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吉林建筑大学
吉林建筑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以土木建筑为特色,理、工、文、管、法、艺、经等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吉林省重点建设的普通高等学校,是吉林省人民政府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共建高校,是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是吉林省城乡基本建设领域高级专门人才培养基地、科技研发基地、产业发展决策咨询与技术创新服务基地。 学校始建于1956年,是新中国首批设立的十所建筑类专门学校之一。1960年经国务院批准,学校定名为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开始举办本科教育。1997年通过原国家教委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2003年学校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008年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取得“优秀”成绩。2010年学校从红旗街老校区整体迁入净月新校区。2013年更名为吉林建筑大学。2015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17年学校被确定为吉林省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立项建设高校。 学校坐落于吉林省长春市净月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校园占地面积94.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5.4万平方米。学校图书馆藏书130余万册、中外文期刊1600余种,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36亿元。学校不断完善人文环境、文化设施和景观建设,优化学习环境,满足学生成才需要。 学校全日制在校生规模16000余名,其中,本科生15000余名,硕士研究生1000余名,全日制来华留学生100余名。学校现有教职员工1300余名,其中专任教师850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的280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导师300余名。学校拥有中央直接联系的高级专家、哲学社会科学领域资深教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国家有突出贡献的留学回国人员和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长白山学者”、“长白山技能名师”、吉林省高级专家、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第一二三层次人选、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吉林省跨世纪学术学科带头人、吉林省第一批百名科技领军人才、吉林省首批学科领军教授、吉林省教学名师、吉林省优秀教师、吉林省跨世纪中青年骨干教师、吉林省建筑大师和吉林省勘察设计大师等各类高层次专家、学者80余名。 学校设有建筑与规划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等16个学院(部)。拥有建筑学、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设计学、应用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9个,建筑与土木工程、工业设计工程、电气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安全工程5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以及建筑学硕士、风景园林硕士2个专业学位授予权;形成了涵盖理、工、文、管、法、艺、经7个学科门类硕士学位授权专业类别。建筑学、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5个一级学科为省级优势特色重点学科,其中建筑学、土木工程为吉林省高校重中之重建设一级学科。 学校开设本科专业52个,拥有国家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吉林省高校品牌专业建设点6个,吉林省特色专业建设点8个,建筑学、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工程管理、城乡规划6个土建类专业通过全国土建类专业教育评估,土木工程、安全工程、测绘工程等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评估。 学校坚持围绕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开展科学研究,以高水平科研支撑高质量教育教学和高质量社会服务。学校在严寒地区绿色建筑、松花江流域水环境治理与保护、建筑防灾减灾、城镇化建设规划、设施与不动产管理(FM)、建筑信息化协同设计(BIM)、历史建筑修复与利用等领域的研究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学校建有包括“松辽流域水环境”教育部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吉林省秸秆综合利用技术高端科技创新平台、“松辽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吉林省高校重大需求协同创新中心、吉林省结构与抗震科技创新中心、吉林省寒地绿色建筑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吉林省建筑电气综合节能重点实验室、吉林建筑文化研究基地、吉林省建筑一体化集成技术科技协同创新中心在内的30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十二五”以来,学校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艺术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120余项,各级纵向科研项目800余项;学校获各级政府奖项30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授予学校“全国建设系统科技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学校努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着力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求作为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标准。致力于培养和造就理论基础坚实、实践能力扎实、思想作风朴实、服务城乡基本建设领域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形成了“三实型”人才培养特色。