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高校,是我国现代农业高等教育的起源地,其历史起自于1905年成立的京师大学堂农科大学。1949年9月,由北京大学农学院、清华大学农学院和华北大学农学院合并为北京农业大学。1952年10月,北京农业大学农业机械系与中央农业部机耕化农业专科学校、华北农业机械专科学校、平原省农学院合并成立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1985年10月更名为北京农业工程大学。1995年9月,北京农业大学与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合并成立中国农业大学,江泽民同志亲自题写校名。现任党委书记钟登华,校长孙其信。 长期以来,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北京农业大学于1954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6所重点院校之一,于1984年被列为全国重点建设的10所高等院校之一,并批准试办研究生院。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于1960年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之一。学校于1995年进入首批“211工程”建设行列,于2004年被确定为“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2017年入选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2021年学校及生物学、农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作物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畜牧学、兽医学、草学等九个学科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2003年5月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视察中国农业大学,发表了重要讲话。2005年10月1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吴邦国委员长视察中国农业大学,祝贺农大建校百年,鼓励学校再创辉煌。2009年5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视察中国农业大学,与师生代表亲切座谈,对青年学生提出了殷切期望,对学校提出了“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步伐”的要求。2010年5月2日,胡锦涛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师生回信,鼓励全校师生为发展现代农业作出更大贡献。2012年9月15日,习近平同志来校参加全国科普日北京主场活动,在视察学校时要求学校教书育人和党的建设“两手抓两促进两不耽误”,“真正建成有中国特色的、具有农业特色的一流大学”。2023年5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学生回信,提出殷切期望,深切勉励同学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为学校在新时代高举“立德树人、强农兴农”旗帜,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极大激发了全校师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国富民殷、强农为本。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是学校百年不变的追求。数代农大人情系乡土,忧患苍生,为实现中国人千百年来的温饱和富庶之梦不遗余力,与祖国和人民保持着最紧密的血肉联系,形成了学校特有的勤勉持重、爱国忧民的精神传统和严谨求实、厚德博学的办学传统。今天的中国农业大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培养“三农”人才,提升农业科技水平为己任,保持农业优势学科,发展多种新兴学科,同瞬息万变的世界紧密相连,与日新月异的科技同步发展,朝着建设中国特色、农业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目标阔步迈进。
中国农业大学 2021-02-01
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
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实施本科层次教育的独立学院。学校办学定位:致力于建设成为一所立足广东区域经济发展,以财经、管理为重点,现代应用艺术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国际化水平较高的应用技术大学;形成了“四个特色”:面向市场的办学特色,技术与学术并重的教学特色,讲求实际的育人特色,国际化的发展特色。 办学以来,根据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自身的办学特色,学校设置了会计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设计学院、传媒学院、外国语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人文学院共7个二级学院及公共基础课教学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国际教育学院和终身教育学院;现有30个本科专业,目前在校生11700余人。 依托百年根基 华南农业大学被纳入广东省建设“双一流”的一所高校,她秉承“修德、博学、求实、创新”的优良传统,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已成为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大学。作为珠江学院的举办方之一,华南农业大学以其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优质的教育资源对学院的教育教学质量负责,择优选派任课教师及管理人员参与学院的建设与管理,不断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院更好地转型发展。 理想学习场所 学校坐落于广州市著名的生态风景区——从化区,紧邻街北、大广高速和105国道,南距广州市区45分钟车程,交通十分便利。现有校园占地面积7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校园依山傍水,荔枝林环绕,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场所。 学校建有完善的教学楼、图书馆、专业实验室、标准体育场等教学设施,为学生提供了成才保障;建立了一系列严格的教学、生活管理和安全保卫制度,为莘莘学子在校安心学习和生活提供了良好环境。 