著名产地之一。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交通运输条件的迅速改善,人流量与货流量得以成倍增长;各地餐饮业的迅猛发展,打破了饮食口味的区域性,使得我国喜食辣椒的人由湖南、贵州、四川等省逐渐扩展到全国。据一项初步统计分析,目前我国食辣人群已达 40%,人数超过 5 个亿。 辣椒是一种营养丰富的优质蔬菜( 蔬菜食品),辣椒的果实中含有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机能和增强人体抗性及活力的多种化学物质。辣椒中已发现多种含量丰富的维生素,辣椒中的维生素 C 的含量在蔬菜中占首位。同时辣椒中蛋白质和矿物质,尤其是钙、铁含量突出,许多有机化合物,包括黄酮类、多糖类、 不饱和脂肪酸类等有益于人体的营养素含量也很丰富。据中国传统医学记载及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辣椒具有散寒除湿、开胃消食、消炎( 消炎食品) 抗菌、镇痛、预防胃癌与肺癌以及降低血栓发生率等作用,其保健功能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辣椒中的辣味成分辣椒素已被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 FDA)批准为非处方药,正在被广泛应用。 当前我国辣椒产业存在诸多问题制约着发展,突出矛盾是技术落后,下游精深加工产品匮乏,不仅导致辣椒资源浪费严重,而且使得我国辣椒产品生产企业普遍缺乏核心竞争力。具体表现在我国辣椒初级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少;小作坊和小企业多,大企业与龙头企业少;辣椒季节性生产与农业产业化程度低,使局部产区出现产品过剩、椒农卖椒难的问题。虽然是辣椒生产大国,但我国辣椒产品仍以内销为主,出口量少,出口量仅占全世界出口总量的 9 %,而且全部是原料出口。 本项目将以辣椒为主要原料,综合运用天然产物化学、食品科学、分析化学及药理学研究等技术手段,开发一系列品质优秀、科技含量高的自主知识产权的功能组分添加剂和营养保健产品。本项目的实施将以科技创新的力量,为企业在我国辣椒产业中开拓一片新天地。
清华大学 2021-04-13
数控维修综合实验装置
南京工程学院 2021-04-13
综合智能视频监控技术
Ø 本项目是在长期的学术研究和工程实践基础上,结合计算机技术、模式识别技术和DSP技术研发的综合性智能视频监控技术。它以高速计算和控制模块为核心,实现视频图像的自动分析,发现并跟踪重要目标,抽取图像中蕴含的有价值信息,实现视频监控环境下对视频信息的自动处理。本项目中技术成果包括:基于DSP系统的复杂背景下运动目标自动检测和自动跟踪技术;实时图像和录像中的特定目标自动搜索技术;多摄像机自动协同目标跟踪技术;人体目标的异常动作和异常行为自动识别和报警技术。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4-14
地理综合实践套装
   中教启星地理综合实践套装以以色列neulog传感器为核心,基于新课标提出的“地理实践力”核心素养,配套开发了系列地理实验探究课程,是学生进行地理实验活动的有利工具。    地理综合实践套装由NeuLog数据分析软件、高精传感器、指导手册组成,具有模块化拼接、独立数字显示、触屏等多种功能,支持多平台连接。其中,NeuLog传感器基于即插即用系统原理设计,可以直接连接到NDU(监控显示)和实验操作的软件。    NeuLog传感器系统具有两种操作模式:在线实验模式和离线实验模式,包括温度、光强、氧气、PH值、湿度、声音、CO2、气压等17种传感器,可以满足大专院校和中学地理教学野外实践考察学习的需求,满足学生探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需求。 产品组成 产品特点
北京中教启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2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51 52 53
  • ...
  • 999 100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