学校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先后被吉林省发改委、人社厅、教育厅等部门确定为“吉林省省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被教育部评为“2017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评选的六所“中国创业创新典型示范高校”之一。 学校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扎实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努力营造崇尚科学、严谨求实、善于创造的校园文化,被评为“吉林省文明单位”“全国厂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示范单位”,被授予吉林省“五一劳动奖状”荣誉称号。学校不断强化师德建设,努力造就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队伍,“松辽流域能源与环境教师创新团队”被认定为首批吉林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近年来有几十名教师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省市优秀共产党员和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学校大力加强学生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着力提升学生的人格、气质、修养等内在品质,把思想道德教育的要求和任务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组织开展具有品牌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近年来学校在全国和吉林省大学生各类活动中多次获得优异成绩,被评为全国优秀组织单位。 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位居省内高校前列,多次被评为“吉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工作先进集体”。毕业生就业质量稳步提高,近几年毕业生进入全国一线城市的比例达到52%,进入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冶金建设集团公司等世界和国内500强企业的比例为30%以上。学校自建校以来培养的7万余名毕业生活跃在国家城乡基本建设领域,成为建筑科研、设计、施工、管理等领域的骨干和中坚力量。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先后与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韩国、新加坡等2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5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通过互派留学生及专家学者开展学术交流、科研协作。近年来,学校与俄罗斯太平洋国立大学、美国波特兰州立大学、美国杨斯顿州立大学在建筑学、工程管理、土木工程、电气工程等专业合作举办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面对新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引领,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聚焦创新能力提升,坚持走内涵发展道路。全校师生员工奋发有为,克难攻坚,为建设“特色鲜明、域内一流、同类领先的教学研究型社会主义现代大学”的目标不懈努力奋斗。
吉林建筑大学 2021-02-01
北华大学
北华大学是吉林省省属规模最大的重点综合性大学,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由原吉林师范学院、吉林医学院、吉林林学院、吉林电气化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成。学校坐落在风景迷人的雾凇之都、中国魅力城市——吉林省吉林市。 学校现有东、南、北三个校区和一所附属医院。占地面积268万平方米(含教学实验基地),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6亿元,馆藏图书341.2万册。设有24个学院,1个工程训练中心。现有各类全日制在校生25684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445人,本科生23420人,来华留学生716人;继续教育在籍学生6512人。 学校现有教职工2568人,其中专任教师1597人,具有高级职称人员852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439人;共享4名两院院士,153位校外高级专家作为兼职或客座教授,拥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31人,国家“万人计划”人才人选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具有长白山学者、省高级专家、省拔尖创新人才、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等称号高层次人才百余人。 学校现有本科专业82个,涵盖11个学科门类;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涵盖10个学科门类;6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涉及36个专业领域;形成了由8个省部级重点学科、6个国家特色专业、13个省级特色专业、9个省品牌专业为引领的学科专业体系。拥有43个国家和省级科研平台,1个省博士后科研创业基地,14个省级创新团队。近五年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6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一主多样性、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建立了以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等20余个国家与省级教学平台为主体的实践教学基地支撑体系,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育人活动,形成了挑战杯、龙舟赛、电子竞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系列品牌,并获评“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和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学校与19个国家和地区的61所院校或教育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多种形式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合作培养,近三年出国留学700余人。与英国、芬兰和美国三所大学开展本科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韩国江原大学共建孔子学院。学校是国家第二批来华留学示范基地、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院校、接受孔子学院奖学金来华留学生院校、临床医学(英语授课)本科专业来华留学生教育资格校,获评全国来华留学生教育先进集体。 