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南昌师范学院
南昌师范学院前身是成立于1952年的江西省中等师资进修学校,1956年更名为南昌师范专科学校,1958年创办江西教育学院,是江西省最早创办的八所本科高校之一,第一任省长邵式平同志为学校亲笔题写了校名。1969年与江西师范学院、江西大学文科合并,先后成为井冈山大学、江西师范学院的组成部分,1979年恢复江西教育学院,2013年经教育部、省政府批准改制更名为南昌师范学院。现有昌北、青山湖两个校区,占地面积为613.8亩。 学校秉承“厚德修身、博学育人”的校训,始终坚持“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办学任务,始终坚持“面向基础教育、服务基础教育”的办学方向,始终坚持“学得好、下得去、用得上”的人才培养目标,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478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191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351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享受国务院、省政府特殊津贴11人,全国、全省优秀教师5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赣鄱英才“555工程”领军人才1人,省主要学科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人选1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6人,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25人,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20人,兼任兄弟高校博士生导师1人,兼任硕士生导师20人,形成了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整体实力较强、综合素质较好、教学水平较高、熟悉中小学教师成长规律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优质师资队伍。 学校设有学前教育学院(教育系)、旅游与经济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文学院、生物系、物理系、化学系、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音乐舞蹈学院、美术学院、体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教学单位以及江西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心理健康研究中心、国际教育学院、教育培训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机构。附属中学为省级重点中学,江西省教育干部培训中心、江西省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中心挂靠在我校。现有自主设置的普通本科专业25个,普通专科专业20个。有学前教育学、遗传学等2个省级重点学科,学前教育和旅游管理专业等2个省级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英语教学法、招贴设计等25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获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以及1个省级特色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技术,1个省级教学团队——教育管理学教学团队,1个省级文化艺术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江西民间舞蹈文化研究中心,1个省级哲学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江西省旅游产业升级研究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江西省地方鸡种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江西省旅游应用型人才培训基地设立在我校。 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创立了“五青”(青蓝讲坛、青风学堂、青影艺堂、青烛讲堂、青雨润堂)校园文化品牌,形成了非常“6+1”的思政工作特色,即: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广大学生“学好、悟好、写好、讲好、演好、做好”,将灌输转为引导,由被动走向主动,从单一变成多元,从而真正做到思想政治工作的“引好”,引领学生成长成才。教育部、团中央、省委教育工委、团省委等上级部门多次高度肯定学校举办的有关活动,中国教育报、江西日报等媒体广泛报道学校思政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师生作品分别获得2017年第三届IUP国际摄影展IUP荣誉丝带奖、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全国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一等奖、“中国梦第三届全国校园音乐艺术节”金奖、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2016年、2017年连续获得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国家级优秀服务团队,江西省高校“诵读红色家书 讲述英烈故事”比赛一等奖,江西省大学生年度人物、江西文化艺术交流系列活动金奖、江西省师范生技能大赛一等奖、外研社杯全国英语阅读大赛(江西赛区)一等奖、省运会金牌等众多荣誉,毕业生就业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毕业学生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欢迎和好评,为国家和社会的人才培养作出了应有贡献。 学校注重以项目研究为平台,以完善科研机制为抓手,形成了培养(培训)与研究有机融合、互为促进的科研创新特色。学校设有生物技术研究所、教育管理研究所、中国书画研究所、书院研究中心、谱牒文化研究所、江西旅游经济研究中心、艺术嗓音研究中心等13个研究机构,江西省高校摄影学会、江西省谱牒研究会、江西省心理卫生协会等设在我校,在摄影教育、遗传学、教育学、谱牒学、书院文化、中国画、文艺理论等学科领域拥有一批知名专家学者,在傩舞、鄱湖渔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方面也形成了亮点,取得了丰硕的教学科研成果。 学校正立足江西,面向基层,发挥学校教师教育的传统优势,坚持教师教育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相贯通,着力打造全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及其他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全省基础教育教师和教育行政干部示范性培训基地,全省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研究基地,把学校建设成为有特色、高水平的应用型普通本科师范院校,为我省基础教育事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南昌师范学院 2021-02-01
南昌医学院
