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长沙工业学院
树达学院是由湖南师范大学举办,2001年8月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2004年1月获国家教育部审核确认的一所实行新的办学机制和模式,旨在培养适应国家和湖南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本科应用型人才的独立学院。 学院紧紧依托湖南师范大学雄厚的师资力量,先进的教学仪器设备,丰富的图书资料,优良的校风和办学传统,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以及优秀的校园文化,围绕“唯实、求变、共享、特色”八字方针,坚持“以学生为根本,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为生命”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综合素质高、专业基础好、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 学院下设文法系、经管系、理工系、艺体系、外语系、医学系和公共课教学部等7个系(部)。开办的专业均为湖南师范大学的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覆盖文、史、理、工、教、法、经、管、艺、医等10个学科门类,50个本科专业。学院招生纳入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计划,属国家计划招生。学院现有在校学生6800余人,办学实力居全省独立学院前列。 面向未来,学院始终秉承着湖南师范大学“仁爱精勤”的校训精神,继续遵循立足湖南,服务全国,走向世界,注重内涵,强化特色的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教育现代化为统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为关键,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全面创新育人模式,积极应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为将我院建立成为全国同类院校一流强校而努力奋斗!
长沙工业学院 2021-02-01
武汉传媒学院
武汉传媒学院(原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2004年6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现已发展成为具有鲜明传媒文化与科技教育特色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综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等院校,是湖北省“转型发展”首批试点高校之一。 学校环境优美,实际占地面积1050.7亩,建筑总面积31.41万平方米。主校区坐落于风景秀丽的武汉·光谷藏龙岛,东临凤凰台,西傍汤逊湖;分校区位于孝感市大悟高铁经济区,现已基本竣工并部分投入使用。 学科建设优势明显,设有新闻传播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电影与电视学院、设计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传媒技术学院、文化管理学院7个学院,现开设31个本科和6个专科专业,涉及文、管、工、艺等多个学科门类,在校生近万人。学校拥有1个湖北省重点(培育)学科,3个湖北省重点(培育)本科专业,2门湖北省精品课程,3个湖北省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和1个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本科项目;承担着99项国家级和省部级教科研项目。 教学设备设施齐全,建有与现代传媒教育相适应的系列演播厅、演艺厅、观片室、录音棚、非线性编辑中心、视听配音实验室、摄影棚、数字图像处理实验室、三维动画实验室、高清视频制作实验室、数字电视多功能实验室、电视直播实验室、同声传译实验室等55个实验室以及艺术、音乐舞蹈与戏剧表演等专业教室。包括新华社湖北分社、湖北省广播电视网络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广播电视总台等中央、省市级媒体在内的118家企事业单位与学校签订实习实训、人才培养协议,为学校开展实践教学、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了良好条件。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500余名,具有高级职称者超过30%,具有硕士、博士学位者超过60%,尤其是拥有一批来自传媒业界和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双师型”专任教师,实践经验丰富,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学生近五年在各类竞赛中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项700余项。 办学特色鲜明,硕果累累。建校十四年来,学校通过科学定位,践行先进的教育理念,加强学科、专业、课程等教学内涵建设,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教学管理,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强专业、重实践、敢创新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先后获得“中国十大优势专业院校”、“中国传媒教育创新人才培养品牌院校”、 “全国先进独立学院”和“2014年度华中地区热门报考院校”等荣誉称号。我校每年均有毕业生考取中国传媒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重点院校硕士研究生,选择出国留学读研的毕业生也逐年递增。 当前,学校以转型发展应用技术型高校建设为推手,主动适应国家高等教育和文化产业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教育教学管理,强化办学特色,培育办学优势,为建设国内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传媒特色鲜明的综合应用型本科高校而努力奋斗
武汉传媒学院 2021-02-01
高顿财税学院
高顿财税学院服务体系 汇聚财务领域核心资源,满足企业多层次、多角度的培训需求 为财务人学习护航
上海高顿教育培训有限公司 2021-02-01
郑州科技学院