学校大力发展成人与继续教育,形成了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继续教育、自学考试、职业技能培训等多形式、多层次、多规格、多渠道的办学模式。近三年,累计培养2.5万名成人本专科毕业生,实现了办学规模、质量、效益的协调健康发展。 学校是第四届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大学英语改革示范学校、国家语委语言文字应用培训基地、全国首批卓越医生和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项目改革试点高校、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优秀高校项目办、中俄医科大学联盟首批盟员校、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学校、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学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先进单位。学校还是吉林省优秀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吉林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和吉林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基地。是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和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 当前,全校师生正遵循“崇德尚学、自强力行”的校训精神和“人才至上、发展第一、服务吉林、强大北华”的发展理念,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综合改革,加快内涵建设,为把北华大学建成高水平应用研究型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而不懈努力。
北华大学 2021-02-01
宁波大学
宁波大学1986年由世界船王包玉刚先生捐资创立,邓小平同志题写校名,建校之初由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原杭州大学对口援建,高起点开启办学历程。1996年原宁波大学、宁波师范学院和浙江水产学院宁波分院合并组建新宁波大学。习近平总书记主政浙江期间曾指示:“努力把宁波大学建设成国内一流的地方综合性大学,为浙江建设创新型省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在办学过程中,宁波大学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心关爱,得到了省市党委政府和海内外“宁波帮”人士、广大校友和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目前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省部市共建高校、浙江省首批重点建设高校、浙江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 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生22548名、硕士研究生12609名、博士研究生809名、国际学生1169名。现有教职工3525名,其中教学科研人员2401名;教学科研人员中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594名,博士学位人员占比84.4%。教师中有全职院士12人,其中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学校主校区位于宁波市高教园区北区,梅山校区位于北仑梅山岛,总占地面积3117亩。另有科技学院慈溪校区,占地面积796亩。 经过几代宁大人的艰苦创业,学校已成为一所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大学,综合实力稳居全国高校百强行列,有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12个学科门类,有本科招生专业59个,其中21个已通过国内或国际权威专业认证(评估)。设有23个学院(学部)和1个独立学院(科技学院),拥有6家直属附属医院。现有一级学科博士点13个、专业学位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2个、专业学位硕士点3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 学校将立德树人放在首位,深入实施“五育并举”教育综合改革、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改革,现有国家“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9个(其中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8个),国家特色专业6个,国家一流课程35门。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获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2项。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本科生深造率从2020年25.6%提高至2024年37.38%。创新创业教育特色鲜明,连续9年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原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高校先进集体奖”(全国仅2所);连续12年在全国“挑战杯”系列竞赛中蝉联赛事“优胜杯”(全国仅5所)。蝉联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金奖1项。学生就业率、毕业生一年后对母校满意度、毕业生职业发展与人才培养质量位列省属高校前列。 学校推进学科内涵发展,力学学科为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省优势特色学科,水产学科为省登峰学科,应用经济学、生物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等3个学科为省一流学科A类。工程学、临床医学、化学、材料科学、动植物科学、农业科学、环境与生态学、地球科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生物与生化、计算机科学、物理学、一般社会科学、微生物学等14个学科进入ESI前1%,总数居省属高校前列。注重科研创新,建有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43个,其中全国重点实验室1个。获国家科学技术奖9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6项。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海洋战略安全政策建议获国家主要领导人肯定性批示,跨海大桥防船撞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盐碱地养殖海鲜技术在内陆地区得到推广。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与国外100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合作交流关系,入选“浙江省国际化特色高校”首批建设单位和宁波市国际人文交流基地,通过全国高等学校来华留学质量认证。建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1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4个、海外孔子学院2个。推进港澳台交流与合作,与港澳台34所高校签订校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协议,并开展交流活动。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宁波大学正秉承“实事求是、经世致用”的校训和“兼容并包、自强不息、务实创新、与时偕行”的宁大精神,深入实施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战略,扎实推进“双一流”建设,努力向着国内一流的地方综合性大学的奋斗目标迈进。 (数据截至2025年9月)
