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航空发动机叶片、叶盘阵列加工装备及应用
该成果主要涉及叶片、叶盘阵列加工装备设计方法,同时利用精密数控磨削工艺,在阵列机床上实现双端带冠叶片的高效率加工技术。该成果可以构成完整的航空发动机加工技术体系。其中:1)建立多主轴阵列机床的设计方法,可实现一个工序同步加工叶片零件,提高叶片、叶盘加工效率;2)形成利用圆柱坐标机床三个运动轴实现叶片榫头和型面的全面加工方法,可用于进一步降低阵列机床成本;3)利用环面砂轮实现双端带冠叶片的精密磨削方法,可在阵列机床上一次装夹完成全型面的加工,进一步提高加工效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1-05-09
航空插座信号线编号的自动识别方法与装置
小试阶段/n航空插座广泛应用于各种电气线路中,起着连接或断开电路的作用。但由于航空插头的种类繁多,特别是随着信号线数目的增加,给航插的检测、焊接和信号线编号的识别带来巨大困难,传统的检测方法是利用万用表对航 插两端逐个检测通断,该操作非常麻烦,且容易操作失误。。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航空插座信号线编号的自动识别方法与装置,其中该装置包括微处理器,以及均与该微处理器连接的总线扩展单元和线路检测单元;该总线扩展单元包括多个航空插座/头,被测航空插头/座通过该多个航空插座/头与所述总线扩展单元连接;被测航空插座/头还通过线路检测单元与微处理器连接;该装置还包括键盘;通过键盘输入被测航空插座/头的型号或者芯线数目,微处理器发出巡检信号并根据被测航空插座/头的反馈信号识别被测航空插座/头的信号线编号。本发明通过微处理器发出巡检信号,从而实现航空插座信号线编号的自动识别,同时还可以对焊接质量进行检测。。支持额度:。50。万元。承接单位:。湖北省。项目进展:。航空插座广泛应用于各种电气线路中,起着连接或断开电路的作用。但由于航空插头的种类繁多,特别是随着信号线数目的增加,给航插的检测、焊接和信号线编号的识别带来巨大困难,传统的检测方法是利用万用表对航 插两端逐个检测通断,该操作非常麻烦,且容易操作失误。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航空插座信号线编号的自动识别方法与装置,其中该装置包括微处理器,以及均与该微处理器连接的总线扩展单元和线路检测单元;该总线扩展单元包括多个航空插座/头,被测航空插头/座通过该多个航空插座/头与所述总线扩展单元连接;被测航空插座/头还通过线路检测单元与微处理器连接;该装置还包括键盘;通过键盘输入被测航空插座/头的型号或者芯线数目,微处理器发出巡检信号并根据被测航空插座/头的反馈信号识别被测航空插座/头的信号线编号。本发明通过微处理器发出巡检信号,从而实现航空插座信号线编号的自动识别,同时还可以对焊接质量进行检测。。项目基本内容:。航空插座广泛应用于各种电气线路中,起着连接或断开电路的作用。但由于航空插头的种类繁多,特别是随着信号线数目的增加,给航插的检测、焊接和信号线编号的识别带来巨大困难,传统的检测方法是利用万用表对航 插两端逐个检测通断,该操作非常麻烦,且容易操作失误。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航空插座信号线编号的自动识别方法与装置,其中该装置包括微处理器,以及均与该微处理器连接的总线扩展单元和线路检测单元;该总线扩展单元包括多个航空插座/头,被测航空插头/座通过该多个航空插座/头与所述总线扩展单元连接;被测航空插座/头还通过线路检测单元与微处理器连接;该装置还包括键盘;通过键盘输入被测航空插座/头的型号或者芯线数目,微处理器发出巡检信号并根据被测航空插座/头的反馈信号识别被测航空插座/头的信号线编号。本发明通过微处理器发出巡检信号,从而实现航空插座信号线编号的自动识别,同时还可以对焊接质量进行检测。
武汉工程大学 2021-04-11
航空发动机高温合金叶片的快速精铸技术