郑州科技学院创建于1988年,2001年实施专科学历教育,2008年升格为普通本科高校,2015年接受并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建校三十年来,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12万名高素质的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公益性原则,围绕“实基础、重实践、强能力、会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学历证+职业资格证+综合素质证”三证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坚持把自身发展放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去思考,按照“强化优势、突出特色、示范带动、整体推进”的原则,合理布局专业结构,形成了以工学为主,经济、管理、艺术、文学、教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目前,学校有机械工程、电气工程、信息工程、土木建筑工程、车辆与交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财经、外国语、艺术、音乐舞蹈、体育、马克思主义、基础部等15个二级学院(部)。 学校现占地1500亩,在校生2.6万人,总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纸质图书212万册,电子图书70多万种。学校科研成果丰硕,科技创新卓有成效,围绕培养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实际,不断加大实践平台建设的投入力度,搭建了由实验中心、工程训练中心、科教中心、众创中心组成的四大实践平台。目前,学校拥有各类实验室170余个,实训车间12个。 学校与郑州航空港区、郑州经开区等地方政府及郑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在人才培训、科研服务等领域建立合作关系。先后在宇通客车、三全食品、中联重科等140余家知名企业建立了实习基地,开办了“中联重科班”“赛腾工程师班”“JAVA/PHP工程师”等57个订单培养班,构建了“企业课程进校园”“企业讲师进课堂”的协同育人模式。学校被评为“郑州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示范单位”。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河南日报》、教育部门户网站、人民网、中国网等网站及河南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进行了全面报道。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学生就业示范民办高校”“中国就业质量十强民办大学”“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毕业生就业评估优秀单位”“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全国美育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优秀民办学校”“河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等荣誉称号。2018年我校在高校智库发布的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中名列第三位。
郑州科技学院 2021-02-01
郑州商学院
郑州商学院是由巩义籍台湾著名教育家王广亚博士为回馈桑梓、贡献家乡教育事业,于2004年捐资创建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学校前身是与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合作建设的独立学院——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成功学院;2012年3月,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普通本科高校——郑州成功财经学院;2018年11月,更名为郑州商学院。学校位于物华天宝、人文荟萃的河南省巩义市。近年来,学校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力争早日将学校建成省内一流、国内知名、商科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建校以来,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高等教育规律,以“勤俭、朴实、自力、更生”为校训,秉承“伦理、创新、品质、绩效”的办学理念,弘扬“爱国爱校、宁静好学、礼让整洁”的办学精神,坚持“要有好的师资、要有好的设备、要有好的管理、要有好的制度、要有好的福利”的“五好”办学原则。经过多年的发展积淀,明确了建设商科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的办学定位。董事长王育华女士完全继承了创办人的办学理念、教育思想和优秀品质,提出了“目标与行动”“团队与责任”“态度与细节”的办学要求,为学校发展树立了目标、指明了方向。学校在深入学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认真分析国家和河南省经济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回顾总结办学经验,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以服务为导向、以制度为保障”的发展思路,开启了学校发展新征程。学校抢抓郑州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商都的发展机遇,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商科类人才的迫切需求,有计划、有步骤地优化学科专业结构,逐渐形成了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文学、工学、艺术学、教育学、法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布局。现有工商管理学院、会计学院、金融与贸易学院、外国语学院、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艺术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建筑工程学院、通识教育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部等11个教学单位,62个本专科专业。其中,工商管理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商务英语、工商管理等2个专业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工商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动画、国际经济与贸易、汉语言文学、商务英语、环境设计、审计学、英语等11个专业为省级品牌专业建设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财务管理、会计学等3个专业为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工商管理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工商管理、会计学、工程管理等3个专业为省级专业建设资助项目,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3个专业为双学士学位项目。