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铁岭卫生职业学院
铁岭卫生职业学院是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院位于铁岭市新城区,校区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价值2484万元,建有9个高标准实训中心。教师中具有高级技术职称96人,双师型教师70人,此外聘请68位临床一线专家和企业大师作为兼职教师。 学院现开设护理、口腔医学技术、药学、药品生产技术、医学检验技术、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康复治疗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医学美容技术、医学营养、食品营养与检测、药品经营与管理、公共卫生管理等13个专业,面向全国15个省市招生,在校生近6千人。 学院构建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先后与辽宁省人民医院、艾迪康医学检验中心、北京悦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沈阳金赛义齿制作中心等120余家医院及医药相关企业签订了实习和就业协议,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连续三年达95%以上。 学院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努力营造优良的育人环境,以文化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学院秉承“天道酬勤、人道扶康”的校训,形成了“厚德强技、和谐向上”的良好校风,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办学实力不断增强,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学院教师在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中荣获一等奖;有6名学生在2017年全国高职院校技能大赛护理赛项、中药技能赛项及第四届全国卫生职业院校 “人卫杯”检验技能竞赛中荣获三等奖。学院先后获得全国创建“平安校园”示范学校、辽宁省文明单位、铁岭市名校、铁岭市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 面对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大好机遇,学院全体教职工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为拥有白衣天使梦的学子们插上腾飞的翅膀!
铁岭卫生职业学院 2021-02-01
滁州城市职业学院
滁州城市职业学院是国有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坐落于美丽的琅琊山麓,与千年名亭醉翁亭隔山相望,南面中央湖,西侧紧邻长城影视基地,区位优越、环境优美,是理想的办学场所。校区规划用地1127亩,总建筑面积35万㎡,全面建成后的校园主要分成中央核心区、教学实践区、学生生活区、体育运动区等四个区域,能够有效满足万人规模的教育教学与各类生活需求。 学院文化底蕴厚重。前身是具有百年历史的全国优秀师范学校——凤阳师范学校,创办于1908年,曾有“文冠皖北,武冠全省”的美誉,1988年获评全国百所先进师范学校,建校百年来,为滁州乃至全省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基础教育人才。学校2002年开始启动升格计划, 2010年3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升格为滁州城市职业学院。滁州卫生学校始创于1958年,栉风沐雨近60载,办学业绩显著,为全省各地培养了数万名卫生技术类人才,2007年获评国家级重点中专。2010年11月,市委市政府决定将滁州卫校整体并入学院,并在科教园区划地1127亩建设新校区;2014年,滁州艺术学校并入学院(建制暂保留),进一步扩大了办学规模。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全日制在校生8300余人,教职工397人,其中专任教师326人,硕士学位以上146人,占44.78%;博士生1人,高级职称以上97人,占29.75%;双师素质教师59人,占18.1%; 40岁以下教师224人,占68.71%;学院现有全国优秀教师2人,安徽省优秀教师1人,市级“师德标兵”1人,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 学院专业设置科学,先后开设小学教育、早期教育、音乐教育等教育类专业,医学美容、康复治疗技术、药学、老年保健与管理等医学类专业,会计、应用化工、电子商务、音乐表演、高铁乘务等城市服务类专业。其中,检验、学前教育、护理和小学教育等4个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 学院教科研水平较高。截止2016年8月底,获得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励8项,指导学生获省部级以上奖励47项;获得省级以上质量工程项目立项48项,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1个。教师出版专著3部,编写教材72部,其中国家规划教材3部,省高职高专规划教材7部;发表论文500余篇;获得专利3项,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26项。 学院配套设施完善。建有校内实验实训室65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53个。馆藏图书31.8万余册,电子图书5400GB,各类期刊杂志474种。拥有省级普通话测试站1个,国家级职业技能鉴定站1个。 2016年9月,凤阳校区、卫校校区整体搬迁至滁州市高教园区办学,学院的发展揭开了崭新的篇章。
滁州城市职业学院 2021-02-01
广州东华职业学院