目前已建成宿舍(4-6人间,配空调和网络接口)、食堂、超市等生活配套设施。 学校多媒体教学,设施完善,设备先进。教学楼、行政楼、实验楼和图书馆已覆盖无线网络。图书馆总建筑面积1.83万平方米,藏书120余万册,中外文报刊500余种。 创新培养模式 学校以培养具有专业素养、现代思维、国际视野、健全人格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各学院结合专业特点不断创新性地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会计学院——“基本规格+特色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施“学、训、赛相融,知、能、用并行”的教学体系。 经济管理学院——“学校+企业+社会”: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微留学+海外留学升硕”:拓展未来发展空间;“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实现自我和个性化成长。 设计学院——“专业基础教学+专业工作室+综合实验室+校外实践基地”构成的一体化协同人才培养模式。2014年,该院的艺术学科在广州日报主办的“学科实力排行”中,位列广东省独立学院第1名。 传媒学院——“专业双基+模块实训+内外联动+艺术引领” 的立体化培养模式,通过项目驱动和精品导向,打造新媒体时代传媒艺术高端应用型人才。 外国语学院——“大基础,多方向”、“平台+模块”的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发挥“三个课堂”实践教学的作用,培养应用复合型、技能型、国际化的外语人才。2011级英语专业TEM-8为26.9%,高出全国独立学院平均水平。 信息工程学院——“项目驱动,行业参与,强化实践,双证双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体现本院理工学子超越重本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超越高职高专学生的技术和技能的能力。 人文学院——“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技能课程+专业实践课程”四个板块有机合成的课程体系,培养具备“传统的听说读写技能+先进的现代传播技术”的应用型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 良好素质教育 学校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紧密结合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课程,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团活动,丰富学生第二课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近年来在全国大学生各类学术、科技、文体等竞赛中披“金”挂“银”。2013年,荣获“飞思卡尔杯”全国特等奖;2014年,荣获第23届时报金犊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赛二等奖,广东省赛区一、二、三等奖,第8届“用友杯”全国大学生会计信息化技能大赛全国决赛一等奖、广东赛区一等奖;2014年,荣获广东省大学生翻译大赛口译比赛三等奖;学创杯全国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大赛二等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网络虚拟运营创业专项赛三等奖;2015年,我院学子林业鹏获MOS大赛全国特等奖。 培养就业竞争力 本着“以生为本”、“帮助学生成长成才”的理念,学校设立了终身教育学院和大学生职业发展中心(CDC)两大平台。CDC推进校企合作,打造就业“高速公路”。同时面向全院学生提供全程(大一至大四)职业发展与生涯规划辅导,帮助学生树立人生奋斗目标和职业发展方向。 依托终身教育学院的深造平台,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如Oracle(甲骨文)学习中心、SAP-ERP特色班等,发挥中外合作办学优势,提升学生自身职业素养和职业资质,不断增强自己的就业竞争优势。近年来,学院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99.42%,位于同类院校前列。 多元成才渠道 学校设有国际教育学院,开设有“4+1”本硕连读项目、ACCA(特许公认会计师)国际认证项目、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含麦迪逊分校)本科直达项目等留学教育和国际认证项目,并于2015年新增加拿大海外课堂项目。目前各项目毕业留学生近80人,在读学生近200人。近年,“4+1”项目学生获得了英国曼切斯特大学、拉夫堡大学、纽卡斯尔大学、利兹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昆士兰大学、新南威尔 士大学;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等世界名校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 设有考研辅导中心,遴选校内外一流师资,为考研学子提供专业、优质的全程辅导服务。学校被列为广东省本科第二学历考试教育首批试点单位,学生可在校内参加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试点专业的学习考试。目前,首批学生已顺利毕业,部分优秀学生一次性通过考试并获得了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的学历和学士学位证书。 设有职业技能认证培训中心,让学生不出校门便能参加ORACLE(甲骨文)国际认证、SAP-ERP国际认证、教师资格证、会计从业资格证、驾驶证等为国家和省有关部门认可、实用性强的职业技能项目的培训认证。 独立颁发文凭 本校学生修满所学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学分并符合毕业生资格者,颁发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毕业证书;学生符合《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授予学士学位工作细则》规定者,授予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学士学位证书。 建立奖助体系 国家在我校设立有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学校设立有优秀学生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奖学金。此外,符合相关规定者可以申请国家助学贷款8000元/学年。学校为鼓励优秀学生和帮助家庭困难学生努力学习,2017学年共发放校内优秀学生奖学金113.85万元,资助勤工助学的困难学生41.065万元!