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成立于2001年,是由江西中医药大学申办,经教育部、江西省教育厅和江西省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准成立的一所本科医药类独立学院,原名江西中医学院抚生学院,2002年更名为江西中医学院科技学院,2007年开始独立颁发毕业证书,2012年开始独立颁发学士学位证书,2013年6月,更名为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2015年,学院凭借着鲜明的办学特色及扎实的办学实力,被列为江西省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十所试点院校之一。 学院位于素有“南昌后花园”和“小庐山”之美誉的江西省南昌市梅岭风景名胜区,校园占地面积470.41亩,校园环境优美,办学条件优良,建有功能齐全、设施先进的现代化教学实验大楼,教学、科研、学习、生活等基础设施配套完整。 学院拥有一支专兼结合、素质优良、具有较高学术及教学科研水平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474名,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占40.51%,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占70.68%。学院立足社会需求,面向全国30个省市招收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护理学、药学、中药学、康复治疗学、制药工程、医学检验技术、中草药栽培与鉴定、市场营销等21个本科专业,形成了“优势凸显”的专业建设布局。学院现有学生7806人。 学院始终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贯穿于办学的全过程,把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作为永恒的发展主题,实施了“特色立校、人才强校、质量兴校”战略,确定了“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创业精神、适应经济社会和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建成特色鲜明、国内同类院校领先的中医药应用技术型院校”的发展目标。2014年,学院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乔顿州立学院、印度拉夫里科技大学等院校进行了接洽,并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乔顿州立学院签订了学分互换项目的合作协议,成功引进美国库克大学《职业生涯规划—体验式学习》课程,提升了学院的教学软实力;2017年,学院与俄罗斯SLC丝路(中国)集团进行校企合作洽谈,双方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联合共建“中俄中西医结合友好医院”暨“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附属医院”,并以此为平台,大力引进俄罗斯优秀医疗技术人才,深化中医药文化传播领域合作,共同建立长期、全面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将学院建成江西省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示范学校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院成立以来,已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为社会输送了近万名优秀学子。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位居江西省同类院校前列;毕业生考研录取率自2007年以来,连续七年位居江西省同类院校首位,已为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等高校输送了近千名优秀毕业生,人才培养质量获得社会好评。 学院积极拓展实践教学基地,建有江西省中医院、江西省人民医院、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西省儿童医院、江西省卫生监督所、上海市嘉定区中医院、深圳市中医院、中山市中医院、浙江省台州市中医院、北京市西苑医院、北京国奥心理医院、江中集团、江苏先声药业有限公司、山东沃华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安邦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近200家实践教学基地,遍及江西、上海、深圳、广东、浙江、北京和江苏等省市。同时,聘请了一大批学历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带教教师,充分满足各专业实践教学与毕业实习的教学需求。 学院积极为学生搭建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平台,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近年来,学生在奥林匹克国际青少年儿童书画大赛获金奖10项;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华佗杯针灸推拿临床技能大赛、“天堰挑战杯”大赛等国家级比赛中累计获奖100余项;在“创青春”及“互联网+”“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精诚杯”大学生电脑作品大赛等各类省级大赛获奖140余项;在第十四届江西省运动会上,学院代表队夺得5金6银6铜的佳绩;仅2016年,学院先后荣获10项国家级、29项省级奖项。 经过多年的发展与沉淀,今天的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已经成为一所理念先进、特色鲜明、管理严格、品牌优良的独立学院,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和广泛赞誉,先后荣获“全国先进独立学院”、“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预征工作先进集体”、“江西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西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江西省高等学校招生计划管理工作先进集体”等光荣称号。
南昌医学院 2021-02-01
南昌工程学院
南昌工程学院是一所以工学为主,管理学、理学、农学、文学、经济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水利特色鲜明的本科高校。前身为1958年创建的江西水利电力学院,1978年恢复办学,历经江西省水利水电学校大专部、江西工学院水利分院、江西水利专科学校、南昌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南昌水利水电高等专科学校等阶段,2004年更名为南昌工程学院。2005年被批准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08年实现江西省人民政府与水利部共建。2011年先后被批准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和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高校,并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3年被总参谋部、教育部批准为定向培养直招士官试点院校,2016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17年成为江西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8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校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军旗升起的地方”——江西省省会南昌市。学校拥有瑶湖和彭家桥两个校区,占地面积2046.9亩,校舍建筑面积65万余平方米。同时拥有一千余亩的金溪科教基地,并与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合作培养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学校拥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23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44.32万册,电子图书520万册,各种中外文电子资源库共24个。学校现有教职工1567人,其中专任教师1059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452人,占42.68%;博、硕士学位875人,占82.63%。