广州东华职业学院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教育部备案,广东省教育厅主管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设立于2011年2月。 学院坐落于广州市白云区帽峰山风景区东侧,毗邻广州天河软件园、广州黄埔科学城、天河学院等,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校区占地面积758亩。基础设施完备,是读书治学、修心养性的圣地。现有在校生9000多人。 学院现设有财经学院、管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理论学院、思政部等“六院一部”,开设了经管类、建筑类、艺术类、信息类、会计类等33个专业。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同时聘请广州地区高校专家学者、行业企业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 学院积极推行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学历和职业资格“双证书”制度。学院建有数控模具车间、钳工实训室、汽车维修、CAD/CAM、PRO/E建筑材料、会计电算化等33个实训室,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训条件。学院与行业企业深度融合,与中山大洋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广州腾科网络科技公司、深圳摩圣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等近60家企业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形成校外实习基地网络,为学生的实习与就业搭建起广阔的平台。依托实习基地,探索人才协同培养机制,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努力办出职教特色。 建校以来,学院坚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突出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培养,促进知识、技能、素质的协调发展。坚持严格管理,强化校风建设,制定学生管理8项规定。建立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团学工作和社团活动有序开展,文化生活丰富,校风良好。 毕业生素质好,社会评价高。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97%以上,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满意度及毕业生对就业满意度均达96%以上。 目前,学院正以迎接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为契机,实施“十三•五”发展规划,进一步扩大办学规模、优化办学条件、加快内涵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把学院建设成为“万人规模、专业优化、特色鲜明”的现代高等职业院校而努力!
广州东华职业学院 2021-02-01
广东青年职业学院
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原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前身是成立于1950年的华南团校,是一所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国家教育部备案、有60多年办学历史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隶属于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主要承担高职教育、成人教育、共青团干部培训、青年职业技能培训和青年工作理论创新的职能。 学院地处广州市,现有白云和天河两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500多亩,规划校舍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可同时容纳12000名大学生和数百名培训学员。学院教学环境优美,设施设备齐全,拥有设备先进、集教学、实训、职业技能等级鉴定于一体的校内实训基地,拥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100多个;图书馆馆藏丰富,藏书近50万册,数字资源1056GB,电子专业期刊近两万种。 学院拥有一支专业素质好、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目前设有财经系、工商管理系、外语系、社会工作系、计算机工程系、艺术设计系、青少年工作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团干部培训部(成人继续教育学院)共9个系部,专业设置以文科类为主,建立了公共管理与服务、财经商贸、文化艺术、电子信息、教育与体育5大专业群,开设了会计电算化、会展策划与管理、商务英语、社会工作、数字媒体设计与制作、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力资源管理(培训师方向)、青少年工作与管理等10多个专业,其中获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2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1个,省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专业2个。 学院强化“团青”与“创业”两个办学特色,通过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师资打造、科研推动、文化打造、学生培养、社会服务“七个抓手有力推进“团青”特色优势发挥,凸显“共青团”的元素和基因,注重学生“青年领袖素质”的培养,使学生除了掌握基本专业技能外还善于做群团工作,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学院启动学院和企业“双主体”协同培养创业人才计划,推进“一所青年创新创业院校、一个金凤凰创业班,一群大学生创业者、一个创业导师团、一个创业实践基地”即“五个一”建设项目,形成适合学生发展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 在专业技能培养上,学院强调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坚持实践育人、“课证融通”、“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职教理念,注重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素养的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学生在全国高职高专社会工作能力与实务竞赛、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广东省选拔赛英语口语大赛、“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全省和全国高校技能竞赛中屡获佳绩。毕业生职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6.83%以上,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学院注重服务青年、服务社会,近10年来,运用历奇教育的培训模式培训各级团干部、大中小学生、青年党政干部、志愿者骨干、社会工作者等20万人次,教学效果、服务水平、培训质量等方面均获好评。目前学院以“团青”特色建设带动团校建设,把学院建设成为青年满意、团内欢迎、社会关注的青年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全国历奇师资培训基地、全国注册志愿者培训基地和港澳爱国青年国情教育基地。 展望未来,学院将继续秉承“奋斗的青春最美丽”的校训,坚持以人为本、以青年为本的大学精神,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重点,以特色专业建设为龙头,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建设成为富有时代特征、广东特色、青年特点,体现广东发展水平,并能充分发挥独特功能的优质高校。