高温合金叶片研制是航空发动机、大型舰艇发动机、重型燃气轮机等“国之重器”创新发展的核心技术之一,因技术难度大、发展起步晚、国外封锁严等,成为制约国家安全能力提升的技术瓶颈。以满足国家重大需求为己任,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制造系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融合新型的3D打印技术和成熟的精密铸造技术,发明了航空发动机高温合金叶片的快速精铸技术。该技术可显著提升复杂叶片的制造能力、大幅缩短叶片制造的工艺路线、大幅降低制造对叶片设计的限制,对我国航空发动机制造体系和研制体系能力的提升具有重大的革新意义。目前,在国家项目和各级部门大力支持下,研究团队已攻克了该技术的关键难题,形成了完备的技术体系,建成了小批量生产线,具备了服务于我国先进航空发动机创新设计的能力。 航空发动机高温合金叶片的快速精铸技术的技术。以CAD数字数据直接驱动,利用光固化3D技术成形制造树脂原型,采用凝胶注模方法将陶瓷浆料一次贯注成型,冷冻干燥处理后,烧失树脂原型和烧结陶瓷,经过强化处理后,制备出芯壳一体化陶瓷铸型,在此铸型中浇铸金属,经凝固、脱芯等工序,即可得到高温合金叶片。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1
一种基于射流冲击冷却的航空器热管理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射流冲击冷却的航空器热管理系统,涉及航空器热管理散热系统技术领域,包括设备舱,所述设备舱的内侧多个放置板,相邻的两个所述放置板之间放置有芯片组,所述放置板的内部开设有冷却槽,相邻的两个所述放置板之间设置有风冷组件,所述风冷组件对芯片组进行降温。本发明通过安装有风冷组件,风冷组件能够在利用风机产生气流,将液氮通过细管限制在通风孔处,使通风孔处的空气成为冷空气,气流经过冷空气区域吹向芯片组,通过调节通风口的朝向,能够对芯片组进行精准散热,提高散热效果。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航空发动机三维虚拟实验教学系统
适用专业:飞行器制造工程、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等专业。 航空发动机原理课程是飞行器制造工程、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等相关专业的一门主干基础课,其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它的实验教学航空是发动机原理课程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目前,现实中的航空发动机原理实验存在以下局限性:  1、工作原理难以理解。由于发动机内部结构看不见,学生对航空发动机整体结构及航空发动机的工作原理理解困难。 2、实验难以实现航空发动机的一些特性实验,一些实验在真实环境中无法开展需要较大的仪器设备,才能满足学生进行实验的需求; 3、实验成本太高,开展航空发动机整机及部件特性实验的建设和使用成本高,难以对大批量学生进行开放教学,部分实验的操作过程也比较繁琐。 4、实验风险大,航空发动机工作时转速高,排气温度高,学生开展该类型实验难度大、危险性高,部分实验设备学生无法透过外壳看到设备运行时内部零件的相互配合情况,如航空发动机组成原理实验。 随着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航空发动机原理实验的教学任务越来越重,仪器设备台套数和实验教师数量相对不足等问题愈加突出。为了以最少的经费投入解决以上问题,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实验效果、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我们开发了开放式网上涉及航空发动机原理等虚拟实验室软件。实验采用3D建模动画人机交互等技术,研发了航空发动机一系列虚拟仿真实验,解决航空航天类相关课程实验教学的不足。 使用现有器材模型,系统可开展如下6个常用航空发动机虚拟实验的训练: •航空发动机建模虚拟实验 •航空发动机燃烧室虚拟实验 •航空发动机典型试车实验 •航空发动机的服役环境模拟虚拟仿真实验 •民航发动机运行监控及性能分析实验 •航空发动机热力循环分析及故障诊断虚拟仿真实验
北京润尼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2-09-09