拥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人,二级教授9人,全国水利高等院校水利类专业带头人1人,江西省“赣鄱英才555人才工程”人选、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等省级人才82人。聘请2位诺贝尔奖得主为学校名誉教授,柔性引进长江学者、千人计划学者、国家杰青等杰出人才8人。 学校设有水利与生态工程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经济贸易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教学部、士官学院、瑶湖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等15个教学院(部)。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7112人,其中研究生211人。2017年实现升本以来留学生教育零的突破,留学生规模逐渐扩大。学校拥有水利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开设55个本科专业,有国家特色专业1个、教育部“卓越计划”专业6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4个、教育部“卓越农林计划”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卓越计划”专业6个(省“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5个、省“卓越农林计划”专业1个)、国际合作教育专业2个、一本批次招生专业5个。 学校现有省优势科技创新团队、省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各1个。拥有各级各类科研平台28个,其中国家级平台3个、省级科研平台12个。近五年来先后获国家级项目121项、省部级项目674项,累计科研经费37000余万元;获专利和软件著作权520项;发表学术论文3078篇,其中SCI/EI检索论文391篇;获省政府科技奖10项、省高校科技成果奖5项、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9项。承办首届国际水土保持青年论坛、第三届全球森林生态经济论坛等大型国际学术会议。学校是我国城市水土保持技术首创单位之一,承担了3项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在水环境生态监测、河道污水治理、智能光纤技术等领域开展科技成果应用推广,社会服务经费近7000万元。 学校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狠抓教育教学质量,强化优良学风养成,人才培养质量较高。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名列全省前茅,毕业研究生获取执业证书比例超过50%、就业率100%。近五年学生荣获全国“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创青春”创业计划大赛金奖等国家级奖励500余项。建校60年来,学校面向地方和水利行业培养了11万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经济社会和水利行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 进入新时代,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秉承“自强不息、格物致知”的校训,弘扬“开拓、勤奋、求实、文明”的校风,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深化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高水平水利特色大学建设,谱写南昌工程学院发展新篇章。
南昌工程学院 2021-02-01
南昌交通学院
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是2001年经江西省委省政府批准成立,并经国家教育部确认的全日制普通本科层次独立学院。2015年,学校成为江西省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高校之一。目前以本科学历教育为主,适当开展继续教育和技能培训,并与华东交通大学在建筑与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会计、翻译五个专业联合开展硕士研究生培养。办学条件:学校位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美誉的江南历史文化名城——江西省南昌市,地处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坐落在风景秀丽的黄家湖畔。随着2019年6月新校区正式动工建设,学校目前形成两校区一基地的办学格局,校园占地3169.08亩。学校配备有大型电子阅览室、智慧教室、多媒体教室、语音室、计算机中心,以及物理、机械、汽车、检测、力学、建筑、电工、电子、通信、单片机、网络、3D打印、物流、摄影、演播等178个校内实验实训室,建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78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8817.06万元,图书馆收藏纸质图书122万余册,电子文献122万余册。学科专业:学校现有土木建筑分院、机电工程分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分院、经济管理分院、人文法学分院、艺术与体育分院以及继续教育学院、基础学科部等七院一部。学校目前开设了37个本科专业,涵盖工、理、管、经、法、文、艺、教育学等8大学科门类。其中,工学及管理学类专业有26个,占全部专业的70.27%,形成了以工为主,工管结合,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并且在交通工程类专业形成一定特色。近四年,学校共有25个专业参与全省专业综合评价,有5个排名第一,9个排名第二,总体排名靠前。通信工程、土木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3个专业被列为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数控机床与编程》《中级财务会计学》3门课程为省级精品课。教育教学:根据应用技术型人才“实践性、技术性、应用性”的特点,学校加大教育投入,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各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比重达40%左右。学校还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先后与大唐移动、省建科院、江西中核测绘院、南昌铁路局、江西运通汽车、中铁二十四局等几十家大型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开展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合作办学,校企合作专业覆盖率达100%,进一步健全了“宽基础、强能力、重应用、善创新”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近年来,学校依托铁路系统单位、校企合作单位和江西省浙江总商会的丰富企业资源(在赣企业6万多家,上规模企业1万多家,亿元企业1千多家),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均位于江西省同类高校前列。毕业生考研(含出国留学)、参军入伍、录取公务员、事业单位、央企国企、上市大型企业等人数逐年增加。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学科竞赛获奖屡创新高,三年来共获国家级奖项25项,省级奖项668项。科研创新: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科研创新工作,出台了一系列科研管理制度,组建了“能源材料与纳米技术研究所”“信息与控制技术研究所”“质量发展研究中心”等高水平教研机构,积极开展“产学研用”探索,服务社会能力不断提升。三年来,学校获批省级科研立项一百多项,签订横向课题12项,发表SCI论文、CSSCI论文、EI论文、中文核心论文、出版教材专著等数量也有所增加。