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 2021-02-01
四川农业大学
四川农业大学是一所以生物科技为特色,农业科技为优势,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和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也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现任党委书记刘登才教授、校长吴德教授。 办学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前身是1906年创办的四川通省农业学堂,此后历经四川高等农业学校(1912年)、四川公立农业专门学校(1914年)、公立四川大学农科学院(1927年)、四川省立农学院(1932年)、国立四川大学农学院(1935年)、四川大学农学院(1950年)等多个历史发展阶段。1956年四川大学农学院整体迁至原西康省(1955年撤销)省会雅安独立建校为四川农学院,1985年更名为四川农业大学,2001年四川省林业学校整体并入。学校现有雅安、成都(温江)和都江堰3个校区,占地总面积约4500亩,馆藏文献资源1799万册(件)。 学科门类齐全、特色鲜明。现设有学院27个,研究所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涵盖农学、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医学、文学、教育学、法学、艺术学等10大学科门类。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个、二级学科6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予类别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个、二级学科9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类别20个,本科招生专业77个;国家重点学科和重点培育学科4个,部省重点学科20个。2005年学校被确定为全国援疆学科建设计划40所重点高校之一。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将始终坚持人才培养是立校之本、科学研究是强校之路、社会服务是兴校之策、文化传承创新是荣校之魂、国际交流合作是活校之方的办学理念,牢固树立学生为本、学术为天、学科为纲、学者为上的治学理念,大力弘扬“爱国敬业、艰苦奋斗、团结拼搏、求实创新”的“川农大精神”,继续秉承“追求真理、造福社会、自强不息”的校训,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道路,持续推进特色鲜明、国际知名的一流农业大学建设,努力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四川农业大学 2021-02-01
内蒙古农业大学
内蒙古农业大学是自治区重点大学,是国家首批32个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之一。2001年学校成为国家西部大开发“一省一校”重点支持建设院校,2012年成为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国家林业局合作共建高校,2013年进入国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支持院校行列。学校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呼和浩特市,是“全国绿化模范单位”,被誉为塞外“花园式高等学府”。 内蒙古农业大学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最早的本科高等院校,由原内蒙古农牧学院和内蒙古林学院于1999年合并组建而成。追根溯源,1952年,原河北农学院、平原农学院的畜牧兽医系和山西农学院的兽医专业迁至呼和浩特市,组建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所本科高等学校——内蒙古畜牧兽医学院。1960年,内蒙古畜牧兽医学院更名为内蒙古农牧学院。1958年,内蒙古林学院成立,是新中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建立的第一所高等林业院校。 学校是一所以农为主,以草原畜牧业为优势特色,具有农、工、理、经、管、文、法、艺等8个学科门类的多科性大学。学校现设有动物科学学院等22个院(部),职业技术学院是全国高等职业教育示范院校建设单位。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34846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2771人。建校60多年来,共培养各类人才12万余人,遍布祖国各地,现大多已成为自治区农、牧、林、水、草、乳、沙等行业的领军人物和技术骨干。 2002年和2008年,学校两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均获得“优秀”。学校现有84个本科专业,拥有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项目2个(含8个专业),有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有5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有1个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个首批教育部和农业部批准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有40个自治区级品牌专业、6个自治区重点建设专业,1个自治区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有84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4门自治区级优质精品课程,有19个自治区级教学团队,8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8项、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59项。“十一五”以来,3部教材获国家级教材奖、95部教材被列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其中7部为国家级重点教材、42部为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1部入选国家百门精品课程教材,2部获中华科教基金奖。 学校现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农业部重点学科、2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一级学科)、5个自治区重点一级学科、22个自治区重点学科、4个自治区重点(培育)学科。有1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1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种专业学位授权点。学位授权点涉及经济学、法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 “十二五”以来,学校新上国家973、863、科技支撑、国际科技合作以及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自治区重大科技专项等科技项目和课题1324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0项,包括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项、优秀科学青年基金1项、重点项目4项、重点国际合作研究项目1项;科研项目进账经费6.8亿元。