南京大学闻海虎团队和聂越峰团队合作在镍基新超导体机理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铜氧化物超导体自从1986年被发现以来,其超导机理一直被本领域科学家高度关注。具有库仑排斥的两个电子,为什么在高达160多开尔文(约等于零下113度)下仍然能够相互吸引形成电子配对,并凝聚成为宏观的量子相干态,这是横亘在凝聚态物理领域的一个重大科学问题。2008年至今,铁基超导体家族的发现和壮大也为超导机理的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研究的深入,从仅有的两大非常规超导家族出发,实际上人们很难直接得到普遍的规律和共识。如果出现一个除铜基,铁基之外的第三家族的超导体,这一情况可能得到很大的改善。2019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小组在介于铁、铜之间的镍元素所形成的氧化物Nd1-xSrxNiO2薄膜中发现了9-15 K左右的超导电性,它似乎具有与铜氧化物超导体类似的3d9最外层电子轨道,这为非常规超导机理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科学界非常关心它的超导形成与铜氧化物超导体有何异同,因此在学界迅速掀起了对镍基超导体研究的热潮。 超导体内部的单粒子激发需要一定的能量即为超导能隙,这也是超导态为什么能够在一定温度下稳定存在的原因。而两个电子形成配对的内在因素直接决定着超导能隙函数的表现形式。因此探测非常规超导体的机理问题的首要任务是知道超导能隙的函数形式。就镍基超导体实验而言,得到Nd1-xSrxNiO2超导薄膜样品似乎比较困难,因此国际上关于Nd1-xSrxNiO2薄膜的相关实验还不是很多,许多实验并不能直接反映超导的能隙函数。最近南京大学闻海虎团队和聂越峰、潘晓晴团队通力合作,成功在Nd1-xSrxNiO2超导薄膜样品中测量到高质量的扫描隧道谱,证明了Nd1-xSrxNiO2中存在两类超导能隙,一类是V型隧道谱即典型的d波超导能隙,能隙最大值为3.9meV,这一点与铜氧化物超导体及其类似;而另一类是完全能隙形式(full gap)的隧道谱,能隙值为2.35meV,这一点又与铜氧化物不一致,而与铁基超导体相似。聂越峰实验组利用分子束外延(MBE)技术制备出高质量的Nd1-xSrxNiO3 (113)薄膜及具有初步超导转变的Nd1-xSrxNiO2 (112)薄膜,闻海虎小组进行了后续的氢化处理,进一步优化了Nd1-xSrxNiO2 (112)镍基薄膜的超导转变温度及表面平整度,这是实验能够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这一结果揭示了Nd1-xSrxNiO2超导体的能隙函数,发现与铜氧化物之间既有相似之点也有不同之处,并为接下来继续对镍基超导体开展深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实验基础。
南京大学 2021-02-01
南京大学基于电纺自组织金字塔微结构的高性能、高舒适性贴肤传感器件
近日,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潘力佳、施毅教授团队在电子皮肤器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南京大学 2022-10-12
南京大学沈群东课题组:芯片热管理变革技术-三维导热网络助力的低碳固态电制冷
随着5G芯片的高速发展,高效和精确的热管理成为重大挑战。经典的被动散热系统利用空气或液体的强制循环将热量递送到外部。
南京大学 2022-10-12
《Nature》报道南京理工大学理学院程斌教授与合作者在量子模拟领域实现突破
强关联体系中的巨大电子库伦相互作用能够诱导产生丰富奇异的量子多体物态,包括非常规超导、莫特绝缘体、维格纳晶体态、非费米液体、量子自旋液体等。
南京理工大学 2022-10-12
航天数字闭路多频可寻址自动广播系统(HT-8000)
产品详细介绍 ★HT-8000型航天数字闭路多频共缆可寻址自动广播系统系统概述中国航天广电充分利用航天科技优势,所开发研制出的“HT-8000型” 航天数字闭路多频共缆可寻址自动广播系统采用航天广电最新数字闭路寻址科研成果,“数字一线通调频广播”将数字可寻址语音广播信号及电视信号进行混合,放点击查看全文 大,分之,分配,闭路共缆传输至各用户广播点。(本系统可借助客户原有闭路系统,无需改造)多频共缆广播可满足各种广播要求。特别适合学校及各教学广播单位使用装配,实现日常广播,外语教学,听力考试及可寻址分区广播。中国航天广电驻石家庄办事处 先生0311-87718655 15830109872
河北航天广电有限公司 2021-08-2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9 30 31
  • ...
  • 186 187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