荣获省级科研成果奖、市厅级科研成果,获授权专利、软件著作权等二百多项。学校移动通信实验室获批南昌市重点实验室,节能与结构实验室获批赣江新区重点实验室,微纳米功能材料团队获批赣江新区优势科技创新团队。师资队伍:截止目前,学校共有自有教师694名,外聘教师174名,折合专任教师总数781人,生师比为17.80:1。专任教师中副高及以上职称占比30.73%;研究生学历占比48.53%;双师型教师占比10.5%。开放办学:学校于2016年成立了国际交流中心,积极“走出去、请进来”,已与马来西亚、韩国、泰国、加拿大、英国、美国等国家的多所大学达成合作协议,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每年组织学生赴海外研学交流,有近百名学生出国留学深造。党建思政:学校高度重视党的建设,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教育初心和使命,把党的建设全方位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彻教育事业,切实以“服务学生成才、服务教师成长、服务学校发展”为核心,加强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保证政治方向、领导思政建设、引领校园文化、凝聚智慧力量、推动学院发展”的政治核心作用,取得了一系列党建成果。《独立学院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研究与实践》荣获首届全国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成果奖;《学生党建中心》获全省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实践创新成果一等奖;《学生入党公开答辩机制》获江西省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成果三等奖;获评江西省高校标准化党员活动室一个;获评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一个。社会声誉:学校严格规范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凝练办学特色、开拓办学思路,办学水平已位于全国独立学院前列,省内独立学院第一方阵,社会影响力逐年增强。先后获得“全国先进民间组织”“全国先进独立学院”“全国教育总评榜综合实力独立学院20强”“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优秀等级学校”等50多项省级以上荣誉称号。站在新起点,面向新未来。学校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育人为本、服务社会”为宗旨 ,秉承“自强 厚德 求实 创新”校训精神,恪守“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质量立校、开放办学、特色发展”办学理念,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打造德育教育特色、提升专业建设水平、提高人才队伍素质”为抓手,聚焦“双转”目标任务,不断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努力建设成为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型大学。
南昌交通学院 2021-02-01
南昌影视传播职业学院
南昌影视传播职业学院是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民办普通高等学校。国标码:14544。学院是江西省第一所以“影视传媒类专业”为特色的高职院校,学院前身是于1991年创办的江西丽人美容艺术学院,是江西省率先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的特色民办高校。 学院位于环境优美的赣江之畔。学院总占地面积339.5亩,规划建设面积12万平方米。校内有南昌市最具人文活力的影视动漫传媒创意基地、创意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创意交易平台、有南昌市最大单体的影视动漫传媒创意人才培养中心和创意创业孵化中心。学院下设数字传媒学院、影视动画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表演艺术学院、创业学院、艺术中专、培训学院等七个教学单位。校园内有数字传媒、影视动画、影视表演、艺术设计、电子商务等五大实训基地和25个实验实训室;校外有中华卫视、江西电视台、江西教育电视台、南昌电视台、腾讯科技、深圳数虎数码、厦门大拇哥等数百个校外实训基地。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以名师为学科带头人、双师型教师为主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50余人,90%以上教师获国家高级职业等级技能证书,专任教师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26人,其中双师型专任教师30余人,所有设置的专业均以名师作为学科带头人。 学院致力于应用技术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每年都安排部分师生出国参加进修或实训,开拓师生的国际视野。建校24年来,累计培养影视动画、游戏动画、软件服务外包、人物形象设计、摄影等专业人才10万余人,就业率达到98%以上,毕业学生供不应求。学院在全国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学院自1991年开办至今,学院师生共获国际性赛事奖项20余人次、全国性赛事奖项100余人次、省市级赛事奖项300多人次。 学院十分注重内涵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在江西首创“校园里有产业园,产业园建在校园内”。实现了产业园、企业、学校三者有机融合、课、岗、能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托企业的设备和技术优势施教,与企业相铺相成,互相促进。在专业设置上紧跟市场,深入实践教学、产学结合、订单式培养。学院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道路,依托产业,立足区域,面向全国,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理念。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教学改革为核心,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着力于建设省内专业的影视传播院校。
南昌影视传播职业学院 2021-02-01
南昌理工学院
南昌理工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置、南昌航天科技集团投资举办、江西省人民政府管理的民办普通本科高校。1999年5月,建校时校名为江西航天科技专修学院;2001年4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为江西航天科技职业学院;2005年5月,教育部批准为本科高校,定名为南昌理工学院;2009年4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12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2015年7月,学校与华东交通大学签订联合培养研究生协议,并于2016年,正式开始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工作;2018年,被教育部命名为国防教育特色学校。 学校坐落在“军旗升起的地方”——英雄城南昌,占地面积251.5万平方米,校舍总建筑面积71.3万余平方米。 学校设有计算机信息工程、机电工程、电子与信息、航空航天、建筑工程、新能源与环境工程、工程管理、工商管理、财经、人文教育、外国语、音乐、美术与设计、传媒、法学、体育、高级护理、国际交流等18个承担本科教学的学院和3个教学部。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5784人,折合在校生数25804人。 学校总资产达180961万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8378万元。