先后有973个项目通过了鉴定评审和结题验收。学校在特色动物基因组及乳酸菌等研究领域的3项成果发表在影响因子超10.00的国际知名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研制开发的“益生菌Lactobacillus casei Zhang”“口蹄疫疫苗中完整病毒含量的破乳检测技术”等成果成功地应用于伊利集团、金宇集团、内蒙古金河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学校承担并组织实施的草原绿色肉业、牧区生产生态生活优化、传统乳制品现代化生产技术、内蒙古春玉米小麦持续丰产高效技术、河套灌区粮油作物节水技术等国家和行业科技集成与示范类项目,取得了重要进展和成果,在科技引领和支撑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两位教师获得自治区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一位专家获得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学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省部级科技和社科类成果奖51项,作为主要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科普二等奖1项。 学校立项资助30个校级科技创新(培育)团队,其中有3个团队入选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支持计划、3个团队入选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8个团队入选自治区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乳酸菌筛选与乳品发酵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获得国家发改委立项建设,学校已建成1个国家级野外科学研究观测站,38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野外台站和人文社科基地。2010年,学校被科技部批准为“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013年,内蒙古农业大学新农村研究院被列入第二批国家高等学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计划。2015年学校“绿色畜产品加工协同创新培育中心”和“现代马业健康发展协同创新培育中心”分别获得自治区教育厅批准立项建设。 学校现有教职工2639人,其中专任教师1582人,专任教师中教授312人、副教授475人。现有博士生导师161人,硕士生导师469人;有特聘院士9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8人,国家、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6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7人,国家、自治区优秀留学回国人员15人,全国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3人,自治区深入工农牧业生产第一线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18人,中国青年女科学家1人,自治区“333人才工程”首席专家3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18人,入选自治区“草原英才”60人、草原英才团队21个,有内蒙古自治区杰出人才奖8人。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自治区级教学名师24人、自治区级教坛新秀14人。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6人。 学校由呼和浩特市校区、职业技术学院校区和海流图科技园区3部分组成,形成了一校五区的办学格局。学校总占地面积1000公顷,其中,教学科研用地600余公顷。校舍建筑总面积110.27万平方米,标准田径场(馆)6个(职业技术学院2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9.09亿元。 学校图书馆是内蒙古自治区农、林、牧等行业重要的文献信息资源,馆藏纸质文献190.8(包含职业技术学院29.85)余万册,中外文期刊1185种,电子图书127.5万种,创建个人数字图书馆500个。拥有91个中外文数据库,其中包括SCI、EI、Willy等世界顶尖外文数据库及3个自建特色数据库。 学校不断加强对外交流,与加拿大、美国、日本和蒙古国等十几个国家的60余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校际合作及学术交流关系。学校成立了“中加可持续农业研究与发展中心”、“马利克管理中心内蒙古农业大学分中心”,“教育部出国留学培训与研究中心”。近五年来,外国专家教授700余人次来校开展交流合作、访问讲学等活动,部分担任学校特聘教授和顾问。学校还选派了380余名教师到国外学习。目前,有来自蒙古国、俄罗斯、加拿大、波兰、柬埔寨等国家的130多名外国留学生在校学习。 学校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以“十佳毕业生评选”活动为代表的校园十大品牌活动和教职工“红烛杯”文艺演出深受师生喜爱,一、二课堂协同联动推动学生在全国数学建模竞赛、机器人大赛等赛事中屡创佳绩。我校男子篮球队连续多年获得自治区高校冠军,并代表内蒙古参加中国CUBA大学生篮球联赛;校田径队连续多年荣获自治区大学生田径运动会团体总分第1名,并在全国赛事中屡获佳绩。在2014年10月韩国仁川亚运会上,我校2011级学生施小霖作为国家队主力队员兼教练,喜获男子软式网球男团比赛铜牌。在2012年9月全国第九届大学生运动会女子甲组标枪、铁饼比赛中,2009级学生谭丽娜、李爱飞分别以48.65米、47.00米的成绩夺得金牌和银牌。2015年,我校在自治区“主席杯”校园足球总决赛中,获得男子校园组冠军,女子校园组冠军、女子超级组亚军。 学校党委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职业技术学院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学校被授予“全区五一劳动奖章”,动物科学与医学学院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教务处获得“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务处”等称号,校团委多次被评为“全区五•四红旗团委”,学校连续多年获得“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优秀单位”“全区高校学生工作和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校史展览馆被确定为“内蒙古大学生德育基地”。 全校师生正凝心聚力、振奋精神、鼓足干劲,以新理念引领新发展,继续推进“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技兴校”工程,大力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能力,不断调结构、抓内涵、固基础、提质量,为努力实现学校“十三五”发展奋斗目标,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而努力奋斗。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02-01