广东青年职业学院 2021-02-01
湖北体育职业学院
湖北体育职业学院2010年由省政府批准,2011年5月教育部审批备案。学院位于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风景秀丽,环境优美,是一所集体育职业教学、运动训练、体育科研于一体的体育高职学院。 学院师资队伍分为文化基础课教师、体育基础理论课教师和术科教师三类,配备科学合理。创建初期,有专任教师95人,其中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51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教师74人,研究生学历15人,双师型教师45人。 学院学制三年,开设运动训练、体育服务与管理、社会体育、体育保健、体育教育等五个专业,涵盖竞技体育、学校体育、社会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等体育业务工作的主要职业岗位。四年内,学院达到国家规定的在校生2000人的办学规模,以适应学生报读要求和社会用人需求,形成良性互动。 学院实行学分制管理,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着眼于有用、实效,根据运动员从小从事运动训练,独立性、专业性较强,文化基础、体育理论较差等特点,对课程的设置进行了大胆地探索,安排基础必修课、专业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例为3:3:4。总课时控制在2000以内,总学分控制在110—120。 学院与省优秀运动队,省市县体育企业、体校、彩票和运动场馆等建立实习、培训基地,不断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同时积极与武汉体院、江汉大学、湖北二师等院校联系,积极与体育先进、发达国家的有关院校联系,建立合作关系,畅通“专升本”继续教育通道,拓展优秀学生出国留学、交流渠道。 学院目标:四年后跨入《湖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25所国家级、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行列,建成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体育技能实用型高职院校。
湖北体育职业学院 2021-02-01
北京卫生职业学院
北京卫生职业学院是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隶属于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学院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质量为重”的办学宗旨,以强化内涵建设,提升师生综合素质为重点,以办成全国一流且具有国际水平的高等卫生职业院校为目标,以培养“专业型、实用型、国际型”高等医药卫生技术人才为方向,积极稳步探索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特色、适合学院发展的改革之路。 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近5200人,非全日制成人教育学生5800余人;2016年1月系部制改革,成立五系一部,分别为护理系、药学系、医学技术系、相关医学与管理系、中药与康复系,文化基础部。设有护理、药学、中药、医学检验技术、康复治疗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医疗仪器维修技术、助产、药剂、口腔医学技术、口腔修复工艺、卫生信息管理、中医康复技术、中医康复保健等14个专业。现有教职工520人,专任教师256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103人,中级职称教师209人,双师型教师125人。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北京市优秀教师6人,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北京市职业院校职教名师2人,北京市职业院校专业带头人2人,北京市职业院校专业创新团队3个,北京市职业院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41人,北京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9人,名老中医继承人1人,北京卫生系统“十百千”优秀人才工程“百”层次卫生人才2人。 学院教学设施齐全,具有先进的教学设备、实验室、实训基地和供学生开展各种文体活动的场所和设施,现有护理、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医疗仪器维修技术、中药、康复治疗技术等专业实训基地,建筑面积近万余平方米,能够满足各专业学生的实训教学需求。其中护理实训基地获得教育部职业院校实训基地重点建设项目资助,药学专业实训基地是北京市职业院校实训基地重点建设项目。现有北京世纪坛医院、北京友谊医院、北京同仁医院、北京中医医院、北京安贞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儿童医院、北京妇产医院、北京胸科医院、北京老年医院、北京回龙观医院和首都儿科研究所等13所教学医院。同时还与北京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医药企业、研究机构开展校企合作,为学生的临床教学及实习提供了有利条件,从根本上保证了教育教学质量。 学院注重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在课程体系中融入了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精神培养,培养的毕业生岗位竞争力和适应力高,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很多毕业生成为首都医疗卫生行业的骨干。毕业生就业率每年高达98%以上,特别是护理、医学检验、医学影像技术等专业毕业生更是供不应求。多年来,学院为北京市医疗卫生行业培养了七万余名卫生专业人才,其中护理人才占北京地区该类技术人才培养量的60%以上,为北京市卫生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我院护理专业毕业生陈征、王克荣分别获得第40届和第44届南丁格尔奖章,为学院赢得了荣誉。 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北京卫生职业学院将以提升内涵建设为重点,实施“人才强校、质量立校”战略,不断深化改革,将学院建成办学特色鲜明、人才培养质量高、服务区域经济强、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高等职业院校。