拥有国家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个,省级实验示范教学中心3个,建有244个实验室,255个实习实训基地。学校馆藏图书305万余册,有超星数字图书馆、万方知识服务平台、万方视频、“知识视界video library”-外文科学教育视频图书馆、就业数字图书馆等文献资源数据库16个,电子图书1701329册,数字资源较为丰富。 学校教职工1784人,其中专任教师1285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806人,占专任教师62.72%;具有高级职称教师463人,占专任教师36.03%。 学校教师中获国务院特殊津贴的10人,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1人,省赣鄱英才555工程专家1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省中青年骨干教师15人,省级教学团队2个。学校聘请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中科院欧阳自远院士为荣誉校长,中科院王梓坤院士为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 学校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开设本科专业59个,已形成以工学为主,理经管文法艺教育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学校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军事法学2个专业被列为江西省高校“十二五”重点学科,有3个省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建设点,3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建设点,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省级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13门,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近5年来,学校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项,省级重点实验1个,省级文化艺术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科学普及教育基地1个,市级人文社科基地1个,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江西省优秀教学成果3项,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省社科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各1项,获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30余项,省部级以上立项399项,国家专利418项。学校教师共出版专著和教材160部,发表学术论文2769篇,其中中文核心197篇,被SCI、EI、ISTP和CSSCI收录102篇。 学校的办学成就,受到中央、省部领导的高度赞扬和社会的肯定。时任国家教育部李卫红副部长莅校视察,称赞学校办学方向对头、宗旨正确、思路清晰、理念好、特色强、带头人好。时任江西省主管教育的朱虹副省长莅校视察,称赞学校有一个好的法人、有一个好的理念、有一支好的师资队伍、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学校发展得很好、很健康,为江西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高等教育的发展创造了好的、新鲜的经验,值得总结和推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至立莅校视察,对学校办学取得的成就给予充分肯定。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以“航天科教,兴我中华”为办学宗旨,秉承“科学、求实、厚德、创新”的校训,弘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人精神,经过不懈的努力和拼搏,为建成一所有特色、高水平国内知名的民办大学而奋斗,最终实现圆百年名校之愿景。
南昌理工学院 2021-02-01
第63届高博会圆满落幕,明年5月 ,相约南昌!
第63届高博会
高等教育博览会 2025-05-26
南昌健康职业技术学院
(null)
南昌健康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南昌应用技术师范学院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理工学院(国标代码:13440)于2001年报经省教育厅和省计划委员会批准(赣教计字2001]197号)、2003年经国家教育部首批确认(教发函[2003]543号),融文学、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等学科于一体并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全日制本科独立学院。学院于2010年4月由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申办并与江西田园投资置业有限公司合作办学。学院现有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物联网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汉语言文学、法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旅游管理、旅游管理(金牌班)、财务管理、英语、英语(师范类)、翻译、日语、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等本科专业。目前有全日制在校生4761人,专任教师221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教师占32%,具有硕士学位以上教师占40%。 学院地处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占地面积37.2万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设施齐全,学院现拥有电工电子、物理、建筑材料、土力学、计算机组成原理、ERP沙盘、非线编、旅游管理、餐饮酒吧、物流仿真、微格、摄影、模拟法庭等各专业实验实训室。学院近期与中联集团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中航证券等多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并拥有万达文化国际酒店、南昌瑞颐大酒店、江西环境国际旅行社、南昌第八中学、百瑞实业有限公司、广电银通金融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市鹏钶健身俱乐部等60多个比较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就业基地。十多年来,学院共培养9700余名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长期保持在80%以上。
南昌应用技术师范学院 2021-02-01
南昌航天现代科教仪器厂
  航天集团着力开创未来教育事业,以科教兴国为己任,已投入巨资,创建了集教育、科研、开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的航天科技园。培养造就了一批高科技实用性、创造性的专业人才,研究开发生产了各类现代科教仪器和设备以及高科技电子产品,集团产品以高科技的含量,一流的品质,完善的管理体系,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集团拥有专家、博士生导师、教授、副教授等高科技人才达160余名,有强劲的科研开发实力,有航天人万众一心的真情投入,有贴心的售后服务,使航天人的精神、航天人的产品誉满全球,共享现代教育事业硕果是航天人永远的追求。
南昌航天现代科教仪器厂 2021-01-15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169 17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