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
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成立于2002年,是经教育部、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是一所以信息科技为特色,文、理、工、农、经、管、艺术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大学。 学校座落在晋商文化名城、孟母故里——山西太谷,文化底蕴深厚,区位优势突出,交通网状分布四通八达,到省城太原30分钟车程,到首都北京飞机50分钟、高铁3个多小时,学生即可在安静的环境下读书,又可以尽享繁华大都市的现代生活。 学校已投入12亿元人民币,占地面积近1000亩,建筑面积50.4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面积29.2万平方米。目前在校生达1.5万人。学校在山西省内率先实施了书院制改革,成立了右岸书院、杏花书院、太行书院等7大书院,设有10个二级院系、4个教学部,开设有43个本科专业和若干国际合作项目(专业),构筑了具有品牌优势、特色鲜明、适应社会需求、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布局结构。 学校建有一支德才兼备、理念先进、专业知识扎实和较强教育教学能力的师资队伍。学校已出台《教职工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管理办法》和《教学博士引进与管理办法(试行)》,还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开展名人大讲堂和名师课堂,实施群星璀璨计划,聘请两院院士等顶尖级专家学者为兼职教授,来校讲学授课,并通过内培外引并举的形式,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更好地服务于人才培养。 学校携手国际顶尖级著名大学进行合作办学,先后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哥伦比亚大学签订合作协议,推出高端暑期留学项目。目前,已与美国北伊利诺伊大学、德国北黑森应用技术大学、德国埃森经济管理大学、德国汉姆-利普斯塔特学院等国外大学签订了校级交流与合作协议,以国际化视角,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享受优质的国际教育资源,获得在世界顶尖级大学真实的学习经历,发展学生的全球领导能力以及与国际同行的有效沟通能力。 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成效明显。近五年来在教育行政部门举办的各类学科竞赛中累计获得国家级奖项100余项、省级奖项500余项。学生创业热情高、创业能力逐年提升,获得省部级以上创新创业奖项50余项。近年来学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考研达线率高达50%以上,高就业率、高考研率等居于全国同类高校前列。 学校定位于服务中国崛起的信息产业商学院,以“完整的人”为培养目标,致力打造一所与众不同的大学,办成国内最受尊崇的一流独立学院。学校逐步形成了“成人、成才、成功”的校训,按照“内涵建设、特色发展”的8字方针,通过“通识教育+完满教育+专业教育”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培养未来社会中坚力量的领导者,为学生完满生活做准备,为推动地方区域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学校网址:http://www.cisau.com.cn 联系电话:0354—5503866 传 真:0354—5503577 学校地址:山西太谷学院路8号 邮 编:030800 学校代码:13535
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 2021-02-01
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
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是2005年经教育部批准由莱阳农学院举办的独立学院,2007年更名为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学院设在青岛农业大学莱阳校区,是一个拥有60多年建设历史的完整校园,条件完备,文化底蕴深厚,可以满足10000多名学生就读,占地 1000亩,图书馆藏书109.87余万册,校舍建筑面积20.17 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3.54亿元,教学仪器设备值6000余万元。在2006年山东省教育厅组织的高校办学条件核查中,生均仪器设备值、生均图书、生师比等指标均列全省12所独立学院前两位。2006年在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组织的全国独立学院实力综合测评中荣获“中国最具竞争力独立学院”称号;2007年被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授予“中国西部教育顾问单位”;2008年被现代教育报、腾讯教育网等单位评为“改革开放30年中国十佳特色教育示范校”;被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科技厅、山东省人事厅等单位授予“山东省学习型先进班组”荣誉称号;2009年被中国诚信万里行活动委员会、山东省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授予“全国诚信和谐院校”荣誉称号;2010年获省“优秀人才培养奖”;2013年被新华网评选为“2013中国品牌影响力独立学院”称号;2016-2017年获“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示范(院)校 ”称号。 学院现设有工程系、食品系、生物科技系、人文艺术系、经济与管理系、基础教学部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7个教学系部、33 个本科专业及其部分相关专科专业;设有计算机、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建筑工程、化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动物科学、植物科学、经济与管理学、人文艺术等11个校内实验实践教学中心;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60个。聘任教师431名,其中博士74人,硕士280人,教授43人,副教授93人。在校生7942人。 学院坚持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适应社会人才需求、以本科教育为主的办学定位和以人为本、依法治校、特色办学、质量立校的办学理念,积极倡导“博学 睿思 行健 至善”的学院精神与“和 勤 竞 雅”的校园风尚,实施人本管理亲情服务、特色教学、校企合作三大办学战略。实行学年学分制以及“3+1”(本科)、“2+1”(专科)的教学模式和“架构+平台”的培养方案,突出学生的思维训练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人文精神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致力培养品德高尚,身心健康,基础扎实,实践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本科)、技能型(专科)人才。 学院应届本科毕业生考研率保持在15%——21%,就业率一直在全省独立学院名列前茅。 学院设国家奖学金8000元/年、省政府奖学金6000元/年、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年、省政府励志奖学金5000元/年;设一、二、三等学业奖学金,分学期奖励学习优胜的学生,年最高金额为2000元;学院还设有三好学生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奖学金、单项奖学金、特别奖学金和企业奖助学金,奖励面超过40%;另外,经济困难的学生还可以通过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助学金、勤工助学等形式完成大学学业。 学院积极开展与国外高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2012年经省教育厅、省外办、省公安厅审核批准,我院获得接受外国留学生的院校资格。同时与美国、韩国、意大利、菲律宾、新西兰等有关高校签订交流合作协议。与韩国高校互派交换生项目已全面展开,每年选送优秀专科生赴韩国高校攻读本科、优秀本科生赴韩国高校攻读硕士研究生。(更新截至2018年9月13日)