学校“ERP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河南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加强党的领导。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校党委把抓好学校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强化党建责任,完善各级党组织设置,实现了党的基层组织全覆盖;选优配强分党委书记、党总支书记、党支部书记、组织委员等各级党务干部;紧密结合学校实际,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积极开展爱国教育、礼仪教育、劳动教育等“三大教育”,大力实施书香校园阅读经典工程、身体素质提升工程等“两大工程”,致力于培养“有追求、懂礼仪、爱劳动、勤读书、强体魄”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育人才培养特色。学校立足建设“商科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的办学定位,提出了培养“具有扎实商科专业背景、现代职业应用能力、国际化视野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人才培养目标,重点培育“商科、应用型、国际化”人才培养特色。注重教师队伍建设。教师队伍由众多教授、博士等高级人才组成,实力雄厚。此外,学校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设了“校外师资库”和“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聘请了多位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管优秀专家、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国内外知名学者和大型企业负责人担任学校客座教授、特聘教授和专业建设顾问等。学校现有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占37.47%,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占79.92%,双师型教师占30.69%。其中,省级优秀教师11人、省级文明教师15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18人、省级青年骨干教师17人。优化办学条件。校园占地面积2300余亩,建有中西合璧、高标准的会计大楼、外语大楼、资讯大楼、艺术大楼、建工大楼、实验大楼、行政大楼、图书馆、体育馆、学生宿舍、学生餐厅、学生事务中心、综合服务中心、大会堂、咖啡厅、健身房等。建有多功能电子阅览室、E化区和校园网络系统。学校建有与教学相适应的三维动态捕捉实验室、同声传译实验室、3D旅游仿真实验室等校内实验实训室和实习场所173个。近年来,学校先后建立了经济管理实验中心、商务外语实验中心、商业艺术实验中心、教育与新媒体实验中心、信息与机电工程实验中心、建筑工程实验中心等六个实验中心,拥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与企事业单位和行业共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49个。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学校紧紧围绕“学科对接行业、专业对接企业”的理念,立足人才培养目标,全面推进教学改革,提高专业建设水平。一是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邀请教学专家、企业行业代表、校友代表共同论证、细化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明确毕业要求与课程之间的矩阵式对应关系,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共建课程,打造商科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方案。二是打造应然课程体系。根据毕业要求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通过梳理增减课程,反向设计课程体系,逐步形成以专业课程、通识课程、创新创业课程等为一体的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体系。学校坚持以突出商科特色为导向、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打造“两性一度”金课为契机,完善教材开发、选用、管理、评价反馈机制,切实提高了公共课与专业基础课教学质量。三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学校因材施教,大力实施以升学(考研等)和就业为导向的分层分类教学改革,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同时,学校启动大学英语与大学体育改革,增强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和体育运动技能,提高学生国际交流水平和身体素质。重视应用科学研究。围绕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成立了杜甫研究所、宋陵文化研究所、巩义窑陶瓷研究院、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旅游文化研究中心、黄河流域商文化研究中心、豫商文化研究中心和竹林精神研究中心组成的“两所一院五中心”科研平台。近三年,学校教师获批厅级以上项目立项920项,厅级以上获奖成果468项,发表核心论文354篇,横向科研项目106项。我校申报的《新中国70年(1949—2019)我国高校劳动教育嬗变、特点及实施策略构建研究》课题获准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立项,实现了我校国家级项目零的突破。学校科研工作综合实力居全省民办高校前列。强化学生双创能力培养。成立创新创业中心,设立“三位一体”的双创组织机构,建设“三师合一”的双创师资队伍,构建“三课合一”的双创课程体系,打造“三赛合一”的双创赛培体系,完善“三体合一”的双创实践平台。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2017年,学校众创空间被评为河南省众创空间、河南省高校众创空间。学校先后获得河南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学校、河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单位等荣誉。加强境外交流与合作。与英国、韩国、马来西亚、西班牙等国家的8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积极开展赴境外交流学习、实习就业项目,承办了8次海峡两岸学术交流会议,多次组织“台湾青年中原文化之旅”,定期选派优秀学生赴台学习,近年来共有244名学生和56名教师赴境外交流。近年来,学校办学质量、办学水平和校风学风得到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与好评,先后荣获中国最具办学特色本科高校、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学校、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工作先进集体等多项省级及以上荣誉,并于2012年、2014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六次被省教育厅评为“河南省优秀民办学校”。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河南日报、人民网、新华网等媒体多次报道学校的办学特色与办学经验。学校以殷殷实力为莘莘学子成就未来,搭建坚实平台,构筑成功之路,让每一位学子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走向成功人生。