宁波大学 2021-02-01
大学预科
国际艺术留学的美式预科学院。杨梅红国际预科学院是专门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能够与国际接轨的高素质学生所开办的艺术留学集训中心。教学团队由欧美专业教师以及艺术家组成,共同研发设计课程,并直接授课。学院引进了美国高校的管理制度和极具目标性的艺术课程体系,精准强化辅导具有学生“独特个人声音”的专业作品集,确保中国学生达到名校报考要求,并顺利接轨国外大学的学习与生活。
深圳市杨梅红艺术教育集团有限公司 2021-01-23
腾讯云大学
面向云生态用户的一站式学习成长平台 体系化的课程内容 多维度的教学方式 权威性的认证考试 全方位的人才培养
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2021-02-01
易班大学
易班大学,是服务于大学生职前教育的MOOC平台。开展职业形象管理、职业生涯发展、职业素养提升与领导力培训等课程,我们通过与企业合作,让你的学习像在企业实习一般,提前与行业接轨。
上海易班企业发展有限公司 2021-02-09
大学先修课
中国大学先修课 学科导读! 提前了解大学专业内容和学习方法,为尽早投入专业学习研究做好准备 经典领读! 各校名师导读,助力语文高考自信领跑 计算机基础与前沿! 掌握技能,革新思维,做最酷最有创新精神的极客少年 CAP 考试! 选择以下课程,获得课程证书,即可报名参加中国教育学会举办的CAP试点项目考试并获取成绩单
高等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 2021-02-09
安徽工程大学
安徽工程大学 2022-05-24
广东江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广东江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简称“江门幼专”)是江门市人民政府举办、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全日制公立普通高等学校,是珠江三角州地区唯一一所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校坐落于江门市江海区朝翠路1号,占地面积300亩,校区建设工程项目估算总投资6.8亿元,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项目总投资4.33亿元、总建筑面积6.92万平方米,建设内容为新建综合教学楼1栋、图书馆1栋、艺术楼1栋、音乐厅1栋、体育馆1座、学生宿舍2栋、饭堂1个和辅助用房数个,均已如期完成并交付使用,路网、供电、给排水等市政配套工程已满足基本需求,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课桌椅、学生床、智慧校园建设、办公家具、图书馆图书及书架、体育器材、热水、物业、安保、饭堂、超市、医疗室等均已到位,完全满足新生开学所需教育教学、后勤服务等必须条件。学校按6000人规模设计,初期办学规模3000人,今年招收大专新生1100人,分别为学前教育900人,音乐教育100人,美术教育100人。今年虽然是首次招生,但受到了考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生源质量较好,高分段生源较多,学前教育专业文科投档分339分,理科投档分303分;文科、理科的最高投档分均比本科投档分高;音乐教育专业投档分377分;美术教育专业投档分304分。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专业一次性满档。美术教育专业第一次投档接近满档,经一次征集志愿后满额完成录取,为学校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学校办学立足粤港澳大湾区,面向全省,服务“一带一路”人才战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视培养学生良好师德和敬业精神,朝着“为全省学前教师教育提供示范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目标迈进。
广东江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21-02-01
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国家教育部于2007年3月16日正式批准成立的一所公办普通高等院校。学校的历史可以追溯至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清政府在宁古塔(现宁安市)两等小学附设的师范学堂,至今已有113年的办学历史。1990年以后,牡丹江师范学校、宁安师范学校、牡丹江幼儿师范学校三所学校合并,建立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高等学府,是全国最早组建的三所幼儿师专之一。学校占地面积 17.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 7.8 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0455万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3575万元,图书馆藏书49.46万册。学校现有学前教育系、外语系、艺术系、初等教育系和基础教育部等五个教学系部。开设学前教育、早期教育、特殊教育、语文教育、英语教育、数学教育、音乐教育、美术教育、舞蹈教育、体育教育、小学教育、科学教育、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美术(书法特长),艺术设计,歌舞表演,社区服务与管理、老年服务与管理、钢琴调律等专业,其中,学前教育专业是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是我省首批高水平骨干专业和学徒制试点专业,是省级领军人才梯队。现有教职工448人,全日制专科生4650人。学校升专10年来,在黑龙江省教育厅、牡丹江市委、市政府的关怀支持下,各项改革和事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一是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取得突出成果,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初步形成了学前教育、语言教育和艺术教育三大专业群,中央和省级6个重点专业顺利通过验收。