北京卫生职业学院 2021-02-01
河南推拿职业学院
河南推拿职业学院是公办专科层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其前身是始建于1959年的“河南省针灸推拿学校”及2001年与河南中医学院联合组建的“河南中医学院针灸推拿职业学院”,2011年独立升格为河南推拿职业学院。学院是河南省职业教育特色院校,也是全国唯一以推拿命名的高等职业院校,主要培养适应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高等技能型人才,同时举办中等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现开设有针灸推拿、康复治疗技术、护理、中医骨伤、中药学等专业。 学院位于千年帝都、牡丹之乡、历史文化旅游名城--洛阳。北依洛河,南望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东邻洛阳体育公园,西接洛阳理工学院,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便利,酒店、商场、饭店、公园遍布周围,是莘莘学子求学、生活的理想园地。 中医推拿起源于洛阳,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素问·异法方宜论》记载:“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跷,故导引按跷者,亦从中央出也”。这里的“中央”即指洛阳一带,“按跷”即推拿。作为祖国传统医学的有机组成部分,针灸推拿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运用银针或手法刺激人体的经络腧穴或特定部位,通过经络感传,调和气血、调整脏腑,从而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广泛应用于骨伤科、内科、妇科、儿科等疾病的治疗。 中华医学,博大精深,针灸推拿,绿色疗法。50年弦歌不辍。学院充分利用中医推拿起源于洛阳这一得天独厚的中医文化资源优势,继承并发扬光大了中医推拿这个既古老又具有无限生机的特色疗法,打造出了“河洛推拿”金字招牌,被誉为河南四大职教品牌之一,在全国享有较高的知名度。目前,学院已形成了以高职、中职、职业培训为主,医疗、保健产业协调发展的多层次办学格局,其办学历史、占地面积、基本设施、办学规模、专业建设、教学设施、师资力量、校园环境及辐射带动能力均位居全国同类院校前列。 学院占地近400亩,在校生6000余名,环境优美,教学楼、实验楼、学生公寓楼、体育场、附属医院等教学生活设施完备,图书馆藏资源丰富,教科研设备总值近3000万元。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00多名,省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教师、行业协会知名专家等40余名,涌现出了“感动中原”年度教育人物王建华、硕士研究生导师宋朝功等一批名师、名医。近年来,学院教师先后主持编写了一整套全国高职、中职统编教材,出版学术专著50余部,荣获省、市级教学科研成果奖60余项,获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多项,自主开发了具有知识产权的与针灸推拿专业教材配套使用的一整套手法实训视频教程,具有较高的教科研水平。 建校以来,学院秉承“以人为本、承古创新、突出技能、注重质量”的办学理念,为社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医疗卫生专业人才。他们以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专业技能,稳固立足于北京、上海、广州、杭州、重庆等城市的医疗服务市场,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和社会欢迎,毕业生长期供不应求。 学院积极推动中医文化的国际传播,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先后与瑞士、意大利、俄罗斯、新加坡等国家及香港、台湾地区开展学术交流和项目合作,接待了数十个国家的学术代表团参观考察,为中医走向世界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学院的办学成果得到了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1999年,时任河南省省长的李克强同志为学院建校四十周年题词。原国务委员司马义·艾买提,原民政部部长崔乃夫、多吉才让;河南省副省长徐继超等领导多次亲临学院视察指导。学院先后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河南省文明单位”、“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特色学校”、“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卫生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竞夸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间第一香。随着我国健康服务业的蓬勃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越来越旺盛,迫切需要发展、利用好中医药,继承、弘扬好中医药文化。带着这份沉甸甸的责任,沐浴着河洛文化的恩泽,河南推拿职业学院正以昂扬的姿态、坚定的信心,砥砺奋进、阔步向前,谱写最为华美的篇章! 学院地址:河南省洛阳市新区学府街10号 邮 编:471023 电 话:0379—65232088、65232001 招生专线:0379—65234003、65232020 学院周边环境 一、交通 铁路——陇海、焦枝铁路交汇于洛阳,设有洛阳站,乘68路公交车到校。 高铁——郑西高铁在洛阳设龙门站,乘28路公交车到校。 公路——连霍、二广高速途经洛阳。进入市区——王城大道(开元大道)——学府街——学院 二、宾馆、购物、餐饮 宾馆——学院周边有雅香金陵、钼都利豪、中和酒店、金凯悦酒店、汉庭快捷酒店等。 购物——学院设有小型超市,供应日常生活用品。周边有大张购物广场、丹尼斯百货及众多便民超 市。 餐饮——王府九号会馆、宴天下酒店、宜洛轩酒店、伊盛祥饭庄、中和湘鄂人家、信阳菜馆等高、 中、低档餐饮服务遍布周边。 三、休闲 学院东——洛市体育公园,有体育场、篮球馆、游泳馆、网球、乒乓球馆、射击馆及人工湖等。 学院北——洛河、洛浦公园、西苑公园等。 学院南——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 洛栾快速路通往陆浑水库,嵩县、栾川县等众多自然风景区。