郑州商学院 2021-02-01
南昌医学院
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成立于2001年,是由江西中医药大学申办,经教育部、江西省教育厅和江西省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准成立的一所本科医药类独立学院,原名江西中医学院抚生学院,2002年更名为江西中医学院科技学院,2007年开始独立颁发毕业证书,2012年开始独立颁发学士学位证书,2013年6月,更名为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2015年,学院凭借着鲜明的办学特色及扎实的办学实力,被列为江西省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十所试点院校之一。 学院位于素有“南昌后花园”和“小庐山”之美誉的江西省南昌市梅岭风景名胜区,校园占地面积470.41亩,校园环境优美,办学条件优良,建有功能齐全、设施先进的现代化教学实验大楼,教学、科研、学习、生活等基础设施配套完整。 学院拥有一支专兼结合、素质优良、具有较高学术及教学科研水平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474名,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占40.51%,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占70.68%。学院立足社会需求,面向全国30个省市招收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护理学、药学、中药学、康复治疗学、制药工程、医学检验技术、中草药栽培与鉴定、市场营销等21个本科专业,形成了“优势凸显”的专业建设布局。学院现有学生7806人。 学院始终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贯穿于办学的全过程,把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作为永恒的发展主题,实施了“特色立校、人才强校、质量兴校”战略,确定了“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创业精神、适应经济社会和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建成特色鲜明、国内同类院校领先的中医药应用技术型院校”的发展目标。2014年,学院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乔顿州立学院、印度拉夫里科技大学等院校进行了接洽,并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乔顿州立学院签订了学分互换项目的合作协议,成功引进美国库克大学《职业生涯规划—体验式学习》课程,提升了学院的教学软实力;2017年,学院与俄罗斯SLC丝路(中国)集团进行校企合作洽谈,双方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联合共建“中俄中西医结合友好医院”暨“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附属医院”,并以此为平台,大力引进俄罗斯优秀医疗技术人才,深化中医药文化传播领域合作,共同建立长期、全面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将学院建成江西省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示范学校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院成立以来,已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为社会输送了近万名优秀学子。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位居江西省同类院校前列;毕业生考研录取率自2007年以来,连续七年位居江西省同类院校首位,已为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等高校输送了近千名优秀毕业生,人才培养质量获得社会好评。 学院积极拓展实践教学基地,建有江西省中医院、江西省人民医院、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西省儿童医院、江西省卫生监督所、上海市嘉定区中医院、深圳市中医院、中山市中医院、浙江省台州市中医院、北京市西苑医院、北京国奥心理医院、江中集团、江苏先声药业有限公司、山东沃华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安邦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近200家实践教学基地,遍及江西、上海、深圳、广东、浙江、北京和江苏等省市。同时,聘请了一大批学历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带教教师,充分满足各专业实践教学与毕业实习的教学需求。 学院积极为学生搭建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平台,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近年来,学生在奥林匹克国际青少年儿童书画大赛获金奖10项;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华佗杯针灸推拿临床技能大赛、“天堰挑战杯”大赛等国家级比赛中累计获奖100余项;在“创青春”及“互联网+”“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精诚杯”大学生电脑作品大赛等各类省级大赛获奖140余项;在第十四届江西省运动会上,学院代表队夺得5金6银6铜的佳绩;仅2016年,学院先后荣获10项国家级、29项省级奖项。 经过多年的发展与沉淀,今天的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已经成为一所理念先进、特色鲜明、管理严格、品牌优良的独立学院,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和广泛赞誉,先后荣获“全国先进独立学院”、“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预征工作先进集体”、“江西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西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江西省高等学校招生计划管理工作先进集体”等光荣称号。