完善了四模块(人文素质、专业理论、专业技能、社会实践)课程体系,编写了52门课程核心标准,开设了6门贴近幼儿园实际的校本课程。大力实施“互联网+教育”,每学期引入15门精品慕课,供学生在线选修学习。加大精品慕课建设力度,《手工DIY》和《一起学说普通话》两门慕课被评为省级精品在线课程,正在申报国家级精品在线课程。学校现有省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教学成果奖5项,省级教学管理质量奖2项。经过不懈努力,学校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升。2010年以来,学校有100多名学生在国家级和省级学生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奖。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因教学基本功扎实,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2010年以来,全校共有340人通过国家专升本考试,进入了本科高校学习深造。 二是特色体系建设成效不断扩大。学校注重特色办学,结合学前教育发展需要,开展特色项目研究。目前已研发了17个特色项目,有11个项目进入课堂实施。注重校本教材的开发,出版了校本教材23部,其中,有4部教材已被教育部确立为“十二五”学前教育专业规划教材。在学制改革上,制定了《黑龙江幼专学分制管理实施方案》,完成了7个专业9个方向学分制人才培养办法的制定,并已启动实施。注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凝练出“学训融合,园校共育”的“2+1”人才培养模式,将学生的学习与实训有机融合并贯穿于学校和幼儿园共同育人全过程,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28个,农村支教实习基地95个、省内外顶岗实习基地220个,为学生提供了2000多个实习实训岗位。三是主题校园文化建设色彩纷呈。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大学文化建设,以“兰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得到全面落实。把“兰花”确定为校花,搭建了“五四”兰花校园艺术节、兰花艺术团、兰圃大讲堂、兰墨迎春笔会、兰心志愿者服务队等校园文化建设和展示平台,编写完成了独具学校特色的兰文化校本教材,兰文化教育已经正式进入课堂。校园内兰文化的氛围浓郁,兰文化的功能显现,兰文化已经成为学校的经典文化名片。四是招生就业和继续教育登上新台阶。近年来,在全省高校生源减少、招生计划总量缩减的情况下,我校连续三年完成招生计划。面对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通过举办毕业生供需见面洽谈会、积极开展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创建毕业生就业创业信息平台等途径,千方百计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多年来,学校毕业生首次就业率都超过95%,在全省高校中名列前茅。继续教育紧紧抓住成人教育和国家、省两级培训这两个重点,在扩大规模上下功夫,收到显著成效,提高了学校办学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五是师资队伍水平和科研能力不断提高。学校坚持引进和培养并重的人才强校战略,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明显改善。全校现有260名专任教师中,教授41人,副教授119人,硕士学位教师140人,博士学位教师2人,在读博士教师5人,双师型教师143人。学校注重教师的培养和业务能力的提高,连续多年选派优秀教师到国内外著名大学进修学习,提高了教师队伍的业务能力。学校现有省级教学名师3人、省级领军人才梯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市级领军人才梯队4个。科研工作硕果累累,2008来,教师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论文近3000篇,其中核心期刊发表论文82篇。出版了263部理论和教学书籍。有128多项省级立项课题,107多项科研课题结题。2013年,我校《构建0至3岁婴幼儿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通过了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审批,实现了国家级课题零的突破。六是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管理的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学校努力改善办学条件,2009年投入1356万元新建了9000平方米的学生教工就餐大楼,学生食堂被评为全省高校标准化食堂。2008年以来,投入资金4000多万元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了1677平方米的独具特色、国内领先的学前教育实习实训中心,为学前教育教学、实训和科研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建设了60个多媒体教室、6个微格教室、1个沉浸式教室、1个精品课录播室、2个语音室、4个数码钢琴室,改造和精装了9个舞蹈室,建设了拥有600多台电脑的核心机房。整修了校园道路,改造了水电暖等基础设施,对办公楼、学生公寓楼进行了重新装修改造,建成了安全技防系统,加大校园绿化、美化和亮化建设力度,环境育人的功能不断显现。强化后勤管理,进一步完善购买服务模式,深化后勤保障改革,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全面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建立独立二级系部学生管理机制,落实党务和政务公开制度,提高决策和执行的透明度,学校的科学管理水平明显提高。百年耕耘,馨香满园。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省教育厅的充分肯定,先后被确定为首届黑龙江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黑龙江省学前继续教育师资培训中心、黑龙江省研究生人才培养创新基地及黑龙江省高素质、技能型学前教育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改革试点项目。学校先后荣获了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省级文明校园、省级安全和谐校园、省级五一劳动奖状、省级民主管理工作先进单位、省级“三育人”工作先进集体、市级先进党委等荣誉称号。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正站在新的起点上,不断加大改革和建设力度,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立足龙江,辐射全国,人才培养质量高,办学特色鲜明的高等专科层次幼儿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学前教育资源信息中心,为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不断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53 54 55
  • ...
  • 192 193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