河南推拿职业学院 2021-02-01
长沙南方职业学院
长沙南方职业学院于2000年正式建校,是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教育部备案和海航集团主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院占地近千亩,毗邻千年学府的岳麓书院及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大、湖南中医药大学等名校,学术氛围浓郁,交通便利。 学院是湖南省第一批通过人才培养水平评估的高职院校之一,2013年12月再次顺利通过了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教学仪器设备总值4000多万元,拥有校内校外实验实训基地114多个,其中数控实训基地由中央财政支持建设,学生多次参加全省职业技能大赛均获优异成绩。 学院现有航空服务系、机械与汽车工程系、现代信息与物流系、建筑工程系、经济管理系、基础教学部5系1部,开设空中乘务、民航运输、酒店管理、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数控技术、软件技术、电子商务、航空物流、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金融管理、财务管理等26个专业,覆盖了现代制造、现代信息、现代管理、现代服务四大产业,形成了以工为主、文工管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专业特色比较鲜明。 学院坚持专家治校、名师治学的办学方略,资深教授、双师型教师数量稳居湖南省同类院校前列。学院注重产学研相结合,依托海航集团旗下的航空、物流、旅游、商业、金融、机场管理、置业、绿色食品产业板块,开办了“首都航空空乘定向班”、“海南航空空乘定向班”、“海航物流班”、“家润多人才定向班”等特色班级实施订单式培养,就业率与就业质量位居同类院校前列,形成了“校企合作稳定,工学结合紧密,培养模式创新,订单就业无忧”的办学特色。学院2011年至2013年连续3年获得“长沙市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学院自创办以来,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高端技能型人才,深得各级领导的关注和社会各届的信赖。熊清泉、文选德、刘玉娥、许云昭、郭开朗等新老领导曾先后莅临学院视察并题词勉励。海航集团领导也多次来校视察指导工作。由于办学成绩突出,学院先后获得“全国先进民办大学”、“湖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教育培训类民办非企业单位 5A(AAAAA)级学校”“全国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成果孵化奖”等多项荣誉称号。 学院秉承“诚信、业绩、创新”海航理念和“自强不息、学以致用”的校训精神,历经10多年的风雨,已发展成为一所校园环境优美、设施设备完备、功能较为齐全、办学水平较高的普通高等院校。登高望远、鹰击长空,加盟海航集团后的长沙南方职业学院今非昔比。倚海航之实力,撷麓山之精华,学院目标发展成为具有海航特色的、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力的高职院校,成为莘莘学子们求学的理想平台。
长沙南方职业学院 2021-02-01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于2008年2月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建立,同时挂温州市农科院牌子,系专科层次公办普通高等职业学校,由温州市人民政府举办。其前身是1950年创办的浙江省立温州农业技术学校和1958年创办的温州专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学校占地面积1700多亩(含温州种子种苗科技园1000亩),建筑面积27.5万平方米,拥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价值11000万元,馆藏纸质图书64万册、电子图书88万种。在编教职员工580多人,柔性引进工程院院士袁隆平、金宁一、中科院院士蒋有绪等院士专家32人,高级职称 169人(正高职称28人),博士53 人、硕士384 人,博士、硕士在专任教师中占比居全省高职前列;国务院特贴专家、省“151”人才、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市优秀青年拔尖人才、市551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员等高层次专业人才(52人)总量居全省高职院校前列。设有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园林与水利工程学院、动物科学学院、经贸管理学院、信息技术学院、公共教学部等6个二级学院(部),25个专业,涵盖农林牧渔、食品药品、财经商贸、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水利、土木建筑、资源环境与安全等8个专业大类。全日制在校生8100余人。 实施质量立校战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坚持以生为本,建立以人文素质教育为主线、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机制,着力培养能创新、会创业、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完整的人”。发挥国家级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等创新创业平台作用,深入推进大学生“双创”教育,在校生创业率排名位居全省高职院校前列,毕业生就业率97%以上,学校连续4年荣获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先进单位称号,连续两年荣获全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50强称号。重视教科研工作,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 实施科研强院战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历史上科研工作获得国务院嘉奖。