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 2021-02-01
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
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创建于2001年7月,是经教育部批准的实施全日制本科教育的高等院校。学院占地700余亩,地处江西省赣江新区共青城市南湖科教城。学院以江西农业大学70余年的本科办学经验和优势学科为依托,经过近二十年的建设,已发展成为覆盖经、管、文、法、工、农、艺等七大学科门类的多学科性新型学院,开设了工商管理等31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27个省(市、区)招生,现有在校学生8600余人。学院设有经济系、财会系、管理系、计算机系、外语系、人文与艺术系、公共基础课部等7个教学系(部),已建立了一支400余人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其中专任教师97%以上具有硕士学位或中级职称。 学院教学、生活设施齐全,建筑面积20余万平方米,拥有多媒体教室80余间,专业教学实验室60多个,图书馆各类藏书近70万册,在省内外建立了一批专业实习基地,为学生专业实习和实践性教学提供了条件。2012年5月,学院通过了学士学位授予权评审,获得了学士学位授予权。 建院以来,我院学生在校内外各项活动和比赛中取得了骄人成绩,100余人次获得国家级荣誉,500余人次获得省级荣誉,中国青年报、江西电视台、江西日报、凤凰网、大江网等主流媒体对我院的教学改革、学生活动等进行了广泛报道。在近几年的全省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我院21个专业参评,其中汉语言、日语、园林、人力资源管理、工程管理、旅游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等七个专业在江西省同类院校中排名第一;会计学、经济学、新闻学、广告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五个专业排名第二;英语、工商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等五个专业排名第三。总体专业综合评价在全省独立学院名列前茅,学院办学水平与特色日益显现。 学院秉承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精神,坚持人才强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战略,坚持通专并重、强化队伍、突出特色、提高质量的办学思路,努力培养专业基础扎实、身心健康、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本科人才,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 2021-02-01
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
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始建于2002年,是由湖南农业大学举办、国家教育部首批确认的全日制本科独立学院。学院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长沙,占地面积528亩,紧邻母体学校——湖南农业大学,校园环境优美、设施先进、交通便利,距离飞机场、高铁站、汽车站均只需15分钟车程。 学院秉承“励能、笃行、知新、致远”的院训,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改革创新,砥砺奋斗,办学实力不断提升,先后获得“全国先进独立学院”、“全国创建平安校园示范学校”、“全国素质教育示范院校”、“全国教育教学管理示范院校”、“湖南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湖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单位”等殊荣,现为中国独立学院协作会副理事长单位和全国民办本科高校协作会副会长单位。 学院充分共享母体学校百余年的办学积淀和学术氛围,现有在籍学生5925人,设有经济管理学部、理工学部、人文社会科学学部、生命科学学部和公共课部,下设16个教学系,依托母体学校的优势学科,紧跟市场需求开设本科专业38个,其中特色专业8个。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全国优秀教师、省级优秀教师、省级教学能手、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等一批高素质人才。 近年来,学院通过强化顶层设计、优化教育教学、深化实践培养,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取得显著成效。近三年,相继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总决赛一等奖、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全国高校校园文化优秀成果二等奖等国家级奖励28项,全国英语演讲大赛湖南赛区一等奖、湖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等省级荣誉163项;学院2018届毕业生考研率达到13.01%,居全省独立学院首位。 面对新时代、新机遇,学院将坚持“共享发展、内涵发展、创新发展、转型发展”理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凝练特色,打造品牌,把学院建设成为省内一流、全国有影响力的独立学院!
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 2021-02-01
南京农业大学国家作物种质资源南京观测实验站建设项目谷物近红外分析仪采购项目招标公告
南京农业大学国家作物种质资源南京观测实验站建设项目谷物近红外分析仪采购项目招标项目的潜在投标人应在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软件大道109号雨花客厅2幢1307室获取招标文件,并于2022年06月20日09点30分(北京时间)前递交投标文件。
南京农业大学 2022-05-27
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氮素连续流动分析仪及样品制备系统等采购项目招标公告
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氮素连续流动分析仪及样品制备系统等采购项目招标
南京农业大学 2022-06-02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195 19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