南昌医学院 2021-02-01
赣南科技学院
赣南科技学院是由江西省人民政府管理、赣州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其前身为创建于2001年的南方冶金学院西点学院。学校先后历经南方冶金学院应用科学学院、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2020 年12月18日经教育部正式批准,转设为赣南科技学院。 学校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西省域副中心城市、素有“江南宋城、客家摇篮、红色故都、生态家园、世界橙乡”美誉的赣州市。学校坐落在章江河畔,依山傍水、宜学宜教,自然环境优美,办学设施先进。校园占地929.29亩,校舍建筑总面积36.86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0896.75万元,校内专业实验室167个,校外实习实训实践教学基地 118 个。纸质藏书量达84.13万册,生均82.33册,电子图书资源130.3万种。各个教学区域以及配套校舍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功能齐全。 学校现开设涵盖有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艺术学、教育学等7大学科门类,下设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智能制造与材料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文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6个二级学院。聚焦行业和区域发展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构建了以新工科为主,多学科相支撑、协调发展、重点突出、结构合理的学科专业结构,35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30个省(区)招生,形成了资源矿业类、机械电气类、材料冶金类、电子信息类、经济管理类、人文艺术类等六大专业集群,打造了工程实训中心、信息计算中心、物理实验中心、商科实训中心等四大公共实验实训平台,以及智能装备实验室、机器人工程实验室、移动通信实验室、云桌面实验室、BIM中心、VBSE创新创业及商科教学实训中心、赣南客家文化数字化研究院、根技术联合创新人才产教融合基地等专业实验实训平台。学校共拥有16个学科科研平台,其中全国行业协会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社科研究基地14个。 学校拥有专任教师450人,“双师双能型”教师158人,占比35.11%,博士学位教师110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专任教师占比95.8%,中青年教师占比为80%,全国优秀教师、赣鄱人才、双创人才和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高层次高技能领军人才等10余人。教师队伍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近四年来,学校发表SCI、CSSCI、SSCI 等高水平论文204篇,出版专著16部,应用型教材11部,获得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1项、省自然科学技术进步奖2项、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5项、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5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项目6项(其中面上项目2项)、教育部等省部级科研项目132项。
赣南科技学院 2023-06-22
厦门工学院
厦门工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学校地处我国改革开放最早经济特区之一、海上花园城市——福建省厦门市,坐落在被毛泽东主席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华侨领袖、中国民办教育优秀典范陈嘉庚先生的故乡——集美大学城。学校占地面积86.94万平方米(1304.13亩),已投入使用的校舍建筑面积39.71万平方米。这里毗邻杏林湾、浔江湾、园博苑,近旁还有碧溪风景区与交通枢纽厦门北站。背依青山,前瞻大海,校舍俨然,鸟语花香,拥有靓丽的校园风光和充裕的学习条件。 学校目前设置有机械与制造工程学院、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商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艺术学院、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部十个教学单位,共设33个本科专业,还设有国学院等机构,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理学、经济、管理、文学、艺术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校。 学校已经建设了一支力量雄厚的师资队伍和素质上乘的教学管理团队。现有专任教师573人,其中自有专任教师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89.07%;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119人,占比33.06%。教师队伍中,双聘院士3人、长江学者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8人,曾担任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的47人。 学校图书馆总面积3.9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80余万册,可使用电子图书88.7万种。拥有CNKI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馆,加入“福建省高校数字图书馆”FULink平台,还可以共享西安交通大学数字图书馆资源。 学校不仅建有完备的教学设施,而且建设了系列的校园文化设施和文化景观:至未园、卓尔园、天工园、天鹭园、音乐厅、音乐港、射艺馆、工程文化馆、展览馆、艺术展览厅等等,构成了独特的校园文化表达体系。 学校建有142间各类实验室、实训室。其中,工程坊拥有先进的实习实训设施。学校还建有135个校外实习基地,与许多知名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 学校现有4个省级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还有若干高校示范性、应用型专业群、高校服务产业特色专业、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等。