坚持应用性科研发展理念,注重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同步发展,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难题。加强科研平台建设,拥有国家水稻原原种繁育基地、浙南作物育种重点实验室、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等多个国家级、省级科研平台,建有实体研究所15个。“十二五”以来,立项国家级课题5项、省部级课题91项、市厅级课题680项,外来到位科研经费连续多年保持全省高职院校领先水平。 坚持开门办学,服务乡村振兴。校地合作、科技特派员服务、科技示范与推广、政策咨询服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等工作特色鲜明。年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180万亩以上;发挥农科教一体优势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咨询服务;组建温州农民学院,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学校成为首批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和中德农民培训合作试点单位,年均培训农业从业人员上万人次,农民培训工作成为全国示范。 坚持开放办学,强化对外合作。重视与国内本科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工作。加强对台合作,与台湾高校开展双方教师互访、学生交流学习、科研合作等活动。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引进国(境)外优质教育资源,与新西兰北方理工学院合作办学项目成功落地;积极开展中非合作交流,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建设。 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学校将继续坚持农科教一体、产学研结合,努力建设全国先进农类特色高职院校、全省先进高职院校和省内一流农业科研强院。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2021-02-01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办学始于1953年,2003年由原交通部直属的武汉交通管理干部学院、国家级重点中专武汉水运工业学校合并组建而成。▲学校地理位置学校位于风景秀丽的武汉市洪山区黄家湖大学城,与武汉军运村隔湖相望。学校占地面积1000亩,设置船舶与航运学院、物流学院、交通工程学院等13个教学单位,面向全国招生,学生规模16625人。开办45个专业,其中,中央财政支持专业2个、国家示范专业1个、国家骨干专业7个、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专业2个、省级重点专业7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9个、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2个。建有4个国家级实训基地、2个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2个国家级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5个省级实训基地,是全国唯一的上汽通用项目ASEP示范教学中心。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副高及以上职称专任教师达191人,双师型教师比例达77.74%,拥有1个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享受省级以上政府津贴的专家5人,省部级以上专业带头人3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湖北职业教育技能名师工作室”2个,聘有省级楚天技能名师18人。全国优秀教师、技术能手、高校思政课教学能手各1人,交通运输部职业教育教学名师奖、“吴福—振华交通教育奖”、“青年科技英才”各1人,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3人,湖北名师1人,湖北省“十佳师德标兵”、“十佳思政课教师”各1人。学校坚持开放办学,持续推进“校政行企军”多方合作。牵头组建了长江经济带物流职业教育协同发展联盟。先后与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等300家知名企业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共建9个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34个校企合作工作室、69个订单班。与浙江省玉环市、瑞安市政府开展校政合作办学。为中央军委定向培养直招士官。与德国、澳大利亚、泰国、马来西亚等10余个国家开展合作办学,已招收两批泰国留学生,举办了中马专本连读国际班,与澳大利亚本迪戈坎培门公立职业技术学院合作,举办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校是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湖北省示范性高职院校、湖北省文明单位(校园)、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国家职业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实验校、国家教育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国防动员部定向培养直招士官试点高校、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立项建设单位、湖北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湖北省职业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湖北物流职业教育品牌建设单位。 学校坚持“立足交通,面向湖北,服务需求,特色强校”办学思路,始终围绕交通运输行业办学,服务湖北武汉经济发展。办学66年来,为国家交通事业和地方经济发展输送了13万余名交通管理干部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形成了“开放高效治理、双会双主导培养、三进一融育人”的办学特色,致力于建设“湖北离不开,业内都认可,国际可交流”的高等职业院校。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34 35 36
  • ...
  • 457 45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