近年来获得了一大批省级科研与教改项目。 学校坚持“应用型、地方性、国际化”的办学定位,积极对接地方经济与文化建设的需要,积极推动国际化办学,与英国、加拿大、美国等国家的部分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并在学校内部进行国际化教学实验。 学校还与西安交通大学、华侨大学、厦门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建立了长期的、稳定的合作关系,合作共建研究机构,合作培养人才,推动了学校教育水平的提升。 学校以“明志、博学、修身、力行”为校训,以“百年树人,百年名校”的宏大愿景为办学引领,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的教育理念,开展博雅教育,实行学院与书院双院协同育人,各方面都获得了较好的发展。 2017年,学校荣获福建省教育厅发布的福建省民办本科院校发展潜力排名第一名。近些年,学校的毕业生的就业率都在97%以上。一批批优秀学生或升学深造,或奉献企业、行业,或积极创业,展示了厦门工学院学子的优良素质。 学校在经过十年发展之后,正在向着更高的办学境界努力发展。
厦门工学院 2021-02-01
【吉林日报】相约高博会|长春人文学院原创舞蹈《冰凌花》惊艳绽放高博会
5月23日,第63届高等教育博览会在长春东北亚国际博览中心盛大启幕。长春人文学院原创舞蹈《冰凌花》震撼亮相,作品以灵动的舞姿、深邃的意象和震撼人心的精神力量,一举成为全场演出的焦点,为观众呈上了一道极具东北地域特色的艺术盛宴。
吉林日报 2025-05-25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是一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本科层次独立学院。坐落于世界著名道教文化圣地武当山北麓、汉江秀水之滨、南水北调源头、中国商用车之都的湖北省十堰市。自2003年建校以来,紧紧依托东风汽车公司大工程背景和举办院校的人才与学科基础,发展比较优势,笃志、创新、务实,践行教学、管理育人的理念,秉承“求是创新”校训,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严格管理,坚持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学生优良的工程意识和综合素质,为区域经济建设和汽车产业发展造就高素质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专业特色鲜明。学院注重围绕“汽车产业链”优化学科结构,发展特色专业,形成以汽车、材料、控制、机械为主干,以管理、信息、人文为支撑的学科专业布局。现有机械与材料工程系、电气与信息工程系、汽车工程系、经济管理系、人文艺术与外贸系等5个教学组织单位,设有22个本科专业、4个专科专业,其中“车辆工程”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为省级重点培育专业。学院面向全国25个省份招生,全日制本专科在校学生近5000人。 办学理念先进。学院借鉴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充分利用东风汽车公司和地方企业的智力资源和工程环境优势,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担任兼职教师,具有一支专兼结合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瞄准未来职场的竞争要求,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设计最佳专业学习路径。构建了“全面覆盖、全员参与、全程监控”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确保人才的培养质量。重视本科教学建设和改革工作,2017年获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三等奖2项,获批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项,获批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1项,一般课题4项。 学科竞赛成绩斐然。学院积极搭建平台,推进项目化运作,以学科竞赛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学生知识与技能、实践与创新、文化与素质的交融。着力打造“汽车特色”系列学科竞赛,支持在校大学生参加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智能汽车竞赛、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巴哈大赛等83项竞赛。尤其是我院“飞翼车队”在2016、2017年大学生巴哈大赛均取得了本科组三等奖的好成绩,2017年12月25日,登上由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和英翼文化科技联合出品的大型全球高校极客挑战节目《极客出发》。近五年,学校学生获得省部级奖励649项,其中国家一等奖39项、二等奖72项,获奖学生达1407人次。 德育硕果满枝头。学院在内涵式发展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中,持续推行以“自尊、自强、自立”为内涵的三自教育,厚德育人。以“科海扬帆”文化节为主线,打造系列精品校园文化活动,举办了校园十佳歌手大赛、运动会、辩论赛、篮球赛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深化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寓德育教育于校园文化活动中;以学风建设为抓手,不断开展“文明课堂”、“文明寝室”、“以赛促学”等活动。学工部(团委)曾两次被评为“湖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基层单位”,2017年,我院两名新生获省级“最美新生”荣誉称号,K汽车152班团支部获湖北省“百生讲坛”活力团支部创建单位。 桃李芬芳香满园。学院先后与神州数码、Infosys、中兴通讯以及东风公司等著名企业开展深度校企合作,拓展毕业生就业平台。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3%以上,稳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迄今已为汽车行业和社会发展培养了一万四千多名毕业生。毕业生以其大工程意识和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创新意识显著、职业稳定性强深受社会欢迎。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是一所工程能力突出、专业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院校。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56 57 58
  • ...
  • 251 25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